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重组绿豆BBI(6-33)结构域的抗肿瘤作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大肠杆菌外源表达绿豆BBI蛋白抗肿瘤活性结构域,研究纯化后的BBI蛋白抗肿瘤活性结构域蛋白对肿瘤细胞增殖、凋亡和迁移的影响及引起肿瘤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MTT、DAPI染色、克隆形成、划痕实验等结果表明,重组BBI(6-33)域对A549等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迁移有抑制作用,对其凋亡则起促进作用.Western blot分析显示,重组BBI(6-33)域可激活caspase-3、caspase-9、p21等表达,提示其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作用可能主要是通过线粒体途径发挥的.  相似文献   

2.
以二氯乙酸为起始原料通过制备酰氯后与姜黄素反应制得姜黄素-二氯乙酸偶联物.采用噻唑兰(MTT)法考察其对HeLa、HepG2、A2780及A549等4种肿瘤细胞的增殖抑制活性,通过线粒体膜电位检测试剂盒(JC-1)检测其对线粒体膜电位的破坏,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其诱导的细胞凋亡.结果发现姜黄素-二氯乙酸偶联物抗肿瘤活性比...  相似文献   

3.
S-3-1的癌预防与治疗作用及机理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S-3-1是合成丹参水溶性活性成分的中间体,为一新化合物。我们的研究表明,S-3-1不仅对肿瘤有预防作用而且有较强的治疗作用。其预防作用,在体外可抑制苯并芘诱导的V79细胞恶性转化,在体内对DMBA/巴豆油诱发的小鼠皮肤乳头状瘤形成呈明显的抑制作用。作用机理研究表明可能与其较强的抗氧化、抑制ODC产生和增强细胞间隙信息传导有关;抗肿瘤作用,在体外可明显抑制SCLC、A549、KB、HCT-8、PLA-C、BGC、W1-38、CACO2和PaCa的生长。在体内对小鼠Lewis肺癌、S180肉瘤和H22肝癌均呈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抗肿瘤作用机理研究表明,可能与增加肿瘤细胞间隙信息传导、抑制肿瘤细胞膜P21ras蛋白表达、抑制癌基因C-myc表达、增强抑癌基因P53表达和抑制酪氨酸激酶磷酸化有关。  相似文献   

4.
以N-溴甲基邻苯二甲酰亚胺为原料,分别与3种咪唑及其衍生物反应,再与溴代烷烃反应合成了18个新型的邻苯二甲酰亚胺-咪唑盐杂合物,并对所合成的新化合物进行了镇痛活性和抗肿瘤活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化合物11和17均表现出较好的镇痛活性,化合物20表现出较好的抗肿瘤细胞毒活性,对5种肿瘤细胞的活性均高于阳性对照DDP,其中对HL-60细胞株的IC50值为1.86μmol/L,对SMMC-7721、A-549和MCF-7细胞株的抗肿瘤活性分别为DDP的2.5倍、1.9倍和1.8倍.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2,4-二羟基-4,-氯查尔酮对肺癌A549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利用MTT法检测了2,4-二羟基-4,-氯查尔酮对A549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并利用吖啶橙/溴化乙锭双荧光染色观察了A549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不同浓度2,4-二羟基-4,-氯查尔酮均可引起A549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并存在剂量依赖关系。随着2,4-二羟基-4,-氯查尔酮作用浓度的增高,A549细胞的凋亡逐渐增多。由此可见,2,4-二羟基-4,-氯查尔酮通过诱发A549细胞凋亡而发挥对A549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当在甾体化合物中引入氮原子或含氮官能团后,所得化合物的生物活性会明显提高。用酮经过酯化、肟化、重排、水解等反应合成3-氮杂-A-homo-4a-雄烯-4-酮化合物,并用六种人体肿瘤细胞珠对所合成化合物进行体外抗肿瘤活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为从红树林微生物中分离抗肿瘤活性物质,从泉州湾红树土壤中分离、纯化和筛选能产生抗肿瘤活性物质的细菌,并利用16S rDNA序列比对方法进行分子鉴定.采用追踪分离的方式,以稻瘟霉分生孢子抑制强度和肿瘤细胞体外抑制活性为指标,对细菌发酵液抗肿瘤活性成分进行初步分离.实验结果显示,从泉州湾红树林土壤中分离出1株具有较强抗肿瘤活性的细菌,经鉴定为Vibrio fluvialis. Vibrio fluvialis发酵液能抑制稻瘟霉分生孢子萌发时菌丝形变,并抑制EC9706食管癌细胞和H22肝癌细胞生长.从Vibrio fluvialis发酵液分离出具有较强抗肿瘤活性的化学组分Ⅰ和组分Ⅱ.组分Ⅰ对EC9706食管癌细胞和H22肝癌细胞ρIC50分别为0. 18 mg·m L~(-1)和0. 26 mg·m L~(-1),组分Ⅱ对EC9706食管癌细胞和H22肝癌细胞ρIC50分别为0. 17 mg·m L~(-1)和0. 22 mg·m L~(-1).表明Vibrio fluvialis能产生抗肿瘤活性物质,具有重要抗肿瘤研发价值.  相似文献   

8.
从1-茚酮出发,通过简洁的路线合成了15个结构新颖的二氢化茚-咪唑衍生物,并对合成的新化合物进行了抗肿瘤活性和抑菌活性的筛选.生物活性结果表明,化合物7、15、16和18具有较好的抗肿瘤细胞毒活性,其中化合物15对白血病(HL-60)、肝癌(SMMC-7721)及肺癌(A-549)的细胞毒活性甚至优于阳性药物DDP;化合物7、10、14、15、16和17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和枯草芽孢杆菌(B.sutbilis)均具有较好的抑菌活性,化合物8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显示出较好的选择性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9.
西红花提取物(saffron extract,SE)具有潜在的抗肿瘤活性.通过以下方法比对SE及合成的西红花糖苷体外抗肿瘤活性的差异并由此分析后者抗肿瘤机制:MTT法比较肿瘤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合成的西红花糖苷处理后肿瘤细胞的凋亡及其细胞周期的变化,Western blot法探究合成的西红花糖苷对p53基因表达的影响.实验发现,与天然SE比较,合成crocetin、crocin I~crocin III体外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能力增强,而HCT116、A549两种细胞对其较为敏感;另外,与空白对照比较,合成的crocetin、crocin I~crocin IV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阻止细胞周期进程,其机制可能与促进p53基因表达相关.本研究部分揭示了合成的西红花糖苷的体外抗肿瘤活性,并对相关机制进行了一定的探索,为探寻更理想的西红花类抗肿瘤药物提供了体外研究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研究姜黄素与阿霉素联合应用对人纤维肉瘤HT1080、人乳腺癌MCF-7、人肺癌A549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及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协同作用,探讨其抗肿瘤协同作用的机制,为临床寻找有效的化疗增敏剂提供实验依据和理论基础.MTT法测定细胞增殖抑制率,结果表明5μmol/L姜黄素与阿霉素联合用药对HT1080、MCF-7、A549细胞均表现出协同抗肿瘤作用;Hoechst 33258荧光染色观察A549细胞凋亡的形态学变化;Westernblot法检测A549细胞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表明姜黄素与阿霉素联合应用可显著诱导A549细胞发生凋亡,其协同抗肿瘤的机制可能与下调抑凋亡蛋白bcl-2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1.
对苯二甲羧酸酯化、肼解、成盐、环化成双-(4-氨基-5-巯基-1,2,4-三唑-3-基)苯(1),再与芳香羧酸(2a~2h)在相转移催化剂四丁基碘化铵和POCl3作用下,高产率制得8种1,4-双[(6-芳基)-1,2,4-三唑并[3,4-b]-[1,3,4]噻二唑-3-基]苯类衍生物(3a~3h),并利用IR、1H NMR、MS和元素分析对目标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用MTT方法评价了它们在体外对HepG-2、A549-1和231-2癌细胞株的体外生长抑制活性.结果表明,所合成的8个新化合物均具有潜在的体外抑制癌细胞生长活性,其中3a、3g与3h活性最强.  相似文献   

12.
熊果烷-12-烯-2α,3β,28β-三醇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恶性肿瘤是1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作为多种天然产物主要功能成分之一的熊果酸具有抗肿瘤活性,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侵袭,并有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对肿瘤细胞表现出较强的细胞毒活性.因此,为了开发具有潜在抗肿瘤活性的五环三萜类化合物,笔者以具有一定抗肿瘤活性的熊果酸为先导化合物,通过对熊果酸C-2位,C-3位和C-28位进行结构修饰得到了熊果烷三醇衍生物.相关化合物的结构通过IR、1H NMR和HRMS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3.
以金刚烷甲酰氯为起始原料,亲核取代、环化、硝化和还原反应制得中间体2-金刚烷-5-氨基-1H-吲哚(5);再与取代酰氯反应,合成了5个N-(2-金刚烷-1H-吲哚-5-基)取代苯甲酰胺(6a—6e),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和HR-MS表征;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研究了6a—6e对人肺癌细胞(A549)、人肝癌细胞(Hep G-2)和乳腺癌细胞(MCF-7)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结果显示:化合物6d体外抑制活性最优,其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13. 45,11. 45,9. 56μmol/L.实验表明,化合物6d具有较好的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14.
以2-羟基苯乙酮(HAP)为配体合成一个2-羟基苯乙酮镍(Ⅱ)配合物[Ni(AP)2](1),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表征其晶体结构。在该配合物中,中心镍(Ⅱ)采取四配位方式,2个2-羟基苯乙酮分子分别通过其脱质子的2-羟基O原子和酮羰基O原子与镍(Ⅱ)反式双齿螯合配位,形成平面四边形的几何构型。采用MTT法测试HAP配体及其镍(Ⅱ)配合物1对4种人肿瘤细胞株(BEL-7404、HepG2、A549、MGC80-3)以及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的体外增殖抑制活性。研究结果表明,HAP及其镍(Ⅱ)配合物1对上述各细胞株均显示出中等程度的增殖抑制活性。除对MGC80-3之外,配合物1对其他肿瘤株的体外增殖抑制率均高于HAP,初步说明HAP与镍(Ⅱ)配位结合后在抗肿瘤活性上表现出一定的正协同效应;且配合物1的细胞毒性总体上低于顺铂,推测其非细胞毒类化合物。以DNA为潜在抗肿瘤靶分子,通过液态荧光光谱分析和琼脂糖凝胶电泳的方法,从分子水平上研究配合物1与DNA的结合作用,结果表明:配合物1对ct-DNA存在弱的插入作用,且当其浓度达到70μmol/L以上时,对质粒DNA表现出切割活性。由此推测,DNA大分子应是配合物1产生抗肿瘤活性的关键靶点之一。  相似文献   

15.
合成新型熊果酸和甘草次酸-尿嘧啶核苷缀合物,并研究其体外抗肿瘤活性。以熊果酸和甘草次酸为原料,在碱性条件下,与二溴烷烃反应生成溴代烷烃酯;继而与尿嘧啶核苷发生亲核取代反应,共合成得到4个新型的熊果酸/甘草次酸-尿嘧啶核苷缀合物,并采用MTT法测试其抗肿瘤活性。结果表明,甘草次酸-尿嘧啶核苷缀合物对人肝癌细胞HepG-2和人肺癌细胞A549的抑制作用比熊果酸-尿嘧啶核苷缀合物强;4个目标化合物均对人胃癌细胞BGC-823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3-尿嘧啶核苷酸)-正辛基]-甘草次酸酯活性最高,20μmol/L抑制率约64%),而对NCI-H460、BEL-7404等肿瘤细胞抑制作用不明显;化合物([(3-尿嘧啶核苷基)-正辛基]-熊果酸酯对人宫颈癌细胞HeLa表现出较好的抑制作用(20μmol/L抑制率约54%)。  相似文献   

16.
对色胺酮的合成工艺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得出最佳合成工艺条件:以吲哚醌和靛红酸酐为原料,在三乙胺作用下,在氯仿中回流3.0 h,乙醇洗涤3次,得到色胺酮纯品.此方法产率高(93.1%),产品纯度好(99.9%),后处理方便.用此方法合成出了14个色胺酮衍生物,5个未见报道。采用MTT法检测合成的色胺酮衍生物对A549,HCT116及PC12肿瘤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发现所合成的化合物对3种肿瘤细胞均有较好的抑制增值的作用。其中,8-硝基色胺酮和8,7/9-二氯色胺酮对A549具有较好的抑制活性IC_(50)分别为:1.35,0.99μmol/L,表明此类化合物具有潜在的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17.
以N′-(2-氰基-4-碘苯基)-N,N-二甲基甲脒和靛红为起始原料,N′-(2-氰基-4-碘苯基)-N,N-二甲基甲脒先与芳胺发生Dimroth重排,再进行Suzuki偶联生成化合物4a~4c;靛红经1-位取代、3-位成腙生成化合物7a~7c;最后经化合物4a~4c和7a~7c之间的亲核加成,合成了9个新型N-取代的靛红杂合喹唑啉类化合物8a~8i。利用核磁共振、红外光谱和高分辨质谱对目标化合物进行表征,并以SW480、A431、NCI-H1975和A549人肿瘤细胞为受试细胞,采用MTT法对9个目标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大部分化合物均具有较强的肿瘤细胞增殖抑制作用,其中化合物8a、8b、8e、8g对4种受试细胞均具有良好的生长抑制作用,优于阳性对照拉帕替尼和吉非替尼。可见,当在喹唑啉单元4-位引入3-乙炔基苯氨基时,对肿瘤细胞的增殖抑制活性较好;当引入3-氯-4-氟苯氨基和3-氯-4-(3-氟苄氧基)苯氨基时,对肿瘤细胞的增殖抑制活性次之。当靛红单元5-位无取代基或被F取代时,对肿瘤细胞的增殖抑制活性较好;当被Cl取代时,对肿瘤细胞的增殖抑制活性较差。  相似文献   

18.
以齐墩果酸苷元为起始原料,对其28-COOH进行甲基化修饰后得齐墩果酸-28-羧甲酯(1);通过合成的岩藻糖和二糖片段对1的3-OH进行结构修饰,合成了2种齐墩果酸糖苷衍生物(2~3),其结构经~1 HNMR,~(13) CNMR,MS(ESI)表征。采用MTT法,选用高表达人肺癌细胞(A549)对2~3进行初步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结果表明:2~3对抗人肺癌A549细胞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浓度为1×10~(-3)mol·L~(-1)时,2种化合物对A549的抑制活性明显较其他的浓度时要高,抑制率分别为(64.12±3.03)%、(89.25±0.12)%。  相似文献   

19.
 三七总甙对多种肿瘤细胞的生长均有抑制作用,但从三七茎叶、花梗、果梗提取到的达玛烷20(S)-原人参二醇型皂苷(20(S)-PPDS)对肺癌A549细胞的作用及机理尚不清楚.本研究采用噻唑蓝(MTT), Hoechst33258 染色,免疫组化以及Western blot法研究20(S)-PPDS对肺癌A549细胞的作用.结果显示20(S)-PPDS对A549细胞的具有抑制作用,125,250,500μg·mL-1的20(S)-PPDS与A549细胞作用72h后,细胞抑制率依次为28.67%,41.97%,73.02%;20(S)-PPDS对A549细胞作用24,72h的IC50分别为398.94,315.96μg·mL-1;20(S)-PPDS通过活化Caspase-3, 上调Bax蛋白表达,下调Pro-Caspase-3、Bcl-2蛋白表达诱导A549细胞凋亡.这些研究结果表明20(S)-PPDS对A549细胞具有抑制细胞增殖和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与组织激肽释放酶结合蛋白(kallistatin)联合用药的抗肿瘤作用,构建TRAIL与kallistatin双表达的重组质粒pAM-CAG-Kal-IRES-TRAIL,将重组质粒转染A549,LO-2,NCI-H446和Hela细胞,考察其抗肿瘤活性.实验结果表明:构建的双表达载体能同时表达TRAIL与kallistatin,且均能分泌至培养基中;TRAIL与kallistatin联合表达对肿瘤细胞活力的抑制作用明显增强,诱导肿瘤凋亡的作用也明显增强,说明联合表达TRAIL与kallistatin能够增强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