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物对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34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肾脏缺血再灌注组、银杏叶提取物处理组.肾脏缺血再灌注组、银杏叶提取物处理组肾缺血1 h再灌注24 h,测定血清肌酐(Cr)、肾组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变化.结果银杏叶提取物处理组与肾脏缺血组相比明显降低MDA含量(P<0.05),明显升高SOD活性(P<0.01),血肌酐无明显升高(P<0.05).结论银杏叶提取物通过抗氧化,对急性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银杏叶提取物对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 34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肾脏缺血再灌注组、银杏叶提取物处理组。肾脏缺血再灌注组、银杏叶提取物处理组肾缺血 1h再灌注 2 4h ,测定血清肌酐 (Cr)、肾组织丙二醛 (MDA)、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变化。结果 银杏叶提取物处理组与肾脏缺血组相比明显降低MDA含量 (P <0 .0 5 ) ,明显升高SOD活性 (P <0 .0 1) ,血肌酐无明显升高 (P <0 .0 5 )。结论 银杏叶提取物通过抗氧化 ,对急性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GCG)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通过结扎左侧肾动脉45 min同时去除右肾,再灌注24 h构建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随机分为EGCG组,假手术组和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组。EGCG组于造模前45 min腹腔注射EGCG 10,20,40,80 mg·kg-1。通过观察肾脏组织病理变化,检测大鼠肾脏Wnt、β-catenin、p53、p21丙二醛(MDA)、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表达,以及肾脏和血清白介素6(IL-6)、干扰素(inteferon gamma,IFN-γ)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表达,评估EGCG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机制。结果 EGCG可改变肾组织病理,减轻肾脏损伤以及Wnt、β-catenin、p53、p21、MDA、IL-6、IFN-γ和TNF-α表达,增加CAT、GPX和SOD表达。结论 EGCG预处理可减轻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其作用机制与抑制Wnt/β-catenin/p53介导的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相关。  相似文献   

4.
非诺贝特预处理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亮  张炯  王芳  王莉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14,31(10):1186-1189
目的 探讨非诺贝特(fenofibrate,FENO)预处理对小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建立小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24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3个组(n=8),分别为假手术组(Sham组)、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组(IRI组)和非诺贝特预处理组(FENO组)。Sham组、IRI组和FENO组经不同方法处理后,经PAS染色观察肾脏病理学形态学变化,Western blot检测JAK2和 STAT3,p-JAK2,p-STAT3,Caspase 3表达情况。结果 与Sham组相比,IRI组血清肌酐和血尿素氮水平明显升高,病理检查可见肾脏内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坏死变多、蛋白管型形成明显,还可观察到炎症细胞浸润增加显著;Western blot显示p-JAK2和p-STAT3,蛋白表达量均明显增加,JAK2和STAT3表达无明显变化,但Caspase 3 表达显著减少。与IRI组相比,FENO组血清肌酐和血尿素氮量明显下降,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坏死减轻,炎症细胞浸润变少、蛋白管型形成减少,p-JAK2和p-STAT3表达明显降低,Caspase 3表达增加,JAK2和STAT3表达无明显变化。结论 FENO预处理小鼠可通过抑制JAK2/STAT3信号通路的激活从而减少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进而减轻肾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缺血再灌注致急性肾损伤(AKI)大鼠肾脏中的表达及舒洛地特对其的干预作用。方法将雄性SD大鼠22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7只、缺血再灌注组(IRI组)7只、舒洛地特组8只,造模后24 h测定3组大鼠血尿素氮和肌酐水平;行RT-PCR检测各组VEGF的mRNA表达情况。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IRI组大鼠血尿素氮、肌酐水平均明显升高,VEGF mRNA表达降低(P<0.05);与IRI组比较,舒洛地特组大鼠血尿素氮、肌酐水平均明显下降,VEGF mRNA表达增强(P<0.05)。结论舒洛地特能促进缺血再灌注致AKI大鼠肾间质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修复,通过抗炎、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等机制途径保护肾脏,有效改善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病机制。方法 雄性Wisrar大鼠50只,随机分为5组,即假手术组(n=10)、肾缺血再灌注0h组(n=10)、再灌注4h组(n=10)、再灌注12h组(n=10)、再灌注24h组(n=10)。夹闭肾动脉建立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模型,在再灌注不同时点检测肾组织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含量(ELISA方法);肾功能指标:血肌酐(Cr)、血尿素氮(BUN);光镜下观察肾脏的病理改变并进行肾小管评分。结果 正常情况下,肾脏组织中MCP-1蛋白含量很少.缺血再灌注0h(单纯缺血)即可观察到肾脏组织中MCP-1含量升高,至4h达到峰值.随后其水平逐渐下降;缺血再灌注各时段组大鼠血Cr、BUN与假手术组相比明显升高(均P〈0.01),且随再灌注时间延长.血Cr、BUN的水平逐渐增高;光镜下观察见缺血再灌注组肾小管和肾间质有不同程度的损伤,肾小球无明显变化。结论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在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含量升高且呈动态变化,说明MCP-1参与了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Rosiglitazone,RGZ)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30只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损伤组(IRI组)和RGZ预处理组(RGZ组)。RGZ组在手术前1 h给予罗格列酮(0.3 mg/kg)静脉注射,Sham组和IRI组术前1 h给予等量生理盐水静脉注射。手术分离肠系膜上动脉,夹闭45 min、再灌注4 h诱导缺血再灌注损伤。PAS染色观察肠道黏膜病理学形态学变化,RT-PCR和ELISA检测白介素6(IL-6)、干扰素(IFN-γ)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PPAR-γ、p-PPAR-γ、TLR-4、p-p65和p65的表达。结果与Sham组比较,IRI组肠黏膜损伤明显增加。ELISA和PCR显示,IL-6、IFN-γ和TNF-α也明显上调;WB显示,p-PPAR-γ、TLR-4和p-p65表达明显增加,但PPAR-γ和p65无明显变化。与IRI组比较,RGZ组小肠黏膜损伤明显减少,促炎症因子IL-6、IFN-γ和TNF-α,TLR-4和p-p65表达明显降低,而p-PPAR-γ表达进一步增加,但PPAR-γ表达和p-p65无明显变化。结论罗格列酮预处理可通过抑制TLR-4/NF-κB信号通路激活而抑制炎症反应,从而减轻肠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8.
罗格列酮预处理减轻肠缺血再灌注损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罗格列酮(rosiglitazone,RGZ)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30只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损伤组(IRI组)和罗格列酮预处理组(RGZ组)。罗格列酮预处理组在手术前1 h静脉注射罗格列酮(0.3 mg·kg-1),假手术组和IRI组在手术前1 h静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手术分离肠系膜上动脉,通过夹闭45 min、再灌注4 h诱导缺血再灌注损伤。PAS染色观察肠道黏膜病理学形态学变化,RT-PCR和ELISA检测白介素6(IL-6)、干扰素(IFN-γ)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Western blot检测PPAR-γ,p-PPAR-γ,JAK2,p-JAK2,STAT3和p-STAT3的表达。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IRI组肠黏膜损伤明显增加,ELISA和RT-PCR显示IL-6,IFN-γ和TNF-α也明显上调,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表达p-PPAR-γ,p-JAK2,p-STAT3明显增加,但PPAR-γ,JAK2和STAT3无明显变化。与IRI组相比,RGZ组小肠黏膜损伤明显减少、IL-6、IFN-γ和TNF-α表达降低,但p-PPAR-γ,p-JAK2和p-STAT3表达进一步增加,而PPAR-γ,JAK2和STAT3表达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罗格列酮预处理可通过激活JAK2/STAT3信号通路抑制炎症反应,从而减轻肠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蛇床子素对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Ren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IRI)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通过夹闭左侧肾蒂并切除右肾的方法构建大鼠IRI模型。观察各组尿素氮(BUN)、血清肌酐(Cr)、肾脏病理形态、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白细胞介素-6(IL-6)、丙二醛(MDA)、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表达,评估蛇床子素对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结果蛇床子素可增加CAT、GPx和SOD表达,减少Cr、BUN、MDA、TNF-α、M CP-1和IL-6的表达以及肾脏病理形态的改变。结论蛇床子素可通过抑制炎症和氧化应激反应而减轻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0.
苏雯  李荣山  王晨 《中国药物与临床》2013,(11):1394-1396,I0001
目的 探讨中介素(IMD)后处理对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RI)后损伤肾组织微血管密度(MVD)及缺氧诱导因子(HIF-1α)表达的影响.方法 正常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IRI组、IRI+IMD组和IRI+0.9%氯化钠注射液(NS)组.大鼠右肾切除1周后左肾制作肾脏IRI模型.各组分别于恢复血流后的24 h留取血液及肾组织标本.检测血清的尿素氮和肌酐水平;过碘酸雪夫(PAS)染色观察肾组织的病理变化;CD31免疫组织化学标记MVD计数;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HIF-1α mRNA的表达.结果 IRI、IRI+NS、IRI+IMD组的尿素氮、肌酐水平和肾小管及间质病理损伤均明显高于Sham组(均P<0.01);IRI+IMD组的尿素氮、肌酐水平以及肾小管和间质病理损伤也较IRI和IRI+NS组显著减低或减轻(均P<0.01).与Sham组相比,IRI及IRI+NS组肾间质的MVD增多;IRI+IMD组肾间质的MVD较IRI及IRI+NS组增多更为明显(均P<0.01).RT-PCR结果显示:IRI及IRI+NS组HIF-1α mRNA表达较Sham组增多;IRI+IMD组HIF-1α mRNA表达较IRI及IRI+NS组显著增多(均P<0.01).结论 中介素作为后处理药物能够在肾脏IRI后增加缺血组织的MVD并上调血管生成因子HIF-1α的表达,从而参与损伤肾组织的血管新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埃他卡林对在体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夹闭大鼠左侧肾动、静脉45 min再放开恢复血流24 h,造成急性缺血再灌注肾损伤模型(2周前已切除右肾);再灌注前3 d及缺血前1 h以埃他卡林溶液灌胃;应用放免法检测血清内皮素(ET)-1水平,应用RT-PCR法观察ET-1 mRNA在肾组织的表达。结果缺血再灌注导致明显的肾脏功能与结构损伤。组织病理示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核浓缩、破碎,刷状缘坏死脱落,管腔内有细胞及蛋白管型,间质充血、水肿;血清ET-1水平升高,肾组织ET-1 mRNA表达升高。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埃他卡林能明显降低血清尿素氮和肌酐水平,改善上述病理变化,降低血清ET-1水平,降低肾组织ET-1 mRNA的高表达。结论埃他卡林对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王垣芳  邵光大  刘云波 《中国药房》2010,(29):2733-2735
目的:探讨马来酸罗格列酮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小鼠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小鼠3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生理盐水)、模型组(生理盐水)和马来酸罗格列酮组(5 mg.kg-1.d-1),灌胃给予相应药物,连续10 d,末次给药40 min后除假手术组外建立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术后检测肾脏指数,血清尿素氮(BUN)、肌酐(Cr)、肾组织中丙二醛(MDA)的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常规HE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马来酸罗格列酮组小鼠肾脏指数降低(P<0.01),血清BUN、Cr、肾组织中MDA含量均减少(P<0.01),SOD和GSH-Px活力增加(P<0.01或P<0.05)。结论:马来酸罗格列酮对小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减轻自由基引起的肾组织脂质过氧化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物对急性缺血-再灌注损伤小鼠肾脏的保护作用。方法取昆明种小鼠3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给药组各10只。给药组小鼠腹腔注射银杏叶提取物,0.1 mg.g-1;模型组与假手术组均腹腔注射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30 m in后将所有小鼠麻醉,切除给药组与模型组小鼠右侧肾脏,游离左侧肾脏,夹闭左侧肾蒂45 m in,然后去除血管夹,再灌注24 h;将假手术组小鼠麻醉后只切除右肾,缝合切口。24 h后处死小鼠,测定血清肌酐(Cr)和尿素氮(BUN)并观察肾脏组织的病理学改变。结果模型组小鼠血清Cr[(49.90±12.02)μmol.L-1]与BUN[(26.36±7.41)mmol.L-1]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分别为(21.40±2.67)μmol.L-1和(7.20±0.84)mmol.L-1](均P<0.01);给药组小鼠血清Cr[(30.20±6.30)μmol.L-1]与BUN[(15.37±3.77)mmol.L-1]均较模型组明显降低(均P<0.01),与假手术组相比,均差异无显著性。模型组小鼠肾小管上皮细胞缺血性改变明显,给药组小鼠肾小管上皮细胞缺血性改变较模型组明显减轻。结论银杏叶提取物对急性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小鼠肾脏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褪黑素(MT)对急性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小鼠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昆明种小鼠40只,随机分成MT高、低剂量(10、1 mg.kg~(-1))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造模前30 min各组分别腹腔注射相应药物,后2组注射等容量的3%乙醇生理盐水。造模24 h后测定小鼠血清肌苷(Cr)与尿素氮(Bun)水平,观察肾脏组织的病理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小鼠肾脏血红素加氧酶-1(HO-1)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缺血再灌注组肾小管上皮细胞呈明显的缺血性改变,血清Cr与Bun水平均显著性升高(P<0.01),肾脏HO-1表达明显增强;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MT高、低剂量组肾小管上皮细胞缺血性改变减轻,血清Cr与Bun水平均显著性降低(P<0.01),肾脏HO-1表达明显增强。结论:MT可能通过上调HO- 1的表达而促进其合成从而发挥对急性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小鼠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川芎嗪对小鼠急性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川芎嗪 (LT)对小鼠急性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夹闭右肾肾蒂阻断血流 30min,然后放开动脉夹再灌注 0 .2 5、1、2 4h ,造成小鼠急性缺血再灌注模型 ,于手术前分别腹腔注射川芎嗪 1 0 0mg·kg- 1和等量生理盐水。化学法观察小鼠血清肌酐 (Scr)、尿素氮 (Bun)、丙二醛 (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 ,肾组织MDA含量和SOD ,并观察肾组织WBC滞留数、肾小管计分等病理变化。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 ,川芎嗪使肾缺血再灌注 1、2 4h小鼠肾组织MDA含量、肾小管计分明显降低 ,血、肾中SOD活性增强 ,使肾缺血再灌注 2 4h血中Scr、Bun、MDA含量、肾中WBC滞留数明显降低。结论 :川芎嗪对急性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其机制可能与抗自由基损伤、抑制WBC粘附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介素(IMD)后处理对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RI)中肿瘤坏死因子(TNF)-ɑ与白细胞介素(IL)-6表达的影响。方法将24只健康雄性SD(Spras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IRI组、0.9%氯化钠注射液组、IMD后处理组。动物切除右肾后,饲养1周后制作肾脏IRI模型(夹闭左肾动脉45 min),24 h后留取肾组织与血清,0.9%氯化钠注射液组于再灌注前5 min 0.9%氯化钠注射液1 ml腹腔注射,IMD后处理组于再灌注前5 min IMD(2 nmol/kg)溶于1ml生理盐水后腹腔注射。过碘酸雪夫(PAS)染色观察肾组织的病理变化,半定量分析肾脏病理损伤;全自动生化仪常规检测血清尿素氮和肌酐;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IA)法检测血清IL-6和TNF-ɑ的表达。结果 PAS染色结果显示,IRI组肾小管和间质病理损伤显著重于正常对照组,病理评分为(0.32±0.12),(6.87±0.72)(P<0.05),IMD后处理组病理损伤(病理评分为4.33±0.81)则显著轻于IRI组,表现为细胞坏死,刷状缘脱落及管型减少(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IRI组尿素氮和肌酐均显著增高(P<0.05);与IRI组相比,IMD后处理组尿素氮和肌酐显著下降(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IRI组IL-6与TNF-ɑ的表达显著增高(P<0.05);而与IRI组相比,IMD后处理组IL-6与TNF-ɑ的表达则显著降低(P<0.05)。IRI组与0.9%氯化钠注射液组以上指标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MD后处理可减轻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至少与抑制炎症因子IL-6与TNF-ɑ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建立小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观察褪黑素时热休克蛋白合成的影响,了解褪黑素对小鼠急性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昆明种小鼠40只,随机分成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和褪黑素高、低剂量组.缺血-再灌注24 h后观察肾脏组织的病理学改变,并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小鼠肾脏热休克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缺血-再灌注组肾小管上皮细胞呈明显的缺血性改变,肾小球内中性粒细胞数目明显增多,肾脏热休克蛋白表达明显增强;褪黑素高、低剂量组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肾小管上皮细胞缺血性改变减轻,肾小球内中性粒细胞数目明显减少,肾脏热休克蛋白表达明显增强.结论 褪黑素通过诱导热休克蛋白的合成,能减轻小鼠急性肾缺血-再灌注的损伤.  相似文献   

18.
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对大鼠肾脏CD44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RIRI)对肾脏CD44表达的影响.方法 健康Wistar大鼠48只,体重300~350g,随机分为4组(n=12):假手术组(sham组)只分离肾动脉不夹闭;肾缺血60min再灌注1h组(I/R1h组),双肾缺血60min再灌注1h;肾缺血60min再灌注4h组(I/R4h组),双肾缺血60min再灌注4h;肾缺血60min再灌注24h组(I/R24h组),双肾缺血60min再灌注24h.实验结束处死大鼠,抽血检测血清CD44含量,光镜观察肾脏组织形态学改变,免疫组化检测肾脏CD44分子的表达.结果 光镜观察sham组肾组织肾小球较多,肾小管结构完整.I/R各组肾小球毛细血管扩张、淤血,部分肾小球纤维化,体积缩小,大量肾小管细胞水肿、变性,宫腔缩小,部分肾小管腔闭合.其中以I/R4h组形态学改变最明显.I/R各组血清CD44含量分别为(0.88±0.03)ng/ml、(10.22~3.01)ng/ml、(40.12±6.59)ng/ml、(8.12±1.59)ng/ml,肾组织表达分别为0.41±0.024、14.35±5.262、36.357±8.774、10.317±3.726.各组表达均较sham组升高,但是I/R4h组高于其他组(P<0.05).结论 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后CD44表达增加,再灌注4h达到峰值,24h开始回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鲤鱼汤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肾脏损害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10只)、模型组(20只)、治疗组(20只),鲤鱼汤治疗组给予鲤鱼汤灌胃,每天1次,连续15d,对照组及模型组则给予0.9%氯化钠溶液灌胃。利用冠状动脉结扎法建立大鼠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检测相关生化指标;光镜下观察心、肾的病理变化;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炎性因子白介素-2(IL-2)、γ干扰素(IFN-γ)的浓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模型组血清中肌酸激酶(CK)、IL-2、IFN-γ明显升高(P<0.05),而内生肌酐清除率(Ccr)明显降低(P<0.01),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未见明显变化;与模型组相比较,治疗组血清中CK、IL-2、IFN-γ明显降低(P<0.05),Ccr明显升高(P<0.01)。结论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对肾脏造成轻微损害,而鲤鱼汤对肾损害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炎性因子IL-2、IFN-γ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索三七总皂苷预处理对急性期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方法 取75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25只,分为:假手术组(C组)、缺血再灌注损伤组(RIRI组)、三七总皂苷组(PNS组).实验干预:(1)C组:实验前尾静脉注射与PNS组等量生理盐水,1次/d,共3d,麻醉后右肾切除,左肾暴露30 min后关腹;(2)RIRI组:切除右侧肾脏,左侧肾动脉夹闭30 min后恢复血流;(3)PNS组:实验前尾静脉注射PNS(150 mg/kg),其余同RIRI组.在缺血再灌注前1h及再灌注后1,6,12,24 h等5个时间点分别取5只大鼠,取血清测肌酐、尿素氮,肾组织匀浆检测肾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SOD)、丙二醛(MDA)含量,光镜下观察肾组织的病理变化,并分别进行比较.结果 与C组比较,RIRI组的肌酐、尿素氮、MDA水平在再灌注24 h内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SOD活性则明显降低.PNS组的肌酐、尿素氮、MDA水平在再灌注6h后各组与RIRI组比较降低,SOD活性明显增强.结论 PNS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保护作用机制与增强SOD活性、清除自由基等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