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各位代表、各位来宾:大家好!煤矿支护是煤炭企业安全生产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是煤矿实现安全高效生产的前提和保证。近几年来,全国煤矿大力开展煤矿支护改革与科技创新,积极进行煤矿支护新装备、新材料、新产品的研制和推广应用,促进煤矿顶板管理工作取得了明显进步。据统计,2014年全国煤矿顶板事故共发生196起,死亡292人,与上年相比,事  相似文献   

2.
<正>各有关单位:长期以来,我国顶板事故死亡人数,占煤矿事故死亡总人数的30%以上,党和国家对此高度重视。为切实加强煤矿顶板安全工作,按照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的要求,决定举办"全国煤矿顶板安全技术与管理"培训班。请各煤矿企业、煤矿(矿建单位)积极组织管理和技术人员参加,做好计划安排并及时上报。现预通知如下:一、培训组织工作全国煤矿顶板安全技术与管理培训工作,由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煤矿支护专业委员会统一  相似文献   

3.
井下巷道掘进时的顶板支护管理是煤矿安全生产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做好顶板管理工作有利于保证煤矿生产的顺利进行和生命财产安全。因此,笔者通过多年工作经验来探讨进一步加强顶板支护管理工作,从而提高煤矿企业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4.
刘利斌 《陕西煤炭》2020,39(2):128-131
基于马兰煤矿28307综采工作面直接顶、老顶有明显缓波状层理、裂隙大量发育的特点,针对其存在顶板管理难度大、易造成顶板事故等隐患,对该工作面顶板的支护及管理进行了探讨。首先,利用物理分析与数学计算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该工作面顶板的支护设备进行选型计算与分析,提出了与该工作面顶板支护、端头支护及超前支护配套的支护工艺和液压支架。其次,由于煤矿地质条件复杂,在研究顶板支护技术的基础上,对矿井来压、过断层及冒顶事故等特殊地质条件下的顶板管理技术进行了深入分析,得到了合理的解决方法,为该工作面顶板支护与后续顶板管理工作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1989年统配煤矿总公司顶板管理工作会议于10月8~12日在成都市召开,总公司赵全福总工程师做了工作报告。情况表明,全国统配煤矿全力抓好顶板管理工作,近年来取得显著成绩,顶板事故百万吨死亡率下降47.2%;有二个局43个矿连续三年没有发生顶板事故,14个局  相似文献   

6.
<正>各位代表:今天,我会在这里召开全国煤矿顶板管理与技术交流会议,是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精神,总结交流近年来我国煤矿在顶板管理与支护方面取得的先进经验和最新科技成果,分析我国煤矿顶板管理与开采技术现状,促进煤炭行业科学技术水平提高,实现矿井安全高效开采。  相似文献   

7.
随着煤矿采深加大与延伸,普通锚网(索)喷支护较难维持厚层复合顶板大断面煤巷围岩稳定性。通过对大量复合顶板事故调查及其产生过程分析,获得了复合顶板事故失稳机制及控制方案,并在许厂煤矿4312皮带顺槽进行了支护技术现场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支护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为有效控制复合顶板岩层离层与竖向拉伸裂隙产生,可施加锚索来实现减跨作用,采取高强预应力锚固顶板下位复合岩层来提高岩梁的整体抗弯刚度,以减小顶板岩梁产生的弯曲应力;高强预应力锚杆、锚索、钢带和钢筋梯组成的"四位一体"的组合支护技术可较好地解决厚层复合顶板大断面沿空煤巷围岩稳定难题。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赵楼煤矿七采区辅助运输巷变形严重的难题,通过现场监测分析原支护方案条件下软弱围岩变形破坏机制,围岩易膨胀、软化,承载能力低,巷道所处应力场复杂,支护材料支护潜力无法有效发挥,巷道断面尺寸大是巷道变形破坏的主要原因。提出增加顶板护表面积、注浆加固、施加高预紧力、关键部位加强支护等具体措施,并实施了高强锚注支护试验方案。结果表明:高强注浆锚杆、锚索受力均呈现出"顶板右帮左帮"的趋势;顶板、底板、右帮和左帮变形量比原支护方案分别降低了79.7%、81.9%、80.0%和77.8%,说明高强锚注支护方案能够有效控制围岩变形。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煤矿采掘装备、支护技术的改革以及中小煤矿的逐步退出,我国煤矿顶板管理形势得到了根本好转,顶板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大幅下降,但顶板事故起数与死亡人数所占比例依然较大,顶板灾害防治形势依旧严峻。基于此,从支护装备、支护技术的改进及特殊复杂条件巷道的支护方式等方面分析了我国煤矿顶板管理现状。根据2000—2015年我国煤矿顶板事故的统计分析,得出了近年来煤矿顶板事故发生的总体分布情况与灾害特点,并对传统顶板事故和新型顶板事故原因进行了分析总结。最后结合当前煤矿客观实际和技术发展现状,提出了加强我国煤矿顶板管理的防治建议与对策,以期为煤矿监管部门及煤炭企业加强顶板管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正>经调查,2004、2005年,我国煤矿顶板类安全事故次数均超过当年全国安全事故的50%,顶板类安全事故死亡人数超过当年全国煤矿安全事故中死亡人数的32%。而综采工作面拆除时期安全管理,主要是顶板管理。普通情况下,抽架作业地点顶板支护基本均为单体配合铰接顶梁或工字钢布置走向(倾向)挑棚,安全系数低,然而,抽架作业地点以已抽支架做掩护支架使用,不仅满足其顶板支护条件,增大抽架时期安全系数了,  相似文献   

11.
<正> 在美国,顶板冒落仍然是造成煤矿井下工人死亡的主要原因。据统计,在1984~1988五年间,顶板冒落已经使106名矿工丧生、4135名矿工受伤。仅1987年,由顶板引起的死亡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即达2496万美元。在这类死亡事故中,47%是发生在没有支护的地点。因此,有效的防止工人进入无支护区是十分紧迫的任务。从对全国一些煤矿的矿工和安全监察  相似文献   

12.
《煤炭技术》2015,(12):44-46
针对渝阳煤矿北三采区运输上山大断面松软破碎顶板支护难题,通过顶板松动范围测定和锚、梁、网、索等支护构件的作用机理分析,制定了"锚杆+钢筋梁+金属网+中空注浆锚索"联合支护方案。现场实践表明:松软破碎顶板下沉变形得到明显控制。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施工效率,研究了对开采煤层顶板进行控制的方案。从分析在复杂地质构造煤层开采过程中煤矿井下巷道掘进中顶板管理所采用的支护形式:矿用支护型钢、锚杆支护、预留煤柱三方面入手,讨论了掘进顶板支护中常存在的问题,分析其中的相关影响因素;最后讨论了支护的管理措施,以及提高煤矿生产安全性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针对崔木煤矿顶板富含水特厚煤层综放工作面频繁发生大面积切顶压架事故的问题,通过分析工作面矿压数据,得出发生压架的原因,并提出了防治对策。研究结果表明:崔木煤矿302综放工作面发生大面积压架原因主要为:1302综放工作面支护强度较小;2302工作面支架支护效率较低,主要包括实际初撑力仅为额定值的33%,安全阀开启压力仅为设计值的75%87%,不均衡系数为17%43%;3顶板水不仅降低岩石抗压强度,而且降低岩块间的摩擦因数,导致顶板发生结构失稳的可能性增加24%;通过采取划分危险区域、提高支架支护强度、提前预警、合理采放工艺、保证支架工作状态技术措施后,解决了崔木煤矿压架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为解决大变形巷道支护成本高、效果差的技术难题,研发了一种新型可接长锚杆。针对大变形巷道顶板变形破坏特征进行研究,对比分析了普通锚杆、传统锚索及可接长锚杆的受力与变形特性,构建了围岩-支护系统本构模型,提出了顶板可接长锚杆支护系统,并应用于五家沟煤矿5203回风巷道,有效地控制了顶板的持续变形。结果表明:4 m可接长锚杆的最大延伸量为685 mm,破断载荷为195 kN,在充分发挥高延伸性的同时,保证了较高的支护阻力;顶板可接长锚杆支护系统后期的稳定性及支护强度均大于顶板锚索支护系统。现场监测表明,采用可接长锚杆支护系统维护的顶板,下沉量减小了33%以上,支护强度在160~180 kN的可接长锚杆的比例可达87.5%,实现了强力支护与有效让压。  相似文献   

16.
《煤炭技术》2017,(3):38-41
采用UDEC模拟了巷宽对山西磁窑沟煤矿10106输送带巷围岩稳定的影响,结果表明:顶、底塑性区呈"拱形"分布,两帮呈"三角形"分布。塑性区深度顶板两帮底板;塑性区深度增加迅速:两帮顶板底板;围岩表面变形:顶板两帮底板,表面变形增加量:顶板两帮底板。认为:两帮上部为第一控制关键部位,顶板为第二控制关键部位,两帮和顶板锚杆索空间应力骨架结构互相促进围岩稳定。基于此采用高强高预紧力锚杆索支护技术。  相似文献   

17.
技术市场     
薄煤层支护的最新设备——气垛支架国产新型 PS 型气垛支架通过实验室试验和工业性试验,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技术效果。中国统配煤矿总公司鉴定认为:其主要技术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同意批量生产,在全国推广使用。气垛支架具有以下良好性能:主动支撑顶板,支撑阻力是木垛的6~10倍;能有效阻抗顶板的侧向水平推力;与顶板接触面积大;伸缩比可达2.5;抗冲击载  相似文献   

18.
针对小西煤矿3106巷掘进至770~830 m段受断层影响,巷道顶板出现严重破碎现象,采用单一锚杆、锚索支护时顶板维护难度大、支护效果差等技术难题,小西煤矿合理分析了断层处顶板破碎机理,提出了"支设密集钢棚+桁架锚索支护"联合支护技术,通过实际应用效果来看,联合支护技术有效控制了破碎区顶板破碎现象,顶板最大下沉量控制在140 mm以下,两帮收敛量控制在230 mm以下,保证了巷道安全快速掘进,取得了显著应用成效.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决凉水井煤矿31102工作面回采过程中,顶板易破碎冒落的问题和工作面来压时,煤层上方300~500 mm顶板破碎严重,冒落速度快的问题。通过现场观测和理论分析的方法对31102工作面末采阶段支护工艺进行了优化研究,提出了支护强度渐进式的"三级梯度强度支护"方案。结果表明:该支护工艺能够有效保证末采支护阶段回采移架后,顶板压力得到有效释放的同时,采空区顶板垮落速度能渐进减缓,从而最终保证工作面安全、有效地回撤。  相似文献   

20.
<正>一等奖[1]高明仕,窦林名,卢全体,陈曦,赵一超.冲击矿压巷道围岩控制的强弱强结构力学模型及其应用分析[J].煤矿支护,2013(1)[2]张辉.千米深井节理岩体巷道围岩变形破坏规律及控制技术[J].煤矿支护,2013(3)二等奖[1]李桂臣,王朋朋,卫英豪,孙辉,张明.淮北矿区不同破碎程度顶板煤巷支护方式选择及应用[J].煤矿支护,2013(4)[2]李伟民,付英涛,李超.深部非对称孤岛工作面沿空送巷支护技术[J].煤矿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