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西方,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是一种常见疾病,90年代初对其手术治疗方案为全麻下探查双侧四个旁腺,摘除肿大腺瘤后冰冻证实.近年来,通过术前99mTc-Sestamibi(MIBI)和B超的定位、术中MIBI的探测、术中PTH的快速测定,使微创甲状旁腺手术变为可能,包括局麻下局部甲状旁腺摘除术,内镜及内镜辅助的甲状旁腺切除术.  相似文献   

2.
在西方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是一种常见疾病 ,90年代初对其手术治疗方案为全麻下探查双侧四个旁腺 ,摘除肿大腺瘤后冰冻证实。近年来 ,通过术前 99m Tc- Sestamibi(MIBI)和 B超的定位、术中 MIBI的探测、术中 PTH的快速测定 ,使微创甲状旁腺手术变为可能 ,包括局麻下局部甲状旁腺摘除术 ,内镜及内镜辅助的甲状旁腺切除术。  相似文献   

3.
手术是治疗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重要途径。近年来,随着术前、术中定位技术的发展,传统的颈部双侧甲状旁腺探查手术所占的比例正在逐年减少,微创手术已经成为趋势,借助内镜完成甲状旁腺手术就是其中的主要方法,包括完全内镜下甲状旁腺手术和内镜辅助甲状旁腺手术。本文拟就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内镜辅助甲状旁腺手术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内镜甲状腺手术对甲状旁腺的辨别与保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在内镜甲状腺手术中辨别和保护甲状旁腺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0月至2010年7月160例行颈前小切口内镜辅助甲状腺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甲状腺瘤58例,结节性甲状腺肿82例,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16例,甲状腺乳头状癌4例。行一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90例,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46例,甲状腺全切术20例,甲状腺全切术+中央组淋巴结清扫4例,术中均对甲状旁腺进行精确辨认及有效保护。结果 160例均成功完成手术,术后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4例(2.5%),未出现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结论内镜辅助甲状腺手术在术中可通过内镜放大作用对甲状旁腺进行精确辨认,并在内镜视野下完成对甲状旁腺血供的精细解剖和分离,有效的保护了甲状旁腺及其血供,明显降低了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内镜下甲状腺、甲状旁腺切除手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开展内镜下甲状腺、甲状旁腺切除手术的意义。方法 查阅国外有关内镜下甲状腺、甲状旁腺切除手术的文献并加以综述。结果 甲状腺、甲状旁腺切除手术可以完全在内镜下或者以内镜作为辅助手段来完成。结论 内镜下甲状腺、甲状旁腺切除手术颈部不残留手术瘢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内镜辅助下甲状旁腺手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内镜辅助下甲状旁腺手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效果。方法在颈部胸骨切迹上做一约2cm横切口,免充气,依靠拉钩提拉建立操作腔隙,内镜辅助下采用超声刀等手术器械分离切除病变甲状旁腺(3例无功能性甲状旁腺囊肿和7例甲状旁腺腺瘤伴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结果10例手术均获成功,无一例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20~70min,平均40min。术后无声嘶、呛咳、出血,3例出现一过性低钙血症。10例随访2~18个月,平均9个月,血钙和甲状旁腺素正常,美容效果满意。结论内镜辅助下甲状旁腺手术微创、安全,具有手术时间短、恢复快和美容的优点。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并发甲状腺疾病2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PHPT)并发甲状腺疾病的诊治经验。方法对51例PHPT中并发甲状腺疾病2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1例PHPT患者中术后病理诊断甲状旁腺瘤47例,甲状旁腺癌3例,垂体瘤多发性内分泌病Ⅰ型(MEN-Ⅰ)甲状旁腺增生1例。同时并发甲状腺疾病21例;甲状腺肿17例,桥本甲状腺炎2例,甲状腺瘤2例,伴甲状腺癌1例。并发甲状腺疾病的术前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B超和~(99m)Tc-Sestamibi(MIBI)影像检查作出。20例同时行甲状腺手术探查、切除,除1例甲状腺癌为隐匿性微小癌外,与病理诊断对照正确率为100%;术后无早期并发症。21例获得随访,3例发生甲状腺功能减退,原甲状腺疾病无复发,1例MEN-Ⅰ行垂体瘤和全胃切除术、甲状旁腺增生并发甲状腺肿者未手术。结论我国PHPT和甲状腺疾病有很高的并发率,术前术中对甲状腺应仔细检查,MIBI扫描起重要诊断和鉴别作用。手术治疗甲状旁腺肿瘤的同时应按各甲状腺疾病的处理原则作相应的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局麻下小切口甲状旁腺切除术(PSILA)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效果。方法:在连续收治的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病人中,选择定性、定位诊断为单发性甲状旁腺腺瘤且不具反指征的病人,征得其同意后行PSILA。术前以B超和MIBI明确定位,术中作PTH快速测定以及时发现多腺体病变。对多腺体病变和操作困难的病例及时中转常规手术。结果:310例病人接受PSILA,男56例,女254例,年龄(60.8±16.1)岁,病程(34.34±50.53)月。术前平均血钙(3.0±0.33)mmol/L、血PTH(228.7±360.1)ng/L。PSILA组腺瘤大小(1.90±0.96)cm,重(2.19±4.44)g。51例中转为全麻下手术,包括多腺体病变22例、术前定位错误14例、操作困难者12例、不能耐受PSILA3例。PSILA手术时间平均为(32.68±6.96)min,术后49例留置复苏室观察2h后直接出院,210例在病房观察一晚后翌晨出院。1例术后血钙高于正常(2.87mmol/L),2例出现暂时性喉返神经麻痹,1例出现切口下血肿。B超和MIBI的定位准确率为88.39%,单发腺瘤的定位准确率为95.14%。结论:PSILA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甲状旁腺手术方式,关键在于严格掌握手术指征、选择合适病人,遇到困难病例及时中转全麻下手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通过术中留置于甲状腺床的引流管应用内镜观察原位保留的目标甲状旁腺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2015年2-6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甲状腺疾病诊治中心行单侧甲状腺切除术的14例病人为研究对象,均为单侧甲状腺良性肿瘤或单侧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术中在目标甲状旁腺同侧留置引流管,术后24 h和48 h通过该引流管用内镜观察目标甲状旁腺的存活情况。结果 通过内镜观察甲状旁腺14枚,其中上甲状旁腺7枚,下甲状旁腺7枚,术后24 h清晰观察甲状旁腺13枚,48 h观察到甲状旁腺8枚。术中7枚上甲状旁腺中6枚有肉眼可辨的血管蒂相连,1枚无明显血管蒂,该枚上甲状旁腺术后24 h、48 h观察腺体均为黑色,认为坏死可能,其余上甲状旁腺无坏死表现。6枚下甲状旁腺原位保留后只有2枚有明显的血管蒂,其余4枚无血管蒂;24 h后观察到2枚有轻度淤血表现,其余4枚色泽正常;48 h后3枚观察失败,3枚色泽正常。结论 甲状腺手术后可通过术中留置的引流管应用内镜观察甲状旁腺的存活情况。  相似文献   

10.
内镜甲状腺手术现状与评价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仇明 《外科理论与实践》2004,9(6):448-449,452
内镜甲状腺手术充分体现了内镜外科技术的美容和微创理念,其克服了传统甲状腺手术的一些缺陷,如术后颈部瘢痕、颈前皮肤感觉异常以及吞咽不适等。该技术得益于Gagner 1996年开创性的内镜甲状旁腺次全切除术.并由Huscher等于1997年率先开展。近年内镜甲状腺手术的临床应用日益广泛。这与外科医师对内镜下颈部解剖结构的深入了解、对手术径路选择的多元化探索以及内镜手术器械的不断改进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1.
内镜甲状腺、甲状旁腺切除术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内镜甲状腺、甲状旁腺手术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项新型手术技术。具有美观、创伤小以及术野清晰,能有效避免神经、血管损伤等特点。本就内镜甲状腺手术的实验与临床应用现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正>1986年Gagner报告了首例内镜甲状旁腺切除术,系颈部充气建立操作空间,用特制的微小器械完成手术操作。内镜甲状旁腺切除术的开展标志着内镜颈部手术时代的开始,继而出现了经胸壁或腋窝入路,以及经颈前或锁骨下小切口入路内镜辅助甲状腺切除术。内镜辅助的甲状腺切除术(endoscopicassisted thyroidectomy,EAT)或微创电视辅助的甲状腺切除术(minimally invasive video assisted thyroidecto-my,MIVAT)是由意大利比萨大学Miccoli于1988年报道的,其基本术式是经颈部小切口在内镜辅助下完成甲状腺切除。2002年在国内我们较早开展了Miccoli手术。  相似文献   

13.
腔镜甲状腺手术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近年腹腔镜及内镜手术在许多领域已有长足进步 ,诸如胆囊摘除术、脾脏摘除术及胃酸逆流手术等皆能以极小的伤口完成极其复杂的手术步骤 ,在内分泌手术领域 ,内镜下甲状旁腺摘除术已在国际上广泛开展 ,而内镜技术运用于甲状腺手术的发展则相对较迟 ,其原因为颈部不易充气、甲状腺体积较大、血管丰富、易损伤喉返神经及甲状旁腺等 ,凡此种种皆加大了内镜下甲状腺手术的难度。日本Shimizu于 1998年最早报告内镜下甲状腺手术 ,虽其强调颈部无疤 ,但在胸部却作了大范围的分离且有不少的切口 ,并不符合微创手术 (mini mallyinv…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总结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1型(MEN1)的诊疗现状及预后。方法 MEN1病人2例,临床表现以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为主,1例行甲状腺癌根治术+甲状旁腺次全切除术,1例行甲状旁腺次全切除术。结果 2例病人均发现了甲状旁腺素(PTH)升高及血钙升高,超声及MIBI检查提示甲状旁腺腺瘤,基因检测证实MEN1基因突变,采用了手术切除3.5个甲状旁腺,术后甲状旁腺素(PTH)及血钙均恢复至正常范围。结论 MEN1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容易漏诊和误诊。综合分析临床资料,合理运用基因检测辅以手术等适宜干预措施对MEN1诊疗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经胸无注气内镜下甲状旁腺肿瘤切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经胸部无注气内镜下甲状旁腺肿瘤切除的可行性.方法 经胸骨部小切口,在鼻内镜下对2例甲状旁腺囊腺瘤患者进行手术切除,常规显露喉返神经,局部切除肿瘤.结果 2例均顺利切除,无喉返神经麻痹和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具有美容和微创双重效果.结论 经胸部无注气内镜下甲状旁腺肿瘤切除简便易行,具美容和微创效果,适合经选择的患者.  相似文献   

16.
新书介绍     
《外科理论与实践》2014,19(6):487-487
由主编仇明、王存川、高力、王平、胡三元、朱江帆、田文、樊友本等参与编写的"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甲状腺和甲状旁腺内镜手术学》已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全书分成总论,甲状腺内镜手术的颈部途径,颈外途径,甲状旁腺内镜手术和并发症防治5个部分,共31章。介绍甲状腺和甲状旁腺内镜手术的历史沿革和国内外进展,汇集撰稿专家们各自的临床经验,特别是手术要点和技巧,有较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7.
摘要:为系统回顾10年间中国人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发病、诊断、治疗和预后情况。笔者采用计算机检索并收集1995年1月~2004年12月国内期刊有关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临床研究文献43篇,7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示甲状旁腺腺瘤693例,甲状旁腺增生44例,甲状旁腺癌27例,功能性甲状旁腺囊肿8例。5例未手术,3例手术中未发现病变。全组患者血钙升高82.7%,血PTH升高99.8%;定性诊断主要依靠血钙和血PTH的升高。高频超声、CT和99mTc MIBI的联合应用使超过90%的患者术前获得正确定位。44例增生中有42例采用切除3个半腺体;27例甲状旁腺癌采用患侧腺体和甲状腺联合切除。甲状旁腺腺瘤449例行单侧探查,其中包括72例小切口探查,197例选择双侧探查。15例患者症状复发,再次手术。该资料提示,所有病例都有不同程度误诊史。术前确切定位的原发性甲状旁腺腺瘤可行单侧探查。对于有术中快速检测PTH条件者可行小切口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18.
目的肾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是继发性骨质疏松中的一种,随着透析技术的普及而增多的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疾病,外科手术治疗可以迅速缓解病情。探讨联合应用高频彩超和99mTc-MIBI双时相显像技术,在甲状旁腺切除术(Parathyroidectomy,PTX)术前定位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进行了PTX患者的高频彩超和99mTc-MIBI双时相显像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评价二者在术前诊断和定位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高频彩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56.9%和78.6%;而MIBI为53.9%和80.0%。统计学分析显示二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所有38例患者中,外科共切除的甲状旁腺腺体127枚,其中高频彩超检测到的占65枚(51.2%);MIBI检测到68枚的占(53.5%)。联合应用高频彩超和MIBI检测甲状旁腺的数目为82枚(64.6%),较单用其中之一显现率更高(P0.05)。高频彩超和MIBI发现的下极甲状旁腺的数目较上级显现率更高(P0.05),但二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联合应用高频彩超和99mTc-MIBI双时相显像技术可提高继发性甲旁亢患者术前定位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对指导外科手术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19.
影像学检查在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术前定位中的作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比较B超、CT、99mTc MIBI对于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病灶定位诊断的价值。方法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原发性甲旁亢的 4 7例患者中 ,B超检查 4 5例 ,CT扫描 4 7例 ,99mTc MIBI核素显像 36例。结果 4 7例患者共摘除 4 6枚腺瘤 ,切除腺癌 2例 ,增生腺体 2例。B超、CT、99mTc MIBI的灵敏性分别为 4 3% ,78% ,92 % ;特异性为 96 % ,97% ,10 0 % ;准确性为 82 % ,92 % ,98% ;99mTc MIBI与CT在灵敏性和准确性方面差异有显著性 (χ2 =6 6 2 7,χ2 =4 884 ,均P <0 0 5 ) ,99mTc MIBI和CT在灵敏性和准确性方面优于B超 (χ2 CT =2 4 186 ,χ2 MIBI=5 2 5 12 ;χ2 CT =4 15 8,χ2 MIBI=9 0 0 2 ,均P <0 0 5 ) ,但特异性上三种方法近似。结论 99mTc MIBI双时相法对于甲状旁腺腺瘤的定位诊断是一种很有应用前途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区域淋巴结清扫术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应用价值;甲状腺微小癌42例临床分析;毒性结节性甲状腺肿的外科治疗:附50例报告;颈淋巴结清扫术后乳糜漏16例分析;内镜辅助下甲状旁腺手术;[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