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焦虑障碍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它不但导致患者功能下降,治疗起来也很昂贵。但目前焦虑障碍仅得到极少数研究者和政策制定者的注意。来自西雅图的评论员指出,在初级保健人群中,对焦虑障碍的忽略更为严重,患者的焦虑状态往往得不到诊断和治疗。这种状况与抑郁不同,尽管这两种精神健康总是常常同时存在。[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心内科急性左心衰患者焦虑障碍的发病率和治疗效果。方法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估81例急性左心衰患者,对伴有焦虑障碍者,用药物治疗。结果81例患者中焦虑障碍的发生率16%,治疗好转率84.6%,治疗后HAMA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减少,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焦虑障碍在急性左心衰患者发生率高,抗焦虑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3.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被公认的心身疾病,焦虑障碍是最常见的情绪障碍之一,两者常合并存在。焦虑障碍对冠心病的影响机制目前尚未十分明确,但有不少假说提示焦虑障碍严重影响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治疗可通过三种方法进行干预,即药物治疗、心理社会干预和运动疗法。临床医师往往仅给予冠心病患者二级预防,对焦虑障碍的识别率不高,造成误诊、漏诊,使患者的疗效欠佳。现就冠心病和焦虑障碍的相关联系、发病机制及治疗方面的研究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4.
马明辉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14):137-138
目的观察交互式音乐治疗儿童焦虑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09年1-10月收治的儿童焦虑障碍患者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交互式音乐治疗)和对照组(常规治疗)各15例,对两组治疗后的焦虑程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前后的焦虑程度总分、躯体性焦虑因子分和精神性焦虑因子分均有显著的降低(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的焦虑程度总分、躯体性焦虑因子分和精神性焦虑因子分降低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儿童焦虑障碍患者采用交互式音乐治疗有一定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脑卒中合并情绪障碍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问卷调查,并分出轻度、中度、重度3种情况进行护理干预。结果所有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都能得到改善,能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结论护理人员对脑卒中合并情绪障碍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并注重心理护理,有效利用社会支持系统,可以消除焦虑抑郁情绪,增强康复信心。  相似文献   

6.
计秀玲 《中外医疗》2009,28(5):58-58
目的探讨心内科急性左心衰患者焦虑障碍的发病率和治疗效果。方法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估81例急性左心衰患者,对伴有焦虑障碍者,用药物治疗。结果81例患者中焦虑障碍的发生率16%,治疗好转率84.6%,治疗后HAMA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减少,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焦虑障碍在急性左心衰患者发生率高,抗焦虑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7.
刘荣彩 《中外医疗》2009,28(3):78-78
目的探讨心内科急性左心衰患者焦虑障碍的发病率和治疗效果。方法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估81例急性左心衰患者,对伴有焦虑障碍者,用药物治疗。结果81例患者中焦虑障碍的发生率16%,治疗好转率84.6%,治疗后HAMA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减少,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焦虑障碍在急性左心衰患者发生率高,抗焦虑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广泛性焦虑障碍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将2015年2月~2016年10月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48例随机分两组.常规组采用常规疗法,认知行为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增加认知行为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广泛性焦虑障碍治疗效果;焦虑症状消失时间、疾病认知评分;治疗前和治疗后患者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和焦虑自评量表评分的差异.结果 认知行为组患者广泛性焦虑障碍治疗效果高于常规组(P<0.05);认知行为组焦虑症状消失时间、疾病认知评分优于常规组(P<0.05);治疗前两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和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治疗后认知行为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和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改善幅度更大(P<0.05).结论 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广泛性焦虑障碍的效果确切,可改善患者焦虑情绪,加速焦虑症状消退,提高疾病认知,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临床观察应用文拉法辛治疗患有广泛性焦虑障碍合并慢性胃炎的患者的治疗效果。经ICD-10诊断标准广泛性焦虑障碍和慢性胃炎共识诊断标准慢性胃炎综合确诊为广泛性焦虑障碍合并慢性胃炎的患者102例,用SAS(焦虑自评量表)[1]及HAMA(汉密尔顿焦虑评定量表)[2]评估患者的焦虑障碍情况,随机将患者分成常规药物治疗组(对照组)和文拉法辛+常规药物治疗组(实验组),应用SCL-90量表(症状自评量表)[3]对患者胃镜检查前后的心理状态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3],在治疗4周后对患者再次进行焦虑障碍情况测评,同时对患者的慢性胃炎治疗前后症状的改善情况进行观察。  相似文献   

10.
邢玉华 《现代实用医学》2016,(12):1585-1587
目的比较意象放松法和三线放松法对焦虑障碍的疗效。方法 60例焦虑障碍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意象组(30例)和三线组(30例),分别给予意象放松和三线放松方法治疗,比较两种放松疗法在治疗第5次和第10次的放松效果。结果治疗5次后,意象组疗效优于三线组。治疗10次后两种治疗方法疗效相当。结论两种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对焦虑障碍都有效,而且治疗早期意象放松法优于三线放松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