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探讨阿加曲班联合阿司匹林在早期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纳入2019年1月—2022年1月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收治的发病24 h内、未接受静脉溶栓治疗和血管内介入治疗的急性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20例为对象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阿司匹林联合氢硫酸氯吡格雷)及试验组(阿加曲班联合阿司匹林),每组各60例。对照组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每次100 mg,每天1次,同时联合口服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每次75 mg,每天1次,共3周。试验组予以阿司匹林肠溶片,用法用量同对照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阿加曲班注射液,治疗前48 h给予阿加曲班注射液60 mg,每天1次,24 h持续静脉泵入,第3~7天予以阿加曲班注射液每次10 mg,每天2次,3 h静脉滴注。两组住院治疗时间均≥14 d。分别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根据Barthel指数(BI)评分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及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并观察两组的症状性脑出血及消化道出血等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2.67%和6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NIHS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试验组降低程度更加明显,治疗后两组 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试验组 BI评分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BI评分均较同组治疗前显著增加(P<0.05),且试验组B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出现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对照组有3例,试验组有2例;两组患者均无症状性脑出血出现。两组间主要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加曲班联合阿司匹林较常规双抗治疗更有助于改善早期急性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预后,同时不增加不良反应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注射用丹参多酚酸联合瑞舒伐他汀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效果及对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氧化修饰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白细胞介素-6(IL-6)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1月—2022年10月安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溶栓、常规对症治疗+瑞舒伐他汀(晚饭后口服,每次10 mg,每天1次);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每次0.13 g,每天1次,用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稀释,静脉滴注。两组均连续治疗14 d。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Lp-PLA2、ox-LDL、IL-6水平及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大脑后动脉(PCA)脑血流速度。观察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00%,较对照组89.00%显著升高(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Lp-PLA2、ox-LDL、IL-6水平及MCA、ACA、PCA脑血流速度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Lp-PLA2、ox-LDL、IL-6均较本组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MCA、ACA、PCA脑血流速度均较本组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联合瑞舒伐他汀用于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不仅可改善患者脑血流速度,调节Lp-PLA2、ox-LDL、IL-6表达,还能提高整体疗效,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注射用丹参多酚酸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细胞间黏附因子-1(ICAM-1)、胆红素及早期神经功能的影响,探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回顾性以2020年1月—2020年10月在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措施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为常规抗栓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每次取0.13 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稀释,静脉滴注,每天1次。两组均连续治疗14 d。在入院第1天、第14天分别收集患者血清,测定ICAM-1、胆红素水平,并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评定两组治疗疗效,并观察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前ICAM-1、胆红素水平及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试验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对照组胆红素水平较本组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但试验组胆红素水平较本组治疗前显著升高,且高于对照组治疗后水平(P<0.05);两组ICAM-1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试验组ICAM-1水平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显著(P<0.05)。试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可能通过降低ICAM-1水平,升高胆红素水平发挥神经保护作用,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CD62P水平及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7月—2020年12月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收治的符合入组标准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对照组按照指南给予标准化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静脉滴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0.13 g加入0.9%的氯化钠注射液250 mL),每天1次,两组均持续治疗14 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中hs-CRP以及CD62P水平的变化以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的变化。结果 对照组2例脱落、共98例完成研究,试验组全部完成研究。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明显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中hs-CRP、CD62P的水平均明显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血清中hs-CRP、CD62P的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可降低炎症因子(hs-CRP、CD62P)的水平,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有利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短期预后,且安全性较高,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摘 要 目的:观察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辅助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186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9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两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小板聚集率)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的变化情况。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88.1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9.89%(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6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58%(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小板聚集率等指标和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试验组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辅助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损伤和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多中心常规方法加银杏内酯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经济性、安全性,评价药物经济价值。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的试验方法,收集各中心2013年8月-2014年12月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以银杏内酯注射液加常规治疗的患者为治疗组;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可使用其他活血化瘀类药物,治疗组354例,对照组180例;在出院后3、6、12个月对两组患者进行电话随访,获取药效指标: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价(ADL)评分、生活自理患者比例、痊愈率、复发率、全因死亡率;经济学指标:患者工作恢复率、成本效果比(CER);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严重程度,评估患者不同治疗方案的远期获益差异。结果 出院后3、6、12个月,治疗组的ADL评分、痊愈率、自理率、工作恢复率均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P<0.05);出院后12个月,治疗组复发率和死亡率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P<0.05);出院后6、12个月,治疗组的CER均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结论 远期评估发现,经银杏内酯注射液治疗患者较未接受其治疗患者临床效果更佳,CER更优,证明了银杏内酯注射液治疗脑卒中的有效性及经济性。  相似文献   

7.
摘 要 目的:采用系统评价方法评价吸入制剂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经济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SinoMed、CNKI、WanFang Data、VIP数据库,搜集相关吸入制剂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经济学评价研究,检索年限均为建库至2018年12月。由两名评价员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方法学质量评价,对疗效、成本及成本效果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共纳入9篇文献,大部分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较高。在降低急性加重发生率及改善肺功能指标上,复方吸入制剂或联合吸入方案基本上优于单药吸入方案,但同时治疗成本增加。吸入沙美特罗(SALM)/氟替卡松(FUT)对比单方SALM,增量成本效果(ICER)为$(美元)13 000~46 300/质量调整生命年(QALY)<3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增加的成本在可接受范围内。吸入布地奈德(BUD)/氟莫特罗(FORM)+噻托溴铵(TIO)对比单用TIO治疗12周,ICER为(欧元)149/避免一次严重急性加重。SALM/FUT+TIO较单用TIO治疗1年,ICER为 CAN $(加元)145 756/ QALY > $50 000/QALY阈值。结论:国产TIO与进口品种疗效相似,但具价格优势;吸入沙美特罗(SALM)/氟替卡松(FUT)与布地奈德(BUD)/氟莫特罗(FORM)均较口服班布特罗具有较好的经济性。受纳入研究数量和质量限制,上述结论尚需开展更多高质量研究予以验证。多项研究均为国外研究,受不同卫生体系及国情限制,研究方法虽有借鉴价值,但结果外在适用性受限。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小儿热速清糖浆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表里俱热证的经济性。方法 基于随机双盲、阳性药(小儿清热宁颗粒)平行对照试验,运用成本-效果分析方法进行经济学评价,并采用Treeage Pro软件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成本均值分别为162.13元和119.86元。试验组、对照组中医证候痊愈率分别为46.40%、31.3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增量成本-效果比(ICER值,ΔC/ΔE)为每百分比2.80元;发热完全消失率分别为69.70%、63.4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便秘消失率分别为88.47%、80.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ER为每百分比4.99元。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具有经济性的可能更大。结论 在具有疗效优势的情况下,试验药(小儿热速清糖浆)相对于对照药(小儿清热宁颗粒)增加的成本是值得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阿加曲班在治疗轻型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选择2022年1月—2022年12月于南方医科大学附属何贤纪念医院神经内科因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住院的分类为轻型卒中[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小于9分]患者61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期间有无规范使用阿加曲班药物治疗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照常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疗方案治疗,即在时间窗内对于符合静脉溶栓和机械取栓的患者进行急性期治疗,在非时间窗内就诊的患者进行抗血小板、改善循环、监控血压、血糖等支持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阿加曲班注射液治疗,即发病48 h内的患者在入院后24 h内以5 mL·h-1持续静脉泵入,随后以每天20 mg,分2次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稀释后静脉滴注,疗程7 d。分别记录患者出院时NIHSS评分及入院与出院NIHSS评分差值,同时记录入院和出院时的改良Rankin(mRS)评分,所有患者均进行系统性检查并进行TOAST分型。记录住院期间的血小板减少、便血或颅内出血等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患者住院期间NIHSS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但出院时mRS评分良好率(mRS评分为0~2分患者占比)两组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两组患者均无不良事件发生。结论 阿加曲班可以改善轻型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症状并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注射用丹参多酚酸对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收治的100例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常规药物治疗组(对照组)和注射用丹参多酚酸治疗组(试验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0.13 g溶于250 mL0.9%氯化钠注射液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两组均连续治疗2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分别检测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并对患者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BI)评分。结果 两组治疗前NIHSS评分、BI评分及血清ICAM-1、TNF-α水平无明显差异;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及血清ICAM-1、TNF-α水平均较同组治疗前降低,且试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BI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试验组BI评分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66.0%,试验组总有效率88.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可改善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可有效降低患者血清ICAM-1及TNF-α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银杏内酯注射液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87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试验组。对照组39例,给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10%注射用阿替普酶(0.9 mg/kg)iv,其余90%在1 h内静脉滴注完毕,后给予生理盐水iv,24 h后给予缺血性卒中的基础用药;试验组48例,在相同方法静脉溶栓后立刻给予银杏内酯注射液,6 mL加入250 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1次/d,连续用药14 d,溶栓24 h后给予缺血性卒中的基础用药。所有入选患者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4、90d记录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并记录不良反应事件,治疗后14、90 d进行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1次、检测BI指数1次。按照TOAST分型将两组患者进行分类,并对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及小动脉闭塞型患者进行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用药后均未出现颅内出血;用药后90 d,试验组的NIHSS评分、mRS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BI指数显著升高;试验组的大动脉粥样硬化型患者用药后90 d的NIHSS评分、mR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BI指数显著升高;而小动脉粥样硬化型患者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结论 银杏内酯注射液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安全性高,且明显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4年12月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收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9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静脉滴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60 mg加入250 m L生理盐水中,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滴注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20 m L加入500 m L生理盐水中,1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4 d。治疗后,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同时比较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的变化。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5.51%、89.8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压积、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Barthel指数升高,同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这些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疗效显著,可促进神经功能修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银杏叶制剂是国内外广泛使用的天然提取物制剂,国内主要用作心梗、脑梗疾病的治疗,国外主要用于改善记忆,治疗痴呆症状,近年来也有大量用于眼科疾病、精神疾病、肾病等疾病治疗的报道,其中部分报道结果并不统一。因此需要对银杏叶制剂超说明书使用报道进行总结。其中银杏叶制剂对治疗痴呆症以及自闭症等脑部疾病存在较大争议,主要是由于其作用温和,慢性疾病长期用药数据跟踪困难,认知水平的评测结果较为主观等,因此还需要更多的高水平研究进行数据支撑。此外,银杏叶制剂对周围神经、微血管的保护作用较为明显,在相关疾病中作为辅助用药,可以有效加速患者的康复进程。本文对银杏叶制剂多方面报道进行总结,可以更好地明确产品定位,为相关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丹皮酚与银杏叶提取物1∶1组合物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尼莫地平(10.8 mg/kg)组、丹皮酚(37.5 mg/kg)组、银杏叶提取物(37.5 mg/kg)组以及丹皮酚银杏叶提取物1∶1组合物(75.0 mg/kg)组大鼠灌胃给予相应药物,给药容积10 m L/kg,ig给药6 d后大脑中动脉栓塞造模,脑缺血再灌注后4、24 h进行观察,计算行为学评分;动物取脑,测定脑梗死面积,计算脑梗死率;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24 h后,测定血清中自由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γ-氨基丁酸(GABA)、谷氨酸(Glu)水平和脑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GABA、Glu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脑缺血再灌注22 h后,各组大鼠行为学评分均有降低趋势,其中组合物组的降低作用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与模型组比较,脑缺血再灌注24 h后,银杏叶提取物、丹皮酚、组合物组大鼠脑梗死率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与模型组比较,组合物组大鼠血清中SOD水平、丹皮酚和组合物组血清中GABA水平显著升高(P0.05),银杏叶提取物、丹皮酚、组合物组大鼠血清中MDA水平、组合物组血清中Glu水平显著降低(P0.01、0.05);丹皮酚和组合物组大鼠脑组织中MMP-9、Glu含量显著降低(P0.01、0.05),组合物组脑组织中GABA含量显著升高(P0.01)。结论丹皮酚银杏叶提取物组合物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抗氧化损伤、平衡兴奋性氨基酸与抑制性氨基酸浓度、调节MMP-9表达量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利用HPLC建立银杏蜜环口服溶液中糖的特征图谱,并对不同来源的银杏蜜环口服溶液质量进行评价。方法 采用1-苯基-3-甲基-5-吡唑啉酮(1-phenyl-3-methyl-5-pyrazolone,PMP)柱前衍生HPLC,结合中药指纹图谱相似度分析软件对4批次市售银杏蜜环口服溶液和6批次自制口服溶液中单糖进行相似度分析,同时通过对组方中成分单糖组成进行测定,对共有峰进行了归属和确认。结果 通过对自制口服溶液与市售口服溶液的HPLC特征图谱进行研究,确定了5个共有峰,经过归属验证,分别为甘露糖、鼠李糖、葡萄糖、半乳糖和阿拉伯糖,相似度介于0.998~1.000之间;同时对口服溶液及其组方中原药材进行了单糖组成测定,发现水解口服液中单糖来源于蜜环菌粉、银杏叶提取物及矫味剂甜菊糖;进一步对不同厂家的银杏叶提取物和蜜环菌粉进行单糖组成测定,结果显示不同厂家的银杏叶提取物和蜜环菌粉单糖组成有明显差异。最后通过对口服液及其原辅料中多糖进行提取、测定,发现口服液中多糖主要来源于蜜环菌粉。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方法能较全面地体现银杏蜜环口服溶液组分中单糖的特征,将市售口服溶液、自制口服溶液及其原药材的水解单糖进行归属及溯源,可用于口服液及其原料药材、辅料的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16.
杨娜  梁晗  罗磊 《现代药物与临床》2017,32(9):1639-1642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联合坎地沙坦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7年2月在商洛市中心医院就诊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9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口服坎地沙坦酯片,2片/次,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静脉滴注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20 m 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00 m L,糖尿病患者使用生理盐水100 m L,1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4周。评价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超声心电图指标和6 min步行距离变化。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75.51%、93.8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心电图指标每搏输出量(SV)、左室射血分数(LVEF)、每分钟心脏输出量(CO)和心脏指数(CI)均显著升高,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显著降低,同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超声心电图指标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6 min步行距离均明显增加(P0.05);且治疗组患者6 min步行距离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联合坎地沙坦能逆转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重塑,改善运动功能,安全性高,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上海市浦东新区周浦医院2013年7月—2015年7月住院急诊脑出血患者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静脉滴注依达拉奉注射液,30 mg加入生理盐水250 m L中,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静脉滴注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17.5 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500 m L中,1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4 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并在治疗前及治疗7、14 d,检测NO和SOD水平,计算水肿体积和血肿体积,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两组的中国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CSS)评分。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0.24%,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12%,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NO水平、SOD水平、水肿体积、血肿体积均得到改善,同组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7、14 d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清NO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经过7 d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清SOD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经过14 d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清SOD水平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水肿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血肿体积迅速减少,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CSS评分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出血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清除自由基,改善微循环,有利于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优化树脂柱色谱法脱除银杏叶提取物中总银杏酸的最佳工艺。方法 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法实验,以体积流量、洗脱剂乙醇体积分数、洗脱液接收体积为考察因素,以银杏叶提取物中总银杏酸去除率、总黄酮转移率和提取物收率的综合评分为指标,优化树脂柱色谱法脱除总银杏酸最佳工艺。结果 最佳工艺参数为体积流量1.2 BV/h,洗脱剂乙醇体积分数70%,洗脱液接收体积3 BV。结论 本工艺稳定、可行、重复性好,可作为银杏叶提取物树脂柱色谱脱酸工艺。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药物治疗管理(medication therapy management,MTM)服务对脑卒中患者二级预防是否具有成本-效用优势。方法 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2017年9月—2019年8月的脑血管病患者分为MTM组与对照组,3个月后回访,统计患者脑卒中二级预防情况、治疗费用情况、不良反应情况,采用Treeage pro11进行成本-效用分析,设定单次MTM服务收费50.00元,研究周期10年,年贴现率3%,脑卒中复发急性事件的平均住院费用采用《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2018年卷,患者支付意愿采用3倍10年MTM服务费用6 000.00元作为成本-效果阈值。结果 总计纳入315例患者,其中MTM组158例,对照组157例,失访28人,最终MTM组纳入143例,对照组纳入144例;MTM组服务前后的医疗成本分别是(1 435.03±964.35)元与(819.21±756.86)元,对照组服务前后的医疗成本分别是(1 314.20±931.97)元与(896.53±659.45)元,模拟10年的医疗总成本分别为34 855.82元与24 173.77元,对应的质量调整生命年(quality adjusted life year,QALY)分别为32.69年与17.34年,2组比较,MTM组为优势方案,增量成本效果比为696.08元/QALY。结论 MTM服务作为付费药学服务模式在国外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其在国内的开展尚处于初始阶段。本研究以假设MTM为付费服务进行研究,发现临床药师开展MTM服务能够提高脑卒中患者二级预防效果、改善患者预后,且具有经济学优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防治进展性脑梗死的治疗作用及安全性.方法:将16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2组:依达拉奉组80例,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治疗,依达拉奉 30 mg 稀释后 30 min 内静滴完,1次/12 h,连续 7 d;对照组80例,采用常规治疗.研究开始 7 d 后,观察脑梗死进展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梗死灶体积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7 d 后脑梗死进展率试验组较对照组明显减少;且试验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升高,梗死灶体积缩小,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早期应用依达拉奉治疗可以阻止脑梗死的进展,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降低伤残率,改善预后,且副作用少,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