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阐释了软交换技术的概念,分析了基于软交换的开放网络体系结构和软交换的基本功能,指出了多媒体软交换在下一代网络的演进发展中的积极推动作用,对我国多媒体软交换技术的发展策略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阐述软交换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发展趋势基础上,分析了应用软交换系统的意义,介绍了石油化工行业在应用软交换方面的积极探索,以及目前的体系架构、设备,论述了如何通过软交换技术引入新的多媒体调度通信业务,实现通过多媒体通话达到远程指挥生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介绍了支持视频多媒体业务的软交换系统结构、功能要求以及软交换中点对点和点对多点多媒体视频业务的实现方式。  相似文献   

4.
王晓琦  卫冬 《无线电工程》2003,33(10):7-8,39
文章阐述了软交换技术以及软交换的功能及其设备,提出了支持多媒体的软交换技术系统体系结构、设备功能、开放接口、应用面临的问题和发展前景。目前软交换技术还仅仅处于摸索阶段,要实现利用软交换来接入各种终端设备和各种网络还需要漫长的道路。  相似文献   

5.
杨景  黄小庆 《世界电信》2003,16(10):29-35,38
IP技术、软交换技术和电信业务体系结构的进步,极大地推动了电信业的发展。特别是应用使能的IP多媒体域软交换应用,已经展示了软交换巨大的业务潜力。但是,这些软交换技术都是以面向特定应用的产品形式出现的。从电信运营商业务开发的生命周期来看,需要一个动态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介绍了软交换技术的概念,分析了基于软交换的开放网络体系结构和软交换的基本功能,指出多媒体软交换在下一代网络的演进发展中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最初的软交换技术在电信领域的商业化应用为VoIP长途电话业务,即C4替代.接着,C5替代和应用使能软交换系统受到关注.前者由于承载和业务开放性方面的限制、业务集成困难和端到端QoS的困难而停滞不前;相比之下,后者却受到了许多中小企业的欢迎.在应用使能软交换的基础上,UT斯达康公司倡导业务使能交换技术,其核心为电信业务网络技术,适用于基于IP的下一代宽带固定多媒体网络和第三代移动多媒体网络.  相似文献   

8.
最初的软交换技术在电信领域的商业化应用为VoIP长途电话业务,即C4替代。接着,C5替代和应用使能软交换系统受到关注。前者由于承载和业务开放性方面的限制、业务集成困难和端到端QoS的困难而停滞不前;相比之下,后者却受到了许多中小企业的欢迎。在应用使能软交换的基础上,UT斯达康公司倡导业务使能交换技术,其核心为电信业务网络技术,适用于基于IP的下一代宽带固定多媒体网络和第三代移动多媒体网络。  相似文献   

9.
软交换技术和IMS技术是NGN网络发展过程中较受关注的技术,IMS在其本质上归于软交换的范畴,它秉承了软交换的主要技术特点.IMS是3GPP的R5版本中的一个子系统,且被引入到TISPAN的NGN构架下,用来实现包括语音业务、视频业务、数据业务的多媒体电信业务.本文介绍了IMS的主要特点及其网络融合技术.  相似文献   

10.
张钢 《信息通信》2013,(3):171-173
软交换(Softswitch)与IP多媒体子系统(IMS)是下一代网络(NGN)发展进程中深受瞩目的两项技术,IMS本质上仍属于软交换技术范畴,继承了软交换的主要特点。文章对此两项技术进行简略的对比分析,并对软交换与IMS的关系进行了简单阐述。  相似文献   

11.
白平在 《中兴通讯技术》2005,11(5):45-50,53
文章主要讨论无线局域网(WLAN)如何接入软交换系统,通过对WLAN技术标准、网络架构及承载能力的探讨,揭示了软交换系统无线应用面临的挑战,在此基础上给出了一些有前景的应用,如VoWLAN、远程无线监控、无线即时消息和定位服务等的解决方案。文章认为宽带无线接入标准WiMAX有望成为WLAN的升级版,一旦成熟,并与软交换等NGN技术相结合,将会实现人们追求的。网络无所不在,信息随手可得”的美好愿望。  相似文献   

12.
下一代网络是开放、多业务承载的网络,软交换是下一代网络的关键技术,它使3G向具有融合多媒体业务能力的全IP分组网络方向发展;伴随着WCDMA网络的发展,在软交换基础上构建WCDMA网络变得越来越重要.文章阐述了软交换网络结构和WCDMA系统结构,并且简单地介绍了3G,在这些基础之上讨论了如何在软交换环境中实现WCDMA网络.  相似文献   

13.
软交换技术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文章简要介绍了软交换技术,并在概括软交换体系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软交换技术的关键组成部分.从市场和技术两方面论证了软交换技术将会成为下一代网络基础设施的核心.  相似文献   

14.
固网软交换向IMS演进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固网软交换向IP多媒体子系统(IMS)演进应采用合理的方法、步骤和策略。演进可以在继承原软交换(SS)公共交换电话网络业务仿真子系统(PES)业务功能的前提下,平滑地向IMS演进,逐步引入、扩展多媒体和移动业务,实现核心网层面的固定和移动融合(FMC)。下一代网络(NGN)核心控制层的软交换和IMS在基本架构上没有实质冲突,软交换主要面向公共交换电话网(PSTN)仿真业务,而IMS为实现FMC和多媒体业务,在移动性、安全、服务质量(QoS)、开放业务架构等方面作了有益的扩展,软交换向IMS演进在技术上是完全可行的。对于已经采用软交换的运营商,采用演进的方式实现基于IMS的全业务的NGN网络,可以节约投资,减小网络改造风险,降低运营成本。  相似文献   

15.
SIP协议已逐步成为下一代网络(NGN)的多媒体软交换系统和第三代移动通信(3G)多媒体子系统域中的重要协议。本文根据Winsock的编程原理,即客户机-服务器的通信模式,采用流套接字编程,运用面向对象的方法分析了SIP协议,详细地描述了SIP协议基本呼叫建立的C++实现过程,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6.
软交换技术的出现一方面造就了网络的融合,另一方面软交换采用了开放式应用程序接口(API),方便了第三方应用的开发和新业务的引进。主要从软交换提出的必然性、软交换的概念和主要功能、应用,软交换的接口以及其各层间的协议等方面对软交换技术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7.
电信固网运营商的网优网改、无线市话(PHS)网络与公共交换电话网(PSTN)等网络的融合、通信网络宽带化和多媒体化、PSTN网络与第3代移动通信(3G)网络融合等催生了固网网络智能化的需求。通过软交换技术来满足这一需求是切实可行的方法。基于软交换的网络智能化解决方案丰富了通信业务,促进了固网和移动网的融合,是极具优势的网络智能化方案。  相似文献   

18.
文章在介绍多媒体会议电视特征与RSVP协议的基础上,较为详细地分析了采用IP网的多媒体会议电视系统,探讨了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会话发起协议(SIP)是IP网络应用层的控制协议,用于建立、修改和终止两个或多个参与者之间的会话.SIP的设计方法和结构特点使得它成为下一代网络软交换体系的重要技术.3GPP也决定在基于IP的核心网络中采用SIP协议栈实现多媒体会话控制信令.文章介绍了SIP的基本概念并着重阐述和分析了SIP的本质特性及SIP的适用场景,在此基础上,分析了SIP在下一代网络多媒体业务集成中的核心地位和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并提出了一个SIP和相关技术结合的开放业务集成框架.  相似文献   

20.
多媒体通信及其实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讨论多媒体通信及其实现技术。文中先描述了多媒体通信的体系结构模式;论述了多媒体通信的应用及分类;接着讨论了多媒体通信的有关技术特征;然后提供了一个多媒全桌面会议系统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