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2 毫秒
1.
依托咪酯对部分凝血机制影响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托咪酯(etomidate)系非巴比妥类催眠性静脉全麻药.国内外学者就其药物作用机理、对机体各系统的影响、临床适应证以及使用方法等方面作了大量研究和探讨,但该药对凝血机制影响的报道尚不多见.本文在此方面加以探讨,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依托咪酯的不良反应及其防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相似文献   

3.
背景 依托咪酯作为一种静脉麻醉药,由于其苏醒迅速、血流动力学稳定、对呼吸影响小、具有脑保护作用等特点,已被大量应用于临床麻醉.但其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尤其是对肾上腺皮质功能的抑制作用,影响了麻醉医师临床应用的热情.近年由于少有关于依托咪酯诱导或短时间输注引起的具有临床意义的肾上腺皮质抑制的新报道,其应用又有逐渐增加的趋势. 目的 通过总结国内外的研究,探讨依托咪酯用于全身麻醉诱导、维持及危重患者的可行性,了解针对减轻其肾上腺毒性的新的研究方向与实验设计. 内容 对依托咪酯肾上腺毒性的药理机制、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趋向 随着对依托咪酯肾上腺毒性作用的深入研究,其用于非危重患者的全身麻醉诱导与维持已得到认可,而用于危重患者仍具有较大争议.小剂量药物预处理减轻其肾上腺毒性以及改变分子结构的新方法已成为研究减轻依托咪酯肾上腺毒性的热点和新方向.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依托咪酯对人急性髓性细胞白血病细胞(HL-60细胞)的毒性作用,及依托咪酯预处理对此毒性作用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细胞毒性实验,HL-60细胞随机分为6组,对照组不用依托咪酯处理,其他5组分别加入50、100、250、500、1 000μmol/L依托咪酯,每组分别作用4、8、12、24、48 h,进行下述指标检测。第二部分为预处理实验,HL-60细胞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不用依托咪酯处理,依托咪酯组加入500μmol/L依托眯酯作用24 h,预处理组先加入1μmol/L依托咪酯作用1 h,洗脱后在培养基中孵育4 h,再加入500μmol/L依托咪酯作用24 h。采用MTT实验方法检测细胞活力,采用AnnexinⅤ-PI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结果依托咪酯可抑制HL-60细胞活力,诱导细胞凋亡,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1μmol/L依托咪酯预处理1 h,4 h后对500μmol/L依托咪酯作用24 h诱发的细胞凋亡具有抑制作用(P<0.05)。结论依托咪酯通过诱发细胞凋亡,对HL-60细胞的功能产生了抑制作用,1μmol/L依托咪酯刺激1 h预处理可减轻药物自身引起的这种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依托咪酯对猪肾上腺皮质细胞的毒性作用及依托咪酯预处理对其的影响.方法 实验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细胞毒性实验,猪肾上腺皮质细胞随机分为8组,每组3皿,对照组加入0.5%二甲基亚砜(DMSO),其他7组分别加入50、100、200、300、400、500、1000 μmol/L依托咪酯,每组分别作用6、12、24 h,进行下述指标检测.第二部分为预处理实验,猪肾上腺皮质细胞随机分为3组,每组3皿,对照组加入0.5%DMSO,损伤组加入325 μmol/L依托咪酯作用24 h,预处理组先加入0.6 μmol/L依托咪酯作用1 h,洗脱后在培养基中孵育4 h,再加入325 μmol/L依托咪酯作用24 h.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计算24 h时依托咪酯半数抑制浓度(IC50),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依托咪酯可抑制猪肾上腺皮质细胞活力,诱导细胞凋亡,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24 h时IC50为325μmol/L.0.6 μmol/L依托咪酯预处理1 h可抑制325μmol/L依托咪酯诱发的细胞凋亡具有抑制作用.结论 依托咪酯通过诱发猪肾上腺皮质细胞凋亡对其功能产生抑制作用;依托咪酯预处理可减轻药物自身引起的这种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依托咪酯乳剂用于老年患者喉罩放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喉罩放置时依托咪酯乳剂的合适剂量。方法行择期喉罩全麻下手术的老年患者(年龄>65岁)75例,随机均分为五组:静注芬太尼1μg/kg后,分别静注依托咪酯乳剂0.2 mg/kg(Ⅰ组)、0.25 mg/kg(Ⅱ组)、0.3 mg/kg(Ⅲ组)、0.35 mg/kg(Ⅳ组)、0.4 mg/kg(Ⅴ组),固定由1名麻醉医师放置喉罩。放置喉罩时,患者出现吞咽、呛咳、屏气、喉痉挛等任何气道反应或肢体运动,均认为喉罩置入阳性反应。结果联合应用芬太尼1μg/kg,依托咪酯的50%有效剂量(ED50)为0.24 mg/kg(95%的可信区间为0.21~0.26 mg/kg),95%有效剂量(ED95)为0.35mg/kg(95%的可信区间为0.31~0.44 mg/kg)。结论依托咪酯乳剂0.35 mg/kg复合芬太尼1μg/kg静脉麻醉诱导用于老年患者喉罩放置,血流动力学稳定,不良反应少见。  相似文献   

7.
雷米芬太尼对依托咪酯引发肌震颤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预注雷米芬太尼对依托咪酯引发肌震颤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或Ⅱ级,体重指数在20~24 kg/m2,无神经肌肉传导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择期手术患者90例,随机均分为三组:雷米芬太尼0.5μg/kg组(R0.5组)、雷米芬太尼1μg/kg组(R1.0组)和对照组(C组)。预注雷米芬太尼或生理盐水,2 min后静脉注射依托咪酯0.3 mg/kg;记录预注前即刻(T0)、预注雷米芬太尼或生理盐水结束后1 min(T1)、2 min(T2)的SBP、DBP、HR、SpO2、RR、潮气量(VT),观察肌震颤程度并进行评分。结果与C组相比,R0.5和R1.0组依托咪酯引发肌震颤程度降低(P<0.01),R0.5和R1.0组相比肌震颤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体重60 kg以上的患者与其他体重段的患者相比肌震颤相对易发生且程度严重(P<0.05);各组同一时点的SBP、DBP、HR、SpO2、RR、V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预注雷米芬太尼0.5或1μg/kg均能够显著降低依托咪酯引发的肌震颤,对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电针对依托咪酯复合麻醉患者肾上腺皮质功能的影响.方法 择期腹部手术患者80例,性别不限,年龄30 ~ 64岁,ASA分级Ⅰ级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4组(n=20):丙泊酚对照组(P组)、依托咪酯组(E组)、依托咪酯+电针组(EEA组)和依托咪酯+假电针组(ES组).E组、EEA组和ES组采用咪达唑仑-依托咪酯-舒芬太尼-阿曲库铵行麻醉诱导,采用依托咪酯-瑞芬太尼维持麻醉;P组采用咪达唑仑-丙泊酚-舒芬太尼-阿曲库铵行麻醉诱导,采用丙白酚-瑞芬太尼维持麻醉.EEA组于麻醉诱导前至术毕行电针刺激[疏密波(2/50 Hz),波宽300 μs,刺激电流由0开始,以0.1 mA的梯度逐渐增大,逐渐达到患者能耐受的最大水平].于麻醉诱导前(T0)、手术开始后2 h(T1)、术毕(T2)、术后2 h(T3)时抽取静脉血样,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皮质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的浓度.结果 与P组比较,E组、EEA组和ES组T1-T3时血清皮质醇浓度降低,T3时血清ACTH浓度升高,EEA组T1、T2时血清肾上腺素浓度、T1-T3时血清去甲肾上腺素浓度降低(P<0.05);与E组比较,EEA组T1-T3时血清皮质醇浓度升高,T3时血清ACTH浓度降低,T1、T2时血清肾上腺素浓度、T1-T3时血清去甲肾上腺素浓度降低(P<0.05),ES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电针可减轻依托咪酯复合麻醉对患者肾上腺皮质功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大剂量依托咪酯在垂体瘤切除术中对皮质激素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大剂量依托咪酯有抑制肾上腺皮质激素合成的作用。但此作用在手术中能被手术刺激引起的应激反应所掩盖[1],所以他的应用并未因此受到限制。尤其他具有降低颅内压的作用[2],故仍广泛用于颅脑手术中。垂体瘤切除术为颅内手术的一种,术中和术后部分病人会发生垂体功能低下[3],在这些病人中应用大剂量依托咪酯对皮质激素水平有何影响尚不肯定,本文对此进行了如下的临床观察。资料与方法选择皮质激素在正常范围,肿瘤大小3cm×5cm以内的垂体瘤病人12例,男5例,女7例,年龄32~56岁。术前常规口服强的松5mg每日3次共12天。麻醉采用气管内插…  相似文献   

10.
依托咪酯用于全麻诱导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 NSCLC)患者外周血中中期因子(MK)mRNA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87例NSCLC患者、35例肺良性疾病患者及30例健康志愿者外周血中MK mRNA的表达.结果 NSCLC患者外周血中MK mRNA的相对表达(6.749±1.117)与良性疾病患者(7.988 ±0.633)和健康志愿者(8.156±0.52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后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NSCLC患者外周血中MK mRNA表达水平与其临床TNM分期,细胞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而与年龄、性别、吸烟与否和病理类型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 外周血MK mRNA有望成为NSCLC微转移检测的有效标志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围术期输血对肺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分别以流式细胞仪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 6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前、术中 60min、术后 1、7d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血浆肿瘤坏死因子 (TNF)水平的变化。 3 5例健康人员为正常对照。结果 肺癌患者外周血中CD3 、CD4 、CD4 /CD8 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 ,CD4 /CD8 变化尤为明显 (1.92± 0 .5、0 .5 0±0 .1,P <0 .0 1) ,而TNF、CD8 明显高于对照组。输血组在术后表现为CD3 、CD4 /CD8 的降低和CD8 的明显升高 ,与未输血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术后 1dCD4 下降显著 (16.5± 1.7、2 2 .5±1.7,P <0 .0 1)。围术期TNF变化不明显 ,术后 7dT细胞亚群和TNF趋于恢复。结论 肺癌患者免疫功能处于抑制状态 ,围术期输血可加重患者免疫功能的紊乱  相似文献   

13.
Loss of blood group antigen a in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ackground: Many human tumor cells display alterations in blood group antigen expression, and the loss of antigen A expression by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 in blood group A patients has recently been associated with decreased survival. Methods: To confirm this finding, we performed a retrospective study of 62 NSCLC patients undergoing potentially curative resection between August 1987 and December 1991 who were blood group A and had paraffin-embedded primary lung cancer tissue suitable for immunohistological analysis of antigen A expression. Twenty-seven patients expressed antigen A in their tumors, whereas 35 had loss of antigen expression. Disease-free survival (DFS) curves were calculated for stage I (n=26) and IIIA (n=25) patients. Results: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or without antigen A expression did not hav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DFS. A proportional hazards regression analysis identifi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DFS of stage I patients with or without antigen A, but stage IIIA patients who had preservation of antigen A had significantly shorter DFS than did those who lost antigen A (p=0.0002). Conclusions: The loss of expression of antigen A by primary tumor cells was not a significant adverse prognostic factor in DFS in our series, and we would recommend further studies to define clearly the clinical importance of antigen A expression in pulmonary carcinoma. Presented at the 46th Annual Cancer Symposium of The Society of Surgical Oncology, Los Angeles, California, March 18–21, 1993.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咪唑安定对冠心病患者外周静脉血血小板膜表面黏附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 4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4组(A组、B组、C组、D组,n=10),抽取外周静脉血,抗凝离心后富含血小板血浆(PRP)中分别加入100、200、400ng·ml-1咪唑安定(B、C、D组),抽取10名健康志愿者外周静脉血,枸橼酸钠抗凝,离心后取得PRP作为对照组(E组,n=10);E组和A组不加入药物。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血小板膜表面黏附分子CD154、CD41/61、CD62p的表达量。结果与E组比较,A组血小板膜表面黏附分子CD154、CD41/61、CD62p表达增高(P<0.01);与A组比较,C、D组血小板膜表面黏附分子CD154、CD41/61、CD62p表达降低(P<0.05或0.01),B组血小板膜表面黏附分子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外周静脉血血小板膜表面黏附分子CD154、CD41/61、CD62p表达高于正常人,在体外咪唑安定200、400 ng·ml-1可以抑制其表达。  相似文献   

15.
目前肺癌已成为我国发病率和病死率均位居第一的癌症,对于其预后相关因素的研究至关重要。TNM分期是评估肺癌预后最重要的指标,但相同分期的肺癌尤其是早期肺癌的预后仍然存在诸多变化。血管浸润在癌症的进展和转移上扮演重要角色,也可能成为非小细胞肺癌的预后因素。研究表明血管浸润对于早期肺癌尤其是未出现淋巴结转移的早期肺癌的预后有重要影响,有的学者进一步建议将血管浸润纳入早期肺癌的TNM分期系统。文章主要对血管浸润与非小细胞肺癌的预后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依托咪酯在体外对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凋亡及细胞毒作用的影响。方法抽取健康人外周静脉血,梯度密度离心法分离采集单个核细胞体外培养,分为依托咪酯0.5μg/ml(E0.5组)、5μg/ml(E5组)、50μg/ml(E50组)和空白对照(C组)组,孵育24h后,以Annexin-V/碘化丙啶(PI)荧光探针标记流式细胞术分析各组细胞凋亡情况,并以人红白血病细胞系K562瘤细胞标准株为靶细胞,应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检测各组细胞毒效应的大小。结果与C组比较,E0.5、E5组单个核细胞凋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E50组凋亡显著增加(P<0.01)。E0.5、E5组单个核细胞对K562细胞毒作用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而E50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在临床有效血药浓度下,依托咪酯在体外环境下不影响单个核细胞的凋亡和对K562的细胞毒效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在肺癌临床病理分类中的诊断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510例肺癌患者血清NSE的检测采用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数据均值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 510例肺癌患者中共有150例患者血清NSE检测阳性,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有126例,占全部NSCLC患者的26.27%(126/462);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患者24例,占全部SCLC患者的80.0%(24/30)。SCLC患者的血清NSE检测阳性的比例(80%)与NSCLC患者相比显著增高(卡方检验,x2=10.64,P<0.01)。此外,NSCLC患者血清NSE均值为13.99±0.52 ng/mL;SCLC患者血清NSE均值为45.50±19.61 ng/mL。SCLC患者血清NSE水平显著高于NSCLC患者(单因素方差分析,P<0.01)。结论 NSE的阳性率和血清中的水平与患者的年龄、性别等均无关系,而与肿瘤的病理类型密切有关,即与肺癌是SCLC还是NSCLC有关。NSE 对SCLC患者是一种较好的肿瘤特异性标志物,可以用于肺癌的诊断并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18.
乳腺癌手术前后血小板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乳腺癌病人术后血小板 (PLT)升高的意义。方法 :用自动血球计数仪CELL DYN16 0 0检查 196例乳腺癌和 6 0例良性乳腺疾病患者术前及术后 1周全血图各 1次 ,比较两次结果。结果 :196例病人术前PLT为 (145 12± 78 0 9)× 10 9/L ,术后 1周时PLT为 (2 12 14± 78 47)× 10 9/L ,术后较术前升高 (P <0 0 0 1) ;而良性患者无明显变化。腋窝淋巴结阳性与阴性病人 ,临床分期Ⅰ~Ⅱ期与Ⅲ~Ⅳ期PLT无明显差异。结论 :乳腺癌病人术后PLT较术前升高 ,PLT有可能作为一个新的预后因子 ,值得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丙泊酚对肺癌根治术患者围手术期微转移是否存在影响,为临床麻醉精准化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择期行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40例,男21例,女19例,年龄30~65岁,BMI 20~30 kg/m^2,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丙泊酚静脉组(P组)和七氟醚吸入组(S组),每组20例。P组丙泊酚靶控浓度3~4μg/ml维持麻醉。S组持续吸入1.5%~2%七氟醚维持麻醉。两组均静脉泵注瑞芬太尼0.4 ng/ml,手术开始后行单肺通气,手术全程维持BIS在40~60。分别于麻醉诱导前5 min(T0)、手术开始1 h(T1)、术毕即刻(T2)、术后24 h(T3),术后48 h(T4)监测HR、SBP、DBP,记录T0-T2时BIS,并于T0-T4时点抽取中心静脉血5 ml,采用PCR技术检测细胞角蛋白19(CK19),肺特异性X蛋白(LUNX)阳性表达,记录CK19和LUNX阳性表达情况。结果与T0时比较,T1时P组HR明显减慢(P<0.05)。T1时P组HR明显慢于S组(P<0.05)。不同时点两组内组间SBP和DB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T2时两组BIS组内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3-T4时P组CK19和LUNX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S组(P<0.05)。T0-T2时两组CK19和LUNX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围术期应用丙泊酚有助于降低肿瘤微转移指标阳性表达,从而降低围术期肿瘤细胞进入循环系统形成微转移的风险,可以优先考虑用于肿瘤患者的围术期麻醉用药。  相似文献   

20.
肺癌病人血清中免疫抑制物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肺癌病人免疫功能变化的原因和机理.方法用体外培养的方法观察25例肺癌病人血清对正常淋巴细胞转化的影响,以高效液相凝胶过滤法测定肺癌病人血清中免疫抑制物的分子量。结果肺癌病人血清能显著抑制正常小鼠淋巴细胞转化,其抑制强度与肺癌的TNM分期有正相关关系(P<0.01),而与肺癌病人的年龄和肺癌的病理类型无关.结论肺癌病人血清中存在免疫抑制物,它的产生与肿瘤的存在和发展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