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各种丝胶蛋白质提取方法分析比较,探讨与缫丝厂废水处理相结合,规模化地从缫丝废水中提取丝胶蛋白质的方法,以回收资源、保护环境。  相似文献   

2.
马艺华 《广西纺织科技》2011,(1):F0003-F0003
缫丝废液提取丝胶蛋白质 目前缫丝厂每生产1吨白厂丝和相关副产品加工约需要用700吨水,所排放的废水中溶解性污染物以丝胶蛋白质为主,其COD的贡献率在80%以上。  相似文献   

3.
缫丝厂生产废水处理浅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将缫丝厂汰头废水沉淀后经ABR厌氧处理,再与其它废水混合采用SBR好氧处理的ABR+SBR废水处理工艺。该工艺在实际应用中获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淀粉接枝聚丙烯酰胺用于漂白废水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淀粉接枝聚丙烯酰胺作为絮凝剂对漂白废水进行处理,通过实验比较了淀粉接枝聚丙烯酰胺絮凝剂与其他絮凝剂对漂白废水的絮凝效果,确定了淀粉接枝聚丙烯酰胺絮凝剂和明矾[Al2(SO4)3]配合使用的合适比例。结果表明:不同絮凝剂对漂白废水的絮凝效果好坏依次是Al2(SO4)3/St-PAM、St-PAM、PAM、Al2(S04)3。采用Al2(SO4)3和St-PAM混合使用时,Al2(SO4)3和St-PAM的最佳配比为1:1。  相似文献   

5.
刘艳娟  雷旭阳  刘昆  程磊 《中国酿造》2013,32(11):76-78
采用超声法进行了酱油废水微生物絮凝剂提取条件的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法对提取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对超声法提取的微生物絮凝剂絮凝效果的影响因素顺序依次为最超声时间>废水化学需氧量(COD)浓度>超声功率。利用超声法提取微生物絮凝剂最佳条件为:超声时间3min,酱油废水COD浓度3080mg/L,超声功率225W,在此最佳条件下提取的微生物絮凝剂对高岭土悬浊液的絮凝率达到70.02%,超声法可用于废水中微生物絮凝剂的提取,并且提取的微生物絮凝剂在常温下的保存时间可长达7d。  相似文献   

6.
丝胶回收方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针对丝绸厂精练废水中所含大量的丝胶蛋白质,研究高效回收丝胶的各种方法,并分别从回收原理、工艺流程以及实际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等方面对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7.
丝绸废水中蛋白质回收及超滤处理技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针对丝绸精炼废水中含有大量溶解性丝胶蛋白质,利用其两性特点,经过酸析提取粗丝胶蛋白质,并对丝绸精炼废水进行预处理;对酸析上清波利用超滤膜分离技术进一步浓缩丝胶蛋白质及废水处理.结果表明,在最佳条件下酸析CODcr去除率在35%以上,超滤CODcr去除率在70%左右,从最终结果看,经过酸析和超滤处理以后的出水还不能达到排放要求,还需进一步生物处理.  相似文献   

8.
丝绸废水的膜法处理与丝胶蛋白质回收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减少丝绸生产废水中的溶解性丝胶蛋白质造成的有机物污染 ,采用中空纤维膜分离技术和离心喷雾干燥技术 ,对酸析后的煮茧制丝废水进行超滤浓缩 ,再对所回收的丝胶蛋白质浓缩液进行离心干燥制成丝胶粉 ,从而得到了纯净的丝胶蛋白质。经酸析和中空纤维膜分离技术超滤等实验处理后 ,其化学需氧量值可降至 80mg L左右 ,达到排放标准要求或制丝生产用水标准循环使用 ,并可有效回收废水中的丝胶蛋白质 ,开发出新的丝胶蛋白质副产品。  相似文献   

9.
丝绸的加工过程中,大量的丝胶蛋白质随废水排放,不仅浪费资源,而且污染环境。对浓缩丝绸废水,经过喷雾干燥,得到丝胶粉,并对其成分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制丝助剂一般包括以下6类: 1.茧层渗透剂; 2.茧层丝胶膨润、溶解剂(解舒剂); 3.茧丝再胶着防止剂; 4.丝胶收敛凝固剂; 5.生丝柔软剂和固着防止剂(复摇用); 6.杀菌剂(缫剩茧保存用)。以上6类助剂均系在制丝工程的某一工序加入,作用于原料茧或生丝的药剂。缫丝厂在各辅助部门使用的化学药剂,如净化制丝用水的絮凝剂、助凝剂,水处理用离子交换剂和再生剂,蒸气锅炉用的防垢剂、清洗剂等,均不列入制丝助剂范围。  相似文献   

11.
丝绸工业废水中丝胶蛋白质的回收技术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0  
田亚峰  段亚峰  尉霞 《丝绸》2001,1(7):23-25
从丝绸工业废水的特点和丝胶结构与性质出发,论述了从废水中提取丝胶蛋白质的方法,提出膜分离技术回收丝胶蛋白质的工艺流程与技术关键,以主丝胶粉的制备方法与性能。  相似文献   

12.
纺织业对环境污染严重的症结在于经济增长的粗放经营,由于我国棉花、蚕茧资源丰富,各产地都利用这一有利条件,就地取材,因陋就简地开办了许多规模不经济的小纺厂、小织厂、小缫丝厂、小绢纺厂……这些企业大都耗能高、效益低,科技含量少,印染和漂白产生的大量印染废水、绢纺和缫丝行业煮茧的汰头废水,毛纺行业的洗毛废水,成份复杂,浓度高、可生化性差、有机质含量多,易  相似文献   

13.
杨卫林 《丝绸》1996,(6):22-22
自动缫丝机的给茧机温水清洗装置杨卫林(江苏启东缫丝厂)D301A型自动缫丝机给茧机在使用过程中,前后振动板、给茧盒、捞茧爪及捞茧座、捞茧导轨等部位易粘附丝胶和污物,必须每天清洗一次,以免影响生丝质量。但目前在大多数缫丝厂中,由于不便分散供应热水,故将...  相似文献   

14.
马明玉  谢益民  洪卫 《中华纸业》2011,32(18):29-32
采用铁系仿酶Fe-多元羧酸复合物(简称Fe—cA)预处理二沉池出水,然后分别用聚合硫酸铁(PFS)、Al2(SO4)3、PAC三种絮凝剂进行絮凝处理。通过检测废水的COD、色度和TOC等指标,发现PFS的效果最佳。确定最优条件为:废水pH值6~7,PFS的投放量为200mg/L,PAM用量2mg/L,沉降时间3h。最终出水COD可降至80mg/L,色度为30倍,TOC降低至20mg/L。达到了饰4浆造纸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3544-2008)的排放要求。铁系絮凝剂PFs用于造纸废水深度处理效率高、成本低、绿色环保,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研究和探索了活性炭在提取蛋白质后的缫丝厂副产品车间废水深度净化及回用中的应用.取酸析法回收缫丝厂副产品车间废水蛋白质后的上清液,采用活性炭去除该上清液的CODcr值,并计算其CODcr去除率,研究活性炭投加量、pH值、温度和时间对CODcr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CODcr去除率随活性炭投加量的增加增大,但存在极值(12 g/L).随pH值的增大而减小,随温度升高先增大后减小,在30℃出现极值点.CODcr去除率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大,但40 min后增加的速度缓慢.研究表明,应用活性炭法去除缫丝厂副产品车间废水酸析上清液CODcr值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但具体实施工艺有待进一步优化研究.  相似文献   

16.
利用盐酸酸析法探讨了煮绵废水中丝胶粉末的提取,并研究了其水溶性。对丝胶原液、酸析沉淀后的上清液及丝胶粉末的微观结构扫描电镜,观察表明:丝胶颗粒并非球形,存在各种形态;干燥后的丝胶粉末由许多微小颗粒聚集而成,且不同的干燥方法对丝胶粉末的水溶性有影响。  相似文献   

17.
采用Na2CO3脱胶法从蚕茧中提取丝胶作为还原剂和分散剂制备纳米银溶胶.通过ATR-FTIR、TEM、UV-vis等进行了表征,研究了丝胶用量、硝酸银质量浓度、pH、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纳米银溶胶的影响.结果表明,Na2CO3脱胶法提取的丝胶中,丝胶Ⅲ制得的纳米银溶胶性能较好,所制得的纳米银粒子呈球形;合适的纳米银溶胶制备工艺为:15 mL丝胶Ⅲ提取液,2 g/L硝酸银溶液4 mL,pH=9~11,反应温度90℃,反应时间30 min.  相似文献   

18.
何忠琴 《国外丝绸》2009,24(4):1-4,12
为了证实家蚕的丝胶蛋白质和丝胶基因之间的对应关系,用赖氨酰肽内切酶水解丝胶,对得到的片断N端序列进行测定,得到茧层丝胶的部分氨基酸序列,然后和Ser1基因对应的多肽进行比较。研究表明,丝胶M(丝胶中含量较多的成分)是Ser1基因的产物,而丝胶A(主要分布在茧的乱丝和外层)却不是Ser1基因的产物。此外,酶解后的图谱显示,P是Ser1基因的较小产物。预计丝胶A的性质和丝胶M和P不同,因为它不含构成Set1蛋白质主要部分的38个氨基酸重复序列。  相似文献   

19.
制得了新型无机一有机配合物絮凝剂,并运用其对皮革染色加脂废水进行絮凝预处理,优化皮革综合废水出水水质。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对絮凝剂进行结构表征,再对其进行热重(TG)和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测试分析,并分别探讨了不同絮凝剂加入量、pH、絮凝时间、温度对染色加脂废水絮凝效果的影响。试验表明:新合成的絮凝剂在絮疑剂加入2.20g/L、pH=4.0、絮凝时间2.0h、温度25~35℃条件下对COD、悬浮物、色度、总固含量的去除率分别为87.07%、96.56%、99.30%、98.06%,此絮凝剂对皮革染色加脂废水有良好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20.
在批林批孔运动推动下,江苏宜兴缫丝厂为了进一步改进副产品质量,最近,又创造了一种酶法浸泡蛹衬新工艺来制作汰头。这个厂采用了这种新工艺以后,不仅废除原来的发酵过程,从根本上改善了劳动条件,同时还节省了大最纯碱和蒸气。用新工艺做成的汰头,强力好、色泽白、含油少,经过上海第二绢纺厂初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