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白内障手术及视网膜光凝时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早期行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视网膜病变的发展情况,以及氩激光光凝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远期效果,探讨该类患者白内障手术和视网膜光凝治疗的时机,分析其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 对合并白内障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人共67例,以未手术眼作为对照.白内障术后经眼底荧光造影(FFA)随访观察,随访时间1年.当检查具有光凝指征时,均行氩激光视网膜光凝.对比观察手术眼和对照眼视网膜光凝前后的视网膜病变发展程度.结果 白内障术后手术眼和对照眼经FFA随访观察需行视网膜光凝分别为26只眼(41.94%)及24只眼(38.71%),其视网膜病变发展程度基本一致;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人手术后及时光凝的病人,DR病情稳定或减慢发展,黄斑水肿消退或减轻,视力稳定,手术眼比未手术眼获得更充分的视网膜光凝及稳定的视力和视觉质量,2例患者拒绝接受视网膜光凝治疗,晚期发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及玻璃体出血.结论 完美的无并发症的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不会加速DR的发展;及时充分地视网膜光凝治疗,将减缓DR的发展及减少其并发症(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玻璃体出血)的发生,稳定视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及非超声乳化小切口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光凝治疗效果,进一步探讨光凝治疗的时机及影响光凝的因素。方法:对60例108眼行超声乳化或非超声乳化小切口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指导下根据DR分期,早期予局限性视网膜光凝、格栅样光凝或标准全视网膜光凝治疗。结果:术后随诊1a,所有患者视力提高30眼(27.8%),视力不变71眼(65.7%),视力下降7眼(6.5%),光凝术后FFA随访检查显示,视网膜水肿消退,新生血管大部分萎缩,出血、渗出部分吸收,18例合并有黄斑水肿眼光凝术后完全消退。结论:白内障术后合理及时的进行氩激光视网膜光凝治疗,能有效控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进展,对于改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视功能,稳定视力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氩激光光凝治疗效果及光凝后的远期效果,探讨光凝治疗的时机及影响光凝的因素.方法:采用Zeiss Visulas氩离子眼科激光治疗仪对36例58眼的光凝术方法及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2眼行广泛视网膜光凝术,16眼行局部视网膜光凝术,其中6眼伴有人工晶状体后囊混浊,先期行Nd:YAG激光切开后囊膜.24眼视力提高1~2行,占42%,其中BDR 16眼,PPDR 8眼;28眼视力无变化,占48%,其中PP-DR24眼,PDR 4眼;6眼视力下降,占10%,均为PDR.3mo后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新生血管大部萎缩,视网膜水肿消退.结论:适时的白内障摘除联合IOL植入,合理及时的激光治疗,是控制糖尿病患者眼底病变继续恶化的重要手段.FFA是进行正确有效激光治疗的重要参考依据,而放置大直径IOL又是完善眼底激光治疗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非超声乳化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激光治疗的时机及效果。方法:对41例68眼行非超声乳化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指导下早期予以激光光凝。结果:光凝治疗后41例68眼术后随访均满1a,其中视力提高19眼(28%);视力不变40眼(59%);视力下降9眼(13%),总有效率为87%。由于先处理已存在的黄斑水肿,未见全视网膜光凝术后黄斑水肿加重。结论:适时的白内障非超声乳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合理及时的进行激光光凝,能有效的控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进展,稳定视力。FFA是进行正确有效激光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白内障术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光凝治疗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观察白内障术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光凝治疗效果及光凝后的远期复明效果 ,探讨光凝治疗的时机 ,影响光凝的因素。方法 :对我院 5年来行白内障手术的伴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且具有光凝指征的病人 ,将其分为两组 ,白内障术后行光凝治疗组5 3例 ,未行光凝治疗组 45例。结果 :白内障术后早期光凝治疗的病人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稳定 ,黄斑水肿消褪或减轻 ,视力保持稳定。未行光凝治疗的病人 ,视网膜病变加重 ,视力下降甚至失明。结论 :伴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白内障病人行白内障手术后 ,如有光凝指征 ,应尽早行光凝治疗。这对于控制或延缓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进展 ,稳定病人视力 ,提高这些白内障病人的远期复明效果 ,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激光光凝治疗的时机及疗效。方法对48例(82眼)行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在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的指导下,采用Zeiss Visulas532s眼科激光治疗仪予以早期激光光凝。82眼中.65眼行全视网膜光凝(pan—retinal photocoagulation,PRP)治疗,17眼行局部视网膜光凝术,其中12眼黄斑区还行格栅样光凝。术后随访6~18个月,观察其视力、黄斑水肿情况及并发症。结果经光凝治疗后,22眼(26.8%)视力提高,51眼(62.2%1视力无变化,9眼(11.0%)视力下降。在31眼黄斑水肿中,9眼(29.0%)黄斑水肿消退,14眼(45.2%)黄斑水肿部分吸收.8眼(25.8%)黄斑水肿不变,无光凝并发症。结论适时的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以及术后早期合理的激光光凝能有效地控制DR的进展,稳定视力。FFA检查是进行正确、有效的激光光凝治疗的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回顾性分析评价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多波长激光治疗时机及疗效.方法 白内障术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35例(47只眼),所有病例均在植入人工晶状体术后二周行眼底全视网膜镜检查和FFA、OCT检查,行DR分期,第三周根据病变部位和分期,依次采用氪黄光、氪红光、氪绿光进行局灶光凝,格珊样光凝,全视网膜光凝.结果 光凝后随访3~12个月,视力提高11只眼,占23.40%,视力稳定30只眼占63.83%,视力下降6只眼占12.77%,FFA示黄斑水肿完全消退23只眼占48.94%,部分消退16只眼占34.04%,不变甚至加重8只眼占17.02%,激光治疗前OCT示黄斑部中央凹平均厚度为(390.35±102.53)μm,治疗后1个月平均厚度(287.67±82.81)μm,治疗后3个月平均厚度(208.47±56.72)μm,治疗后6个月平均厚度(168.38±42.56)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FA示视网膜毛细血管渗漏广泛消退或视网膜新生血管完全萎缩20只眼,无效4眼.结论 糖尿病性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早期进行眼底全视网膜镜、FFA、OCT检查,根据病变分期及部位采用多波长激光治疗,能有效控制白内障术后DR的进一步发展,保护视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合并白内障患者的光凝治疗影响因素及疗效.方法 采用IRIS倍频532激光治疗仪对45例(83只眼)DR合并白内障患者的光凝方法及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80只眼全部行全视网膜光凝,3只眼因玻璃体积血而未完成光凝,3个月后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显示,新生血管萎缩,光凝斑清晰,出血部分吸收,无遗漏治疗区域.结论 DR合并白内障的患者适时选择光凝治疗时机,对保持白内障术后视力稳定和延缓控制DR进展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57例氩激光光凝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retinal vein occlusion, RVO)的临床疗效。方法:随访我院57例被确诊为视网膜静脉阻塞并经氩激光光凝治疗后的患者,观察患者的视力、眼底改变以及并发症情况并评价氩激光光凝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的临床价值。激光治疗方法分为黄斑区格栅样光凝,局灶性视网膜光凝及全视网膜光凝。结果:经氩绿激光光凝治疗57例后3~6mo给予复查:末次随访视力提高23眼,视力无明显变化25眼,视力下降9眼;激光治疗后复查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观察视网膜毛细血管无灌注区面积变化及新生血管消退情况),治疗有效54眼, 3眼发展为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而激光光凝对于黄斑部晚期并发症无明显效果。结论:激光光凝治疗可提高中心视力,可促进视网膜水肿、出血、渗出的吸收,同时减少视网膜静脉阻塞引起的新生血管,对于预防并延缓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和继发性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发生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57例氩激光光凝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retinal vein occlusion, RVO)的临床疗效。方法:随访我院57例被确诊为视网膜静脉阻塞并经氩激光光凝治疗后的患者,观察患者的视力、眼底改变以及并发症情况并评价氩激光光凝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的临床价值。激光治疗方法分为黄斑区格栅样光凝,局灶性视网膜光凝及全视网膜光凝。结果:经氩绿激光光凝治疗57例后3~6mo给予复查:末次随访视力提高23眼,视力无明显变化25眼,视力下降9眼;激光治疗后复查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观察视网膜毛细血管无灌注区面积变化及新生血管消退情况),治疗有效54眼, 3眼发展为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而激光光凝对于黄斑部晚期并发症无明显效果。结论:激光光凝治疗可提高中心视力,可促进视网膜水肿、出血、渗出的吸收,同时减少视网膜静脉阻塞引起的新生血管,对于预防并延缓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和继发性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发生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1.
马雪英  张蓉  李凌 《国际眼科杂志》2009,9(11):2184-2185
目的:观察氩激光视网膜光凝(panretinal photocoagulation,PRP)治疗高原地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nce angio-graphy,FFA)的结果,对176例257眼分别为增殖前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re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PDR)62眼、增殖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195眼进行氩激光视网膜光凝治疗。治疗前、完成最后一次光凝后3mo分别对患者的视力、眼底、FFA进行检查并追踪观察6mo~2a。结果:本组257眼经视网膜光凝治疗后215眼有效,总有效率为83.7%。其中PPDR62眼,有效57眼(91.9%);PDR195眼,有效158眼(81.0%),经统计学检验,两者有显著差异(P<0.01)。光凝治疗后视力提高有59眼(23.0%);155眼视力稳定不变(60.3%);视力下降43眼(16.7%)。本组病例治疗后有28眼(10.9%)出现黄斑水肿加重,视力下降,经2~3wk后均恢复至光凝治疗前水平。结论:氩激光视网膜光凝术治疗DR是安全、有效的方法,尽早行氩激光视网膜光凝治疗,对于控制或延缓DR的进展,稳定患者视力有重要意义,并可以有效防止DR致盲。  相似文献   

12.
冯利  成静 《国际眼科杂志》2008,8(3):639-640
目的:观察激光光凝联合复方樟柳碱治疗白内障术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疗效。方法:对50例(76眼)白内障术后DR患者施行激光光凝同时予复方樟柳碱注射液颞浅动脉旁皮下注射,以视力和眼底改变为疗效判定指标。结果:白内障术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稳定,黄斑水肿减轻或消退,视力稳定。结论:白内障术后DR患者具有光凝指征应尽早综合治疗,对于控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进展,提高白内障远期复明效果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青光眼阀联合全视网膜光凝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郑延川 《眼科新进展》2007,27(5):372-373
目的探讨青光眼阀联合全视网膜光凝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了36例36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20例采用青光眼阀联合全视网膜光凝,16例采用单纯全视网膜光凝)治疗前后的视力、眼压、虹膜表面新生血管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采用青光眼阀植入联合视网膜光凝术组术后视力提高率、眼压控制率均高于单纯全视网膜光凝组。且其术后发生前房出血、引流管阻塞明显低于后者。结论采用全视网膜光凝联合青光眼阀植入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既增加了房水外流,又改善了视网膜缺血、缺氧,使新生血管退化,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为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治疗的一种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氩激光视网膜光凝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经眼底血管荧光造影(FFA)确诊为增殖前期及增殖期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56例(81眼),根据眼底荧光造影(FFA)的结果行标准全视网膜光凝,有临床意义的黄斑水肿者先行格栅样光凝,再行全视网膜光凝,治疗后3~12 mo分别行眼底荧光造影,对需要者进一步补充光凝.观察治疗前后的视力、眼底荧光造影了解视网膜血管渗漏情况以及新生血管的变化.结果:全视网膜光凝81眼治疗后视力提高者22眼,占27%,视力不变52眼,占64%,有效率达91%,视力下降7眼,占9%.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6眼新生血管完全消退,占23%,15眼部分消退,占57%,增殖前期视网膜出血、渗出完全吸收13眼,23%,部分吸收35眼,64%,7眼不变,占13%.13眼合并有黄斑水肿者部分或完全消退7眼,占54%.结论:及时行氩激光全视网膜光凝治疗对于改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视功能有重要作用,无明显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氩激光视网膜光凝联合雷珠单抗玻璃体内注射治疗缺血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entral retinal vein occlusion,CRVO)伴发黄斑水肿及视网膜新生血管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01/2013-05就诊于我院眼科确诊的缺血型CRVO 24例24眼患者行氩激光视网膜光凝联合雷珠单抗玻璃体内注射治疗。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1wk; 1,3,6mo的最佳矫正视力、眼压、眼底病变情况,治疗前和治疗后1,3,6mo的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表现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测量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的改变。

结果:随诊时间大于6mo。20例(83%)患者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17例(71%)患者黄斑水肿明显减轻或消失; 4例患者视力维持于就诊时水平。1例治疗前有虹膜新生血管,治疗后1mo虹膜新生血管消退无继发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发生。

结论:氩激光视网膜光凝联合雷珠单抗玻璃体内注射治疗缺血型CRVO可有效提高视力,促进视网膜出血、渗出及水肿的吸收,同时可减少视网膜静脉阻塞引起的新生血管,对预防继发性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发生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6.
Argon激光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Argon激光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疗效和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对1995/2002在我院实施Argon激光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504例(613眼)就疗效和有关影响因素加以回顾性总结与分析。结果:单纯性和增殖性DR视力不变和增进者分别为84%和79%,下降者分别为16%和21%。单纯性DR视力下降以黄斑出血、渗出水肿和晶状体混浊加重为主;增殖性DR视力下降以玻璃体积血、持续黄斑水肿、晶状体混浊加重、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和牵引性视网膜脱离为主。伴有高血压、糖尿病性肾病者和Ⅰ型糖尿病患者光凝术后视力下降者居多(33%~85%)。眼底和荧光血管造影随访,单纯性DR83%视网膜水肿、渗出和出血吸收;增殖性DR51%视网膜水肿、渗出和出血吸收,新生血管退缩。16%单纯性DR和34%增殖性DR需要再次补充光凝。结论:DR光凝术应根据眼底和FFA改变确定光凝治疗范围,选择合适波长激光和灵活合理应用各项激光参数,以减少并发症和获得高比例的视网膜有效光斑,同时平稳控制血糖,积极改善患者全身状况,重视光凝术后定期的随访观察,必要时补充光凝。  相似文献   

17.
不同分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激光光凝疗效观察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 观察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不同分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的疗效.方法 经国际标准视力表检查视力、直接或间接检眼镜眼底检查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确诊的DR患者304例534只眼纳入研究.其中,非增生期(NPDR)组92只眼,平均视力0.52±0.32;增生前期(PPDR)组108只眼,平均视力0.49±0.23;早期增生期(早期PDR)组196只眼,平均视力0.20±0.31;高危增生期(高危PDR)组138只眼.平均视力0.17±0.22.参照ETDRS的规定,采用氩激光对NPDR期行次全视网膜激光光凝、PPDR期和早期PDR期行标准全视网膜激光光凝、高危PDR期行超全视网膜激光光凝.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后,每隔3个月采用与治疗前相同的检查设备和方法复查视力、眼底、FFA.新生血管未消退和无灌注区残留补充激光光凝.随访观察10~18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1.6个月,以最后一次随访时的观察指标进行疗效评价.以视力提高≥2行为视力提高.视力变化2行以内为视力稳定,视力下降≥2行为视力下降,视力稳定或提高判定为有效.原有视网膜水肿消退,出血渗出吸收,微动脉瘤消失或减少;原有新生血管完全消退或部分减退,无灌注区消失或缩小,无新的新生血管或无灌注区出现判定为视网膜病变激光光凝治疗有效.结果 NPDR组、PPDR组、早期PDR组激光光凝治疗后平均视力分别为0.55士0.28、0.47±0.33、0.16±O.33.视力有效率分别为79.3%、76.9%、74.5%,三组间视力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80,0.811,0.209;P>0.05);高危PDR组平均视力为0.13±0.21,视力有效率为63.0%,与NPDR组、PPDR组、早期PDR期组视力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82,4.783,4.502;P<0.05).视网膜病变激光光凝治疗有效率NPDR组、PPDR组、早期PDR组分别为89.1%、85.2%、82.7%.三组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84,2.030,0.325;P>0.05);高危PDR组治疗有效率为55.1%,与NPDR组、PPDR组、早期PDR组的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212,23.999,28.746;P<0.05).结论 不同分期的DR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后预后不同,早期、及时而有效的激光光凝治疗是稳定病变,降低致盲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有视功能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方法根据病情不同,对患有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眼球分别行广泛视网膜光凝、广泛视网膜冷凝、广泛视网膜光凝后的补充视网膜冷凝联合复合小梁切除术,房水引流导管植入术等组合手术9例(9眼)。结果8眼眼压有效控制,视力提高。结论根据病情,积极采取不同方法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可有效保存或提高视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增生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患者玻璃体联合晶状体切除术后发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eovascular glaucoma,NVG)的原因和治疗进行临床研究。方法:PDR患者行玻璃体切除联合晶状体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术后发生NVG的患者7例7眼的原因进行临床分析,并对其进行补充光凝联合Ahmed阀门植入术治疗,术后观察视力及眼压的变化。结果:术后3~6mo时间段内NVG发生率最高(71.4%),手术后7眼均未再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和视网膜光凝。发生NVG后给予补充激光光凝联合Ahmed阀门植入术,眼压控制的总有效率为71.4%,术后无视力下降者,新生血管全部或部分消退。结论:患者的病变程度和血糖的稳定性、术中的手术技巧和充分光凝、术后定期随访和及时补充光凝等对术后发生NVG均有一定的影响;及时补充光凝联合Ahmed阀门植入术可控制眼压、使新生血管消退,是治疗NVG的一种安全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梁婧  张黎  佘兮 《国际眼科杂志》2016,16(9):1740-1742
目的:探讨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Ahmed青光眼阀植入及全视网膜光凝治疗有视功能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5-01/12有视功能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12例12眼,行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0.5mg,待虹膜新生血管消退后,行Ahmed青光眼阀植入术,2wk后行全视网膜光凝,术后随访3mo,观察视力、眼压和手术并发症等情况.结果:随访3mo后,患者视力提高10眼,无变化1眼,视力下降1眼.平均眼压由术前41.22±8.29mmHg降至术后3mo的16.08±4.92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青光眼阀植入术后1眼患者发生了浅前房,1wk后完全恢复.1眼患者术后出现了少量前房积血,3d后完全吸收.1眼激光光凝术后1 mo发生了玻璃体积血,行玻璃体切割后视力部分恢复,眼压控制良好.结论: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后植入Ahmed青光眼阀和进行全视网膜光凝是治疗有视功能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