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双半环直肠下端粘膜切除术(STARR),是治疗直肠前突的新术式.此法在治疗直肠前突的效果上,较其他疗法有明显优势.目前国内运用此术式治疗直肠前突尚未见诸报道.2005年10月始,我院运用此术式治疗直肠前突15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将治疗护理经验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固肠颗粒剂和直肠前突修补术治疗直肠前突的远期疗效。方法将42例直肠前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8例与治疗组24例,对照组行手术治疗,治疗组予固肠颗粒口服。随访3年观察两组远期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短期疗效差异无显著性,中期、长期疗效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固肠颗粒剂治疗直肠前突远期疗效较直肠前突修补术为佳。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经直肠闭式修补术配合中药口服治疗直肠前突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直肠闭式修补术配合润肠通便方口服29例与单纯闭式修补术23例治疗直肠前突患者效果的比较。[结果]术前、术后直肠排粪造影显示直肠前突深度有显著变化。便秘症状消失。随访2年,治疗组痊愈25例,有效3例,无效1例;对照组痊愈17例,有效4例,无效2例。[结论]经直肠闭式修补术配合中药口服治疗直肠前突疗效明显优于单纯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用直肠粘膜紧缩术加直肠黏膜环切术(PPH术)结合中医治疗直肠前突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10例单纯直肠前突患者采用直肠粘膜紧缩术加PPH术结合中医治疗经过及术后疗效,解决直肠黏膜松弛,使直肠前突消失。结果:本组患者手术均顺利,术后无明显并发症,经过随访,9例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1例患者临床症状明显缓解。结论:对于单纯直肠前突,采用直肠粘膜紧缩术加PPH手术结合中医方法创伤小、操作简单、效果好,是值得进一步研究应用的术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更好地开展直肠前突的综合性手术的开展。方法:对50例重度直肠前突全部实施手术治疗,均采用综合性术式即:肛门侧位或后位内括约肌切断术、瘢痕支持固定术、硬化注射术。结果:经直肠指诊、肛管直肠压力测定、排粪造影等检查,治愈45例,症状消失,排便时间存10min以下;好转5例,症状明显减轻,排便时间明显缩短;总有效率100%。结论:在手术方法上,强调用综合性术式治疗,从根本上消除了粪袋囊,达到了修补加强薄弱的直肠阴道隔,消灭薄弱区的目的,采用综合性术式治疗直肠前突效果好。  相似文献   

6.
直肠前突(RC)是女性出口梗阻性便秘(OOC)中较常见的一种疾病[1],也称为直肠前膨出。女性直肠前壁和阴道后壁之间的肌层组织薄弱,引起直肠前壁突向阴道而形成的一个疝囊,致大便滞留此处而感到排便困难或排便不尽等。按其排粪造影时直肠前突的深度将其分为3度,6~15mm为轻度,16~30mm为中度,  相似文献   

7.
陆庆革  白国民 《河北中医》2011,33(1):154-155
直肠前突闭式修补术因操作简便,而且可以同时处理伴发的其他常见肛肠疾病,成为治疗直肠前突的常用手术方法,但只适用于中度直肠前突,重度直肠前突只能采用经阴道或直肠切开手术。2003-08—2006-08,我们开展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  相似文献   

8.
直肠前突国内文献计量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1998—2007年我国正式出版的生物医学期刊上发表的161篇文献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了解了直肠前突诊断、治疗现状和发展方向,为确定科研选题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CBMDISC光盘检索系统中检索出有关直肠前突的文章161篇,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10年间我国直肠前突的文献量总的看来呈上升趋势;(2)内容以治疗、诊断方面为主,也包括护理、新的生物材料等;(3)治疗以传统的手术方法、中西医结合治疗为主,但新的诊疗方法,如B超诊断、PPH术近年来在临床中也得到应用;(4)《中国肛肠病杂志》、《大肠肛门病杂志》所载直肠前突的文献量占总文献量的52.79%,是直肠前突的核心期刊;(5)合著率未见明显变化。结论:十年来有关研究直肠前突的文献在不断增加,内容主要以诊断、治疗为主,一些新技术如PPH术等的出现,将为临床研究提供新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直肠前突的手术治疗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直肠前突是指直肠阴道隔薄弱,直肠前壁呈囊袋状突人阴道内形成的内疝,又称直肠前壁膨出.排便困难是其主要症状,常伴有便后不尽及肛门下坠感等,部分患者需用手压会阴或阴道后壁协助排便.Blatchford等对一组平均年龄21岁的无症状、非经产妇的研究表明,81%的调查者有直肠前突,其中80%为轻度或中度[1].因此,直肠前突的发病具有普遍性.此种现象与女性盆腔的解剖生理学特点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直肠前突(rectocele,RC)亦称直肠前膨出,患者多为中老年女性,手术仍为目前中重度RC最可靠的治疗方法。直肠下端黏膜切除术(stapled transanal rectal resection,STARR)为近年来意大利学者Longo提出的治疗直肠前突的新术式[1]。我院率先在河北省引进开展该技术。2010-12—2012-12,我们将STARR术进行改良治疗中重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PPH(经肛吻合器直肠黏膜环形切除术)+阴道后壁修补术与单纯阴道后壁修补术治疗直肠前突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PPH+阴道后壁修补术与单纯阴道后壁修补术分别治疗直肠前突。对两组患者术后症状改善情况的Longo's ODS评分、术后疼痛评分、术后3个月排粪造影显示的直肠前突较术前改善的深度、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术后排便困难症状较前均有明显改善。PPH+阴道后壁修补术组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Longo's ODS评分均低于单纯阴道后壁修补术组;PPH+阴道后壁修补术组术后3个月排粪造影显示的直肠前突消失的深度优于单纯阴道后壁修补术组。结论:PPH+阴道后壁修补术治疗直肠前突引起的排便困难疗效及解剖异常修复程度优于单纯阴道后壁修补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采用选择性痔上粘膜环切术加直肠前壁修补术治疗直肠前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在我院采用选择性痔上粘膜环切术加直肠前壁修补术治疗的直肠前突患者47例进行研究,均为女性患者,其中年龄分布为38.75±13.58岁,存在痔疮的患者为41例,占87.23%,10例患者有痔疮手术史。患者临床主要症状为便秘、排便苦难和不净感、肛门存在下坠感且排便时间明显延长。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愿意参加本研究。所有患者均采用选择性痔上粘膜环切术加直肠前壁修补术进行治疗。结果:对本研究47例患者手术后治疗效果分析研究显示,所有患者均一次性手术成功。手术后立即进行直肠指诊,指诊发现所有患者直肠原前突部位呈现明显的紧张状态。手术后治愈患者为38例,显效患者为9例,在手术后4~8周对患者进行随访,患者自述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或消失,直肠指诊显示直肠袋装凹陷消失且每日排便正常。其中34例患者在手术结束后8周内进行复查均显示直肠前突明显改善且无复发病例。结论:采用选择性痔上粘膜环切术加直肠前壁修补术治疗直肠前突的临床疗效较好,应加强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在传统直肠闭式修补术的基础上,观察针刺结合益气养阴中药治疗重度直肠前突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120例符合条件的重度直肠前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A、B 2组,每组各60例。A组行传统直肠闭式修补术,B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中药结合针刺治疗。观察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3个月治愈率和直肠前突深度A组和B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B组效果优于A组。结论在传统直肠闭式修补术的基础上采用中药结合针刺治疗重度直肠前突型便秘,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直肠前突型便秘常见于经产妇女性,属于难治性疾病。文章从脊督学说立论,阐述直肠前突型便秘的病因病机、治则治法,同时佐证一则临床验案,丰富了中医治疗直肠前突型便秘的理论基础,同时也为直肠前突型便秘的治疗提供了新方法和新思路,以期给临床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直肠前突各类型与虚实证之间的关系及虚实证与病史长短之间的关系,并对直肠前突中医辨证分型进行频数分布分析。方法对300例便秘患者行排粪造影检查,筛选112例直肠前突患者,根据排粪造影所见分成7型,分别进行男女比例、发病病史长短、虚证实证及虚实夹杂分析,并对112例直肠前突进行中医辨证频数分析。结果单纯直肠前突者较少,仅占9.8%,其余类型均为混合型。女性直肠前突较多,占96.5%。将直肠前突分成实证、虚证、虚实夹杂3组,实证多病史短,虚证及虚实夹杂病史相对长,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证、虚证、虚实夹杂3组分别进行排粪造影直肠前突各类型统计,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直肠前突中医辨证频数分析实证以湿热下注较多,虚证中以中气下陷较多。结论直肠前突以女性多见。排粪造影直肠前突各类型与虚实辨证之间密切相关,直肠前突中医辨证分型中以湿热下注占多数,考虑与生活水平提高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医硬化注射法治疗直肠前突的有效性。方法:对49例经排便造影检查诊断为直肠前突且需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行硬化注射法治疗,对照组行经肛直肠粘膜闭式修补术,术后3个月再次进行排便造影检查并观察治疗前后前突的改善情况。结果:患者疗效自身对照统计学差异显著(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疗效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中医硬化注射法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治疗直肠前突的方法,可达到与手术治疗相同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提高直肠前突所致出口梗阻型便秘的治疗效果。方法对经排粪造影检查证实直肠前突深度≥30mm的48例患者,其中观察组26例,采用PPH术+消痔灵注射术治疗;对照组22例,采用经直肠黏膜修补术治疗直肠前突。比较其疗效。结果观察组26例仅一例效果不明显,总有效率为96.2%,无感染及明显后遗症;对照组22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1.8。结论 PPH+消痔灵注射术治疗直肠前突具有疗效好、痛苦小、微创、并发症及后遗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PPH手术治疗直肠前突1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直肠前突是出口梗阻型便秘的常见原因,此病又称直肠膨出,实际是直肠前壁和阴道后壁的疝。主要临床表现为排便困难、排便时间延长、排便不尽感及会阴下坠感。20%~75%患者需在肛门周围加压,或手指伸入阴道堵塞膨出口,或伸入肛门挖出粪便才能排便,患者十分痛苦。传统的手术治疗方法即经直肠或阴道对前突部分进行修补,效果往往不佳,且存在手术操作难度大、并发症多、术后复发率高等问题。2005年11月-2007年3月,本院采用PPH手术治疗直肠前突患者18例,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消痔灵注射术治疗直肠前突32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向德志  江伦  张晟春 《新中医》2001,33(3):23-24
目的:探讨对直肠前突有效的治疗措施。方法:对32例直肠前突病人施行消痔灵注射术,结果:术后总有效率为100%,症状消失19例(59.4%),明显改善10例(31.2%),有所改善3例(9.4%),排粪造影显示直肠前突深度较前明显变浅(P<0.01)。结论:消痔灵注射术是治疗直肠前突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我们通过结肠运输试验、排粪造影及指诊等检查,对100例女性直肠前突致出口梗阻性便秘行直肠前突点状塔形结扎术,结合肛裂切扩术及中医药内服,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00例均为已婚女性,年龄25~55岁,病程0.6~4年。全部为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