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普通稠油油藏的调剖实践与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古域油田B125区为I2类普通稠油油藏,具有埋藏浅、厚度薄,平面、纵向上非均质性严重等特点。1996年该区块由蒸汽吞吐转为水驱开发后,部分开发生严重的水窜,含水达到90%以上,2001年针对其他层地质特点,实验评选出凝胶强度大、热稳定性好、封堵效果大于80%,成胶时间可控的调剖剂配方,对三口井实施了调剖,有效封堵了水窜通道并取得较好的增油降水效果。跟踪分析表明该调剖剂交联时间长、封堵强度大、成本较低,比较适合此类稠油油藏调剖需要,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
厚块状稠油油藏往往在开发过程中油层动用程度严重不均,汽窜现象突出,开发效果差,为此,结合辽河油田巨厚块状稠油油藏特点,开展了高温调剖技术研究,确定了调剖剂配方。矿场试验表明,研制的高温调剖剂能够封堵高渗油层,同时注入驱油助排剂对低渗油层进行驱油助排,达到了改善吸汽剖面、提高油层纵向动用程度、改善蒸汽吞吐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决天然裂缝发育类油藏注水开发过程中水线推进速度快、易出现水窜、水驱效果差等问题,红河油田先后开展了冻胶封堵、“冻胶+颗粒”封堵调剖技术研究及现场试验,但由于冻胶体系自身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整体效果不理想。优选了一套单体聚合类高强度封堵剂体系,该体系具有黏度大、成胶时间短、强度高、触变性能好的特点,65 ℃条件下成胶时间为15 h,在长度为0.5 m、直径为3 mm的管线中突破压力梯度达7.0 MPa/m。红河油田进行先导试验4井5轮次,有效封堵率100%,能够在裂缝中形成高强度封堵,有效提高了直通型裂缝缝内堵剂的封堵强度; 调剖后平均油压提升6.7 MPa,累计注水5 643 m3,累计增油2 723.1 t,有效解决了该地区天然裂缝发育类油藏注水开发过程中水窜过快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针对孤东油田稠油注汽井开发中存在的矛盾,开发了稠油注汽井高温调剖封窜剂.在室内对这种调剖封窜剂的基本配方、封堵率、封堵强度和粒径选择进行了试验研究.现场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鲁克沁油田中区稠油油藏具有埋藏深、原油黏度大、储层物性较差等特点。油藏采用注水开发,注入水方向性突进,对应油井含水上升快,整体需深部调剖。油藏开发要求调剖剂成胶时间长,能够深入地层深部,并具有足够的强度,能有效封堵高渗透层和微裂缝。针对油藏特征及开发现状,通过相关资料和室内实验,成功研发了延缓交联酚醛树脂凝胶(中高温下成胶时间大于5 d)和高强度复合有机交联冻胶2种调剖剂,满足注入剂量大、组合段塞封堵技术的要求。按照"三压力调剖决策方法"要求选井,优化设计了施工参数,确保达到深部调剖的目的。优化配套可控排量施工工艺,减小对低渗层、低渗带的伤害,为稠油调剖顺利实施提供保障。试验井组增油量达到7.5 t/d,实现了鲁克沁稠油油藏开发上的新突破。  相似文献   

6.
单家寺稠油油藏胶结疏松,油井采用绕丝筛管防砂投产,无法实现分层注汽。随着蒸汽吞吐轮次的增加,层内层间非均质加剧,汽窜、水淹严重。介绍了适合单家寺稠油油藏、耐温350℃、可治理汽窜和水淹的液凝调剖剂的室内研究和现场试验情况。RCY1液凝调剖剂适用温度200~350℃,成胶时间12~2.5h,抗压强度大于1.33MPa,可以实现深部封堵。现场试验2口井,有效地抑制了汽窜、降低了含水。11个月累计增油1569t,达到了单家寺油田高轮次吞吐后期封窜堵水的要求。热采井RCY-1液凝调剖剂@盛国富  相似文献   

7.
下二门油田非均质大孔道油藏聚合物驱油矿场试验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下二门油田H2 Ⅱ油组具有非均质性严重、大孔道发育、水油流度比高的油藏地质特点。注水开发时 ,油井见水早、含水上升快、水驱波及效率低 ,造成水驱开发效果差 ,水驱采出程度仅为 2 4 %。对此开发出高强度调剖剂进行油层深部调剖 ,整体封堵水窜 ;同时筛选适用于污水配制的超高分子量的聚合物(HPAM分子量 :2 0× 1 0 6~ 2 8× 1 0 6) ,增加驱替液黏度 ,改善油水流度比 ,提高波及体积和开发效果。该矿场试验把调剖和聚合物驱两项技术结合在一起 ,共设计 7口注聚井、1 8口生产井。注聚合物前 ,全部注入井实施整体深度调剖 ,平均调堵半径大于30m ,有效地遏止了大孔道窜流 ,使后续聚合物溶液能较均匀地进入油藏剖面 ,确保了聚驱效果。目前已注入聚合物段塞 0 .39PV ,累计增油 9.39× 1 0 4t,阶段提高采收率 6 .5% ,达到了矿场试验预测的开发指标 ,开发效果得到明显改善。图 2表 3参 3  相似文献   

8.
蒸汽吞吐汽窜调剖参数优化设计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对稠油油藏蒸汽吞吐的汽窜动态和汽窜方式进行了分析,根据汽窜通道内的蒸汽凝析特征,建立了窜流通道内的蒸汽驱非活塞驱替模型。并根据窜通井对应射孔段的油层物性差异,建立了井间平均连通程度和窜通角计算方法。利用该方法计算出井间窜汽量,然后由非活塞式驱替模型、注汽动态资料和窜通时间确定了井间窜通孔隙体积。注蒸汽油藏数值模拟研究表明,调剖段塞处于井间中部时,调剖效果较好;初次调剖段塞比率为10%-15%时,蒸汽波及系数达到最大。对L1833井进行了调剖参数设计,按照深部调剖原则选取堵剂颗粒粒径,调剖剂用量为32m3。实施调剖后注汽,邻井的汽窜通道得到了封堵,堵调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针对辽河油田稠油区块高轮次吞吐井地层压力低、亏空严重、汽窜突出、采油速度低等问题,结合多年研发及现场应用,形成了适用于辽河油田稠油油藏高轮次吞吐井化学调剖封窜技术,研制出复合高温调剖剂、高温混相暂堵剂、触变性无机凝胶封窜剂、深部调剖剂、多效稠油助采剂等系列调堵封窜剂。有效地改善了高轮次吞吐井层内间吸汽不均的状况,提高蒸汽波及体积和稠油返排能力,解决了井间汽窜问题,改善了辽河油田稠油油藏的开发效果。近3年来,现场应用215井次,取得明显增油降水效果。  相似文献   

10.
单家寺稠油油藏胶结疏松,油井采用绕丝筛管防砂投产,无法实现分层注汽;随着蒸汽吞吐轮次的增加,层内层间非均质加剧,汽窜、水淹严重。介绍了适合单家寺稠油油藏、耐温350℃、可治理汽窜和水淹的液凝调剖剂的室内研究和现场试验情况。RCY-1液凝调剖剂适用温度200~350℃,成胶时间12~2.5h,抗压强度大于1.33MPa,可以实现深部封堵。现场试验2口井,有效地抑制了汽窜、降低了含水,11个月累计增油1569t,达到了单家寺油田高轮次吞吐后期封窜堵水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化学凝胶隔板阻断底水锥进矿场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盘采油厂大芦家馆3段属次生底水的油藏,根据数值模拟油藏工程结果和现场的生产资料,在研究剩余油分布规律的基础上,在大芦家馆三段的L2—6单元的L2—48井开展化学凝胶隔板阻断底水先导性试验获得成功。该井目前已生产1年,增油1299t,含水为36%。目前该工艺已在5口井上实施,其成功率为100%。  相似文献   

12.
T油田中区油藏埋深浅.高孔高渗,原油粘度较高,为普通稠油。油井生产初期可以自喷,天然能量充足。油井投产后含水上升速度快,无水期和低采油含水阶段时间短,开发10a后油田的综合含水超过85%。2004年后曾对中区进行了综合治理研究和现场实施,调整效果比较理想。2006年后油田产量呈下滑趋势,稳产难度加大,油田再次进入调整期。通过综合应用调整井的测井资料、饱和度监测、动态资料以及油藏数值模拟等方法,落实了剩余油的分布特点,发现实际动态资料与原地质认识有一定的出入,结合地质特征的重新进行研究,对油藏类型和驱动方式有了新的认识,为油田的下步调整提供了充分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水平井技术在小构造油藏挖潜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黄伟 《断块油气田》2005,12(1):50-51,i004
安丰油田安丰1断块K2t31是典型底水油藏,在直井开发16年后已进入高含水开发后期,针对开发调整难度大,含水上升快的开发特征,研究了剩余油分布规律、挖潜技术以及水平井优化设计技术界限,提出了水平井技术在小构造油藏挖潜中的应用并现场实施.投产后效果很好,初产高,含水低,大大提高了断块的采油速率,采收率由25%提高到38%,单井增加可采储量3.5×104 t,相当于直井的3倍多.  相似文献   

14.
国内水平井物理模拟中,有关底水油藏储层非均质性对水平井的出水规律影响的研究较少。利用底水油藏水平井开采物理模型,研究了岩心水平方向非均质性对含水率动态分布及采收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水平井跟端位于高渗部位时,水平方向渗透率级差越大,含水上升越快;水平井跟端位于低渗部位时,水平方向渗透率级差越大,含水率上升至100%的时间越缓,底水驱采收率越高;岩心底水驱至含水率100%后注入冻胶堵剂,堵水效果较好,含水率明显降低,可提高采收率。实验结果对研究水平井出水规律、预测水锥位置、堵水工艺选择和评价提供了较好的物理模拟参考。  相似文献   

15.
冯敏  吴向红  李捷  黄奇志 《特种油气藏》2012,19(2):97-100,140
P油田是中石油在苏丹发现的特大型整装油田,开发初期采用大井距、大段合采、稀井高产等快速上产开发技术,造成含水上升快、储层动用程度不均、层间矛盾突出等问题。针对油田开发现状和油藏特点,在块状底水稠油油藏和层状边底水高凝油油藏分别开展水平井适用性研究,并优化水平井设计参数。根据研究结果部署的水平井在P油田应用后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既加快了稠油和高凝油储量动用,又抑制了边水指进和底水锥进,提高了单井产量和油田采收率。  相似文献   

16.
陕北低渗透裂缝性油藏调剖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塞油田三叠系长6储层渗透率(1~3)×10?3μm2,在92口见水油井中,裂缝型和裂缝-孔隙型见水油井29口。靖安油田三叠系长4+5储层平均渗透率1.447×10?3μm2,在68口见水油井中,见注入水油井41口,由于裂缝沟通,不少油井投产初期即见注入水;姬塬油田侏罗系延9油藏平均渗透率66.9×10?3μm2,吸水厚度仅占油层厚度的35%,部分油井水淹,而大部分油井注水不见效。通过对低渗透裂缝油藏调剖实验研究,确定采用体膨颗粒和聚合物弱冻胶复合调剖工艺,在实施调剖的20个井组中,有19个井组吸水指数明显降低;有11个井组取得了增油、降水效果;有5个井组含水率下降;有3个井组,由于裂缝封堵强度过大,导致调剖无效。  相似文献   

17.
陆梁油田薄层底水油藏控制水锥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提出了一种不重新射孔建立底水隔板封堵底水层的新方法,该方法充分利用了水基堵剂的选择性封堵作用和由工作液与原油的密度差而形成的重力分异作用,通过在油水交界面附近形成底水隔板来控制水锥发展。该方法主要使用了高密度盐水、隔板液和过顶替液3种工作液。对不同工作液的使用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确定了施工工艺。采用这种新方法在陆梁油田薄层底水油藏试验了8口井,有效率达到100%,截至2005年8月底,累积增油2 622t,降水4 968m3,含水率下降幅度为11.3%~38.4%。直接投入产出比为1:2.350 8。现场试验结果说明,该方法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18.
针对哥伦比亚圣湖油田稠油油藏开发进入中后期,存在老井产量递减率大、新井产能不足、热采效果变差、高含水率井增多、增产措施效果不明显等问题,在通过室内试验优选发泡剂和氮气与蒸汽注入比的基础上,对泡沫调剖工艺和氮气辅助蒸汽吞吐工艺进行了优化;通过分析生产情况,制定了适应不同区块的稠油注汽转周最优时机图版;进行了高含水率水平井堵水试验。泡沫调剖8井次,平均单井日增油4.4 t,累计增油4 575 t,预计增油超8 000 t;氮气辅助蒸汽吞吐井11井次,平均单井日增油2.4 t,累计增油3 124 t,预计增油超5 000 t;Girasol区块实施优化转周后,周期递减率由18.5%降至15.0%,三个月累计增油5 680 t;A9井堵水后,含水率由100%降至65%,增油303 t。现场应用结果表明,以上增产技术措施适用于圣湖油田稠油油藏,应用以后存在的问题得到了解决,且增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荆丘油田晋45断块属第三系砂岩油藏,经多年开采已进入高含水开发后期,大部分油、水井进行过多次酸化改造。随着油井含水上升,层间矛盾加剧,常规酸化工艺已不能适应生产需要。为此在该断块开展了暂堵酸化试验,以先堵后酸的方式取得了较好效果,6口油井累计增油1.62×104t,3口水井累计增注6.2×104m3。为同类油田开采提供了有益经验  相似文献   

20.
现河采油厂油井结垢原因分析与治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油田进入中、高含水期开发阶段,结垢情况日趋严重,从采油井、注水井到各个油水泵站、配水间以及地面的输液管线都存在不同的结垢现象,其中油井结垢尤为突出,严重影响原油产量和油井的检泵周期。通过大量试验,分析了现河采油厂油井结垢的主要类型与形成垢质的主要原因,优选了适合油井结垢防治的主要方法,提出了地面连续加药和吞吐加药相结合的防垢方式,取得了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