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在拔除单个下颌切牙矫治安氏Ⅰ类错中Bolton指数的变化。方法:选取安氏Ⅰ类错22例拔除单个下颌切牙治疗结束的满意病例,计算矫治前后记存模型的Bolton指数,并计算模拟拔出4个前磨牙矫治前后记存模型的Bolton指数。结果:①拔除单个下颌切牙治疗前Bolton指数前牙比为83.51±2.66,全牙比为92.74±2.09;矫治后的前牙比为69.39±2.41,全牙比为87.05±1.90,矫治前后的前牙比或全牙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②模拟拔除4个前磨牙矫治前Bolton指数前牙比为83.51±2.66,全牙比为92.74±2.09;矫治后的前牙比为83.51±2.66,全牙比为91.77±2.76,矫治前后的前牙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全牙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③拔除下颌单个切牙矫治与模拟拔除4个前磨牙矫治Bolton指数前牙比或全牙比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Bolton指数较大的安氏Ⅰ类错,尤其前牙比过大者,选择拔除下颌单个切牙矫治是一种有效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前牙比正常的安氏3种分类经不同的拔牙模式治疗后全牙比的变化。方法:选取252例前牙比正常的患者模型,计算各组拔牙前和模拟4种模式拔牙后的全牙比,了解其变化规律。结果:相同拔牙模式的3种错(牙合)组矫治后的全牙比之间无大的差别;与拔牙前相比较,3种错(牙合)组拔牙后的全牙比均有所减小;在安氏Ⅰ类组与Ⅲ类组中,除了第2组(上下颌均拔除第一前磨牙)与第3组(上颌拔除第一前磨牙,下颌拔除第二前磨牙),第4组(上颌拔除第二前磨牙,下颌拔除第一前磨牙)与第5组(上下颌均拔除第二前磨牙)间全牙比的比较无显著性统计学差异外,其余组间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安氏Ⅱ类组,不同拔牙模式的全牙比之间均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结论:前牙比正常的安氏不同错(牙合)畸形进行拔牙矫治时,前磨牙的拔牙模式会对拔牙后的全牙比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上颌单颌拔牙矫治安氏Ⅱ1错牙合Bolton指数的变化。方法 :选取 2 3例上颌单颌拔牙的Ⅱ1错牙合模型 ,测量矫治前后的Bolton指数。结果 :矫治前的前牙比为 76 .73%± 2 .0 2 %,矫治后的前牙比为 76 .73±2 .0 2 %,矫治前全牙比为 88.32 %± 1.76 %,矫治后全牙比为 88.39%± 1.85 %,矫治前后的前牙比与全牙比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上颌单颌拔牙矫治后的全牙比接近拔牙后的最适比率 88%,此种拔牙模式是针对Ⅱ1错牙合一种行之有效的拔牙模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在拔除单个下颌切牙矫治安氏Ⅰ类错(牙合)中Bolton指数的变化.方法:选取安氏Ⅰ类错(牙合)22例拔除单个下颌切牙治疗结束的满意病例,计算矫治前后记存模型的Bolton指数,并计算模拟拔出4个前磨牙矫治前后记存模型的Bolton指数.结果:①拔除单个下颌切牙治疗前Bolton指数前牙比为83.51±2.66,全牙比为92.74±2.09;矫治后的前牙比为69.39±2.41,全牙比为87.05±1.90,矫治前后的前牙比或全牙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②模拟拔除4个前磨牙矫治前Bolton指数前牙比为83.51±2.66,全牙比为92.74±2.09;矫治后的前牙比为83.51±2.66,全牙比为91.77±2.76,矫治前后的前牙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全牙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③拔除下颌单个切牙矫治与模拟拔除4个前磨牙矫治Bolton指数前牙比或全牙比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Bolton指数较大的安氏Ⅰ类错(牙合),尤其前牙比过大者,选择拔除下颌单个切牙矫治是一种有效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5.
正畸拔牙后Bolton指数不调的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安氏分类、术前前牙比、全牙比及不同拔牙模式对前磨牙拔除后Bolton指数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择166副安氏错患者的模型,测量术前Bolton指数的前牙比、全牙比及拔牙后的Bolton指数值,以错安氏分类、术前前牙比、全牙比及拔牙模式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对拔牙后Bolton指数不调的发生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当术前前牙比、全牙比较小时,前磨牙拔除后Bolton指数趋于协调;而当术前前牙比、全牙比较大时, 前磨牙拔除后Bolton指数更趋于不调。不同的拔牙模式对Bolton指数的影响并不一致,当术前Bolton指数的前牙比、全牙比正常时,上下颌均拔除第一前磨牙,或上颌拔除第一前磨牙,下颌拔除第二前磨牙后,其Bolton指数值则明显高于正常。结论 矫治设计时,不仅要计算完整牙列Bolton指数的全牙比、前牙比,还要对所选择的拔牙模式后的Bolton指数进行分析,并多因素综合考虑,选择合适的拔牙模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明确拔除 4个第一双尖牙对Bolton指数的影响以及对咬合关系的影响。方法 选取 4 3例拔除 4个第一双尖牙和 36例不拔牙治疗结果满意的病例 ,测量治疗后模型的牙齿宽度 ,计算比较其Bolton指数的差异 ;并计算不拔牙组在模拟拔除 4个第一双尖牙后的Bolton指数。结果  1 拔除 4个第一双尖牙治疗满意的病例其全牙比小于不拔牙组 ,其差别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 <0 .0 0 1)。 2 不拔牙治疗满意的病例在模拟拔除 4个第一双尖牙后的全牙比亦小于未拔牙之前 (P <0 .0 0 1) ,与实际测量的拔牙组的全牙比没有统计意义上的差别 (P =0 .94 )。结论 拔除 4个第一双尖牙病例治疗后的全牙比小于不拔牙病例。拔牙后Bolton指数的变化对最终理想咬合关系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前牙比正常的安氏3种分类经不同的拔牙模式治疗后全牙比的变化。方法:选取252例前牙比正常的患者模型,计算各组拔牙前和模拟4种模式拔牙后的全牙比,了解其变化规律。结果:相同拔牙模式的3种错牙合组矫治后的全牙比之间无大的差别;与拔牙前相比较,3种错牙合组拔牙后的全牙比均有所减小;在安氏Ⅰ类组与Ⅲ类组中,除了第2组(上下颌均拔除第一前磨牙)与第3组(上颌拔除第一前磨牙,下颌拔除第二前磨牙),第4组(上颌拔除第二前磨牙,下颌拔除第一前磨牙)与第5组(上下颌均拔除第二前磨牙)间全牙比的比较无显著性统计学差异外,其余组间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安氏Ⅱ类组,不同拔牙模式的全牙比之间均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结论:前牙比正常的安氏不同错牙合畸形进行拔牙矫治时,前磨牙的拔牙模式会对拔牙后的全牙比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8.
正常青少年下颌切点边缘运动轨迹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SGG下颌运动轨迹描记仪来描记20名正常青少年下颌切点边缘运动轨迹,并进行测量分析,结果表明:(1)正常青少年下颌切点边缘运动范围为前伸8.64±1.89mm、开口向后9,75±2.89mm、开口向下35.79±5.57mm、向左8.74±1.92mm、向右8.73±1.76mm,男女间运动范围无明显差异(p>0.05)。(2)90%的正常青少年正中位、正中关系位是2个位置,正中关系位位于正中位的后下方,即位于后方0.85±0.42mm、下方0.61±0.46mm处,男女间无明显差异(p>0.05)。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模拟临床治疗单个下切牙先天缺失病例的方法,分析Bolton全牙比,为临床工作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选取50副单个下切牙先天缺失病例模型,测量牙量,模拟7种治疗方法分别计算全牙比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测得单个下切牙先天缺失病例的全牙比明显小于国人正常值,在七种模拟设计方案中,拔除上颌两个双尖牙、拔除上颌两个双尖牙一个下切牙及不拔牙后全牙比之间均有统计差异。结论:在治疗单个下切牙先天缺失病例的设计方案中,拔除上颌两个双尖牙一个下切牙后,全牙比相对更接近正常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弓形对Bolton指数的影响。方法选择尖圆形、卵圆形、方圆形牙弓正常(牙合)模型各20例,测量计算Bolton指数值的前牙比、全牙比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经方差分析3组前牙比有统计学差异(F=13.11,P〈0.01)。再经LSD检验,3组中每两组前牙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经方差分析3组全牙比有统计学差异(F=6.71,P〈0.01)。再经LSD检验,3组中每两组全牙比也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不同弓形应制定不同的Bolton指数正常值,以便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上颌单颌拔牙矫治安氏Ⅱ1错(牙合)Bolton指数的变化.方法:选取23例上颌单颌拔牙的Ⅱ1错(牙合)模型,测量矫治前后的Bolton指数.结果:矫治前的前牙比为76.73%±2.02%,矫治后的前牙比为76.73±2.02%,矫治前全牙比为88.32%±1.76%,矫治后全牙比为88.39%±1.85%,矫治前后的前牙比与全牙比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上颌单颌拔牙矫治后的全牙比接近拔牙后的最适比率88%,此种拔牙模式是针对Ⅱ1错(牙合)一种行之有效的拔牙模式.  相似文献   

12.
132例拔除四个双尖牙正畸病例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文回顾总结了132例拔除四个双尖牙正畸的病例,其中男40例,女92例,年龄范围为9~34岁,临床分析的结果是因Ⅱ°─Ⅲ°牙列拥挤而拔牙的占总数47%,因前牙反伴上前牙拥挤而拔牙的占30%,在拔除四个双尖牙的12种模式中,拔除的92例,占拔牙总数的70%,对各种拔牙模式的选择,作者认为主要与磨牙的关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正常He青少年下颌切点边缘运动轨迹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剑生  林氢伟 《口腔医学》1996,16(4):177-178
本文采用SGG下颌运动轨迹描记仪来描记20名正常He青少年颌切点边缘运动轨迹,并进行测量分析,结果表明:(1)正常He青少年下颌切点边缘范围为前伸8.64±1.89mm,开口向后9.75±2.89mm,开口向下35.79±5.57mm,向左8.74±1.92mm,向右8.73±1.76mm,男女间运动范围无明显差异。(2)90%的正常He青少年正中He位,正中关系He位是2个益,正中关系He位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测量在 4个区分别拔除 1个前磨牙后的 Bolton指数全牙比。方法 :选取 5 8例拔除 4个前磨牙正畸治疗后的满意病例 ,测量模型的牙齿宽度 ,计算其 Bolton指数全牙比。结果 :拔除 4个前磨牙正畸满意病例的 Bolton指数全牙比为 90 .5 0 %± 1 .60 %。结论 :本文测得的拔除 4个前磨牙的病例治疗后的 Bolton指数全牙比对临床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研究实际与模拟拔除前磨牙对Bolton指数及咬合的影响。方法:选择安氏Ⅰ类错牙合矫治后获得较理想咬合关系的牙牙合模型60幅(拔牙与非拔牙矫治各30副),测量其Bolton指数的前牙比、全牙比;同时对30例非拔牙矫治者进行4种模式的前磨牙模拟拔除,并计算其Bolton指数的全牙比并与实际拔牙组、非拔牙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际拔牙组与非拔牙组Bolton指数的前牙比无显著性差异,全牙比拔牙组比非拔牙组小(P<0.001)。4种模拟的前磨牙拔除模式Bolton指数的全牙比间无显著性差异,与实际拔牙组的全牙比比较亦无显著性差异,但均小于非拔牙组的全牙比,其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安氏Ⅰ类错牙合拔牙矫治较非拔牙矫治后Bolton指数的全牙比小,此变化是建立理想咬合所必需的。不同前磨牙拔除模式的Bolton指数全牙比相近,对咬合的影响相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拔除上颌切牙及下颌双尖牙进行正畸治疗病例的正畸治疗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对11名由于各种原因需要拔除上颌切牙并同时需要拔除下颌双侧第一双尖牙进行正畸治疗的患者进行研究。用电子游标卡尺进行模型测量,通过模型测量计算Bolton指数分析该类患者拔牙治疗后上下颌牙量的协调性。并通过患者的正畸治疗总结该类患者的治疗特点及矫治要点。结果:该类患者治疗后的Bolton指数分别为前牙比79.71%、后牙比91.75%,虽大于正常均数,但差异不大。11名患者上下颌牙量的不调量在0.5—2.82mm间。结论:拔除上颌切牙及下颌双尖牙治疗的患者,上下颌牙量基本协调,恰当的正畸矫治可以使患者获得良好的矫治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拔除四个第二双尖牙矫治轻度双颌前突病例后,上、下颌前牙及磨牙向拔牙间隙各自的牙移动量以及移动类型。方法收集于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正畸科使用HX直丝弓矫治器,因轻度双颌前突求治而拔除四个第二双尖牙病例26例,在头颅侧位片上,以治疗后猞平面、腭平面和下颌平面为参考平面,测量矫治前后上、下颌切牙和磨牙向拔牙间隙移动量和移动类型。结果上颌拔牙间隙由前牙后移占(50.4±11.5)%,磨牙前移占(49.6±11.5)%;下颌拔牙间隙由前牙后移占(46.2--+10.7)%,磨牙前移占(53.8±10.7)%;上中切牙移动的旋转中心位于上中切牙根尖点根方-4.28~11.96mm的范围内(5.00±5.27mm),下中切牙移动的旋转中心位于下中切牙根尖点根方0.85-25.25mm的范围内(14.16±9.27mm);磨牙均为整体近中移动。结论拔除四个第二双尖牙矫治轻度双颌前突,能较好地维持前牙的唇舌向倾斜度和前后向位置,并能较好地保持面部美观、微笑丰满度和后牙直立度,达到良好的美观效果。  相似文献   

18.
拔除不同双尖牙对面部软硬组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拔除不同双尖牙对面部软硬组的影响。方法 对10例拔除四个第一双尖牙(拔44组)和10例拔除四个第二双尖牙(拔55组)的患者治疗前后的X线头影进行测量分析。结果 拔44组:上下切牙突度及上下唇突度明显减少(P〈0.001);拔55组:上切牙突度明显减少(P〈0.01),下切牙突度及上下唇突度减少不明显(P〉0.05);两组比较:上下切牙内收及上下唇内收,拔44组均大于拔55组(P〈0.01  相似文献   

19.
李向东 《口腔正畸学》2000,7(3):143-143
本研究的目的是:1.根据四种已报告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计算出的前牙比、全牙比数值与Bollon数值相比较。2.评价测量牙齿大小不调的方法的精确性。3.考察牙齿大小不调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影响最终He关系。4.考察整平Spee曲线对He关系的影响。5.评价拔除四个第一前磨牙对最终He关系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比研究拔除 4个第一双尖牙与第二双尖牙后上颌牙弓的变化。方法 :随机选择 5 0例拔牙治疗结束的病人。其中拔第一双尖牙为 30例、第二双尖牙 2 0例。通过头影测量分析对比治疗前后牙颌的变化。结果 :无论是拔除第一双尖牙组或是拔除第二双尖牙组其矢状方向长度变小是相似的。但拔除第一双尖牙组比拔除第二双尖牙组前牙内收更多。结论 :并不能说明拔除特定的牙齿就会得到一定量的切牙内收和磨牙前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