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地市报副刊以其较高的文学性和灵活多样的表现形式,深受读者欢迎,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一张报纸的素养和品位。从某种意义上讲,要想真正办好一张地市报,在新闻版面办出自己的风格和特色的同时,办好副刊也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3.
4.
陈琳 《新闻窗》2008,(4):36-36
在很多报纸副刊受到冲击、版面大量减少的时候,贵阳日报的副刊版面不但没有减少,而且还有所增加,目前每星期有7个版的副刊。作为一张有28年历史的贵阳日报,总编们对副刊有一个共同的认识:我们是一张党报,一家报纸的副刊代表了这家报纸的文化水准,而报纸就是这座城市的名片。  相似文献   

5.
周权 《新闻战线》2020,(12):109-111
在全媒体生态下,地市报副刊为获得更好的生存和发展,要符合本地受众需求,强化作品的贴近性、服务性、时效性;要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不断拓展和提升副刊的美誉度和影响力;要发挥副刊的人才和文化品牌资源优势,打造独特的地方文化产品,积极承担地方文化项目,赢得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地市报由于受地域条件、编辑水平、稿源质量等因素的制约,文学副刊并没有像社会、教育、经济等专栏专刊一样与时俱进,而是仍坚守着原有的办刊模式,难有突破和创新,形成了地市报文学副刊的办刊误区。要办好文学副刊应首先走出下面几点误区:  相似文献   

7.
文艺副刊是报纸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政治方向、读者对象、风格上与正刊保持一致。在内容上注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兼顾。作为地市报文艺副刊,更要在地方特色上下功夫,才能受到各个层次、各个方面读者的关注和喜爱。 挖掘地方独有的文化底蕴 地方特色是地市报文艺副刊的一个亮点。要凸现鲜明的地域性,突出浓郁的地方特色,体现本地区的文化风  相似文献   

8.
左林 《新闻前哨》2005,(9):36-37
报纸的副刊,在中国有一百年以上的历史。它是由报纸的编辑们在新闻的后面刊载少量的旧体诗词和散文、随笔、小说等文学作品逐步发展起来的。从第一份正式的报纸副刊《字林沪报》附出的《消闲报》创刊到现在,中国报纸的副刊走过了一条漫长的道路,在新闻史上,形成了一条绵延不绝亮丽多彩的风景线。报纸副刊培养了好几代的青年作家,同时也教育和滋养了整整一个世纪的报纸读者。  相似文献   

9.
在世界进入多媒体时代,副专刊与新闻版的互相交织已成为我国当代报纸的新景观。报纸副专刊的概念内涵已由传统狭义的文学副刊扩张为新型广义的综合性大副刊,几乎包括了新闻版之外的所有版面。著名报人赵超构曾经说过:“新闻是报纸的灵魂,副刊是报纸的面孔,报纸耐看不耐看主要看副刊。”  相似文献   

10.
随着报界竞争的日趋激烈,不断创新成为一张报纸生存与发展的唯一途径。由于地市报自身不可逾越的纪律和规范约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信息量和可读性,因而,与新闻版相比,在知识性、趣味性方面拓展空间较大的专刊的作用显得犹为重要。专刊大都有固定刊期、固定版次,内容上注重对现时的生活层面的挖掘,较好的满足了新时期读者多层次的需要。无疑,高质量的专刊在报纸赢得受众方面功不可没。同样,专刊的发展也是不断创新的过程,面对各种媒体竞相在专刊上出新出彩的态势,笔者认为,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11.
无论从概念上界定,还是从典型上分析,文学副刊都既具有类似于正刊的导向性,又有不同于正刊的文学艺术属性。作为报纸的特殊组成部分,文学副刊理应体现正刊的编辑思想和宣传导向,成为正刊导向性的延伸,但绝不是应简单地把文学副刊理解为正刊的影子。  相似文献   

12.
戴军 《新闻通讯》2010,(5):58-59
作为中国报纸特色的副刊走过了一百多年起起落落的曲折道路,随着厚报时代的来临,报纸副刊终于迎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从表面看,是报纸增厚、版面增多客观上带来了专副刊体量的增大,而究其根本,则是副刊自身价值在新一轮媒体竞争中得到了重新发现与逐步彰显。  相似文献   

13.
刘凯 《新闻界》2004,(2):74-74
地市报副刊既是党的新闻事业的一部分,又是党的文艺工作的一部分,其指导思想应包括两个方面,一为马克思主义的新闻理论.一为马克思主义的文艺理论。根据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精神研究党报副刊.无疑是十分必要的。我们在办副刊中常遇到一些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解决好六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进入新世纪,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深入,报业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在这场竞争中,作为地市报的重要组成部分——副刊,如何增强自身的特点和个性,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以副来充分发挥新闻不可替代的作用。同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介或同类纸质媒介争夺受众,吸引受众的眼球,辅助报  相似文献   

15.
周鹏 《新闻前哨》2005,(4):59-59
伴随着电视、网络等立体媒体的兴起,平面媒体面临着严 峻的挑战。如何跳出传统模式,在市场竞争中争取更大的份 额,开辟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这是地市党报所面临的紧迫课 题。2004年11月《十堰日报》承办的上海国际时装模特大赛 中西部赛区总决赛就是一次有益的尝试。通过这次活动的举 办提高了《十堰日报》、《十堰晚报》的知名度。 一、新突破:市场化运作 报社下定决心,走市场化方式运作之路,明确表明不要政 府一分钱,只要支持和协调。组委会一成立首先加派招商组的 力量,共抽调20多人招商,同时动员全社员工广泛招商,组委 会规定凡是大赛需要的一切东西都要通过招商来解决。大到 参赛选手的吃住行,小到颁奖佳宾的一朵胸花,都靠市场招商  相似文献   

16.
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在报业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地方党报以地域文化、人文、历史资源为依托,突出本地特征,牢牢抓住读者群,着力打造富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名牌,并以此提升地市党报的亲和力和竞争力,无疑是十分关键的生存之道。  相似文献   

17.
冯乐心 《传媒观察》2007,(11):58-59
副刊是报纸的有机组成部分,它造就了报纸的文化内涵和品质。县市报是最基层的一张报纸,它以传播党的方针政策,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而深受地方读者的欢迎。同样,县市报副刊因其富有  相似文献   

18.
文艺副刊是报纸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稿件内容质量的高低和版面编排的美与否,直接影响着整张报纸的水平。如何办好文艺副刊,使其成为一张能吸引更多读者视线的亮点报纸,是报人们长期以来所共同关注和探索的课题。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