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比较局部晚期宫颈癌(LACC)动脉新辅助化疗和全身静脉新辅助化疗的卫生经济学状况。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妇科住院行手术前新辅助化疗的LACC患者68例,按其化疗途径分为动脉化疗组(36例)和静脉化疗组(32例)。比较两组化疗近期疗效、疗程、不良反应及卫生经济学指标。结果两组化疗近期有效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1.66%vs.93.75%,P0.05);静脉化疗组胃肠道反应和骨髓抑制作用均重于动脉化疗组(43.75%vs.33.33%,40.6%vs.13.89%,P0.05);静脉化疗组化疗期间总住院费用、药物费用、总住院时间、总化疗时间、首次化疗距手术时间均显著高于动脉化疗组(P0.01)。结论动脉新辅助化疗与静脉新辅助化疗近期疗效相当,但动脉新辅助化疗疗程短、不良反应少、住院费用及住院时间明显降低,符合卫生经济学的要求,是一种有效、经济的新辅助化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不同途径新辅助化疗对Ⅰ b2~Ⅱ b期官颈癌的疗效.方法 对北京协和医院1999年以来收治的147例Ⅰ b2~Ⅱ b期行新辅助化疗的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同顾性分析,其中,经静脉全身化疗者(静脉组)52例,经子宫动脉插管化疗者(动脉组)95例.结果 静脉组患者经新辅助化疗后总反应率为88%(46/52),动脉组为79%(75/9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组患者新辅助化疗后可手术率为81%(42/52),动脉组为72%(68/9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新辅助化疗后手术时间、出血量和并发症发生率相近.Ⅱ b期患者经新辅助化疗后手术,术后病理检查发现官旁仍有肿瘤浸润者动脉组显著低于静脉组(分别为6%、50%,P<0.05).静脉组和动脉组患者治疗后复发率(分别为13%、17%)和死亡率(分别为9%、12%,P>0.05)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途径的新辅助化疗后反应率、可手术率及手术难度相当;子宫动脉介入化疗对改善宫旁浸润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新辅助治疗方式在局部晚期子宫颈癌(LACC)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甘肃省妇幼保健院2010~2013年接受住院手术治疗的LACC 260例(鳞癌236例,腺癌12例,腺鳞癌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分为新辅助化疗联合腔内后装放疗组82例(NACT+BT组)、单纯新辅助化疗组77例(NACT组)、仅行根治性手术组101例(RH组),通过术后病理危险因素、术后辅助放射治疗率、无进展生存率(PFS)、总生存率(OS)及Cox多因素分析方法来评价不同新辅助治疗方式的临床意义。结果:①与NACT组比较,NACT+BT组能够显著缩小局部肿瘤体积(89.02%vs 76.62%,P0.05)。②NACT+BT组的深肌层浸润率、宫旁侵犯阳性率、脉管内癌栓阳性率均明显低于RH组(P0.05),其深肌层浸润率也低于NACT组(P0.05);NACT组的脉管内癌栓阳性率低于RH组(P0.05)。NACT+BT组术后补充放疗率(30.49%)低于NCAT组(66.23%)和RH组(79.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NACT+BT组的5年PFS(90.95%)显著高于RH组(79.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5年O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Cox多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阳性(HR 4.79,P0.01)、手术切缘阳性(HR 4.38,P=0.04)和NACT+BT治疗方式(HR 0.24,P=0.03)是影响LACC 5年PFS的独立因素;淋巴结转移阳性(HR 6.47,P0.01)是影响5年OS的独立因素。结论:单纯新辅助化疗可以控制病理中危因素,但没有降低术后辅助放疗率以及改善生存结局。而新辅助化疗联合腔内后装放疗可更好地减少术后病理危险因素,降低术后辅助放疗比率,延长PFS,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局部晚期宫颈癌术前静脉化疗和术前动脉化疗两种途径化疗方案、疗程及近期疗效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2016年中国大陆地区34家医院30 665例宫颈癌病例,选择术前行静脉化疗或动脉化疗的患者1000例,其中静脉组893例,动脉组107例,以妇科检查结合影像学检查评价新辅助化疗前后病灶大小变化,分析两组在化疗方案、疗程及近期疗效的差异。结果 (1)两组化疗方案可归纳为紫杉醇类+顺铂组、紫杉醇类+非顺铂铂类组、非紫杉醇类+顺铂类组、非紫杉醇类+非顺铂铂类组、铂类单药组、非铂类药物组6组。(2)两组化疗方案差异:静脉组6种方案占比分别为44.12%、31.69%、19.04%、4.82%、0、0.34%;动脉组分别为6.54%、1.87%、66.36%、16.82%、7.48%、0.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化疗疗程差异:静脉组1、2、≥3疗程占比分别为37.96%、55.99%、6.05%,平均为(1.68±0.58)疗程;动脉组分别为90.65%、9.35%、0,平均为(1.09±0.29)疗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化疗疗程与近期疗效差异:(1)分别以化疗1疗程及2疗程为截点,静脉组和动脉组近期总体有效率相近(52.07%vs. 50.47%,79.42%vs. 80.00%),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2)以最后一次化疗结束为截点,静脉组有628例(70.32%)达到有效标准,化疗1、2、≥3疗程分别为183例(29.14%)、404例(64.33%)和41例(6.53%),平均疗程为(1.77±0.55)个;动脉组有57例(53.27%)达到有效标准,化疗1、2、≥3疗程分别为49例(85.96%)、8例(14.04%)和0例(0),平均疗程为(1.14±0.35)个,整个化疗过程中动脉组平均化疗疗程少于静脉组(P0.05)。结论 (1)ⅠB2期及ⅡA2期局部晚期宫颈癌,术前静脉化疗常使用紫杉醇类+顺铂类方案,以2疗程为主;术前动脉化疗常使用非紫杉醇类+顺铂类方案,以1疗程为主。(2)当使用2疗程以内时,两组化疗有效率相近;当最后一次化疗结束后达到同一疗效时,术前动脉化疗平均疗程数少于术前静脉化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局部晚期子宫颈癌术前单次大剂量顺铂不同途径给药的临床疗效、手术率、化疗毒副反应以及术后生存率。方法分析丽水市中心医院2013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收治局部晚期子宫颈癌ⅠB2~ⅡA2期患者207例,根据化疗途径不同分为两组:超选择子宫动脉插管灌注单次大剂量顺铂+栓塞术(简称动脉化疗组)106例及同剂量顺铂静脉滴注化疗(简称静脉化疗组)101例,化疗结束后3周左右,对两组临床疗效、毒副反应、手术率及术后5年生存率进行分析。结果动脉化疗组近期有效率92.5%(98/106),静脉化疗组近期有效率87.1%(88/101),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205)。动脉化疗组手术率97.2%(103/106),静脉化疗组手术率93.1%(94/101),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169)。随访动脉化疗组5年生存率90.6%(96/106),静脉化疗组5年生存率86.1%(87/101),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962)。化疗期间未发现不能耐受的毒副反应,静脉化疗组的副反应如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脉管炎化疗副反应大于动脉化疗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晚期子宫颈癌术前单次大剂量顺铂超选择子宫动脉灌注+栓塞术,与静脉化疗组相比疗效类似,但妇科检查子宫颈局部病灶缩小、宫旁阴道旁条件改善比静脉化疗组明显,安全有效性更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新辅助化疗治疗晚期子宫内膜癌疗效。方法收集2012年2月至2013年6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子宫内膜癌患者7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治疗,术后辅助放化疗、激素治疗,观察组联合术前辅助化疗。结果新辅助化疗完全缓解2.7%、部分缓解54.1%、稳定40.5%、进展2.7%,缓解56.8%,控制97.3%;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无瘤生存时间(24.4±5.6)个月,高于对照组(20.3±5.1)个月,对照组总有效率54.04%低于观察组75.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照组生活质量术后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治疗前、化疗后、手术后生活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辅助化疗治疗晚期子宫内膜癌可增进近期疗效,但可能导致肿瘤进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术前新辅助化疗(NACT)联合手术治疗Ⅰb2和Ⅱa期宫颈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7月于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治疗的107例组织病理学诊断为Ⅰb2和Ⅱa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新辅助化疗联合手术组47例,直接手术组60例。观察新辅助化疗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术后病理、生存情况等。结果:新辅助化疗组的化疗总有效率为59.57%,其中Ⅰb2、Ⅱa1、Ⅱa2期的总有效率分别为63.6%、57.1%和54.5%,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辅助化疗组、直接手术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2.99±0.13)h、(3.94±0.31)h,术中出血量分别为(449.20±50.91)ml、(587.40±45.25)ml,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7.00%、18.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辅助化疗组、直接手术组的宫颈深肌层浸润发生率分别为19.15%、43.33%,脉管癌栓发生率分别为10.64%、26.67%,盆腔淋巴结转移发生率分别为27.66%、48.33%,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阴道切缘阳性发生率分别为0.00%、8.33%,宫旁浸润的发生率分别为0.00%、6.6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辅助化疗组的不良反应主要有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周围神经病变、全身或局部肌肉关节疼痛等,程度均在0~Ⅱ度,经对症治疗后均缓解。新辅助化疗组、直接手术组3年的总体生存率(OS)分别为87.23%、83.33%,无瘤生存率(DFS)分别为80.85%、78.3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新辅助化疗治疗Ⅰb2和Ⅱa期宫颈癌疗效确切,降低了手术难度、高危病理因素发生率,且不良反应轻、手术并发症少,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子宫颈癌新辅助化疗中不同化疗途径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48,自引:2,他引:46  
目的观察新辅助化疗不同化疗途径对巨块型(肿瘤直径≥4cm)或局部晚期子宫颈癌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9月至2003年9月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收治的174例巨块型或局部晚期子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化疗途径的不同分为两组,动脉介入化疗(动脉化疗组)69例及静脉化疗(静脉化疗组) 105例,并对两组的毒副反应和疗效进行比较。结果动脉化疗组中,化疗有效率为81%,化疗后手术率为67%。静脉化疗组中,化疗有效率为83%,化疗后手术率为70%,两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化疗期间未发现不能耐受的毒副反应。动脉化疗组3、5年生存率分别为76%、70%;静脉化疗组3、5年生存率分别为78%、71%,两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新辅助化疗对巨块型或局部晚期子宫颈癌治疗是安全有效的。静脉化疗使用简便、经济,无需特殊设备,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ⅠB2、ⅡA2期宫颈癌术前近距离放疗联合同步化疗(术前近距离放化疗)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5年5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妇科收治的ⅠB2、ⅡA2期宫颈癌患者共82例。根据术前处理方式的不同,分为直接手术组(A组,27例)、新辅助化疗组(B组,41例)、近距离放化疗组(C组,14例)。B、C组术前辅助处理后行宫颈癌根治术。比较3组的术后住院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平均手术时间、临床病理缓解率、并发症发生率及近期生存时间。结果:新辅助化疗组的术后住院时间长于直接手术组,术中出血量多于近距离放化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近距离放化疗组的脉管侵犯率、深肌层浸润率、淋巴结阳性率均低于直接手术组和新辅助化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后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近距离放化疗组的术前治疗总有效率(85.7%)高于术前化疗组(3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的神经侵犯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组的中位生存时间及3年生存率分别为41.2月(95%CI:33.8~48.5月)、63.9%;33.8月(95%CI:28.9~38.7月)、53.1%及48.1月(95%CI:37.5~58.7月)、68.2%;3组中位生存时间及3年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转移是影响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术前近距离放化疗较新辅助化疗能明显改善肿瘤病理缓解率,未明显增加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因而ⅠB2、ⅡA2期宫颈癌术前后装近距离放疗联合同步化疗是安全、有效的处理模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与传统腹腔镜相比,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在女性原发性盆腔腹膜后肿瘤(PPRT)切除术中的优势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至2021年10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女性PPRT患者病例资料,包括机器人组28例,腹腔镜组63例。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相关资料、并发症及预后。结果机器人组与腹腔镜组相比,肿瘤手术时间长(191.5min vs.156.0min)、总花费高(62586.1元vs.34669.5元)、术中并发症发生率低(7.1%vs.25.4%)(P<0.05);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中转开腹率、术后排气时间、术后拔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复发率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机器人组初次手术失败或复发性肿瘤5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腹腔镜组2例此类患者1例中转开腹手术,1例患者因出血多给予输血治疗。结论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治疗女性PPRT虽然手术时间长、住院费用高,但可减少手术并发症,具备一定的优势。对于初次手术失败或复发性肿瘤患者是一种更好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11.
张栩  蔡华蕾   《实用妇产科杂志》2017,33(9):711-714
目的:研究经宫腔镜输卵管栓堵术的安全性、有效性以及卫生经济学效益,综合评价其在输卵管积水预处理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8月至2017年3月在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及附属白云医院就诊的输卵管性不孕患者共120例,其中行宫腔镜下输卵管栓堵术82例为研究组(A组),行腹腔镜下输卵管切除或结扎术38例为对照组(B组),所有患者入院均经详细医患沟通后自愿选择相应手术治疗,于患者术前、术中、术后采集相关资料并行统计分析。结果:手术成功率A组98.39%、B组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A组1.22%、B组10.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手术费用均少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术后复查有效率为97.98%。结论:经宫腔镜输卵管栓堵术与腹腔镜下输卵管切除或结扎术相比,手术成功率相似,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低,手术安全性更好,而且该手术患者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低、手术费用低,具有良好的卫生经济学效益。  相似文献   

12.
超选择性子宫动脉化疗栓塞在巨大宫颈癌治疗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巨大宫颈癌行超选择性子宫动脉化疗栓塞的疗效.方法:对2003年2月~2005年12月间,随机选取20例巨大(肿瘤直径≥4 cm)宫颈癌Ⅰ B~ⅡB患者,行超选择子宫动脉化疗加栓塞(化疗栓塞组),选择同期术前非化疗栓塞宫颈癌Ⅰ B~ⅡB患者15例作为对照(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情况.结果:化疗栓塞组超选择性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术后总有效率为8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栓塞组平均出血量、淋巴结总阳性率、宫旁浸润及阴道切缘癌细胞阳性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栓塞组病例随访除1例术后未作静脉化疗者均无复发,对照组有8例复发,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选择子宫动脉化疗栓塞能有效缩小肿瘤,改善宫旁浸润,提高手术切除率,减少淋巴结转移,近期疗效良好.选择适宜的手术时机能减少术中出血,更易达到预期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静脉化疗和动脉灌注栓塞化疗两种宫颈癌新辅助化疗途径的疗效和意义。方法:选择ⅠB2期至ⅡB期宫颈癌42例,分为静脉化疗组(A组)22例和动脉灌注栓塞化疗组(B组)20例。评价疗效、疗程、毒副反应、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等指标。结果:两种化疗的近期疗效相近,疗程及毒副反应方面,B组明显优于A组,但A组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均高于B组,其中2年无瘤生存率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动脉化疗近期疗效好,疗程短、副反应轻,但远期的预后及生存率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作为宫颈浸润癌术前新辅助化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在湖北省孝感市中心医院诊治的ⅠB2~ⅢA期宫颈癌患者5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前行动脉介入化疗栓塞术(介入组)32例,行PVB方案全身化疗(全身化疗组)21例。比较两组近期疗效、不良反应、可手术率、化疗结束至根治性手术实施间隔时间、活动性大出血止血效果及术后病检结果进行对比。结果介入组总反应率、化疗住院天数、化疗副反应、可实施手术的时间与全身化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对于ⅠB2~ⅢA期宫颈癌患者,特别是活动性大出血的病例,可以达到迅速止血并短期内缩小病灶的良好结局,为尽快手术创造了条件,通过根治性手术,也尽早了解到有关预后的相关因素,为术后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局部晚期宫颈癌超选动脉化疗栓塞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145例局部晚期宫颈癌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前是否行超选动脉化疗栓塞(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NACT)分为两组,NACT组117例为观察组,其中Ib2期24例,ⅡA期49例,ⅡB期44例,术前行1~3疗程PVM(卡铂、长春新碱、丝裂霉素)方案化疗,化疗结束后3周评价疗效,行子宫广泛性切除及盆腔淋巴清扫术,同期直接手术(Direct operation DOR)组28例为对照组,其中ⅠB2期24例,ⅡA期4例,对比分析两组疗效、术后病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局部晚期宫颈癌术前行NACT后肿瘤直径均不同程度缩小、肿瘤标记物SCC-Ag均不同程度下降,较前有显著差异(P0.05);化疗总有效率91.5%;手术切除率100%,观察组患者术后病理:淋巴结阳性、宫旁累及、脉管浸润、阴道切缘阳性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术前NACT可提高局部晚期宫颈癌的近期疗效,为根治性手术创造条件,不增加手术困难程度及术后并发症,且有效降低术后淋巴结阳性、宫旁累及、脉管浸润、阴道切缘阳性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内生型子宫瘢痕妊娠(CSP)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总医院2008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确诊为内生型CSP患者41例,治疗方式分为三组:药物(甲氨喋呤MTX+米非司酮)+宫腔镜清宫术组13例;介入组1:子宫动脉MTX灌注栓塞+宫腔镜清宫术组18例;介入组2:子宫动脉MTX灌注栓塞+腹腔镜监测下清宫术组10例。比较各组首次治疗的治愈率、出血量、住院时间、血hCG转阴时间、住院费用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21例(51.2%)有停经后阴道不规则出血;18例(43.9%)患者超声提示胚胎停育,经阴道超声诊断准确率为92.7%;介入组首次治疗治愈率明显高于药物组(53.8%)(P0.05);并且介入组出血量明显少于药物组(P0.05)以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药物组(P0.05);介入组1与介入组2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住院费用介入组1明显少于介入组2(P0.05);血hCG转阴时间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均无严重的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子宫动脉MTX灌注栓塞后宫腔镜+清宫术是治疗内生型CSP的一种有效、安全、快速,能够防止严重出血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新辅助治疗对ⅠB2~ⅡA期宫颈癌患者的近期疗效及预后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长海医院入院治疗的111例ⅠB2~ⅡA期宫颈癌患者,根据新辅助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直接手术组(RS组)29例、新辅助静脉化疗组(IV-NCT组)30例、新辅助静脉+动脉化疗组(IA+IV-NCT组)27例和新辅助静脉化疗+腔内放疗组(BT+IV-NCT组)25例。比较不同组新辅助治疗的疗效、术后病理危险因素、术后辅助治疗情况及预后。结果:1IA+IV-NCT组、BT+IV-NCT组新辅助治疗的疗效(81.5%、84.0%)明显高于IV-NCT组(50.0%),IA+IV-NCT组与BT+IV-NCT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IA+IV-NCT组、BT+IV-NCT组中度危险因素≥2个患者的比例明显低于RS组及IV-NCT组(P0.05);4组间有高危因素患者的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IV-NCT组、IA+IV-NCT组和BT+IV-NCT组术后接受辅助治疗的比例显著低于RS组(P0.05),而IA+IV-NCT组、BT+IV-NCT组、IV-NCT组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 4组的3年无瘤生存率、3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辅助联合治疗(IA+IV-NCT组、BT+IV-NCT组)较单纯静脉化疗增加新辅助治疗的疗效;新辅助联合治疗减少中度危险因素的检出率,从而减少了术后辅助治疗的病例数,但对高度危险因素没显著影响;各组患者的预后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8.
紫杉醇联合顺铂对局部晚期宫颈癌的疗效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T)紫杉醇联合顺铂方案(TP)对局部晚期宫颈癌的近期疗效,分析化疗前后细胞核增殖抗原PCNA及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的变化,探讨其对宫颈癌的治疗意义.方法:手术前行新辅助化疗的宫颈癌患者30例为研究组,直接手术的20例患者为对照组,分析近期疗效.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宫颈癌组织的PCNA及Sur-vivin表达.分析其改变与化疗的关系和意义.结果:①研究组TP方案的总有效率为70%;②研究组TP方案盆腔淋巴结转移率(3.3%)显著低于对照组(25.0%);③临床有效组的PCNA高表达率及Survivin阳性率在NACT后明显降低(P<0.05),临床无效组则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新辅助化疗,TP方案对局部晚期宫颈癌有效,可降低盆腔淋巴转移率,化疗有效者的PCNA及Survivin表达明显降低,可能成为评价TP方案疗效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紫杉醇联合顺铂新辅助化疗与同步放化疗在局部晚期宫颈癌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纳入2009年11月至2017年8月就诊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的131例均经病理证实为鳞癌的ⅠB2~ⅣA期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分为观察组:新辅助化疗(NACT)+同步放化疗(CCRT)85例;对照组:单纯同步放化疗46例。对两组进行临床资料统计分析及临床疗效评估。结果 CCRT组年龄大于NACT+CCRT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 0.05);其他指标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近期有效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疾病稳定及疾病进展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NACT+CCRT组的1年无疾病进展期(PFS)为86%(CI 95%78.3~93.7),1年总生存率(OS)为93.7%(CI 95%88.3~99.0),均高于CCRT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 0.05);NACT+CCRT组的2年PFS和OS分别为:77.8%(CI 95%68.1~87.5)、84.0%(CI 95%75.2~92.8),NACT+CCRT组的3年PFS和OS分别为:73.2%(CI 95%62.1~84.2)、81.6%(CI95%71.9~91.3),经Log Rank检验发现,两组的PFS、O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紫杉醇联合顺铂新辅助化疗并没有使LACC患者长期总生存额外获益。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奈达铂在宫颈癌化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在安徽省立医院妇科接受术后辅助化疗的宫颈癌患者资料。选取ⅠB1期~ⅡB期,且术后病理检查提示为宫颈鳞状细胞癌的患者。根据其与紫杉醇联合化疗中选用铂类药物的不同,分为奈达铂组(NDP组)与顺铂组(DDP组)。对两组患者的化疗毒副反应、治疗费用、住院时间进行比较。结果:符合标准的患者共82例,NDP组39例,中位年龄45岁;DDP组43例,中位年龄43岁。NDP组共行化疗156疗程,DDP组共行化疗170疗程。NDP组患者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为18.59%,明显低于DDP组(58.82%)(P0.05)。白细胞减少(43.59%vs 32.35%)、血小板减少(26.92%vs8.82%)发生率高于DDP组(P0.05)。NDP组与DDP组患者人均每次化疗住院费用分别为4970.05±405.00元与4242.26±826.00元,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DP组与DDP组平均住院天数分别为3.00±0.63天与4.73±0.78天,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铂类药物联合紫杉醇为宫颈癌患者化疗的一线方案,NDP组较DDP组的胃肠道毒性更低,骨髓抑制虽然增加但可控。采用NDP化疗较DDP缩短了住院时间,且住院费用并无显著升高,更易被患者接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