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食管贲门癌术后心律失常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食管贲门癌在潮汕地区恶性肿瘤发病率中居首位,部分村镇的发病率高达130/10万以上,在适合情况下目前仍首选手术治疗,但术后发生心律失常者并不少见。现对我院近几年的观察资料分析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病例选择观察对象均为1994年1月-1997年7...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需要再次开胸手术的食管、贲门癌术后并发症的防治要点.方法 对18例食管、贲门癌术后严重并发症行二次开胸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乳糜胸7例,胸内食管胃吻合口瘘5例,大出血4例,胸胃穿孔2例.结果 经二次开胸手术处理后,除1例大出血和1例胸内食管胃吻合口瘘死亡外,余均痊愈.结论 再次手术在食管、贲门癌术后近期并发症治疗中占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食管、贲门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对改善全身营养,促进机体恢复,预防术后并发症的作用。方法 1 353例食管、贲门癌患者随机分成肠内营养组和肠外营养组。肠内营养组均采取术中放置营养管,术后第1天开始行肠内营养。肠外营养组术后第1天开始行静脉营养支持。监测2组患者术前1 d、术后5 d、术后8 d的体质量、血浆白蛋白、尿素氮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2组患者的体质量、血浆白蛋白及尿素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切口感染、皮下脂肪液化、切口裂开和吻合口瘘方面,肠内营养组优于肠外营养组(P<0.05)。肠外营养组死亡率为0.92%,肠内营养组为0.00%(P<0.05)。肠内营养组肠功能恢复时间为(59.8±8.5)h,低于肠外营养组肠的(74.4±6.3)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40,P<0.05)。结论食管、贲门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营养状况,促进肠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4.
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心律失常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心律失常原因分析秦允生,陈玉泉,卢诗杰,许强周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发生各种心律失常十分常见,严重心律失常可影响病人的呼吸及循环功能,甚至危及生命。同时,某些心律失常的出现,往往是其他严重并发症的一种表现。因此,对其正确认识和处理有重要的临...  相似文献   

5.
6.
78例老年食管癌及贲门癌术后心肺并发症临床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性分析1993年8月-2000年8月昌邑市人医院手术治疗78例老年食管癌及贲门癌的临床,78例患者术前合并陈旧性心肌梗死1例,冠状动脉供血不足23例,慢支,肺气肿20例,陈旧性肺结核2例,合并2种以上并发症的8例。术后发生心肺并发症27例(34.6%),死亡2例,其中1例死于ARDS。详细术前检查,充分术前准备,谨慎的麻醉处理,术中轻柔操作,术后严密监护及时处理,可有效地预防并发症的产生。  相似文献   

7.
食管贲门癌术后心律失常89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食管贲门癌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的原因。方法 619例食管贲门癌患者术后发生心律失常89例,回顾性分析其在性别、年龄、术前血常规、肺功能、手术时间、方式、出血量、合并疾患、电解质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在年龄、合并疾患、术前心电图异常、电解质异常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性别、术前血常规、肺功能、手术时间、方式、出血量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年龄>65岁、术前心电图异常、合并疾患、血钾<4 mmol/L的患者术后应持续进行心电监护,发现心律失常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8.
食管癌,贲门癌切除术后心律失常:附108例分析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1991年9月~1992年6月,作者对453例行食管癌、贲门癌切除术的患者进行术后至少72小时连续心电监护,发现心律失常108例,发生率为23.8%。术后心律失常明显多见于术前心电图异常以及主动脉弓上吻合者,其最常见类型为窦性心动过速,占72.2%,致死性心律失常罕见。87.0%的心律失常发生于手术后24小时内。术后心律失常的常见原因为手术创伤应激反应、心肺功能不全、低血容量及高热反应。经积极处理,心律失常多于术后4天内恢复。处理上首先应查明并尽可能去除病因,然后才是治疗问题。  相似文献   

9.
10.
食管贲门癌手术并发急性呼吸衰竭67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回顾性分析1353例食管贲门癌术后出现的67例急性呼吸衰竭病例,认为做好术前准备,掌握手术适应证,术后硬膜外止痛泵应用可以减少急性呼衰的发生。术中、术后须加强监护和呼吸道护理。  相似文献   

11.
食管贲门癌切除术后并发房颤的高危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食管贲门癌切除术后房颤的防治经验。方法:分析我院1527例食管贲门癌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房颤23例。年老、术前心肺功能异常、主动脉弓上吻合术式及病程晚期是房颤的高危因素。23例经及时诊治均恢复窦性心律,无此并发症死亡。结论:提高对并发房颤的认识,加强围术期管理,可大大减少此并发症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2.
食管贲门癌术后胸胃排空障碍的成因和预防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目的探讨食管贲门癌术后胸胃排空障碍的成因和预防措施。方法食管贲门癌手术1547例,发生胸胃排空障碍15例,均为上腹、右胸、左颈吻合。手术方式由术中将食膈孔扩张至4指使胃通过时充分舒张,改为行食膈孔处切断部分膈肌。结果行食膈孔处切断部分膈肌,术后未发生胸胃排空障碍。结论胸胃排空障碍与迷走神经切断致胃解剖位置变化而影响胃十二指肠压力梯度和胃窦部功能及胃泌素分泌的功能有关,也与常规扩张食膈孔后膈肌自行回缩、膈肌重建过紧、胸胃远端呈“S”型扭曲、幽门位于膈肌以上使十二指肠呈关闭状、胃扭曲和术后粘连等机械性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防止和减少食管贲门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对102例食管贲门癌病人实施不同术式的手术切除。结果 有100例完成了手术切除,有29例共发生术后并发症31例次。结论 吻合方法和操作技术是预防并发症发生的重要因素,胃小弯转向左侧的吻合方法较好。  相似文献   

14.
15.
食管贲门癌合并糖尿病93例围手术期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陶玲玲  周福有 《中国肿瘤》2003,12(7):418-419
[目的]探讨食管癌和贲门癌合并糖尿病围手术期处理方法。[方法]分析93例食管癌和贲门癌合并糖尿病的临床资料.[结果]食管癌和贲门癌外科治疗合并糖尿着占l.7%,术前、采中控制血糖在略高于正常水平。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l.5%。[结论]胰岛素的合理应用是食管癌和贲门癌合并糖尿病治疗成功的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16.
高原地区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心律失常:附13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高原地区132例食管癌、贲门癌开胸手术后并发心律失常者105例,发生率为79.5%,其中窦性心动过速98例,占93.3%,而致死性心律失常罕见。心律失常多发生于手术当日和术后1 ̄4天内。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胆手术破坏了胸腔的完整性,使患者肺的通气能力受到损害,导致低氧血症以及术中迷走神经的切断,交感张力增高,使植物神经系统对心脏的支配功能发生紊乱所致;另外与高原患者的心肺功能代偿能力低下、手术创伤的  相似文献   

17.
18.
食管和贲门癌切除术后并发胸腔和切口感染,主要由于含菌胃液及食管内容物对术野的污染。我院从1986年4月至1989年10月对152例食管和贲门癌患者术前分两组采用不同的方法处理,术后取得不同的预防感染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将受试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贲门癌52例,食管癌26例,男55例,女23例,年龄30~75岁,平均58.4岁。本组开胸探查6例。对照组贲门癌49例,  相似文献   

19.
肠道内、外营养疗法,近10年来已发展成为辅助外科及治疗危重病人的一种有效手段。本院胸科对食管癌、贲门癌术后采用肠道内加肠道外营养治疗2例及肠道外营养治疗4例的氮平衡情况进行了分析。认为食管癌、贲门癌病人术后辅以肠道内营养加肠道外营养治疗,如能提供10~12g/日氮和一定比例充分的热量即可纠正负氮平衡,维持正氮平衡,从而防止体内蛋白质储备的消耗,利于组织修复和伤口愈合,避免病人在术后短期内体重持续下降。  相似文献   

20.
何建胜  严福来 《浙江肿瘤》2000,6(3):164-165
「目的」探讨272例食管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的原因及其发生的措施。「方法」回顾分析近年经治的272例食管贲门癌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病人术前状态,围术期处理及手术方式,探讨相关因素。「结果」全组272例食管贲门癌手术后并发生吻合口瘘15例(发生率5.5%),其中颈部吻合口 6例,胸部吻合口瘘9例,残废例(瘘死亡率13.3%)。患者营养状态及手术操作与吻合口瘘发生密切相关。「结论」重视手术操作规范技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