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国性科学》2017,(12):105-107
目的:研究和探讨生殖道感染和未足月胎膜早破孕妇妊娠结局临床相关性。方法:以我院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124例未足月胎膜早破孕妇为研究组,以同期124例足月胎膜早破孕妇期为对照组,对两组感染情况和妊娠结局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研究组生殖道解脲支原体、衣原体感染率分别为29.84%和13.7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87%和4.0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假丝酵母菌、细菌性阴道病感染率分别为8.87%和10.48%,高于照组的6.45%和8.06%,组间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研究组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新生儿黄疸发生率分别为18.55%、13.71%、19.35%,与对照组的16.13%、12.10%、16.13%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新生儿肺炎、绒毛膜羊膜炎发生率分别16.13%、79.03%,高于对照组的4.03%、29.84%,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生殖道解脲支原体感染和衣原体感染可能为造成未足月胎膜早破的重要原因,未足月胎膜早破可导致不良妊娠结局。应在妊娠期间加强生殖道感染筛查,并实施对症治疗,降低未足月胎膜早破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孕妇下生殖道支原体阳性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孕妇下生殖道支原体感染情况及对围产结局的影响。方法采用培养法对204例晚期妊娠孕妇进行了支原体检测并追踪分娩时的情况,支原体阳性者对其新生儿进行呼吸道分泌物解脲支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培养。结果孕妇支原体阳性组与阴性组比较,早产、胎膜早破、低体重新生儿、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是否感染支原体5种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晚期妊娠孕妇下生殖道中检测出支原体对围产结局可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未足月胎膜早破产妇和新生儿结局的高危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河北省秦皇岛市妇幼保健院诊治的98例未足月胎膜早破产妇和足月胎膜早破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再选取98例足月胎膜早破的患者为对照组。对影响两组患者的高危因素以及产妇和胎儿围产结局的相关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产妇出现未足月胎膜早破的首要原因是阴道炎(19.39%),其次是产妇有不良孕产史(13.27%)。产妇出现未足月胎膜早破症状的单因素包括臀位、腹压升高、阴道炎、不良孕产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妇出现未足月胎膜早破症状的高危因素有阴道炎、不良孕产史、臀位及妊娠期糖尿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58.16%)、新生儿肺炎发生率(44.90%)、NRDS发生率(43.88%)以及新生儿病死率(4.08%)显著高于对照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8.16%)、新生儿肺炎发生率(2.04%)、NRDS发生率(13.27%)以及新生儿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产妇的剖宫产发生率、产后出血发生率、产褥感染发生率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影响未足月胎膜早破产妇的因素很多,阴道炎和不良孕产史是高危因素,为降低未足月胎膜早破发生率,妇女应当保护好自己的身体并应注意身体健康问题,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与分析生殖道感染对早期、中期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对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在我院行产前保健并决定分娩的2240例产妇做初产检时行To RCH、白带常规、衣原体、支原体及阴道分泌物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检查,分为感染组860例及非感染组1380例。按照治疗情况将感染组分为感染治疗组590例与感染非治疗组270例,对比三组产妇的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情况。结果:感染治疗组与感染非治疗组不良妊娠结局率均高于非感染组(χ2=4.34,P0.05;χ2=5.28,P0.05),感染非治疗组不良妊娠结局率高于感染治疗组(χ2=4.03,P0.05)。单一感染非治疗组不良妊娠结局率明显高于感染非治疗组(χ2=4.65,P0.05)。多种感染非治疗组不良妊娠结局率明显高于感染非治疗组(χ2=4.74,P0.05)。结论:早期及中期孕妇发生病原微生物感染可明显增加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要求指导妊娠妇女定期来院行常规生殖道感染方面的检查,以制定有效的治疗对策,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并探讨妊娠期生殖道感染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选取在我院分娩的合并生殖道感染孕妇400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健康孕妇200例为对照组。结果:细菌感染组胎膜早破、宫内窘迫、羊水过少、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支原体感染组胎膜早破、宫内窘迫、羊水过少、新生儿窒息以及新生儿肺炎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念珠菌感染组胎膜早破、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以及新生儿肺炎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妊娠期生殖道感染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高,临床上要早期防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妊娠期生殖道感染的相关因素,并探讨生殖道感染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我院妇产科定期孕检和分娩的320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孕28~34周时取阴道分泌物进行细菌性阴道病(BV)、衣原体、支原体、滴虫、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检测,记录妊娠期阴道感染发生率,分析危险因素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320例孕妇中,67例出现妊娠期生殖道感染(20.94%),其中VVC发生率最高(44.78%),其次为BV(22.39%)、支原体感染(16.42%)。妊娠期生殖道感染在受教育程度、妊娠期糖尿病、孕中晚期每周性行为频次分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是生殖道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生殖道感染组早产、低体重新生儿、新生儿窒息、新生儿感染、胎膜早破、早产胎膜早破、绒毛膜羊膜炎、死胎发生率均高于非生殖道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学历水平、妊娠期糖尿病、孕中晚期每周性交频次增加是妊娠期生殖道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以VVC、BV较为常见,会增加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中国性科学》2015,(5):66-68
目的:研究孕妇在妊娠期生殖道支原体、衣原体感染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我院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间处于妊娠期时出现支原体或者衣原体感染的190例产妇,并选择同期176例正常产妇的不良妊娠结局。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感染Uu、Ct的孕妇出现不良妊娠的几率明显高于正常孕妇,两组产妇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前加强保健,重视生殖道感染是提升围产结局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生殖道B族链球菌感染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将200例妊娠晚期孕妇依据是否生殖道B族链球菌感染分组,即感染组(70例)与非感染组(130例),对两组的妊娠结局进行统计观察。结果:感染组与非感染组在胎膜早破、宫内感染、早产、剖宫产和产后出血以及羊水污染的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新生儿感染、新生儿窒息、新生儿窘迫和病理性黄疸的发生率分别为30.0%、37.1%、25.7%、24.3%,均高于非感染组的10.8%、11.5%、6.9%、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晚期生殖道B族链球菌感染对孕妇的妊娠结局影响相对比较大,会增加宫内感染和新生儿感染等情况,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妊娠结局受到妊娠期生殖道感染的影响情况,以此来提升临床医生对妊娠期生殖道感染的诊断水平。方法:我院选择2011年4月至2014年4月间进行产前检查的所有妊娠期妇女,经过检查发现其中862例存在生殖道感染现象,将其列为观察组,并将观察组中的患者根据是否存在临床症状以及有无实施治疗分为四组,分别为组1、组2、组3、组4,另外选择同一时间进行产前检查的862例生殖道感染阴性的孕妇作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妊娠结局发症;此外对观察组中的每组进行比较,通过这样的研究来分析妊娠期生殖道感染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情况。结果:通过对本文所选的研究者进行分析,观察组的组1、组2、组3、组4中不良妊娠发生率分别为26.62%、15.58%、39.82%、16.67%,对照组为13.69%,组2、组4中的患者出现不良妊娠的发生率略微比对照组高,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1和组3孕妇出现不良妊娠的几率明显比对照组高,而且相比较而言,组3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要比组1高,两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为62.88%,对照组为19.49%,两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存在生殖道感染的孕妇出现不良妊娠以及新生儿并发症的几率明显高于未发生感染的孕妇,根据可能引起不良妊娠结局的生殖道感染最主要的治疗方法为抗菌药物,能够很好的降低不良妊娠的发生几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妊娠期生殖道感染对妊娠结局的临床危害及其影响。方法:通过分析2013年5月至2016年5月医院收治的94例妊娠产妇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生殖道感染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孕妇妊娠结局,探讨妊娠期生殖道感染对妊娠结局的危害和影响。结果:观察组患者不良妊娠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胎儿存活率则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孕妇早产、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新生儿低体重、胎膜早破以及死胎6种不良妊娠类型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对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孕妇生殖道感染会增加胎儿不良妊娠风险,胎儿存活率也显著下降,加强对妊娠期生殖道感染孕妇的临床治疗对降低不良妊娠率、降低新生儿死亡率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近足月胎膜早破终止妊娠不同时机及方式的临床效果对比。方法:回顾性分析423例近足月、单胎的胎膜早破终止妊娠孕妇的临床资料。按照分娩时间和干预方法分为五组:A组为胎膜早破后12h内剖宫产32例,B组为胎膜早破后12h内缩宫素计划分娩41例,C组为胎膜早破后12~24h剖宫产45例,D组为胎膜早破后12~24h缩宫素计划分娩93例,E组为24h内自然分娩212例。比较五组孕妇的母婴结局。结果:B组和D组以及E组的分娩方式间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五组间产钳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A、B两组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与E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C、D两组与E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C、D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A、B两组围生儿的不良结局发生率与E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C、D两组与E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C、D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及早进行终止妊娠可以改善足月胎膜早破的妊娠结局,但何种方法对结局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孕周处理方法处理胎膜早破患者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妇产科2011年2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28~35+6孕周的380例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产妇意愿及医师建议将纳入病例分为保胎组和非保胎组,其中保胎组患者220例,非保胎组患者160例。此外按照患者胎膜早破的发生时间又将所有纳入病例分为3个亚组,即28~31+6孕周组(70例)、32~33+6孕周组(160例)、34~35+6孕周组(150例)。采用不同孕周的处理方法对胎膜早破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并详细记录所有患者的妊娠结局,比较28~31+6孕周、32~33+6孕周、34~35+6孕周患者中保胎组和非保胎组的妊娠结局是否存在差异。结果:28~31+6孕周保胎组宫内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非保胎组(P0.05),不过保胎组新生儿死亡的发生率明显低于非保胎组(P0.05);32~33+6孕周保胎组剖宫产率、宫内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非保胎组(P0.05),不过保胎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明显低于非保胎组(P0.05);34~35+6孕周保胎组宫内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非保胎组(P0.05)。结论:不同孕周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具有不同的处理策略,28~31+6孕周实施保胎方案的意义值得商榷,32~33+6孕周进行保胎治疗具有一定的意义,不过需要对产妇及胎儿的情况做出密切监测,34~35+6孕周进行保胎意义不大。临床上应重视胎膜早破的预防与处理,减少母婴并发症的发生,以提高围生理期质量。  相似文献   

13.
农村已婚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的干预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农村已婚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干预的模式。方法:对辖区内1848例农村已婚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防治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其实施策略对妇女生殖道感染发病率、诊治行为的变化影响。结果:妇女诊治行为的改变,表现为体检率、妇检率、治疗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P<0.05、P<0.01),阴道炎、宫颈炎发病率明显下降(P<0.01)。结论:生殖道感染的干预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今后应当继续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农村育龄妇女健康意识。提升各层计生人员的服务意识和水平,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晚期胎膜早破对孕妇难产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从2010年5月至2013年5月所接收的108例晚期胎膜早破孕妇作为观察组,再抽取同期于我院生产的足月待产108例健康孕妇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难产率、产前胎位以及母儿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难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产前胎位研究表示观察组头盆不称以及胎位异常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母儿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盆不称以及胎位异常是造成胎膜破裂的主要因素,胎膜早破显著增高患者的难产率,并且母儿并发症发生率也显著增高。对孕妇进行适当的护理以及做好生产时的准备,能降低难产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充分保证孕妇和婴儿的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妊娠期女性生殖系统感染病原菌的分布以及耐药性分析,为妊娠期生殖系统感染患者的治疗和母婴的健康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期间医院的1249例妊娠期妇女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对所有妊娠期妇女的阴道或宫颈分泌物做生殖系统的感染检测,对被检出的菌种进行鉴定以及药敏试验。结果:在本次研究的1249例妊娠期妇女中,出现生殖系统感染的妊娠期妇女有412例,其生殖系统感染率为32.99%,主要感染的疾病有支原体性阴道炎、衣原体性阴道炎、滴虫性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病、淋病、梅毒等等,引起妊娠期生殖系统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为真菌中的念珠菌,经病原菌的鉴定试验发现患者主要感染的念珠菌有白色念珠菌,占85.44%(352/412),光滑念珠菌,占2.91%(12/412),克柔念珠菌,占5.58%(23/412),热带念珠菌,占1.94%(8/412),以及其他病原菌。对病原菌进行药敏试验发现白色念珠菌主要是对5-氟胞嘧啶和两性霉素B比较敏感,而对与咪康唑、酮康唑以及伊曲康唑都有一定的耐药性,其耐药率依次为36.50%、23.25%和18.5%,而光滑念珠菌、克柔念珠菌、热带念珠菌以及其他念珠菌对治疗过程中所使用的抗菌药物都比较敏感。结论:妊娠期女性生殖系统感染率比较高,其感染病原菌主要为念珠菌,在临床中要重视妊娠期女性生殖系统感染的筛查工作。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胎膜早破(PROM)孕妇血清炎症标志物水平变化?生殖道感染情况及引起羊膜腔感染的可能相关因素,并分析引起PROM的危险因素。方法将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台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13例PROM患者纳入观察组,同期正常妊娠并分娩的120例孕产妇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炎性标志物[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C反应蛋白(CRP)]及下生殖道感染情况,并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PROM的独立危险因素;分析PROM孕产妇的羊膜腔感染情况,分析血清炎性标志物?生殖道感染与羊膜腔感染的关系。结果观察组血清炎性标志物VCAM-1?CRP水平及下生殖道感染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下生殖道感染?血清VCAM-1水平?血清CRP水平及双胎妊娠均是影响PROM的独立危险因素;统计发现,PROM合并羊膜腔感染者共31例,其血清VCAM-1水平?血清CRP水平及下生殖道感染率均显著高于非羊膜腔感染者(P<0.05)。结论下生殖道感染?血清炎性标志物水平升高及双胎妊娠是PROM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且下生殖道感染及炎性标志物水平升高还可能是影响羊膜腔感染发生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