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有学者宣称:中国没有"社会"。这是一种民粹主义观点。中国不但有社会,而且有世界上发育最完备、组织化程度最高的社会。最根本的是从中国的实际出发研究和解决中国的社会问题,而不能完全照搬西方社会学。  相似文献   

2.
关于“中国民族市场”的形成问题——与孔经纬先生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经纬先生在他先后发表的“中国民族市场形成问题”和“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是否形成了统一市场”两篇文章中,提出了“中国民族市场”的形成问题。他的主要论点是:中国在鸦片战争前不能形成“民族市场”;中国的“统一民族市场”是在鸦片战争后形成的。我对他的这种看法是不同意的。我认为:中国自秦汉以后就已不存在象欧洲那样的“统一民族市场”的形成问题;鸦片战争以前中国已形成了全国统一的国内市场;鸦片战争以后,在中国所形成的市场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市场,而不是“民族市场”。现在提出我的很不成熟的意见,与孔先生商榷,并就教于读者。  相似文献   

3.
制度转型与社会分层模式变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社会分层模式变化与制度转型的关系。提出由于制度安排的相对独立性 ,在社会变迁背景下 ,社会分层模式的变化不仅受到经济机制逻辑的影响 ,而且还要受到政治、社会、群体利益、文化以及传统等各种逻辑的影响。制度环境和变革过程决定了社会分层模式的变化 ,在一场自上而下的改良式变迁中 ,那些在变革中居于主导地位的社会集团 ,在社会分层结构中仍然会处于主导地位。“再分配—市场”的简单二分法和现代化—功能主义的理论逻辑无法解释复杂的社会变迁过程。  相似文献   

4.
当代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加速发展时期。社会转型必然带来社会阶层结构的变化。这种变化又给执政的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提出许多新的问题和更高的要求。解决这些问题 ,一要在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的同时 ,不断增强党的执政基础 ;二要不断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和领导水平 ;三要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反对指导思想多元化和“非意识形态化” ;四要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5.
中国近代社会主要矛盾和社会性质问题,是中国近代史研究中的两个基本问题和出发点。五十年代学术界关于中国近代历史分期的讨论和近几年关于中国近代史基本线索的讨论,从根本上说来,都是围绕讨论者各自对这两个基本问题的不同认识而展开的。因而,重新探讨中国近代社会的主要矛盾和社会性质,很有必要。近期读得钟兴瑜《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和社会定性辨析》(载《河北学刊》1988年第6期)和王志远《也谈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社会性质——兼与钟兴瑜商榷》(载《河北学刊》1989年第3期)二文,颇受教益,对二文中某些具有一定代表性的论点,却又不敢苟同。笔者并非要在二文的意见分歧中寻求某个折衷点,而是就二文的有关论点分别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权当引玉之砖,以就教于钟、王二先生及广大读者。  相似文献   

6.
深化对社会规律的认识——兼与房玫先生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术界》2000,(6)
  相似文献   

7.
论市场转型与中国社会精英的生成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化改革带来的是社会资源配置方式的变化,这为不同类型的社会精英的兴起提供了新的历史舞台。那么针对当前中国社会,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社会,精英的生成机制到底表现出何种特征呢?通过对精英的"循环"与"再生产"的争论的梳理,人们可以发现,当前中国社会精英的生成机制表现出既包含有"循环"又包含有"再生产"的复杂特征,而这种复杂性正是由中国社会制度变革的特殊性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8.
社会运行与社会转型———评《转型中的中国社会和中国社会的转型》洪大用社会学作为一门学问,有两个问题是最为基本的,必须作出回答。第一个问题是,社会学是什么,也就是社会学研究对象和内容的问题;第二个问题是,社会学如何认识和研究现实社会,也就是社会学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社会分层是现代化进程中必然出现的社会现象。我国的社会分层一方面从根本上保障了我国社会的整体稳定,但另一方面也存在着一些对社会稳定的不利因素,如贫富差距拉大、中产阶级弱小、身份壁垒等。这些问题可通过改革过时的制度与政策、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合理配置公共资源等途径来解决。  相似文献   

10.
最近在《学术月刊》1961年第三期读到伍纯武先生一篇文章,题为“中国资本的原始积累问题”,他认为“中国资本主义萌芽时期没有可能进行资本原始积累”,“鸦片战争后小生产者的破产和社会资金的积累不是资本的原始积累”,“鸦片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也不是原始积累过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兴起的条件,是资本的转化和资本的积累,而不是资本的原始积累”;总之,伍先生全文的精神在否定中国历史上有过资本的原始积累,认定“在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甚至在鸦片战争之后,有否资本的原始积累过程,还是值得研究的问题。”我不同意这些看法,特提出来和伍先生商讨。  相似文献   

11.
本文赞同夏东元提出的中国近代史分期观点,即以资本主义的酝酿、发生和发展这条主线与反帝反封建斗争相结合来划分110年中国近代史,对不同意上述观点的观点进行了驳议,认为近代中国确实始终贯穿着一条资本主义酝酿、发生和发展的主线,民主政治对于资本主义经济的推动作用具有普遍意义,中国近代实现民主和反实现民主确实规定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不能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12.
肖峰 《兰州学刊》1998,(1):25-28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不仅社会经济运行方式迅速发生了变化,而且社会成员的社会地位与制约这些地位的社会分层体系也发生着根本性变革。社会分层体系作为社会整体结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变动不仅仅是对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呼应,也直接影响着社会经济发展的进程。因此,研究当代中国社会分  相似文献   

13.
五丹戈同志所著《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经济的变化》一书,认为鸦片战争前,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商业资本的活动以及商业交通的发达,全国各个地区的经济联系逐渐密切,因而形成了经一的国民经济。“在明代中叶,经一的国民经济已经初步形成了。”“到了清代,全国各地的经济联系进一步加强,国民经济获得进一步的发展。”“鸦片战争以前中国已经形成了一个经济联系比明代更密切的国民经济整体。”其所谓“统一的国民经济”或“全国各地的经济联系”,实际上就是指统一市场或民族市场而言。  相似文献   

14.
如何科学认识中国近代社会发展是一重大理论问题。张海鹏先生的文章在这一领域有重大突破。张先生提出的中国近代社会发展沉沦的“谷底说”有着极其重要的理论价值。本文在此基础上作了进一步的思考 ,并就张先生中国近代社会沉沦谷底在 2 0世纪头 2 0年的说法提出不同意见 ,认为中国近代社会沉沦的谷底在 19世纪 2 0世纪之交。对中国近代社会发展轨迹作了较为形象的描述。  相似文献   

15.
市场转型与社会分层:理论争辩的焦点和有待研究的问题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前学术界关于市场转型与分层机制变化的讨论 ,主要集中在以“再分配经济”为基础的分层机制在市场转型中是否持续发挥作用的问题上 ;与之相应的问题是 ,在市场转型过程中 ,社会阶层 ,尤其是精英阶层 ,是循环的还是再生的。“市场转型 精英再生论”者认为 ,市场经济转型导致了以再分配经济为基础的精英地位的衰落 ,产生了新的分层机制和新的精英阶层 ,而这一阶层的成员并非来自旧体制下的精英 ;“权力持续 精英循环论”者则认为 ,再分配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分层机制具有延续性 ,昔日的精英在市场转型中将继续处于优势阶层地位① 。市场转型 …  相似文献   

16.
裴斐先生的《白居易诗歌理论与实践之再认识》(光明日报《文学遗产》第666期)发表以后,引起了热烈的讨论。这是一场很有意义的学术争鸣,因为它不仅仅是就古论古,而是与现实、与当代文艺理论界的动态密切相关。裴先生的论文实际上提出了这样几个问题:白居易“以政教言诗”是不是现实主义诗论?当时是否存在过一个新乐府运动?  相似文献   

17.
郭亮  翟洪峰 《兰州学刊》2003,(5):133-134,100
社会分层中孕育着社会现代化向更高形态发展的社会因子.社会分层促进了中国社会由"身份制"向"契约制"的转变,塑造了公民的现代人格;社会分层激发了社会利益群体和各社会阶层的政治参与热情,催生了初步意义上的"市民社会",从而推动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社会分层引发了社会成员的大规模流动,造就了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现代化的雏形.而人的现代化、政治的民主化和社会阶层结构的现代化作为社会现代化的三个子系统,如果从其实现的社会机理来看,社会阶层结构的现代化又具有本质意义和核心地位.  相似文献   

18.
在经济运行中,财产的终极所有权并非无足轻重和可有可无,而是与使用权、收益权和转让权互相作用的:经济发展是产权制度的函数,而完整的经济发展函数应为:F发展=f(c产权、t土地、L劳动、Z资本、j技术、g管理………n);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公有主体型产权结构 劳动主体型分配结构 国家主导型市场结构,“三主制度”体现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当代解决公有与私有、公平与效率、计划与市场三大世界性基本经济矛盾的最佳模式,操作得法,可以优于西方的经济及其制度;在国家调节主导作用发挥得较好的社会里,公有产权可以比私有产权更适合现代市场经济,产生更高的整体效益。  相似文献   

19.
研究生学历与社会流动、社会分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学历对社会分层的影响,以及对作为地位教育的研究生教育的阐述,说明研究生教育在如今的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中,对劣势阶层子弟替代优势社会阶层,底层精英向上流动,生存教育向地位教育的转变起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武树臣《中国古代法律样式的理论诠释》一文(发表于《中国社会科学》1997年第1期,以下简称“武文”)认为,中国古代社会的法律样式走过了西周、春秋的判例法时代和战国、秦代的成文法阶段,自西汉至清末,形成了成文法与判例法相结合的混合法样式;也就是说,中国古代已跨越了西方世界的两大法系样式而走出将两者混合的第三种样式。并提出,“从一定意义上讲,中国法律样式所具有的特征实际上体现了人类法律实践活动的某种共同规律”。作者在《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以下简称“武书”)一书中,亦有相关阐述。中国古代法制的历程果真存在如此渐进的三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