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区域供冷供热系统技术规程》是国内首部针对区域供冷供热系统应用的技术标准。简述了该规程的编制背景、编制过程、主要内容及重点难点条文,对规程中创新性提出的区域供冷供热系统负荷预测、经济效益评价、容量配置、多能源系统设计、优化运行的方法和指标等进行了详细解读。期望通过该规程的制定和实施,更好地规范、引导、促进区域供冷供热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江水源集中供冷供热控制系统采用基于负荷预测优化控制的控制策略,通过对取水站、能源站、供冷供热管网及末端区域用户供冷系统的分析,提出了集中供冷供热控制系统的整体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3.
江水源集中供冷供热控制系统采用基于负荷预测优化控制的智能化控制策略,通过对取水站、能源站、供冷供热管网及末端区域用户供冷系统的分析,提出了集中供冷供热控制系统的整体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4.
利用江水作为水源热泵的冷热源为建筑物供冷供热具有较好的节能与环保意义。提出了综合分析一次能源利用率、区域供冷供热半径对系统能耗的影响和单位水量的节能环保价值的节能环保评价方法,同时指出环保评价中应考虑水源热泵向水体环境排热导致的水体热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5.
《建筑电气》2012,(1):11
概要:江水源集中供冷供热控制系统采用基于负荷预测优化控制的控制策略,通过对取水站、能源站、供冷供热管网及末端区域用户供冷系统的分析,提出了集中供冷供热控制系统的整体解决方案。导读:对于重庆等沿江城市,利用江水源集中供冷供热不失是节能的一个新途径。江水源集中  相似文献   

6.
《西南给排水》2005,27(5):F0003
城市污水也是资源。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人员最近研发成功城市原生污水热能采集技术,可以从城市污水中提取热能或冷量向建筑物供热、供冷。近日,这项技术通过了专家鉴定。  相似文献   

7.
南京鼓楼软件园区域供冷供热系统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该区域供冷供热系统.通过与日本东京晴海Triton广场区域供冷供热系统对比得出:在区域供冷系统设计中应尽可能缩短管线长度,能源站应尽量靠近平均容积率大、冷热负荷集中的区域.对泵的选型进行了优化.  相似文献   

8.
北方城镇采暖能耗巨大,传统采暖方式能效低污染大。地源热泵长年运行会导致土壤温度逐年下降和机组性能的大幅衰减。本文提出了地源吸收式热泵供热与采暖末端免费供冷相结合的供热系统,以缓解土壤热不平衡问题。用TRNSYS模拟了地源吸收式热泵系统单纯供热和结合采暖末端供冷后的土壤温度变化,并与传统地源热泵系统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地源吸收式热泵运行十年后土壤温度由15℃降到9℃左右,加上免费供冷后土壤的温度降幅不到2℃。北京典型住宅采用暖气片供冷后,室内能达到7℃左右的降温效果,基本都能维持在29℃以下,且相当一部分时间内低于26℃。而在沈阳室内基本都可以控制在20~26℃。地源吸收式热泵供热结合采暖末端供冷不仅能够较好缓解寒冷地区土壤热不平衡,还能较好提高室内舒适性。  相似文献   

9.
该住宅小区利用地下水地源热泵作为集中空调系统向建筑物供热供冷.介绍了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的室内末端、冷热源、室外管网及控制系统的设计,对水池的原理及作用进行了说明,充分体现了其节能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国住宅设施》2007,(10):14-14
不用煤、不用油、不用燃气、不排烟、不排渣、零污染,既可以为建筑物供冷、供热,还可以供生活热水的“三联供”污水水源热泵供冷供热技术在山西应用成功。[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