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等量脑脊液置换并鞘内注射尿激酶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临床疗效。方法219例经头颅CT及腰穿确诊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不等量脑脊液置换并鞘内注射尿激酶组(治疗组,n=116)和不等量脑脊液置换组(对照组,n=113)。比较两组患者主要临床症状、体征恢复情况,主要并发症发生情况,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疗效。结果治疗组头痛基本缓解,颈项强直基本消失,意识障碍明显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脑积水、脑血管痉挛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再出血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不等量脑脊液置换并鞘内注射尿激酶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同时不会增加再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脑脊液(CSF)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临床疗效。方法56例SAH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仅内科常规治疗,治疗组为内科常规治疗加CSF置换。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减少(P<0.01)。结论该疗法效果好,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3.
脑脊液置换治疗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脑脊液置换治疗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疗效.方法将原发性SAH病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50例,对照组48例,两组病例均进行常规内科综合治疗,治疗组加用脑脊液(CSF)置换治疗.结果 SAH治疗组头痛、脑膜刺激征消失时间、脑脊液恢复正常时间较SAH对照组显著减少(P<0.01),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 CSF置换治疗原发性SAH简便易行、疗效显著,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能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24例SAH采用CSF置换结合常规治疗。共置换96例次,平均每例4次,全部患者置换后头痛等症状均明显好转。未出现与腰椎穿刺直接接相关的严重并发症。认为只要病例选择合适,放CSF速度缓慢,尚属安全,CSF置换仍不失为SAH的治疗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5.
脑脊液置换疗法治疗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6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脑脊液(CSF)置换疗法在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中的应用价值。治疗组61例脱水治疗后经腰穿测CSF初压,缓慢放出CSF,然后注入生理盐水(NS),反复数次,测CSF终压,最后注入地塞米松。另60例常规治疗作对照。治疗组痊愈40例,好转14例,死亡7例。对照组痊愈29例(P<0.01),好转17例,死亡14例(P<0.01)。CSF置换疗法可缓解脑膜刺激症状,减少脑血管痉挛,使脑压下降,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腰椎置管短期反复脑脊液不等量置换和应用尿激酶在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中的作用。方法对40例tSAH病人实施脑脊液不等量置换和应用尿激酶治疗,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头痛等症状明显减轻至消失,迟发性脑血管痉挛(DCVS)发生率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腰椎置管短期反复脑脊液不等量置换和应用尿激酶在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李曼  姚力 《吉林医学》2010,31(18):2826-2827
目的:观察脑脊液置换并鞘内注入尿激酶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随机设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两组入院后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不等量脑脊液置换,治疗组置换脑脊液同时给以鞘内注入尿激酶。结果:治疗组症状缓解明显,意识障碍明显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脑积水、脑血管痉挛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对照组明显减少;再出血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脑脊液置换并鞘内注入尿激酶可有效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改善症状,减少并发症发生率,不会增加再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采用单腔深静脉导管和麻醉用硬膜外导管实施蛛网膜下腔置管脑脊液(CSF)置换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治疗效果。方法39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通过向蛛网膜下腔置入深静脉导管(V组)和硬膜外导管(E组)置换CSF,观察两组在术后24h、72h和大于72h(4周内)的疗效,并观察两组CSF置换次数及置管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V组在术后24h和72h的缓解例数大于E组(P<0.05),术后4周内发生迟发性脑血管痉挛(DCVS)次数小于E组,CSF置换次数、导管阻塞及脱出次数均小于E组。结论采用单腔深静脉导管实施CSF置换安全、简便,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9.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常见症状之一,其发病率占急性脑血管病的6~10%,其特点是死亡率高,致残率低,临床治疗价值大。SAH病后脑血管痉挛(CVS)、再出血及脑积水是SAH后果严重的并发症。献报道脑脊液置换对SAIl有明显的治疗效果,有助于改善预后,但由于放脑脊液量大,有诱发脑出血及脑疵之嫌。探讨不等量脑脊液置换并鞘内注入地塞米松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张付钦 《中原医刊》2007,34(6):71-72
目的探讨脑脊液(CSF)置换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将5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7例,腰穿放脑脊液,每次30ml,注入生理盐水25ml、地塞米松5mg,每1-2天1次,共5-7次。对照组25例,仅作内科常规治疗及诊断性腰穿。所有病例均给予降颅压、止血、镇静、止痛及预防并发症等治疗。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头痛、颈强直症状缓解快,病程短,并发症少,8~12d脑脊液恢复正常。对照组病程长,头痛、颈强直恢复慢,脑脊液正常多在2—3周。结论脑脊液置换治疗SAH简便易行、疗效明显、可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脑脊液(CSF)置换加小剂量尿激酶和地塞米松椎管内注射治疗原发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78例SAH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对照组(39例)常规给予脱水降颅压及尼莫地平等治疗,治疗组(39例)在此基础上给予CSF置换加小剂量尿激酶和地塞米松椎管内注射,分别于7、14、21d对比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能缩短头痛、颈强直持续时间,减少脑积水、脑梗死及血管痉挛(CVS)的发生率。结论CSF置换加小剂量尿激酶和地塞米松椎管内注射治疗SAH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索新的方式, 减少钻颅冲洗引流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颅注氧置换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48例。结果 疗效显著,要后无明显并发症。结论 钻颅注氧置换法可防止颅内压骤降及空气残留,避免引流管损伤血肿周围组织,从而预防术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并取得显著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持续腰大池脑脊液引流(腰大池引流)是一种微创治疗的手段,能够尽快地消除脑脊液(CSF)循环通道的积血和有害化学物质,从而减少脑积水的发生以及脑血管痉挛造成的脑损害,不断地将不正常的CSF排出体外,减少蛛网膜的粘连和脑水肿反应并减少对脑血管的刺激,而新分泌出来的CSF又不断地起着良好的稀释和冲洗作用,有利于中断颅内恶性循环,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克服了传统CSF外漏禁做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早期不等量脑脊液置换术联合尿激酶及地塞米松鞘内注射治疗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SAH)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76例诊断明确的tSAH患者分为治疗组39例,对照组37例.治疗组行腰椎穿刺不等量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射尿激酶及地塞米松,置换总量每次35~50 mL;对照组行常规腰椎穿刺测压及脑脊液常规生化检查,未行脑脊液置换.观察指标:主要临床症状、体征恢复情况,脑脊液血红蛋白(Hb)清除时间,颅内压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治疗效果评价及平均住院时间等.结果 治疗组主要临床症状及体征恢复时间明显快于对照组(P<0.01),脑脊液Hb清除时间及颅内压恢复时间明显快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并发脑血管痉挛(7.69%)、脑积水(12.8%)发生率较对照组(分别为32.43%、37.84%)明显降低(P<0.01).再出血发生率两组无明显差异;治疗组总有效率(92.31%)较对照组(70.27%)明显提高;治疗组平均住院时间(8.56 d)较对照组(15.38 d)明显缩短(P<0.01).结论 早期不等量脑脊液置换加小剂量尿激酶及地塞米松鞘内注射治疗tSAH安全、有效,能较快改善临床症状,并能有效预防脑血管痉挛及脑积水等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减低致残率.  相似文献   

15.
段勇  吴小梅  钟标清 《西部医学》2008,20(5):986-986
病例女,60岁,因头痛呕吐2天,于1998年5月26日入院。查体:T38℃,BP135/80mmHg,神志清醒,颈强直,颅神经阴性,克氏征阳性。脑CT:未见异常;腰穿:脑脊液(CSF)粉红色,压力高(未测压力)。诊断: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经脱水、止血、解除脑血管痉挛、镇静、CSF置换、对症等治疗,症状好转,CSF置换时见CSF清亮。  相似文献   

16.
腰穿脑脊液置换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泽兰  陈秀  王建学 《四川医学》2001,22(2):126-128
目的 观察腰穿CSF置换治疗SAH的疗效。方法 治疗组行腰穿放出CSF10ml,再注入生理盐水8ml,重复2-4遍后加地塞米松10mg鞘内注入。2天重复1次。结果 治疗组头痛迅速缓解,平均4.86天,对照组15.20天;脑膜刺激征消失,治疗组平均7.94天,对照组15.57天;CVS治疗组1例,对照组6例,治疗组死亡2例,对照组死亡7例。结论 腰穿CSF置换是治疗SAH的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可全面缓解症状和体征,减少CVS的发生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联合脑脊液(CSF)置换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方法32例患者在内科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尼莫地平20-40mg,每4~6小时1次口服,联合脑脊液置换治疗。观察脑积水、脑血管痉挛(CVS)、再出血发生情况以及临床疗效。结果32例患者,26例第一疗程CSF置换2—5次后CSF基本变为淡黄色或清色,其中27倒治疗2~4周痊愈出院,4例转上级医院手术治疗,1例住院第15d后再出血并脑疝形成死亡。结论尼莫地平联合脑脊液置换治疗SAH,近期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8.
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颅脑外科的常见病,在中、重度颅脑损伤中,发病率达25%-45%。我院自1999年开展不等量脑脊液置换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显示其有效性和安全性,现报告下。  相似文献   

19.
开颅术后颅内感染20例治疗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20例开颅术后颅内感染患者经腰穿庆大霉素盐水脑脊液置换+复达欣鞘内注射治疗的方法及经验。方法:每天腰穿引流CSF并庆大霉素生理盐水脑脊液置换+复达欣鞘内注射。结果:20例全部治愈出院,无后遗症。结论:该法对治疗术后颅内感染和降低颅内感染死亡率具有安全可靠的优良效果。  相似文献   

20.
脑脊液置换法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2005年,我科收治的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采用脑脊液(CSF)置换法治疗,并精心护理,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