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严重的胸腰椎骨折需要手术复位内固定治疗,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传统的治疗方法已经落后.微创手术是当今医学界的方向.脊柱的微创手术相对于传统手术的优势在于其避免了腰背肌肉的剥离、减少肌肉的损伤,保留脊柱后路的完整性,减少手术出血量,减轻术后疼痛,降低感染率,缩短康复时间及住院周期.我科于2009年6-8月采用普通椎弓根内固定系统进行了微创手术方法的探索,成功完成手术4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胸腰椎骨折发生率较高,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因创伤大、出血多、术后恢复时间长而逐渐被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取代,但该术式需严格掌握手术指征。本文报道了1例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骨折伴骨质疏松患者,术后出现退钉现象,提示胸腰椎骨折伴骨质疏松患者为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禁忌证,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4.
微创三节段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选择性治疗胸腰椎骨折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评价微创三节段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方法 选择2008年6月至2009年3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为42例胸腰椎骨折无神经功能损害患者分为三节段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微创手术组[共16例,男性11例,女性5例,年龄(40.2±8.6)岁]和开放手术组[共26例,男性17例,女性9例,年龄(42.4±9.3)岁],对比分析手术切口、手术时间、H{血量以及后凸畸形矫正率等.结果 与开放手术组相比,微创手术组手术切口明显缩小[(16.5±1.8)、(10.1±1.0)cm,P<0.05],术中出血量[(346.2±138.7)、(81.3±21.9)ml,P<0.01]及术后引流量[(138.6±46.5)、(13.7±4.3)ml,P<0.01]均明显减少,手术时间明显缩短[(2.5±0.7)、(1.2±0.6)h,P<0.05].微创手术组手术前后Cobb's角[(15.4±5.1)°、(3.8±2.8)°,P<0.01]、椎体矢状面指数[(19.7±10.3)°、(7.3±9.1)°,P<0.01]和伤椎椎体前缘高度[(63.2±14.6)%、(86.4±6.9)%,P<0.01]均显著恢复.结论 在严格掌握照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微创三节段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行微创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术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优劣,为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手术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5月至2012年12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共157例,获得随访78例,其中男性19例,女性59例,年龄15~90岁,平均60.5岁。根据Neer分型,二部分骨折53例,三部分骨折19例,四部分骨折6例。根据AO分型,A型49例,B型21例,C型8例。行微创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术24例(微创组),行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54例(非微创组)。术后行体格检查、X线片检查随访,使用VAS评分评估术后1周、术后6个月以上肩关节疼痛程度,使用Constant-Murley评分和ASES评分评估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以上患者肩关节功能水平。结果:78例获得随访患者随访时间为6~85个月,平均33.8个月。根据秩和检验分析显示:手术时间(P=0.002)、术后住院日(P=0.001)、患者满意度(P=0.029)、术后1周肩关节疼痛VAS评分(P=0.024)、术后3个月Constant-Murley评分(P=0.012)、术后3个月ASES评分(P=0.001)微创组与非微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临床愈合时间(P=0.446)、术后6个月以上肩关节疼痛VAS评分(P=0.894)、术后6个月以上Constant-Murley评分(P=0.122)、术后6个月以上ASES评分(P=0.351)微创组与非微创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微创组内固定松动2例(8.3%),外展受限1例(4.2%),非微创组未愈合1例(1.9%),内固定松动1例(1.9%),外展受限1例(1.9%),均无内固定断裂、肱骨头坏死。结论:肱骨近端骨折的手术方式是影响肩关节功能恢复的重要因素。微创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术在患者早期(术后1周)疼痛控制和早期(术后3个月)功能恢复方面较传统手术更有优势,在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日、患者满意度上均优于传统手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于斜形不稳定的舟骨骨折,通过生物力学试验评价舟骨螺钉的位置居中与否对其固定强度的影响。方法:将32例外形、材质相同的Sawbone舟骨分为4组,每组8例,模拟腰部骨折,用螺钉固定,分组依据骨折的水平(远、近)及螺钉的位置(居中、不居中)。对其中的1例Sawbone舟骨进行CT扫描,流量数据导入术前设计与手术模拟软件(VxWork 4.0),建立舟骨的中央区,同时在软件中设计骨折模拟平面、螺钉导针位置。将螺钉固定后的舟骨置于生物力学试验机平台,测量不同试验组标本固定失效时的最大负荷及位移。结果:不同组间固定失效时的最大负荷和位移有统计学差异(F=31.485,P=0.001;F=33.328,P=0.018)。对于腰部偏近端的骨折,居中组与非居中组最大负荷[(80.82±15.63)N vs.(58.32±17.18)N]及位移均值[(2.3±0.5)mm vs.(3.1±0.5)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对于腰部偏远端的骨折,居中组最大负荷及位移优于非居中组[(76.83±14.54)N vs.(70.38±13.32)N;(2.2±0.7)mm vs.(2.5±0.6)mm],但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本次生物力学研究表明,对于舟骨斜形不稳定骨折,将螺钉在舟骨内居中放置可以提供更高的固定强度。  相似文献   

7.
张金伦  罗方 《四川医学》2011,32(8):1281-1282
目的研究透视下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适应证和疗效。方法选择12例单纯胸腰椎骨折、损伤平面以下无神经功能损害、无需进行椎板减压的患者,在C臂X线机下定位病椎椎弓根根部,做4个2.0cm长的切口,固定与复位均在这4个小切口内完成。结果所有患者均恢复椎体高度并矫正后凸畸形。手术时间约2.0h,出血量约80~100ml。结论适用于单纯胸腰椎骨折透视下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损伤平面以下无神经功能损害、无需进行椎板减压的患者,优点是创伤小、术后康复快。  相似文献   

8.
孙其宝  康伟军 《吉林医学》2011,32(23):4848-4850
目的:讨论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后路切开复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加相应椎管减压加横突间植骨融合手术治疗骨折患者23例,分别对椎体高度、神经恢复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全部病例均随访6~36个月,未发现内有固定物松动现象,无感染及医源性损伤等并发症。椎体高度分别由术前49.3%恢复到术后平均92.5%。相邻椎体横突间骨性融合。神经功能恢复按ASIA标准较术前平均提高1-2级。结论: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具有解剖较简单、手术创伤小、出血少、操作容易等特点,临床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9.
应用椎弓根螺钉脊柱内固定,临床治疗20例胸腰椎不稳定型骨折和/或骨折脱位伴神经损伤患者,其中爆裂型骨折11例,骨折脱位9例,损伤椎体间成角按CObb氏法术前平均为23°,术后5.5°;椎体高度术前平均49%,移位26%,术后分别为80%和4.5%;有显著性差异。随访3~25月,17例神经损伤患者按Frankle法评价,3例A级无变化,余14例均提高1-2级,14例于6个月内骨折愈合,疗效满意。椎弓根螺钉固定系统具有短节段、三柱固定的特点,操作简单,固定可靠等优点,适应于各种类型的胸腰椎骨折脱位。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经皮微创与开放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对胸腰椎段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7月在襄阳市中医医院骨科诊断为胸腰椎段脊柱骨折且适宜行手术的患者73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接受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的患者38例(观察组),接受开放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的患者35例(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住院时间、疼痛评分等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凸Cobb's角、椎体矢状面指数、椎体前缘高度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式在胸腰椎段脊柱骨折患者的治疗中具有微创、疼痛轻、患者恢复快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王剑岚  杨渝勇  彭亦良 《重庆医学》2013,(30):3638-3640
目的观察UPASS-Ⅱ脊柱微创系统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1年5月至2012年12月,应用UPASS-Ⅱ脊柱微创系统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26例没有神经损害的胸腰椎骨折患者(观察组),并与同期收治的另外26例采用传统开放切口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的胸腰椎骨折患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所有患者均随访半年以上,平均9.2个月。虽然两组患者的Cobb′s角、椎体前缘高度、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日本骨科学会下腰痛评分(JOA)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等术后均有显著改善(P<0.01),但是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而且观察组的手术出血量和术后伤口引流量也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本研究显示UPASS-Ⅱ脊柱微创系统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能够快速缓解疼痛,早期稳定受伤脊柱,却不牺牲任何脊柱的运动节段。  相似文献   

12.
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三椎体治疗胸腰椎骨折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三椎体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6月-2009年4月收治的34例胸腰椎单椎体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经伤椎5枚或6枚椎弓根螺钉固定三椎体,同时行单节段植骨融合.患者术前、术后即刻和术后12个月随访均行X线及CT检查,测量并比较Cobb角、伤椎前缘压缩率、椎管占位率,同时观察植骨融合及神经恢复情况.结果 伤椎置钉均顺利完成,术后无切口感染,未出现神经症状加重现象.所有患者获得12~18个月(平均14.6个月)随访,未出现内固定失败,植骨均获得骨性愈合.术后12个月随访时,Cobb角由术前的12°~42°(26.5°±7.4°)矫正至0°~16°(5.5°±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88,P<0.05).伤椎前缘压缩率由术前的20%~50%(70%±12%)恢复至86%~100%(9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89,P<0.05).椎管占位率由术前的12%~56%(38%±10%)恢复至0~1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99,P<0.05).脊髓神经功能除4例A级无变化,其余均较术前有1~2级恢复.术后12个月随访,脊髓神经功能A级4例,C级3例,D级3例,E级24例.结论 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三椎体治疗胸腰椎骨折重建前中后三柱稳定,畸形矫正满意,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可行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正>从2001年1月至2009年6月,我院应用AF、GSS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42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组胸腰椎骨折中,男性31例,女性11例,年龄22~76岁,平均45岁;致伤原因:高处坠落伤26例,车祸伤11例,重物砸伤5例;受伤部位:T51例,T102例,T115例,T1212例,L116例,L24例,L32例;Denis骨折分型:压缩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直视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提供解剖学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分析经皮椎弓根螺钉的可行性及其优点。方法选用6具经防腐处理的尸体,4具经乳胶灌注。在解剖显微镜下对T11,12及L1-5脊柱后部结构进行解剖观察,观测肌肉血供、神经支配及关节突、横突间的脊神经后支的走向及分布规律。结果胸腰段脊神经后支于椎间孔外由脊神经发出内侧支,跨过横突根部,绕过小关节突外缘,到乳突与副突间的骨纤维管,呈树状分布,支配同一平面骶棘肌内侧束、小关节、棘突、棘间韧带。外侧支沿横突上缘自骶棘肌深面向下、外、背侧行走,支配骶棘肌的中间份和外侧份。节段动脉静脉的后支在椎间孔的上方绕向后下方,走行于脊神经的下方和下位椎体上关节突的外方,分为内外2支,分布于腰部深层肌肉。选择8例有手术适应证的患者,直视下小切口常规器械植入椎弓根螺钉系统,术中出血少,损伤小。结论在观察椎弓根进针点解剖基础上,采用C臂X线机定位下,直视下小切口植入椎弓根螺钉,术中避免了损伤支配骶棘肌的脊神经后支和节段动静脉和脊柱后方的结构,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是一种易于操作与推广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15.
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应用后路椎弓根钉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方法、疗效、并发症。方法用后路椎弓根钉系统(包括AF、RSS、CD、中华长城)手术治疗胸腰椎压缩骨折、爆裂骨折、骨折脱位34例。结果平均随访12个月,与术前相比,椎体前缘高度平均矫正47.3%,平均丢失1.3(%P<0.01);cobb角平均矫正18.3°,平均丢失3.1°(P<0.01);脊髓损伤病人Frankel分级平均提高1级;4例出现并发症,1例置钉松动,1例钉杆连接松动,1例胸膜破裂、1例置钉不当。结论采用椎弓根钉内固定技术治疗胸腰椎骨折,有利于恢复病椎高度,脊柱的生理弧度和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6.
祁新生 《大家健康》2013,(13):57-58
目的观察分析骨折内固定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2月~2012年2月间收治的10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均采用骨折内固定术治疗,观察患者的住院情况和术后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本组患者手术时间为80.5±25.9分钟,术中出血量为46.5±20.8ml,术后功能评估的优良率为58%,术后下床进行功能锻炼的时间为85±10.5天,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9%。结论骨折内固定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显著,更适合在基础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刘丽 《吉林医学》2012,(29):6479-6480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护理体会。方法:我科对胸腰椎骨折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患者126例,经过术前心理支持、行为训练、术后护理、预防并发症和肢体功能训练等整体护理措施。结果:这126例手术患者切口均甲级愈合,未出现并发症,肢体功能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恢复。结论:本组手术患者经过精心护理,无并发症,治愈率100%,效果良好,达到了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18.
胸腰椎骨折为常见外伤疾患,常伴有脊髓损伤引起不同程度截瘫。我院2003年以来行S—F,AF,RF内固定胸腰椎骨折66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微创与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与传统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无神经症状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4月~2010年4月,收治28例无神经系统症状的胸腰椎骨折患者,其中12例行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16例行传统开放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比较两组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影像学指标、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结果微创组与开放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手术切口长度、术后VAS疼痛评分相比,微创组明显低于开放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的术中X线透视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的Cobb's角、椎体前缘高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后的Cobb's角、椎体前缘高度与同组术前比较,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术后1年,两组的Cobb's角、椎体前缘高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半年两组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操作简便、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复位效果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经皮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技术操作方法和可行性.方法 2002年10月至2007年5月,采用经皮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31例.在骨折节段上下椎体的椎弓根皮肤对应切口并在X线检视下穿刺.定位钻入椎弓根钉,置入固定棒支持复位固定骨折.结果 31例手术时间平均为110 min,手术中出血平均为40 ml,住院时间平均21 d.随访9~32个月,平均16个月术后均未发生椎弓根钉断裂及继发性脊柱后凸畸形等并发症.矫正椎体高度无丢失.结论 经皮椎弓根内固定治疗不需椎管减压的胸腰椎骨折,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骨折复位内固定确切.手术操作技术要求精细,X线暴露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