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收益风险是当前阶段我国PPP项目提前终止的首要非系统风险因素。基于风险决策理论和政企合作关系属性,结合工程实际案例统计分析建立PPP项目收益风险分担决策致因模型,并由德尔菲方法确定收益风险分担决策的因素清单,在此基础上利用贝叶斯推理原理和GeNIe工具提炼PPP项目收益风险分担决策的最敏感因素,并对营商环境、伙伴协同能力和收益风险分担决策之间的作用关系进行仿真计算与讨论,探究PPP项目合作主体的收益风险分担决策机理。研究成果期望为我国PPP项目风险决策与治理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2.
风险控制对于一个 P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项目的成功实施至关重要。在对文献梳理和案例总结结的基础上,选取 PPP 项目风险评价指标,构建 PPP 项目风险评价指标体系,运用 AHP—熵值法评价模型对 PPP 项目各风险指标进行权重计算,得出各风险评价指标的综合权重,确定各项风险对 PPP 项目的影响程度。研究表明,在 PPP 项目实施过程中,建造风险和政治风险对项目实施有显著影响。研究结论可为我国 PPP 项目风险控制的研究和实际操作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2)
PPP项目合作模式为"政企合作",参与方涉及范围较广,对社会的影响程度较深,而财务管理工作对PPP项目的成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主要研究建筑施工企业在PPP项目中可能遇到的财务风险,并提出风险防控建议,以期为建筑施工企业实施PPP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PPP模式被应用于国家所倡导的基础设施、技术改造等项目建设,施工企业成为参与PPP项目社会资本的主要组成部分,然而PPP模式的随机性与操作复杂性致使项目的风险性增大,已成为建设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基于此,在国内外PPP项目风险问题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以政策风险、市场风险、运营风险、财务风险、开发风险为外因潜在变量,以PPP项目风险为内因潜在变量的假设模型,通过问卷调研方式收集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了PPP项目风险的关键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结果表明,PPP项目风险受政策风险、市场风险、运营风险、财务风险、开发风险的直接影响,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市场风险开发风险财务风险运营风险政策风险,该研究结果对建设项目成本控制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PPP模式下,从计算期确定、成本费用计算以及水价测算等方面,分析具有收益能力的水厂类项目财务评价方法,研究其与传统政府投资项目模式的区别,揭示此类项目财务评价的重难点。以渭北工业园某供水工程PPP项目为例,介绍其具体的财务评价,旨在为PPP模式下水厂类项目财务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决污水处理厂升级扩建PPP项目的融资风险问题,本文对污水处理厂升级扩建PPP项目进行融资风险因素识别,运用物理–事理–人理(WSR)方法论构建风险框架,在此基础上,运用模糊网络分析法(FANP)以及云模型建立污水处理厂升级扩建PPP项目融资风险模型,并以大连市某污水处理厂升级扩建PPP项目为研究背景,进行融资风险分析。计算结果表明,该项目中,物理指标中的法律风险对项目影响程度最大,人理指标中社会风险影响程度最低,该项目整体风险等级为风险一般。该模型意义明确,分析结果符合实际,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对面临升级扩建的污水处理厂PPP项目融资风险分析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7.
政企合作(PPP)项目涉及众多利益相关方,呈现出以政府方和社会资本方为双中心的社会网络特征。错综复杂的项目网络结构极易引起 PPP 项目的治理风险,而治理风险已成为 PPP 项目高失败率的关键因素。当项目利益相关方的网络关系结构不合理时,难以具备实现角色责任应有的权力和能力,造成利益相关方行为的不确定性,从而产生较大的治理风险。从双中心网络视角出发构建 PPP 项目双中心网络模型,基于社会网络方法(SNA)设计符合 PPP 项目双中心特征的治理风险评价指标,并通过选取典型的 PPP 项目案例验证模型和指标的有效性,为 PPP 项目治理风险评价提供决策依据和策略建议,以有效提升政府方和社会资本方的风险防控能力及 PPP 项目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对PPP项目残值风险的科学评价和管控直接关系项目的成败。在基础设施PPP项目残值风险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建立政府层级、市场层级、项目层级和其他层级下的17个二级评价指标和23个三级评价指标,运用组合赋权法得到指标权重,构建模糊物元评价模型,对风险等级进行划分,结合案例进行残值风险评价。  相似文献   

9.
PPP棚改项目风险具有阶段性、复杂性和多变性等特点,当前对PPP棚改项目风险的研究大多以理论分析为主,缺乏定量评价。本文建立基于博弈论组合赋权法的PPP棚改项目风险评价模型,运用WBS-RBS法识别出影响项目的主要风险因素,建立含有5个准则层指标和30个方案层指标的层次体系,然后运用博弈论组合理论将改进的层次分析法(Cov-AHP)和熵权法求出的权重优化组合综合赋权,通过建立的模糊评语集计算各指标层相应的风险值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整个PPP棚改项目中施工安装阶段的风险因素最多且风险值最大,其次依次是立项准备阶段、征地拆迁阶段、交付回迁阶段和竣工验收阶段,最后就项目中存在的风险因素,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风险防范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积极的财政政策,使得地铁工程PPP项目建设模式再次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其解决融资困难,弥补资金链断层的效果显而易见,但其风险分担、利益分配、权责归属问题仍是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因素。本文分别从政府、承建方、银行机构三个方面分析制约地铁PPP项目实施的风险及形成原因,通过建立多方动态博弈分担模型,在风险收益理论基础上,利用Shapley值法优选出多主体风险分担结构组合,理清了风险、利益、权责三大问题与参与主体之间的关系。同时以青岛市地铁工程PPP项目为例进行实例剖析,科学划分了风险问题单元,提出协调不同主体合理化承担风险的应对方案和建议,解决了目前地铁施工PPP项目实施困难的相关问题,对地铁建设具有一定实践价值及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PPP项目具有建设周期较长、投资巨大、融资结构复杂、参与方众多等特点,因此存在着很大的财务风险,现金流能实时反映PPP项目资金流动情况,而对项目资金的预测又是PPP项目资金风险管理的关键。本文将结合企业财务预警与项目的评价方法,从现金流的视角构建PPP项目财务预警指标体系,以期提高PPP项目资金管理效率,确保PPP项目顺利实施及运营。  相似文献   

12.
PPP 模式成为我国解决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问题新的途径方法,我国对建筑垃圾资源化PPP 项目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建设尚不完善。通过扎根理论方法和文献研究法结合,对筛选出的49 篇“CNKI”和“Web of Science”文献和9 篇建筑垃圾资源化PPP 项目报告进行编码研究并构建建筑垃圾资源化PPP 项目风险因素评价体系。结果显示,政治风险,经济风险,建设风险,运营移交风险,市场风险,社会和环境风险,信用风险是编码后提炼出的7 个核心风险因素,覆盖了建筑垃圾资源化PPP 项目全过程风险。研究成果旨在完善建筑垃圾资源化PPP 项目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该评价指标的建立可以作为建筑垃圾资源化PPP 项目立项、可行性研究风险因素参考标准,也为建筑垃圾资源化PPP 项目产业化和建筑垃圾减量化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范海鹰 《建筑经济》2020,41(5):54-59
为量化“一带一路”基础设施PPP项目的融资风险,构建包含政治、金融、社会、自然环境、建设、运营等方面的评价指标体系,用平均差代替标准差实现对传统CRITIC方法的改进,并将改进CRITIC方法与熵权法进行复合,对各层级指标进行赋权;运用GRA方法与SPA方法的耦合评价模型,综合考虑评价对象各指标因子的同一性、差异性和对立性,将联系度系数量化。结合实际案例,验证该模型的科学合理性,为未来“一带一路”基础设施PPP项目融资风险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How to confirm the minimum revenue guarantee and toll revenue cap depends on the relevant experience of decisionmakers in PPP projects. But there is no effective standard because minimum revenue guarantee and toll revenue cap areoften subjective and thus leads to the unreasonable risk distribution in PPP projects. Based on the real option theory and PPP case,this study established a government’s minimum purchase guarantee level model to determine the government minimum purchaseamount in PPP projects,and developed a revenue ceiling model to clarify the corresponding revenue ceiling. The findings arevaluable to the interest distributing and risk sharing of PPP projects,so as to improve the project performance and promote thesuccess of the project.  相似文献   

15.
目前,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中大力提倡 PPP 模式,对 PPP 项目风险进行科学的评价是 PPP 项目顺利完成的重要保障。采用三标度 AHP 确定风险评价指标主观权重,熵权法确定评价指标的客观权重,建立优化组合赋权模型,构造拉格朗日函数对模型进行求解,得到优化组合权重。并对 AA 县给排水 PPP 项目进行风险评价,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总体风险与评价结果较为接近。研究结果表明,三标度 AHP-熵优化组合赋权法可行,能在 PPP 项目风险评价中提供可靠的指标权重。  相似文献   

16.
为实现对 PPP 项目风险的动态分析与管理,将集对分析理论运用于 PPP 项目风险评价中。通过文献阅读、专家访谈及实地调研对 PPP 项目风险进行识别,建立 PPP 项目风险评价指标体系;通过问卷调查对 PPP 项目风险等级进行评判,利用 AHP 法确定指标权重;依据五元联系数及偏联系数理论进行各风险指标的集对势分析,构建基于五元联系数的 PPP 项目风险评价模型,并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基于五元联系数的 PPP 项目风险评价模型能明确风险态势,使项目管理者及时把握风险发展趋势,对可能出现的风险采取有效的风险管理手段,实现从动静结合角度对影响 PPP 项目的风险因素的准确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7.
随着2014年国务院43号文的下发,基础设施融资以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发行城投债融资为主的时代已经退出历史舞台,融资模式必须转型。PPP模式正为国家所大力倡导,是盘活社会存量资本的重要手段,而项目收益债券是PPP模式下多元化融资渠道之一。通过文献综述和国家政策解读,从PPP模式角度论述了项目收益债券的运作模式。以PPP模式与项目收益债券相契合为前提,指出运用项目收益债券的可行性和要求,着力探讨了运用项目收益债券的程序和关键点,并以广州第四资源热力电厂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以期为PPP项目利用项目收益债券融资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 (PPP) projects have been widely applied in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A suitable risk distribution strategy is crucial for promoting negotiations between the government and investors. The government usually provides guarantees to investors to distribute risk. However, an excessive guarantee increases the government's financial burden, whereas an insufficient guarantee reduces the confidence of the investors participating in the project. In a minimum revenue guarantee (MRG), the government subsidizes the investor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actual revenue and the government guarantee line if there is a loss. In PPP power plant and highway projects, investors' revenues come from two sources: government guarantees and the project company's self-sale. To support project companies and to optimize the projects' benefits, the government should set a reasonable benchmark for purchase amounts. Based on the traditional principal-agent model,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reciprocal preference theory to analyze the risk-sharing ratio most suitable for the government. Then, an optimal incentive mechanism is established to guarantee the project's income.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by setting a different guarantee strategy for different participants, the government can utilize reciprocal preference to incentivize investors to exert more effort during a partnership and avoid moral hazard.  相似文献   

19.
顾坤  石磊 《工程管理学报》2020,34(2):106-111
PPP项目中社会资本方期满退出并将项目设施无偿返还给政府是较为理想的状态。然而PPP项目的长周期、高风险等特点,特别是在项目需求不足下社会资本方合理的提前退出、提高项目的抗风险能力成为现实需求。构建政府和社会资本方的收益函数,识别和分析需求不足风险下政府允许社会资本方提前退出的关键影响因素及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政府允许社会资本方提前退出条件受既有社会资本方和新社会资本方的资金成本、通货膨胀率、退出时间及无谓损失的影响,研究结果旨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以期增强项目资本的流动性,实现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