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急性动脉栓塞造成血流通过障碍和该血管支配区的组织和器官的缺血和坏疽,引起肢体或栓塞局部的疼痛、发凉、苍白、感觉和运动障碍等。我院根据患者病情采用取栓术后留置动脉导管溶栓治疗,给予术前、术后、病情护理、饮食护理、心理护理、穿刺.最及动脉导管等护理,效果良好,挽救了患者肢体,避免截肢,提高了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在接受介入取栓术的急性脑动脉血栓患者中进行围手术期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16例接受介入取栓术的急性脑动脉血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围术期康复护理模式。结果经护理,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接受介入取栓术的急性脑动脉血栓患者采取围手术期的康复护理,有助于降低其手术前、中、后过程中的感染风险,对于加快其病情恢复、建立友好和谐的护患关系均具有积极意义,护理效果较佳,可推广。  相似文献   

3.
肢体动脉血栓栓塞绝大多数发生在心脏疾病的基础上,尤其是风湿性心脏病最为常见,80%的患者伴有心房纤颤。近年来,冠心病房颤患者引起的肢体动脉栓塞呈明显上升趋势。肢体动脉血栓栓塞病情危急,如不及时取栓,可造成肢体缺血坏死,甚至危及生命。我院1997年3月-2004年3月采用Fogarty导管为32例肢体动脉血栓栓塞患者行急诊取血栓术,收到良好效果,现将手术中护理配合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综合治疗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是发病急、进展快的血管外科常见急性病,当下肢动脉栓塞时,患肢出现疼痛、苍白、皮温降低、麻木、无脉和运动障碍,可引起肢体坏死,甚至危及生命。目前治疗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最有效的方法,是以Fogarty导管取栓,结合术中术后溶栓抗凝的综合治疗。我院自1999年始采用此方法治疗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患者25例,效果满意,现将其护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治疗急性肢体动脉栓塞的疗效以及手术探查时间的选择。方法选择45例急性肢体动脉栓塞患者,2例行导管吸栓加动脉置管溶栓术;保守治疗1例;单纯Fogarty导管取栓26例;其他患者行以Fogarty导管取栓为主结合动脉置管溶栓术、人工血管置换术、斑块剥脱术、斑块剥脱术加自体大隐静脉移植术、球囊扩张成形术、球囊扩张成形及动脉支架植入术等。结果导管吸栓加动脉置管溶栓的2例患者,其中1例病情加重行截肢手术;保守治疗者因心力衰竭死亡;其他患者均满意保肢。结论手术取栓是治疗该病的最有效方法 ,没有手术条件的情况下可试行介入开通栓塞的血管并进行溶栓。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动脉栓塞的临床效果。方法 12例急性肢体动脉栓塞患者均采用外科手术加抗凝、溶栓及中药活血化瘀等治疗。结果肢体存活11例,取栓加截趾1例,残端愈合良好出院。随访11例成功保肢者5~24个月,其中1例术后3个月再次发生左股动脉栓塞,采用经股动脉置管注射溶栓药物后治愈,未再复发。另2例有轻度肢体麻痹和肌萎缩,余效果满意。结论早期诊断,及时外科手术是治疗肢体动脉栓塞的有效方法,取栓术中注重Fogarty取栓导管的操作技巧,必要的手术及抗凝、溶栓、活血化瘀治疗对保存肢体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动脉栓塞取栓术后重症监护,治疗体会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103例急性动脉栓塞患者进行取栓术,并直接由手术室转入ICU进行监护和治疗。结果:3例死亡,100例病情平稳后转回血管外科普通病房,术后出现代谢性酸中毒24例(23%),代酸致低血压体克4例(4%),高血钾6例(6%),骨筋膜室综合症并切开减压6例(6%),急性肾功能衰竭需血透3例(3%),呼吸衰竭予呼吸机辅助呼吸5例(5%),急性心衰5例(5%).6例患者因就诊时间较晚,首次取栓不满意,术后1—2天再发栓塞,最后截肢.结论:通过术后严格监测生命体征,观察及处理手术切口和忠肢,及时维护体内环境稳定,并积极处理相关并发症,可以使患者术后渡过危险期的几率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8.
康玉柱  王锦 《内蒙古中医药》2014,(4):31+77-31,77
动脉栓塞是指栓子自心脏或近侧动脉壁脱落,或自外界进入动脉,被血流推向远侧,阻塞动脉血流而导致肢体或内脏器官缺血以致坏死的一种病理过程。Fogarty导管取栓术是治疗急性肢体动脉栓塞的有效方法,一经确诊应尽早手术取栓,可减少肢体坏死的风险。同时要注重对全身疾病的积极有效治疗,才能达到保存肢体,避免生命危险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Solitaire AB型支架取栓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护理要点。方法:对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采取Solitaire AB型支架取栓术治疗,术前做好各项准备,术中加强配合,术后监测病情变化,早期康复训炼,积极预防并发症。结果:40例患者经1~3次取栓后,30例均获得再通或部分再通,其中颈内动脉3例,大脑中动脉19例,基底动脉8例,对其中15例再通有残余狭窄患者行支架置入术;40例患者无继发性脑出血,30例再通患者中有3例术后出现开通后再闭塞,10例未开通中有2例颈内动脉闭塞未开通患者,复查MR/CT,提示大面积脑梗死脑疝形成,3~7 d后死亡;30例开通患者介入治疗术后7 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10.0±3.6)分,较术前NIHSS评分值(18.1±2.0)分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快速完善术前准备,术中加强配合,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加强穿刺侧肢体护理与早期康复功能训练,明显减少术后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动脉切开取栓联合股动脉置管治疗老年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的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40例动脉切口取栓联合股动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保肢率、再栓塞率。结果患者术后ABI指数明显优于手术前(P<0.05)。40例患者,痊愈25例(62.50%),良好8例(20.00%),一般4例(10.00%),差2例(5.00%),截肢1例(2.50%)。结论动脉切开取栓联合股动脉置管应用于老年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的治疗中,较为安全,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探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动脉置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缺血性疾病的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介入治疗科2010年5月—2016年10月收治的65例急性下肢缺血性疾病的患者,行动脉置管溶栓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主要包括术前患肢的护理,术后动脉导管的护理,并发症的观察及康复指导。结果 65例急性下肢缺血性疾病患者经过动脉导管溶栓治疗和精心护理后,1例因术后发生大面积脑梗死而死亡,1例因并发心梗放弃治疗,1例因并发脑出血放弃治疗,1例因骨筋膜室综合征及远端血管闭塞而行患肢切开减压及动脉切开取栓术;61例下肢缺血情况得到改善。结论对于动脉置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缺血性疾病的患者,在围手术期给予有效、精细的护理,能够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SolitaireAB型支架取栓治疗急性脑梗塞动脉闭塞的术中护理要点.方法:对2010年5月~2011年5月我院收治的31例急性脑动脉闭塞进行支架取栓患者进行回顾.结果:大脑中动脉和基底动脉闭塞患者均成功再通,颈内动脉的再通率为67%.12例患者因为再通后仍存在管腔狭窄而放置了支架.术后颅内出血4例(12.9%),死亡8例(25.8%),在死亡的患者中,5例责任动脉在颈内动脉,3例在基底动脉.从发病到获得再通时间超过8h者8例,其中死亡2例,均为颈内动脉闭塞患者.90d随访患者中出院MRS评分预后良好(modified Rankin Scale score〈2)的有15例(48.4%).结论:快速有效完善术前准备,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尤其是血压的变化,注意患者有无出血倾向是护理的重点.  相似文献   

13.
肢体动脉栓塞起病急骤,不仅可引起肢体坏死,还可危及患者生命。溶栓疗法不能完全溶解栓子,抗凝扩血管疗法在短期内不能充分形成侧支循环,因此,动脉取栓成为有效的治疗方法。Fogarty导管的应用为动脉取栓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并且使取栓手术大为简化,安全性明显提高。现将我院1997年开展取栓手术以来的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Fogarty导管取栓在围手术期适时运用药物辅助治疗下肢动脉栓塞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52条下肢动脉栓塞急诊行手术取栓后以药物辅助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除去截肢5例,死亡4例外,术后34例患者感患肢变暖,股/动脉搏动恢复,29例患者术后患肢足背动脉或胫后动脉可扪及。术后1个月应用Duplex彩超对术肢进行复查,显示取栓后动脉腔内血流通畅,无继发血栓形成。术后0.5~10 a,用Duplex彩超对患者做远期随访,其中30例通畅,3例出现再阻塞,1例失访,通畅率89%。结论及时的Fogarty导管手术取栓并适时配合药物辅助治疗下肢动脉栓塞能达到理想的中远期效果。  相似文献   

15.
急性动脉血栓形成泰安市中医二院(271000)张述芬张某,女,54岁。患者因胃穿孔而行穿孔修补术,术后第3天晚突感双下肢麻木、发凉,继则出现持续性剧痛,不能站立,活动受限。诊断为急性动脉血栓形成,即行取栓手术,在腹主动脉末端取出红色血栓两块。术后病人...  相似文献   

16.
肢体动脉栓塞是指血块或进入血管内的异物成为栓子,随着血流停顿在口径相似的动脉内,造成血流障碍,导致肢体急性缺血或坏死的疾病。特点是发病急骤,症状严重,病情复杂,进展迅速,预后不佳,致残率高。一般说来,肢体动脉栓塞10h后可出现细胞变性,12h后就有不同程度的坏死,现在认为发病6~12h是治疗的黄金时间。我院治愈1例肢体动脉栓塞的患者,在错过治疗的最佳时间,心功能无法承担动脉取栓手术的情况下,采取抗凝加溶栓药物,配合中医中药辨证治疗,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Solitaire支架机械取栓联合阿替普酶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12月至2021年6月期间佳木斯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其中71例行静脉溶栓治疗纳入静脉组,49例行Solitaire支架机械取栓联合阿替普酶动脉溶栓治疗纳入动脉组。统计动脉组患者治疗后血管再通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及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动脉组总有效率为95.92%,高于静脉组80.2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动脉组治疗后各时段NIHSS评分均低于静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动脉组治疗3、6个月后的m RS评分均低于静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动脉组出血发生率为6.12%,静脉组为12.6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Solitaire支架机械取栓联合阿替普酶动脉溶栓治疗具有较高的血管再通率,可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术后神经功能缺损症状。  相似文献   

18.
急性肢体动脉栓塞起病急骤,病情危重,进展迅速,是血管外科的常见危急重症之一,该疾病合并症多,致残率、致死率高,且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2000年6月-2009年2月,我们对该病患者行FOGARTY双腔气囊导管取栓术后,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急性腹主动脉骑跨栓塞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总结26例急性腹主动脉骑跨栓塞病人的临床资料。均行双侧股动态逆行导管取栓术或腹主动脉切开取栓术。同时注重原发病和并发病的治疗。结果 术后肢体远端血流恢复,因并发严重的肌肾代谢综合征或心力衰竭死亡1例;本组24例获得1年以上的随访,最长6年,其中17例获得优良效果,3例因缺血严重而行截肢手术。结论 早期手术取栓等综合治疗、同时注重原发病和并发病的治疗,可明显提高急性腹主动脉骑跨栓塞的治愈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20.
化瘀通脉液(汤剂)在急性动脉栓塞取栓术后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院近 2年来收治的急性动脉栓塞病人 ,通过临床症状及肢体血管检查 ,早期明确诊断后 ,行动脉血栓取栓术 ,并应用活血化瘀、通脉止痛中药治疗 ,取得了较好疗效。1 临床资料临床治疗患者 36例 ,均为下肢急性动脉栓塞患者。其中男性 14例 ,女性 2 2例。发病年龄 4 7~ 91岁 ,平均年龄 6 6岁。发病至就诊时间 2h~ 4 8h ,平均11h。其中伴有糖尿病患者 6例 ,既往有房颤病史者32例。2 临床症状患肢突然发生剧烈疼痛 (Pain) ,皮色苍白 (Pal lor) ,感觉异常 (Paresthesia) ,肢体某一平面以下皮温发凉 ,并且平面动脉搏动消失 (Pulselessness)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