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岩  陈剑峰 《上海包装》2023,(7):140-142
文创产品作为展示地域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既能表现出当地特色、传承当地文化,又能满足消费者需求、促进经济发展,具有较大的文化和商业价值。以湖州市菱湖镇为例,探索菱湖镇地域文化,提出菱湖镇地域元素赋能文创产品设计的方法,结合设计特色提出创新运用文创产品设计的路径,以期对推动文化产业的特色化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基于云南少数民族文化对象的现代产品设计方法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梅梅  岳怀旺 《包装工程》2011,32(6):47-50
从文化的层级结构出发,分析了云南少数民族文化对象层次结构与产品设计元素之间的映射关系,并结合文化产品设计特点,阐述了通过筛选文化对象、导出设计元素、构建设计情境、设计知识诠释、交互讲述故事、发展构思草图、实施产品设计等阶段进行文化产品设计的具体方法,为设计人员成功进行文化产品设计提供了有效地参考。  相似文献   

3.
王珊珊 《上海包装》2023,(10):157-159
随着消费者需求日益多样化,文创产品设计更加注重个性化和定制化,以提升消费者满意度。从文创产品出发,概述了文创产品的特点与设计方法,分析了文化符号的意义及其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归纳了消费者体验与文创产品设计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创新的设计框架,旨在将创意和文化符号融入文创产品设计中,以增强产品的吸引力和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应艳  陈炬 《包装工程》2018,39(6):127-132
目的研究天一阁的符号意象与文创产品设计的关系。方法从传统文化衍生面进行叙事性设计法研究以发现文化特征,运用本研究提出的由概念模型、研究策略和设计流程组成的三阶文创产品设计模式,对研究对象的文化特征符号进行探究,将其转译为植根在地域性上的文创产品的意象表达,继而将意象元素融入创意产品设计中。结论对天一阁的文化特征辨识分析表明,文化特征是嵌入产品中的价值元素,可以强调其价值或意义。研究通过提取天一阁最为显现的文化特征符号,演示如何从文化衍生的面向进行叙事性设计;将天一阁符号意象转变为消费市场的现代设计的例子,适用本土文化创意产品设计模型,能为文创设计者以叙事性设计法设计创意产品及文创教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李永文 《包装工程》2022,43(10):407-413
目的 研究汉唐文化元素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文化内涵和设计语言,拓宽文创产品设计的思路。方法 基于汉唐文化元素的提取,从造型、纹样、色彩等方面进行分析,归纳出适合文创产品设计的文化要素与构成方法。结果 选取具有典型性的文化元素,通过再设计,应用于文创产品设计中。结论 通过文创产品设计过程与结果的呈现,以及前期对汉唐文化元素的提取与分析,为文创产品设计提供了可借鉴的元素与方法,并注入了深厚的文化性,这表明研究汉唐文化元素对当下文创产品设计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6.
深入分析与探索南宁非遗文创产品设计的重要意义,剖析了南宁非遗文创产业的发展现状以及其中所存在的问题,基于问题导向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以切实做好南宁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设计,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在其中的综合性融入,以期提升文化创意产品设计质量、促进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相似文献   

7.
传统文化在创意产品设计中的运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申晟  许雅柯 《包装工程》2019,40(2):236-239
目的探究传统文化在创意产品设计中的运用策略。方法基于多维度视角分析创意产品的价值内涵及其对传统文化的创新利用。选取剪纸、回纹符号等传统文化元素,就其在各类创意产品设计中的应用方法与设计技巧进行论述。结论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之间产生的力的博弈与转化是现代创意产品设计需寻求的"变化"之道的根本。在深入挖掘传统元素丰富的文化内涵基础之上,借用文化意蕴、混搭文化张力、中式审美、现代化工艺技巧及意象化处理等"变化之道"设计手法能在艺术表达形式上更加贴近人们生活,更符合社会需要。将传统文化元素与创意产品设计结合,找到传统与创新的平衡点,能够设计出富有民族特色且具有生命力的作品,为创意产品的多样化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羌族文化产品设计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张玉萍  陆瀚 《包装工程》2015,36(4):93-96,116
目的研究文化产品的设计方法与流程。方法从文化产品设计的概念模型、研究方法及设计过程等内容入手,概括分析了羌族文化的研究现状以及羌族文化的独特性、民族性等内涵特征。结论在产品中融入文化因素的设计是受消费市场欢迎的,也是文化和设计交叉融合,文化与现实生活相融,产品本土化、全球化的关键因素,更是当代民族文化建设以及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举措。还提出了将羌族文化融入现代生活的文化产品设计的方法与思路。  相似文献   

9.
探讨如何将传统造物思想融入文化旅游产品设计中,实现文化创新,解决因传统文化旅游产品与当代人生活严重脱节而导致的手工艺生存空间愈加窘迫且濒临失传的困境。通过对传统“和合”思想进行梳理,结合当前文化旅游创意产品设计过程中遇到的机遇与挑战,对其现状与问题进行分析,直面用户需求,查找相关文献资料和案例,将文化创意、传统造物思想与传统民俗旅游产品相融合,对文化旅游产品设计的策略与方法进行创新,并举例论证。设计的进化必须基于对历史的尊重,设计的创新也必须有深厚的文化作根基。以我国传统文化最重要的精神内核“和合”文化作为创新依据,为文化旅游产品创新设计提供有价值的思考与见解,探寻让传统造物与时俱进之路径。  相似文献   

10.
王昌军 《包装工程》2022,43(2):341-345
目的文化创意产品作为图书馆文化内涵的载体,是高校图书馆传播文化的创新途径,文创产品设计与传统文化的融合是推动文化价值内涵的广泛传播的方式,通过探讨树立高校图书馆文化创意产品设计意识的文化价值体现,提出文化传播理念下高校图书馆文创产品设计路径。方法提出文化传播理念下高校图书馆文创产品设计的内涵和意义,阐述文化传播理念下高校图书馆文创产品设计的现状,以地域文化、非遗文化、传统文化为传播价值在文创产品设计中进行体现,得出高校图书馆文创产品设计理念的实现途径。结论把我国多元的文化设计要素融合到文创产品的设计理念中,运用新技术、新工艺以及新的创新思维和方式,探索适应大学生用户文化感知和精神体验需求的文创产品,提升大学生的基本社会素养和国民素养,具有社会传播和知识文化的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文化视野下天津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保护   总被引:18,自引:16,他引:2  
张婕  钟蕾 《包装工程》2014,35(14):110-113
目的研究在天津文化视野下的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产品设计创新保护的应用途径。方法分析天津600年历史文化,通过对文化以及衍生的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具体分析,与具体产品设计结合贯彻创新保护思维,研究本地区特有的文化产品设计形式与地域文化保护途径。结论通过对地域性非物质文化的分析,衍生出了新的产品创新设计资源,丰满了产品设计创新背景,延展了产品的概念性,强化了设计的地域标签,保护了地域特色文化的传承。  相似文献   

12.
闫俊 《包装工程》2017,38(6):109-113
目的通过产品设计活动对产品文化形成的要点进行解析,从而为现代产品创新设计提供一种新的思维方式。方法从产品设计文化所依托的3个载体,即人、物、境入手,分析能够体现产品文化内涵的表象形式,以产品设计的基本要素为切入点来引导当下产品设计活动的正确导向和理念。结论产品设计不是单一的造物行为,而是一种可以改变人们生活方式以及生活态度的创新活动。合理的产品设计活动一旦使得产品形成了某种文化现象,其自身不仅具备了更加持久的生命力,而且更能正确的引导使用者的生活及工作的方式和态度。  相似文献   

13.
王亚明  吴平 《包装工程》2020,41(20):24-29
目的 论证文创产品设计对促进造物文化传承的潜在作用,寻找以促进造物文化传承为目的的文创产品的设计研究着力点。方法 运用分析和推理指出传统造物文化的价值,工艺传承对造物文化传承的意义以及文创产品设计对工艺传承的潜在作用。以竹编文化传承为例,依据文创产品的定义和特点提出竹编文创产品设计的关键点,并结合竹编产品的特点,围绕关键点展开讨论。结论 融合传统工艺的文创产品设计可促进造物文化的传承;其设计需要重点关注人们的文化生活,同时也要注意与现代市场发展接轨,重视用户体验研究。  相似文献   

14.
文创产品设计中的文化传递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探究文创产品设计中文化传递的机制与基于文化传递的文创产品的设计方法。方法根据文化、产品、用户之间的关系,从最关键的产品对文化的承载层次与用户对文化的认知深度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以G20国礼文创产品设计为例进行验证。结论在文创产品设计中,文化的传递依赖于文化元素在产品"象态层"与"意态层"的存储以及用户的感知。通过对文创产品设计中文化传递模型的应用,能有效帮助设计师理解文创产品设计的本质,提升文创产品设计的质量与效率。  相似文献   

15.
季茜  叶鑫  方舟 《包装工程》2020,41(14):295-303
目的积极开发校园文化资源,刻画出具有典型性特征的校园形象,打造校园IP,提升高校文化知名度和影响力。方法通过文献阅读与实地调研对比了国内外各大高校文创产品设计开发特色,汲取文创产品设计开发经验,提出校园文创产品设计要素模型。基于问卷调查与实地访谈法,了解用户对现有文创产品的态度与建议,运用移情法将用户对文创产品的描述转化为明确的设计要求。广泛搜集具有高度认同感并且容易触发用户情感共鸣的文化元素,根据文化资源的特色提炼出有效的文创产品设计方法,整理出华中科技大学文创产品的设计方向。结论综合用户研究、文创产品设计要素模型与方法,设计出了能与用户产生深层次情感共鸣并且传递高校文化价值与影响力的文创产品。  相似文献   

16.
将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置身于"文创+"新视角思考,以挖掘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策略,找到传承和创新的平衡点,实现传统文化的活态传承。通过对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现状的分析,归纳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要点,总结一条符合文化创意产品发展的存续之道。围绕"文创+",提出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的三大原则,即以"文"蓄势、以"创"转化、以"+"赋能。并在其指导下提炼出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的三大要点,即故事内容、消费者体验和文化IP授权。  相似文献   

17.
周楚轶  陶冶  李游 《包装工程》2023,44(16):237-245
目的 传统手工技艺面临着环境丢失、生态迷失和传承缺失的问题,振兴传统工艺是我国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和非遗保护中的重要任务之一。从设计学的角度探讨现代设计与手工艺之间的传承与创新,为传统手工技艺的保护与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策略。方法 基于传统手工技艺的文化产品设计,在厘清传统设计策略的基础上,以产品的文化意象为切入点,对传统手工技艺进行器、术、道三个层次的分析,从文化知识的解构和重构角度开展传统手工技艺的文化产品设计路径研究。结论 提出了传统手工技艺文化产品设计可视化流程模型,探讨了传统手工技艺文化中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文化知识转移路径。  相似文献   

18.
随着现代国潮艺术和流行文化的兴起,潮流玩具受到越来越多年轻人的喜爱。本文从图像学的视角,重点论述了如何活用中华传统文化元素助推潮玩产品设计开发,解读了传统文化主题潮玩背后的历史背景与吉祥寓意,同时提出潮玩产品设计思路,以期为更多艺术家和设计师提供一些设计灵感。  相似文献   

19.
赵勤  回璇 《包装工程》2021,42(24):272-278, 285
目的 赣傩面具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一颗璀璨的明珠,探索赣傩面具文化因子在文创产品中的应用策略。方法 将赣傩面具文化因子引入文创产品的设计范畴,拓宽赣傩面具文化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范围。通过分析赣傩面具文化因子与文创产品设计的关系及结合方法,阐述赣傩面具文化因子的构成元素,提炼其在形态基因、色彩基因、纹样基因和语义因子等方面的突出特点,寻找文化基因的传播方式和提取模式,构建其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新模式。结论 将赣傩面具文化因子与文创产品设计结合,既突出了赣傩面具文创产品的独特性,也提升了其文化附加值,更彰显了赣傩面具文化传承的意义与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20.
基于符号学的产品设计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运用符号学原理来研究产品设计,把各种设计元素看作符号,研究产品符号的价值构成,功能和产品设计的传达过程,具体分析了产品设计的构成要素和其意指的产品文化价值,希望能给设计师提供一定的启示,力求将设计要素的功能和搭配发挥到极致,从而促进消费者的购买,促进产品文化价值的传达和提升,推动设计的优质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