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建设,应建立在明确其“是什么、做什么和怎样做”的基础上。这三个问题明确了,建设才有目标,工作才有对象,运作才有办法。  相似文献   

2.
《徽州社会科学》2008,(3):23-23
“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成立,说明中央对这一地区的保护进入一个新时期,但国家目前还不可能对徽州过多的投入,  相似文献   

3.
国家级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正式设立,是我市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意义非同凡响。保护实验区设立了,不只是挂牌而已,接下来有许多切实而宏大的事情要做。对此,方利山教授奔走呼吁在先,出谋划策继之;其热爱徽州文化的道义之心跃然纸上。本刊希望更多的有识之士参与此列,共谋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大计。  相似文献   

4.
《徽州社会科学》2009,(4):29-29
2008年1月,“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正式挂牌成立,是我国继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后文化部批准的第二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这表明徽州文化物态现存和活态现存的保护由一物一项目的保护,提升到对整个徽州文化生态空间的保护,徽州文化进一步得到了国内外各方面的极大关注。这是我国对特色地域文化生态保护的又一个重要战略举措,也是关系徽州地域未来发展的一个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实施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工程,  相似文献   

5.
“徽州文化生态”是一个历史概念,也是一个现实的动态概念,是物质的,也是非物质的。因而,对它的保护,确如市政协主席张开南所说,需要各级党委政府重视支持,还需要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参与。  相似文献   

6.
本刊讯:10月23日至24日,徽州文化生态保护高峰论坛在我市举行。论坛围绕文化部批准的“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保护对策为中心,同时兼顾我国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等主题,集中探讨文化生态和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深入挖掘徽州文化的深厚内涵,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7.
依托黄山、白岳绝佳自然环境,由丰厚徽州物质文化遗存和丰富徽州活态文化遗产共同构成的徽州文化生态整体空间,是出色承传中华文脉的徽州文化赖以安身立命之所。这一特色文化生态空间在时代风雨冲刷之中濒临消失,保护情势紧迫。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是加强徽州文化生态空间保护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国家级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终于在新年之始正式设立了,这一项目的申报成功,是省、市各方面及许多徽州学专家不懈努力的结果。也是国家领导人直接关心的结果。8月25日,尊敬的温家宝总理看了我写的一份“情况反映”:《设立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刻不容缓》之后,当即作了重要批示,要求国家文化部部长孙家正同志和安徽省省长王金山同志阅酌。温家宝总理国事浩繁、日理万机,还专门对这一情况反映阅后作了批示,对徽州文化生态整体保护给予了特别关注,十分令人感动和感慨。  相似文献   

9.
10月21日早上.鲍义来先生来电话说魏心一老要约我去聊聊徽州文化生态保护问题。在国际大酒店,听完我们就徽州文化生态保护问题一些情况的汇报后,魏老就很有感情、思路清晰地谈起了关于徽州文化生态保护的想法。  相似文献   

10.
11.
在新世纪世界经济一体化大潮中。面对网络时代西方文化的强力冲击和渗透,五干年文明结晶的中华文化如何吸纳现代和世界多元文化的营养,自立于世界文化之林,增强文化软实力,是提升中华综合国力的战略任务。国家决定在世界各地开办一百个孔子学院推介、  相似文献   

12.
《徽州社会科学》2009,(2):30-30
徽州社会科学编辑部: 各位新年好! 喜读贵刊09第1期《徽州文化生态报告》,该报告既有徽州人都能接受的观点,也有高屋建瓴的视点。在此向默默支持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的你们表示敬意。  相似文献   

13.
我国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之所以面临衰退、萎缩乃至失传的困境.根本原因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赖以生存的文化生态遭到破坏。从文化人类学和社会文化学的视角出发,比照《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相关理论和我国的现状,由此反思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路径和对策.其关键在于处理好四大关系,即"变"与"不变"的关系、"民族性"与"时代性"的关系、"保护"与"创新"的关系、"政府主导"与"群众参与"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本刊讯:6月9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徽州文化生态保护研究》课题组召开课题研讨会,着重讨论了课题研究大纲。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蔡建军、副市长叶长荫参加了这次讨论会。蔡建军部长对黄山市争取到国家级的社科基金项目表示祝贺,认为这就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实际行动。并从创新要有特色、内容要有高度、研究要指导实践等方面提出了要求。叶长荫副市长也从拓宽研究思路、借鉴研究方法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过程中,原生态文化的概念在一定程度上对于人们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性和保持文化多样性的价值,都具有特殊的意义.从原生态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入手,到挖掘它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与其他原则的相关性、保护的原则、保护的方式和社会价值等方面,多视角地论述了两者的关联性和对于现实保护过程中可操作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由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黄山学院“安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黄山市文化委员会、黄山市社科联、黄山市故园徽州文化促进会共同主办,歙县许村镇人民政府、黄山紫霞茶业有限公司协办的“文化生态保护学术研讨会”6-7日在黄山市黄山学院召开。  相似文献   

17.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从国家文化部在全国范围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开始,标志着这项工作,已经纳入党和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黄山市作为一座新兴的国际旅游城市,不仅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而且也有着博大精深的徽州文化。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对黄山市依托文化资源,加快建设现代经济强市和旅游大市、文化大市、生态大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依托黄山、白岳绝佳自然环境,由丰厚徽州物质文化遗存和丰富徽州活态文化遗产共同构成的徽州文化生态整体空间,是出色承传中华文脉的徽州文化赖以安身立命之所。这一特色文化生态空间在时代风雨冲刷下呈何现状?该如何保护、开发利用?本刊新年之初特推出由市社联组织的课题组所调查撰写的《徽州文化生态报告》,以与识者商榷,并为政府部门提供决策咨询。  相似文献   

19.
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构建的文化生态保护区理念和实验,正在国内十个省区的特定地域展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在我国仅展开数年,文化生态保护区的理念和实践更是刚刚起步,甚至某些已被列为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省区,所做的保护规划竟然仍是文物保护的路数.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如何为该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保驾护航?笔者以为要以更新的观念,以非文字文化保护的视野和内涵,营构文化生态保护区,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20.
2000年4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松蒲晃一郎代表该组织发起“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项目,决定每两年申报、宣布一次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2000年8月即下发正式文件在全国启动这一“申遗”工作,并决定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试点工程,文化部高官在专门考察了黄山市所在的古徽州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