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MSCT对肺部2cm以下孤立性结节胸膜凹陷征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分析经手术病理、穿刺活检证实的良性结节16例和早期周围型肺腺癌20例,通过靶重建、最小密度投影(MIP)、表面遮盖显示(SSD)及容积再现(VR)等后处理显示病灶的胸膜凹陷征,将胸膜凹陷征分Ⅰ型,、Ⅱ型、Ⅲ型,并比较良性结节及早期周围型肺腺癌胸膜凹陷分型差异。结果胸膜凹陷征Ⅰ型7例,良性结节2例,恶性结节5例;Ⅱ型18例,良性结节6例,恶性结节12例;Ⅲ型11例,良性结节8例,恶性结节3例。SSD图像中,2例良性结节和4例早期肺腺癌呈轻度胸膜凹陷;4例良性结节和12例早期肺腺癌胸膜凹陷呈星芒状改变,周围见多条扭曲、长短、粗细不一的凹槽,10例良性结节和4例早期肺腺癌胸膜凹陷呈圆洞样凹陷。12例良性结节见局部胸膜肥厚,3例早期肺腺癌见局部胸膜肥厚。良性结节及早期肺腺癌组的靶重建和MIP分型以及SSD胸膜凹陷分型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良性结节胸膜凹陷征主要以Ⅱ和Ⅲ型多见,且局部胸膜增厚比例显著高于早期肺腺癌(P0.001)。结论 MSCT靶重建配合各种后处理功能在显示肺小孤立性结节的胸膜凹陷征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对肺结节良恶性的定性诊断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孤立肺结节诊断中CT容积显示的价值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探讨CT容积显示技术在孤立肺结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共收集横断面最大直径≤30mm的周围型肺癌32例和非肺癌结节30例,采用四层螺旋CT扫描仪,准直1.0mm,层厚1.3mm,重建间隔0.6mm;FOV 180~220mm,对每个病例均完成容积显示(VR)处理,确保有横轴面VR图像、结节-肺门方向的横截位和正交纵向VR图像.结果:肺癌与非肺癌大多表现为圆形结节(22/32;25/30),22例肺癌圆形结节征的病例中7例横断面上表现为不规则形,密度不均匀;良性的25例中未见这种变化;16例典型的分叶在横轴面VR上表现为多结节样;肺癌分叶、毛刺、血管集中、胸膜凹陷征表现率高于非肺癌(P<0.05);肺癌血管集中表现率并无异于肺部炎性病灶(P>0.05).结论:VR更好地显示了孤立肺结节的形态学特征,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3.
3厘米以下孤立性肺结节胸膜凹陷征的CT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燕群  施亚英 《临床放射学杂志》1992,11(4):178-179,T025
本文复习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cm 以下孤立性肺结节的CT 影像40例(周圈性小肺癌30例、肺良性小结节10例)。结果显示胸膜凹陷征阳性率在小肺癌为66.7%,良性结节为70%,两者相近.此征象阳性的结节一胸壁间距平均6.8mm,而无此征象的结节一胸壁间距平均15mm,有胸膜凹陷者的结节一胸壁间距比无此征象者明显小。CT 一病理对照显示肺内小结节纤维组织增生与胸膜凹陷征的形成关系密切.此征象的形成与肺内结节的良、恶性关系不大.作者认为CT 像上单纯的胸膜凹陷征对周围型小肺癌与良性小结节鉴别诊断的价值不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MSCT在孤立肺炎型肺癌与局灶性肺炎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22例肺炎型肺癌和26例局灶性肺炎患者均行MSCT全肺容积扫描,再经HRCT、MPR重建及LungCare软件结节分析。结果:孤立肺炎型肺癌在短细毛刺、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支气管充气征以及LungCare软件结节分析瘤体显示方面明显高于局灶性肺炎。结论:孤立肺炎型肺癌与局灶性肺炎因为病理基础不同,在MSCT各种成像技术的不同重点显示下表现亦不同,可以提供较明确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5.
孤立性肺结节的CT征象(附65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孤立性肺结节的CT影像学特征,及早诊断恶性结节。方法搜集经临床治疗后观察证实或病理证实的65例孤立性肺结节,其中恶性结节35例(周围型肺癌);良性结节30例(结核球18例,炎性结节10例,错构瘤2例)。所有病例行常规CT扫描,并对部分结节病灶进行HRCT检查。结果典型结节并具有深分叶征,毛刺征,小泡征,含气支气管征,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对恶性结节的诊断具有较高价值。结论CT,特别是HRCT对孤立性肺结节的定性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多层螺旋CT(MSCT)的后处理技术、肺结节分析功能深入分析肺炎型肺癌与局灶性肺炎的各种征象,结合cT导引下穿刺活检的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回顾性研究,探讨肺炎型肺癌的MSCT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方法45例肺炎型肺癌和50例局灶性肺炎患者均行MSCT全肺容积扫描,再经高分辨率cT(HRCT)、多平面重建(MPR)及LungCare软件结节分析,最终根据取得的病理结果加以回顾性研究并做r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孤立肺炎型肺癌在短细毛刺、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支气管充气征以及LungCare软件结节分析瘤体显示方面明显高于局灶性肺炎(P〈O.01)。结论通过MSCT的后处理技术、肺结节分析功能能对病理基础不同的肺炎型肺癌与局灶性肺炎提供较明确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依据,为临床及早准确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深分叶征、毛刺征、支气管气相、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在周围型小肺癌中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对32例直径≤2cm的周围型原发性肺小结节的影像学形态特征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深分叶征、钙化在小肺癌与良性结节两组病例间有显著统计学差异,毛刺征、血管集束征、支气管气相、胸膜凹陷征在小肺癌与良性结节两组病例间无显著统计学差异,但毛刺征、边缘模糊、血管集束征在小肺癌中出现率明显高于良性结节,边缘光滑、钙化较多则多为良性结节。结论:深分叶征、毛刺征、血管集束征是诊断小肺癌的重要征象;支气管气相、胸膜凹陷征并非肺癌的特征,边缘光滑、钙化较多则多为良性结节。  相似文献   

8.
周围型肺癌胸膜凹陷征的胸膜面SSD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周围型肺癌胸膜凹陷征表面遮盖成像(SSD)的三维肺表面表现. 资料与方法 比较30例周围型肺癌SSD及轴位图像的完整胸膜凹陷显示率,其中8例术后行充气标本制作和/或有肺叶术中充气照片. 结果 21例表现为三维完整凹陷征(70%),10例表现为轴位完整凹陷征(33.33%),SSD对完整胸膜凹陷征显示率高于横断位(P<0.05).8例有肺癌肺叶照片的患者中,4例表现为三维完整凹陷征,4例表现为三维非完整凹陷征. 结论 与薄层轴位图像相比,SSD显示出胸膜凹陷征更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64层CT多向调整多平面重组(MPR)对周围型肺癌征象的检出.方法 收集病理证实的周围型肺癌45例,64层CT胸部各向同性扫描后行肿瘤靶重建及多向调整MPR重组,并与横断薄层重建图像对比分析.结果 (1)MPR对CT支气管征、血管集束征、深分叶征、叶间胸膜凹陷征及破坏征的检出率高于薄层横断面重建图像;对细短毛刺征、叶间裂以外胸膜凹陷征的检出与横断薄层重建图像无差别.(2)MPR对空泡征和CT支气管征的判别有优势.(3)MPR对3种及以上CT征象的显示率高于横断薄层重建图像.结论 64层CT多向调整MPR有利于提高周围型肺癌征象的检出.  相似文献   

10.
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对周围型小肺癌诊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及其后处理成像技术在周围型小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周围型小肺癌的临床、CT资料,CT扫描采用16层螺旋机,平扫加强化,随后进行1mm重建,传输到工作站进行SSD、MPR成像。结果SSD、MPR技术可多方位、立体、直观的清楚显示肺结节表面征象及空间关系,确切显示分叶征、毛刺征、胸膜凹陷征、肺血管集束征等周围型小肺癌的特征,SSD成像对分叶征具有较高的特异性。结论SSD、MPR、2D横断图像三者结合可明显提高周围型小肺癌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低剂量MSCT与DR胸片在诊断周围型肺癌中的应用价值,并比较两者检查效果,为肺部病变特别是周围型肺癌等检查手段的选择提供重要依据。方法:选择我院经低剂量MSCT及DR胸片检查的40例周围型肺癌患者,对其CT及胸部DR检查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CT检查所示肿瘤分叶征、毛刺征、胸膜凹陷征、空泡征及血管集束征的显示率明显高于胸部DR检查(均P0.05)。结论:DR胸片是一种常用的胸部X线检查手段,但受分辨力及组织密度等因素的影响,易漏诊、误诊,检查阳性率低于低剂量MSCT。低剂量MSCT辐射剂量远低于常规CT检查,且检查结果能满足诊断要求,易被临床接受,因此低剂量MSCT在周围型肺癌的检查中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肺内孤立结节球形状棘突CT征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方法:47例经临床手术病理和抗炎治疗后证实的孤立型肺结节中,周围型肺癌32例,肺良性病变15例。所有病例从肺尖至肺底扫描,层厚8mm,依病灶大小,加扫薄层4mm,部分病例(35例)经肘静脉注射对比剂对病灶行增强薄层扫描。对棘突CT征与周围肺癌CT表现的病理基础及鉴别诊断进行了讨论。结果:周围型肺癌的棘突CT征发生率为66%(21/32),比其它肺良性病变20%(3/15)高。结论:肺内孤立结节灶棘突CT征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是诊断肺癌的一个指征。  相似文献   

13.
张怀信  朱玉春  邓志勇 《西南军医》2009,11(6):1078-1079
目的探讨64层CT多向调整多平面重组(MPR)在周围型肺癌诊断中的应用。方法病理证实的周围型肺癌32例,胸部扫描后行肿瘤靶重建及多向调整MPR重组与横断薄层重建图像对比。结果MPR对空泡征,深分叶征,血管集柬征的检出高于薄层重建图像。对毛刺征,胸膜凹陷征的检出与薄层重建图像无明显差别。叶间胸膜破坏征和充气支气管征的检出有明显优势。结论64层CT多向调整MPR有利于提高周围型肺癌征象的检出。  相似文献   

14.
高分辨率CT对周围型小肺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64,自引:3,他引:61  
笔者对47例直径≤2cm的周围型小肺癌和21例直径≤3cm的肺良性结节进行高分辨率CT(HRCT)扫描并与普通CT相对比。结果表明:(1)仅见干周围型小肺癌的征象有脐凹征、伪足征、支气管气像。仅见于肺良性结节的征象是钙化。分叶征、毛刺、棘突、胸膜凹陷征等虽然多见于周围型小肺癌,但在肺良性结节中的出现率为19%~33%,成为这部分肺良性结节的误诊原因。(2)HRCT在2cm以下周围型小肺癌的检出、大小测量及征象显示率方面明显优于普通CT是值得提倡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后处理技术在诊断早期周围型小肺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经手术和病理检查证实的早期周围型小肺癌30例,行MSCT平扫及增强扫描,并分别采用多平面重建(MPR)、表面遮盖成像(SSD)和最大密度投影(MIP)进行图像重组。比较各重组图像与横断薄层图像对周围型小肺癌结节及其周围特征的显示情况。结果:MPR对分叶征、血管集束征、空气支气管征及阻塞征的显示率,显著高于横断薄层图像(P〈0.05);SSD对分叶征、血管集束征的显示率,显著高于横断薄层图像(P〈0.05);MIP对血管集束征的显示率显著高于横断薄层图像(P〈0.05)。SSD、MIP对小空泡征、空气支气管征及阻塞征的显示率,分别显著低于横断薄层图像和MPR(P〈0.05)。结论:h/LSCT后处理图像较横断薄层图像能够更直观、清晰、全面地显示周围型小肺癌结节及其周围组织的基本形态特征,在诊断早期周围型小肺癌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肺癌胸膜凹陷征CT表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肺癌胸膜凹陷征CT表现分析100039北京军事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席先焕,李功杰,李凤雏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R816胸膜凹陷征是周围型孤立性肺肿块常见的X线征象之一。本文对66例周围型肺癌的胸膜凹陷征CT表现进行了统计学处理,讨论了胸膜凹陷征的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Lung Care软件在肺孤立性结节(SPN)辅助诊断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的SPN 41例,应用Lung Care软件的旋转多平面重建(r-MPR),感兴趣区域(ROI)容积三维重建功能,对SPN的形态特征进行分析,并与CT常规横断面及多平面重建(MPR)进行比较。结果:恶性结节30例,良性结节11例。恶性结节的检出率分别为40%、73.33%,、76.67%,对良性结节的检出率分别为27.27%、45.45%、81.81%,Lung Care重建优于常规横断面图像(P<0.05)。Lung Care重建与MPR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常规横断面、MPR及Lung Care软件所检出的肺癌分叶征分别为14、21、25例、胸膜凹陷征分别为13、17、22例、毛刺征分别为11、20、22例、空泡征分别为5、8、10例及支气管血管束征分别为6、15、21例。仅在肺癌分叶征、胸膜凹陷征、毛刺征及支气管血管束征方面,Lung Care软件检出率优于常规横断面(P<0.05),Lung Care软件对SPN形态特征的显示与MPR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本研究所用Lung Care软件能有效观察结节的形态特征,对肺结节的定性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增强MSCT与高分辨率CT(HRCT)诊断周围型肺癌的临床诊断效能。方法 选择92例疑似周围型肺癌患者,均行MSCT增强扫描与HRCT扫描检查,以最终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MSCT增强扫描与HRCT扫描检查周围型肺癌的影像学特征。结果 92例患者经病理检查最终确诊为周围型肺癌患者55例。HRCT对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空泡征、棘突征、细支气管相、短毛刺征、分叶征检出率均高于MSC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SCT诊断周围型肺癌的灵敏度明显低于HRC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二者的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以及阴性预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MSCT增强扫描与HRCT扫描在诊断周围型肺癌方面均具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技术对肺内孤立性结节(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PN)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2例SPN患者采用多层螺旋CT扫描、薄层冠状位和矢状位多平面重建。结果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对SPN基本形态的显示情况明显优于单纯MSCT,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4.46、3.92,P0.05)。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对SPN空泡征、分叶征、毛刺征及胸膜凹陷征等基本征象显示率明显高于单纯MSCT扫描,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3.98、5.56、4.01、4.48,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技术在评价SPN的基本形态和显示SPN的基本征象方面优于单纯轴位CT,为肺内孤立结节的定位、定性提供了更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螺旋CT多平面重建诊断周围型肺癌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技术(MPR)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分析100例经病理及临床证实的周围型肺癌螺旋CT的表现,利用三维成像软件以多层面重建法进行重建,比较横断位薄层图像与MPR图像对病灶深分叶、短毛刺、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空泡征、细支气管气相等征象的显示率.结果:100例多平面重建图像显示清晰,与横断位薄层图像比较,MPR图像能明显提高深分叶、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细支气管气相的显示率,并能减少"空泡征"的假阳性,对短毛刺征的显示率无明显改变.结论:多平面重建方法简单易行,能充分显示周围型肺癌的形态特征,为周围型肺癌影像学的诊断提供更多的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