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帕金森病是以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姿势平衡障碍为特点的神经系统变性病。膀胱功能障碍作为较常见的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同样显著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帕金森病患者大多数表现为膀胱刺激性症状,有研究认为其与多巴胺对排尿反射的抑制作用减弱相关。抗胆碱药物是治疗膀胱刺激性症状的首选药物,在药物控制欠佳的情况下,目前脑深部电刺激术(DBS)、局部注射肉毒素也可作为替代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
帕金森病是最常见的以运动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退行性疾病。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帕金森病患者对非运动症状改善的需求愈加强烈。其中排尿功能障碍是帕金森病常见的非运动症状症状,表现为尿急、尿频、夜尿症、急迫性尿失禁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简述排尿生理过程、帕金森病排尿障碍及其诊治现状和前沿,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对帕金森病排尿障碍的早期诊治水平,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背景: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梗阻症状被认为是动力性因素和静力性因素共同引起,梗阻的动力性因素主要与前列腺和膀胱颈部平滑肌的张力有关,静力性因素主要与增大的前列腺体积压迫尿道有关。原发性高血压可导致前列腺体积增大。  目的:分析原发性高血压人群中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梗阻症状的各种影响因素。 设计、时间及地点:调查分析,于2005-07/2006-02在安徽省安庆市及其周边地区完成。 对象:来自于安庆及其周边地区的特拉唑嗪联合氨氯地平治疗的老年男性原发性高血压人群,选取其中的272例被诊断为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患者,年龄50~75岁。患者对调查知情同意,自愿参加本次调查。 方法:采用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尿动力学检查,对梗阻症状各种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主要观察指标: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梗阻症状评分(IPSS 梗阻)、生活质量评分、最大尿流率、收缩压、舒张压以及其他一般人口学特征。 结果:高血压伴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梗阻症状严重程度随着年龄增加而加重;间断排尿评分随着收缩压的升高而增加,而IPSS梗阻评分、尿线变细以及排尿用力评分随着舒张压的升高而增加;体力劳动强度的增加,梗阻症状的严重程度有减轻的趋势(差异未达到显著性);随着每天坐位时间的增加,IPSS总评分、IPSS梗阻评分及尿线变细评分随之增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人群中良性前列腺增生梗阻症状程度受年龄、舒张压、坐位时间、饮酒、首次性生活年龄以及30岁性生活频率6种因素影响较大。 结论:①年龄、高舒张压状态、首次性生活年龄过早和30岁性生活过频是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梗阻症状的重要影响因素。②适当的增加体力劳动和减少每天的坐位时间对减轻梗阻症状有保护作用。③饮酒可能是良性前列腺增生梗阻症状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田雨  管玲  王伊龙 《中国卒中杂志》2019,14(11):1129-1134
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是一种主要累及脑内小血管的慢性全脑性 疾病,临床表现多样。排尿障碍和排便障碍作为CSVD的常见症状,严重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社 会功能。约70%的CSVD患者可出现排尿障碍,以排尿刺激症状为主,可表现为尿频、尿急、急迫性尿 失禁及夜尿增多,且与疾病的严重程度、病变部位相关。排便障碍与脑血管病关系密切,但目前尚无 有关CSVD患者排便障碍的大型流行病学数据。本文分别以CSVD患者排尿功能障碍与排便功能障碍 为切入点,探讨CSVD患者二便障碍的发生率和具体表现形式,探索可能引起CSVD患者二便障碍的病 理生理机制,为CSVD的诊治提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帕金森病(Parkin’s disease,PD)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神经退行性疾病,其病理特征涉及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变性丢失和路易小体形成。典型的运动症状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和姿势平衡障碍,非运动症状种类繁多,包括睡眠障碍、神经精神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胃肠道症状和感觉障碍等。近年来,帕金森的非运动症状逐渐引起学界的关注及临床医师的重视。本文就帕金森病感觉障碍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及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帕金森病轻度认知损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知功能障碍是帕金森病较为常见的非运动症状,影响帕金森病患者生活质量、增加照料者负担。帕金森病认知功能障碍可以表现为轻度认知损害,也可以表现为痴呆。帕金森病轻度认知损害见于疾病早期,随着病情进展发病率逐渐升高,可进展为帕金森病痴呆。帕金森病轻度认知损害的诊断标准包括纳入标准、排除标准和损害水平判断。非药物治疗如运动锻炼和认知行为疗法可以改善帕金森病轻度认知损害症状,其药物治疗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冲动控制障碍是帕金森病十分常见的非运动症状,有13.61%的帕金森病患者可出现冲动控制障碍.其不同亚型呈不同临床表现,多与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寻求新刺激及易冲动等有关,严重影响帕金森病患者生活质量.近年来,大量研究为帕金森患者潜在的冲动控制障碍发生机制提供了理论基础,有助于预防冲动控制障碍的发生并优化治疗方案.本文拟就帕金森病冲动控制障碍的流行病学、危险因素、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盐酸普拉克索改善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盐酸普拉克索对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的疗效。方法随机观察,46例接受普拉克索治疗的伴有非运动症状的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分别在服药剂量稳定不变后4周,评估用药前后患者非运动症状的变化。结果普拉克索治疗后帕金森病伴发的抑郁、疼痛、下肢痉挛、不宁腿综合征和睡眠障碍明显改善(P<0.05);而流涎、便秘、排尿障碍、性功能障碍、肢体发冷、认知障碍和嗅觉障碍等症状,用药前后没有发生明显变化(P>0.05);普拉克索治疗部分患者出现口干、头晕、体位性低血压、幻觉、嗜睡等不良反应。结论普拉克索能减轻部分帕金森病患者的非运动症状如抑郁、疼痛和双下肢不适等,但也可能加重某些帕金森病的非运动症状如口干、头晕和幻觉等。  相似文献   

9.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中老年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其主要病理特征为中脑黑质纹状体系统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缺失和路易小体形成,临床主要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姿势和步态异常等运动症状及一系列非运动症状。目前,帕金森病多采用对症治疗,治疗方法主要为内科药物、外科手术及其他辅助康复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方法,以减缓临床症状。因为丘脑底核是帕金森病患者接受脑深部电刺激术采用最多的核团,所以本文对丘脑底核深部电刺激术治疗帕金森病进行综述,主要讨论丘脑底核的解剖、定位和神经环路等。  相似文献   

10.
步态障碍是帕金森病的典型症状,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药物和康复训练的疗效欠佳。近期研究发现脊髓电刺激(spinal cord stimulation, SCS)能够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步态障碍。脊髓电刺激作为一种神经调控技术,具有不损伤神经组织、程控参数可调节和微创的优势。本文对脊髓电刺激治疗帕金森病患者步态障碍的作用机制、疗效及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深部脑刺激电极埋置术治疗帕金森病4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深部脑刺激电极埋置术治疗帕金森病的治疗效果。方法:使用微电极导向立体定向技术,在丘脑底核埋置深部电极,通过可控性电刺激治疗帕金森病的僵硬-震颤症状,结果:电刺激治疗帕金森病能有效控制患者的僵硬-震颤症状,能消除由药物引起的开-关现象和症状波动,服用的L-DOPA类药物可一定程度的减量,术中及术后无明显的并发症,结论:STN放置深部脑刺激电极,通过适当强度的电刺激,能使症状明显改善,并发症少,与损毁术相比相对安全,价格较昂贵。  相似文献   

12.
帕金森病(PD)是一种临床常见的老年神经变性疾病,由多巴胺能神经元进行性缺失、死亡所致,临床主要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肌强直、动作迟缓及姿势不稳和步态障碍[1].随着帕金森病诊断与治疗水平的提高,尤其是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日益关注,步态障碍越来越成为研究的热点.步态障碍作为帕金森病的功能缺损症状之一,表现为跌倒、步态冻结(freezing of gait, FOG)、转向困难等,既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又给疾病的治疗带来诸多棘手问题.在本文中,笔者主要就帕金森病步态障碍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评价工具及治疗进展进行系统综述.  相似文献   

13.
构音障碍是帕金森病的常见运动症状,发病率较高,临床表现多样。帕金森病患者常忽视自身构音障碍,直至进展为失代偿阶段,仅少数患者接受相应治疗。本文综述帕金森病构音障碍发病机制、评估及治疗方法,以为帕金森病构音障碍的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对帕金森病病人抑郁障碍的疗效及其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帕金森病合并抑郁障碍病人的临床资料,均行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术,术前及术后3、6个月分别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和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运动评分对抑郁障碍和运动功能进行临床评价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术后UPDRS运动评分和HAMD评分均显著下降(均P0.05),但是抑郁症状的改善与运动功能的改善并没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结论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能够明显改善帕金森病病人的抑郁症状,其机制可能与丘脑底核受到刺激影响脑内神经递质的变化有关,术后运动功能的改善不是抑郁症状改善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帕金森病是指以运动迟缓为主要表现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至少存在静止性震颤或强直两主征中一项。除上述典型的运动症状外,帕金森病患者还存在睡眠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嗅觉减退、精神障碍等非运动症状。某项针对391例帕金森病患者的研究表明[1],在影响其生活质量的因素中,抑郁、睡眠障碍、疲劳3项共占61.7%,由此可见,非运动症状已成为影响帕金森病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原因。在非运动症状中,睡眠障碍会引起抑郁、焦虑等精神障碍,甚至导致认知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现对帕金森病相关睡眠障碍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帕金森病是老年人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症状主要包括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冻结步态是帕金森病最重要的运动症状之一,严重地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但是帕金森病冻结步态的治疗仍然是临床医生和研究人员面临的巨大挑战。目前,帕金森病冻结步态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性治疗和非药物性治疗,药物性治疗对于帕金森病冻结步态的疗效有限,而非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无创性经颅刺激、脑深部电刺激、脊髓电刺激、无创性迷走神经刺激、外部提示等。本文总结了近几年的相关文献,对帕金森病冻结步态非药物性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帕金森病(P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PD患者除表现为典型的运动症状外,还具有一些非运动症状,如认知、情绪和睡眠等方面的改变。大部分PD患者在病程中会出现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如便秘、排尿异常、性功能障碍、多汗、直立性低血压等。直立性低血压在PD患者中有较高的发生率,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文中就PD患者直立性低血压的诊断、病理生理机制及相关研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帕金森病以静止性震颤、行动迟缓、肌张力增高为主要运动症状,同时伴有嗅觉减退、便秘、认知障碍、RBD、精神症状、焦虑、抑郁、淡漠、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等多种非运动症状。嗅觉障碍是帕金森病常见的非运动症状之一,可早于运动症状数年出现。因此,筛查嗅觉障碍可能有助于早期发现并诊断帕金森病。本文就帕金森病嗅觉障碍的病理生理、危险因素、与其他症状的关系、检查方法及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正帕金森病是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病变,早期诊断及干预可以有效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预后。2015年国际运动障碍学会强调了帕金森病前驱期的重要性,在帕金森病前驱期中患者已经出现中枢或周围神经病理性改变,患者可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非运动症状和体征,但有限的运动症状仍不足以作出帕金森病的诊断。了解目前帕金森病前驱期非运动症状的特点及可能的生物标记物,将有助于临床医生更早的甄别可疑的帕金森病患者,而本文就近期国内外帕金森病前驱期主要的非运动症状(嗅觉减退、睡眠障碍、认知功能下降、神经精神症状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特点及可能发生机制的相关文章进行分类叙述,旨在提高临床医生对帕金森病前驱期非运动症状的关注及加强相关临床回顾性或前瞻性研究。  相似文献   

20.
姿势障碍是帕金森病的常见致残性运动症状,其中躯干前屈症是最常见的姿势障碍,可加重帕金森病运动障碍,严重降低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本文综述帕金森病躯干前屈症的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为深入探究其发病机制提供理论依据并辅助临床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