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随访观察根治幽门螺杆菌(Hp)后对胃黏膜萎缩和肠上皮化生的影响。方法分析157例经胃镜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为萎缩性胃炎伴Hp感染患者给予抗Hp治疗的临床资料,比较胃黏膜萎缩和肠上皮化生的程度改变。结果 102例根治Hp患者随访1年,根治前后比较胃黏膜腺体萎缩程度评分显著减少(P〈0.01),肠上皮化生评分无明显改变(P〉0.05)。86例随访2年,胃黏膜腺体萎缩和肠上皮化生评分均有显著减少(均P〈0.01)。结论根治Hp后可使胃黏膜萎缩和肠上皮化生程度减轻。  相似文献   

2.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肠上皮化生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卿笃信  凌奇荷 《湖南医学》1996,13(4):193-194
对525例胃疾病患者行病理及幽门螺杆菌(HP)检查,HP阳性者310例,占59.1%,有肠化生者127例,占24.2%,二者的发生率随增龄而增加(P〈0.005)。HP阳性组肠化生比阴性组更常见,分别为28.4%和18.1%(P〈0.01),HP阳性的肠化生患者平均年龄明显低于HP阴性者。提示HP感染是肠化生发生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肠化生与肠型胃癌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根除幽门螺杆菌对肠上皮化生、胃黏膜萎缩与慢性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按幽门螺杆菌感染根除随访结果,将156例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其分为根除组(94例)与未根除组(62例),对比分析两组肠上皮化生、胃黏膜萎缩与慢性炎性反应情况。结果根除组患者肠上皮化生程度减轻,肠上皮化生评分明显低于未根除组(P〈0.05);根除组胃黏膜萎缩情况得到改善,胃粘膜萎缩评分明显低于未根除组(P〈0.05);根除组胃黏膜炎性反应程度减轻,炎性反应评分明显低于未根除组(P〈0.05)。结论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可改善肠上皮化生,减轻胃黏膜萎缩与慢性炎性反应程度,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幽门螺杆菌、肠上皮化生与不同类型胃炎关系的探讨尹蔚叶鸣秦云才韩东升(中国人民解放军第88医院271000)近年来有关幽门螺杆菌(HP)、肠上皮化生(IM)与慢性胃炎、胃溃疡和胃癌的关系日益受到重视。但关于HP感染和IM的致病机理仍未明确,目前文献中...  相似文献   

5.
幽门螺杆菌毒素与胃黏膜肠上皮化生和胃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幽门螺杆菌 (Hp)感染率在人群中高达 50 %~60 % ,但仅仅一部分人有消化不良症状 ,一部分人表现为消化性溃疡 ,更少的人可能出现胃癌。机制目前尚不明确 ,除了宿主本身的因素之外 ,Hp菌株的差异可能是重要的影响因素。西方国家的一些资料表明 ,细胞毒素相关基因 (cytotoxin associatedgeneA ,cagA)表达阳性菌株具有更强的致病力 ,与消化性溃疡和胃癌的发生关系更密切[1] 。但亚洲国家如日本、泰国、中国等地一些文献[2~ 4 ] 报道与西方国家存在差异。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病例 -对照研究评价cagA阳性菌…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根除幽门螺杆菌(Hp)感染对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90例慢性胃炎并肠上皮化生伴Hp感染的患者资料.按照随访Hp根除结果 不同分为根除组(54例)与未根除组(36例).观察两组胃黏膜炎肠上皮化生的变化.结果 4年后成功根除Hp的患者肠上皮化生程度明显减轻,与持续Hp感染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访发现根除组肠上皮化生积分(1.25±0.48)分,低于未根除组的(2.23±0.35)分,Hp根除组肠上皮化生积分明显改善,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根除Hp可以减轻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程度,防止肠上皮化生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HP)根除治疗对p53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HP与胃癌的关系。方法:利用免疫组化染色对105例胃黏膜活检组织,包括正常胃黏膜、HP,阴性肠上皮化生胃黏膜、HP阳性肠上皮化生胃黏膜、HP根除治疗前后及胃癌,进行p53蛋白表达的分析。结果:正常胃黏膜未见p53蛋白表达。HP阳性肠上皮化生胃黏膜p53蛋白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胃黏膜和HP阴性组:HP阳性肠上皮化生胃黏膜HP根除治疗后,其p53蛋白表达阳性率显著降低。结论:HP根除治疗后,肠上皮化生胃黏膜p53蛋白表达阳性率明显降低;HP感染可促进突变型p53基因表达增强。  相似文献   

8.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与肠上皮化生及不典型增生赵伟东牛海洲牛琼*(胜利石油管理局中心医院东营市257034,*滨州医学院)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感染与胃癌的关系日益受到重视,但其致癌机制尚不明确。笔者回顾总结我院199...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胃粘膜肠上皮化生与幽门螺杆菌(Hμ)细胞毒素相关蛋白(CagA)菌株感染的关系,对415例慢性胃炎患者进行了血清HpCagA抗体检测,并同时进行快速尿素酶试验、组织学检查,抗体检测和~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Hp感染。结果显示慢性浅表性胃炎组,慢性萎缩性胃炎组和慢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组患者HpCagA抗体检出率分别为21.67%、21.92%和28.43%,无显著性差异(X~=1.86,>0.05);而3组患者Hp抗体检出率分别为56.67%、56.16%和70.59%,慢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组Hp抗体检出串最高,与其他两组有显著性差异(X~=5.82,3.87,均P<0.05)。表明CagA不是胃粘膜肠上皮化生发生的特异性致病因子,可能CagA以外的其它HP致病因子参与了胃粘膜肠上皮化生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清除幽门螺杆菌后对胃黏膜病变转归的影响。方法人选患者均经胃镜和临床病理诊断为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并确定有Hp感染的状态。患者分两组:幽门螺杆菌根治组慢性胃炎42例、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45例,未行Hp治疗组慢性胃炎41例、萎缩伴肠上皮化生38例;于根除幽门螺杆菌后1年行胃镜随访,在同一部位取活检,根据病理结果的不同分为好转和无好转。结果治疗Hp1年后慢性胃炎根治组逆转率54.52%(23/42),未根治组19.51%(8/41),组间比较有非常明显差异(χ^2=11.06,P〈0.01);Hp根治组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病变逆转率15.56%(7,45),未根治组10.53%(4/38),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根除Hp1年后慢性胃炎病变有明显好转,对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病变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胃黏膜肠化生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将638例行胃镜检查者的胃黏膜病理资料、Hp感染与肠化生的关系进行比较,并对同期271例胃黏膜肠化生者的年龄、生活习惯、家族史、病程等与肠化生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肠化生组织中的Hp感染率明显高于无肠化生者(P<0.01);糜烂性胃炎、消化性溃疡以及胃黏膜萎缩中的肠化生发生率明显高于浅表性胃炎(P<0.01);家族史(OR=4.129)、吸烟(OR=1.193)、喝酒(OR=1.1333)、辛辣食物(OR=1.865)、浓茶(OR=1.939)及慢性胃炎病史(OR=6.343)均为肠化生发生的危险因素;胃黏膜肠化生的发生在年龄分布上有一定的规律。结论 Hp的感染、胃黏膜糜烂、胃黏膜萎缩、消化性溃疡、烟酒、辛辣食物、浓茶、慢性胃炎病史均是胃黏膜肠化生发生的危险因素,且肠化生的发生有一定年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控制口腔牙菌斑对根除胃内幽门螺杆菌再复发的作用.方法对80例确诊为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进行口腔卫生指数调查,并随机分成4组进行治疗观察,在治疗停药后1个月、6个月分别进行胃镜复查,观察胃内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根除疗效.结果 80例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患者口腔卫生状况较差,多属中、重度牙周炎.铋三联疗法配以周密牙周治疗组与单纯三联疗法组,近期胃内幽门螺杆菌根除效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在治疗停药半年后,铋三联配以牙周治疗组幽门螺杆菌感染复发率明显低于单纯铋三联治疗组(P<0.05).结论铋三联疗法配以周密牙周治疗,治疗胃、十二指肠疾病中幽门螺杆菌感染,是防止胃内幽门螺杆菌再复发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3.
CagA阳性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细胞表达相关抗原阳性与胃癌的相关性及胃癌发生机制。方法:选取胃癌38便,萎缩性胃炎30例,正常对照24例。应用ELISA法检测血清HP CagA抗体,PCR法,组织学方法检测HP感染率,同时检测了癌旁组织HP感染率。  相似文献   

14.
口腔牙菌斑和胃粘膜幽门螺杆菌检测方法探讨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寻求一种简便、准确的非创伤性检测方法检测幽门螺杆菌(Hp)感染。方法 应用PCR技术、细菌培养、快速尿素酶试验、病理学检查等方法对150例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胃粘膜、口腔牙菌斑进行Hp检测。结果 上述4种方法胃粘膜Hp检出率分别为64%、41.5%、51.3%、59.3%。PCR技术检测口腔牙菌斑中Hp感染,特异性、敏感性、预测值、精确度均优于细菌培养和尿素酶试验;且每种方法对患者自身的胃粘  相似文献   

15.
Objective To determine the role of Helicobacter pylori ( Hp ) in the development of gastric cancer and gastric precancerous lesions. Methods From the biopsy specintestinal metaplasiaens of gastric cancer and precancerous lesions lip organisms were detected by a combination use of three methods ( Clo-test,Giemsa and PCR ). Mutations of C-Ha-ras and p53 genes were determined by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single strand 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 analysis-direct sequencing ( PCR-SSCP-S ) . Results The detection rates of lip in gastric cancer, dysplasia and intestinal metaplasia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normal gastric mucosa , and the mutational rates of C-Ha-ras and p53 genes in Hp positive patient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lip negative patients. In gastric cancer patients, the mutational rate of p53 gene in lip positive patient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lip negative patients, in which spot mutation was the main pattern of gene changes.Conclusion Hp infection might be related to gastrocarcinogenesis and gene mutation might play a role in Hp related gastric cancer.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含左氧氟沙星、呋喃唑酮的四联和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疗效、安全性。方法:选择97例符合条件的Hp阳性的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四联组采用奥美拉唑20mg、胶体果胶铋200mg、左氧氟沙星200mg、呋喃唑酮200mg,bid,口服10d;三联组除没有胶体果胶铋外,余项同。治疗结束4wk后,复查^14C-尿素呼吸试验,观察Hp根除情况、症状及不良反应等。结果:根据意向处理分析(ITT)和试验方案分析(PP),四联组的Hp根除率分别为90.00%、91.83%,三联组的Hp根除率分别为74.00%、77.08%;四联组根除率较三联组明显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联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20%,三联组为10.42%,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联疗法Hp根除率高,是根除Hp的理想方案,可作为我区一线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17.
幽门螺杆菌与胃癌转移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 (Hp)对低转移胃癌细胞生长和裸鼠接种转移的影响 ,并建立动物转移实验体外模型。方法 :应用细胞计数及MTT测定等方法 ,观察Hp活菌对胃癌细胞系BGC - 82 3低转移细胞株生长的影响。并行裸鼠接种 ,观察裸鼠转移情况。结果 :细胞计数及MTT检测结果均显示 :Hp活菌菌液浓度≥ 4 .0×10 5CFU/ml时 ,细胞生长明显受抑 ,且浓度越高抑制越显著 ,细胞存活率与Hp活菌的浓度呈负相关 ,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0 1)。裸鼠接种实验提示实验组肿瘤大小与对照组比较的差异 (P <0 .0 5 )。病理结果示实验组 2只裸鼠发现转移灶 ,而对照组无转移。结论 :低Hp活菌浓度能促进BGC - 82 3细胞增殖 ,且可能加速肿瘤的生长与转移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根除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对H.pylori阳性的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患者症状的治疗作用.方法 100例经胃镜检查及14C-尿素呼气试验同时阳性的FD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根据个体化原则给予抗抑郁、促动力药物(多潘立...  相似文献   

19.
幽门螺杆菌在慢性胃炎病理类型及年龄分布上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胃镜检查病理诊断为慢性胃炎者2949例进行临床病理分析,重点观察了幽门螺杆菌,慢 活动性胃炎,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在年龄分布上的特点以有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见HP相关性胃炎与慢性活动性胃炎无论在年龄分布上还是在慢性胃炎各类型中的分布上都有明显的同步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幽门螺杆菌 (Hp)感染、血清白细胞介素 - 8(IL - 8)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 (简称 :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 )及腔隙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 ,选择初发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 1 50例 (A组 )、初发腔隙性脑梗死1 50例 (B组 )、健康体检者对照 1 50例 (C组 )。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 (ELISA)法检测三组血清标本的Hp特异性抗体IgG(Hp -IgG) ,同时检测血清IL - 8浓度等。结果 A、B、C三组Hp -IgG阳性率分别为 :87% (1 31 / 1 50 )、68% (1 0 2 / 1 50 )、58% (87/ 1 50 ) ,A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32 .49,P <0 .0 1 ,OR =4.99,95 %CI :2 .79~ 8.92 ) ;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A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1 6 .1 6 ,P <0 .0 1 ,OR =3 .2 4 ,95 %CI:1 .80~ 5 .86)。A组的IL - 8浓度与B组和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 ,B组与C组的IL - 8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结论 Hp感染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发病相关 ,与腔隙性脑梗死发病无相关性 ;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发病后血清IL - 8浓度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