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概述了铜及其合金表面腐蚀的过程及其表面钝化的方法,介绍了评价抑制变色效果的方法,并对铜钝化技术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铜合金表面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铜合金表面处理技术的研究现状,主要介绍了电镀、化学镀、热喷涂、化学气相沉积、堆焊、铸渗、氧化、着色及溶胶-凝胶等表面涂覆技术,以及渗硼、多元共渗、等离子扩渗(PDT)及高能束激光熔覆等表面改性技术,并展望了铜合金表面处理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表面机械研磨处理可以使工业纯钛形成纳米表面层, 通过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高分辨电镜观察SMAT处理后的工业纯钛表层组织, 并研究了工业纯钛表面纳米化机制. 工业纯钛表面纳米化机制为: 孪晶的形成和孪晶的交割使得原始晶粒尺寸减小, 同时使晶格取向发生改变, 有利于位错滑移; 孪晶通过自身交割, 以及位错密度增加及其相互作用, 形成了细小的孪晶与胞状组织; 胞状组织转变为多边形亚晶; 亚晶不断吸收位错形成大角度晶界, 亚晶以及取向不同的细小孪晶逐渐转变为随机取向的纳米晶.  相似文献   

4.
利用表面机械研磨处理(SMAT)技术对GCr15钢制备了纳米结构表层。通过X射线衍射及透射电镜分析了其组织结构,利用UMT—2M型摩擦磨损试验机测试了GCr15钢处理前后的摩擦磨损性能。分析结果表明,试验中处理时间为15 min是提高其摩擦磨损性能的最佳工艺条件。磨痕形貌的扫描电镜观察表明,随着磨损深度的增加,主导磨损机制由黏着磨损转变为磨粒磨损。  相似文献   

5.
表面纳米晶化处理中碳钢的组织与力学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高能表面处理技术在40Cr钢的表面制备出具有纳米晶体特征的表面层.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了表面纳米层的微观结构,并利用纳米压入法测定了表面纳米层的硬度.结果表明,经过高能表面处理后,样品表面层的晶粒细化为纳米晶,平均晶粒尺寸约为11 nm,表面纳米层的硬度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纳米TiO2表面处理的必要性和表面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7.
Fe-Si合金系的机械合金化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采用高能行星球磨的方法研究了成分为FexSi1-x(x=0.30~0.75)的纯元素混合粉末的机械合金化过程。对球磨不同时间粉末的结构分析和组织观察表明:Fe75Si25粉末经球磨形成具有bcc结构的纳米晶α固溶体,此α固溶体的晶粒尺寸和晶格常数随球磨时间的延长而减少。Fe50Si50粉末的球磨产物为单相FeSi化合物,而Fe30Si70混合粉末的球磨产物为α+FeSi+β-FeSi2三相混合结构。在研究的成分范围内无非晶化发生,对此进行了热力学分析。  相似文献   

8.
硬质合金在相关行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常用作汽车、航空航天工业中加工金属部件的切削工具(车削、铣削、钻孔),采矿领域中钻头和掘进机的部件,拉丝模具或冲床工具中的耐磨部件。硬质合金零件的失效主要在于其表面磨损,表面处理技术是解决硬质合金零件磨损问题的最有效方法之一。本文综述了近20年来硬质合金表面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并从物理处理技术和化学处理技术两方面展开论述,系统地介绍了各种表面处理技术的定义、作用机理和效果,对不同表面技术进行了比较,并就硬质合金表面处理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对退火态工业纯锆试样分别进行了5,15,30和45 min的表面机械研磨处理,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试样的微观组织,对其表层晶粒尺寸进行了X射线衍射分析、采用维氏显微硬度仪测量了沿层厚方向的硬度,并进行了室温拉伸性能测试。实验表明,经过表面机械研磨处理,在强烈塑性变形作用下试样表层晶粒尺寸能够细化到纳米尺度,而且随处理时间增加而进一步降低,经过45 min处理后试样表层晶粒尺寸可以达到25 nm左右;处理后在试样的次表层形成了一定深度的变形层,具有较高的孪晶密度,并且变形层厚度随处理时间延长而提高。试样表层形成的纳米结构使其显微硬度获得了显著提高,并随处理时间增加而进一步提高;沿层厚方向试样显微硬度逐渐降低,与微观组织的变化一致。拉伸试验表明,表面机械研磨能够使试样得到强化。随处理时间的增加,试样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能够得到明显改善,而试样的延伸率则随处理时间的增加而降低。对经过45 min处理的试样,其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分别为324和414 MPa,相对于原始试样分别提高了11.7%和8.7%,延伸率为23%,降低了30.9%,拉伸断口主要形貌特征为韧窝,处理层和中心层呈现不同的组织特征。  相似文献   

10.
详细论述了金属材料的热机械疲劳试验与研究现状,分析了金属材料的热机械疲劳特性,讨论了热机械疲劳试验方法,并提出了目前热机械疲劳试验与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热机械疲劳研究领域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1.
The effect of surface mechanical attrition treatment (SMAT) and its duration on fatigue lives of alloy 718 has been studied. The SMAT process was carried out in vacuum (?0.1?MPa) with SAE 52100 steel balls of 5?mm diameter for 30 and 60?min at a vibrating frequency of 50?Hz. SMAT resulted in surface nanocrystallization, higher surface roughness, higher surface hardness, higher compressive residual stress, higher tensile strength, reduced ductility and superior fatigue lives. The enhancement in the fatigue lives of treated samples can be attributed to the positive influence of nanostructured surface layer, compressive residual stress and work hardened layer, which surpassed the negative effect of increased surface roughnes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fatigue lives of samples treated for 30 and 60?min.  相似文献   

12.
机械镀铝锌合金层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试验对比了3种方式形成的55Al-Zn机械镀合金镀层的结合性能和耐蚀性能。结果表明,镀层与基体的附着强度达到了有关标准的要求,耐腐蚀性能是金属材料耐蚀性10级标准的3~4级。以Sandwich方式形成的Al-Zn和Zn-Al两种镀层的抗冲击破坏能力相当,铝锌混粉镀层的抗冲击破坏能力较好,约为前两者的6倍。  相似文献   

13.
利用粉末包埋法对低铝铜合金表面进行渗铝,考察不同的密封性、温度、时间对渗铝层的影响,结果表明:用管式容器在900 ~950℃进行渗铝,保温6~8h,可以获得170 ~200 μm左右的渗铝层.经SEM观察,发现渗铝层厚度非常均匀,与基体有明显的界面,界面结合良好,渗层组织较基体致密.利用阿累尼乌斯经验公式求得铝的扩散激活能为103.69 kJ/mol.  相似文献   

14.
Metallurgical and Materials Transactions A - An outstanding enhancement of corrosion resistance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Al-Zn-Mg-Cu alloy was achieved by ultrasonic surface rolling treatment...  相似文献   

15.
采用铜模吸铸法成功制备了Cu50Zr42Al8块状非晶,用纳米压痕法研究了铸态和低于玻璃化转变温度(Tg)退火后试样的力学性能,等温退火后试样的塑性增加而硬度和弹性减小。  相似文献   

16.
X光电子能谱表明,在Al-1.17%Cu合金氧化膜下的过饱和空位造成的空位坑中,有较大的Cu的偏聚.这种偏聚可用空位-Cu原子复合体扩散导致的非平衡偏聚理论来解释.  相似文献   

17.
铝合金表面防腐处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化学和电化学工艺,对铝合金表面的镀膜、着色、封孔技术做出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并对近年来新出现的工艺如稀土转化膜法和激光技术等做了简单的介绍,从而较全面的概括了当前铝合金表面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镁合金表面微弧氧化处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镁合金微弧氧化技术的发展,氧化膜形成的基本原理和生长规律,总结和分析了不同工艺参数如电压、电流密度、电解液体系等对氧化膜性能的影响规律,并简单介绍了电解槽中电导率、添加剂对氧化膜的影响情况,同时指出镁合金微弧氧化研究的不足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钛工业进展》2019,36(6):24-30
对固溶处理后的Ti-2.5Cu合金分别施加0.05、0.1、0.15、0.2的拉伸预应变,随后进行一次时效(400℃×24 h/AC)和二次时效处理(475℃×8 h/AC),研究了预应变时效处理对Ti-2.5Cu合金拉伸性能和低周疲劳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二次时效后析出的Ti_2Cu粒子尺寸较一次时效有了明显的长大;一次时效处理的合金强度随预应变量的增加而升高,而二次时效处理的合金强度随预应变量的增加先增加,当预应变量超过0.15后,开始下降;2种时效工艺处理的合金延伸率均保持在较高的水平。在考虑应变回复的基础上,建立了Ti-2.5Cu合金预应变时效的强度预测模型,其理论预测值与实验结果相吻合;一次时效和二次时效后的疲劳寿命相当,都表现为循环软化,疲劳裂纹以穿晶方式扩展。通过预应变时效处理可以提高Ti-2.5Cu合金的综合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