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探讨穴位冰刺激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吸入性肺炎预防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8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3例,两组均予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穴位冰刺激治疗。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吞咽功能和吸入性肺炎发生率。结果干预4周后,两组吞咽功能评分比较,时间效应、交互效应、组间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两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冰刺激技术结合常规康复护理能显著改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降低吸入性肺炎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穴位冰刺激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吸入性肺炎预防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68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3例,两组均予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穴位冰刺激治疗.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吞咽功能和吸入性肺炎发生率.结果 干预4用后,两组吞咽功能评分比较,时间效应、交互效应、组间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两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穴位冰刺激技术结合常规康复护理能显著改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降低吸入性肺炎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邹璐 《护理学杂志》2024,39(2):28-32
目的 基于赋能理论构建舌癌术后患者吞咽康复配偶同步赋能干预方案,并验证其应用效果。方法 基于赋能理论,通过文献研究和专家会议构建舌癌术后患者吞咽康复配偶同步赋能干预方案,干预方案框架包括明确问题、表达情感、制定方案、实施方案、评价效果。选取54例舌癌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抛硬币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7例,干预组收住Ⅰ病区,对照组收住Ⅱ病区,对照组实施术后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配偶同步赋能干预方案,干预3个月。于干预前,干预后2周、1个月、3个月比较两组吞咽功能、摄食功能及自我效能的差异。结果 干预后2周、1个月、3个月,干预组吞咽功能、摄食功能及自我效能得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吞咽功能、摄食功能及自我效能得分比较,组间效应、时间效应、交互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舌癌术后患者实施吞咽康复配偶同步赋能干预方案可有效提升患者自我效能,改善其吞咽功能,促进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Teach-back健康教育应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康复的效果。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144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7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干预组采用Teach-back进行康复指导,包括成立健康教育小组、编写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出院健康手册并实施干预。结果干预3个月后,干预组患者服药依从性、HSS膝关节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Teach-back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改善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智能手机应用程序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术后随访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心内科住院治疗的PCI患者1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健康教育和随访管理,观察组采用智能手机应用程序进行随访管理。结果干预3个月、6个月后观察组疾病康复知识、二级预防能力、服药依从性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显著高于对照组,而胆固醇、三酰甘油及低密度脂蛋白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两组比较,干预效应、时间效应及交互效应存在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基于智能手机应用程序的随访管理有利于提升PCI术后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及自我预防管理能力,改善服药依从性及维持血脂水平的平衡,可有效改善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构建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康复管理流程,评价应用效果。方法通过循证证据检索和专家咨询构建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康复管理流程。按照住院时间将411例初发脑卒中患者分为对照组198例和干预组21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护理流程;干预组实施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康复管理流程,包括吞咽障碍筛查、吞咽障碍程度判定、摄食风险评估、康复介入及动态评估。结果干预组患者康复介入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入院时及脑卒中后1个月,两组吞咽障碍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脑卒中后1个月干预组吞咽障碍严重程度及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应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康复管理流程能有效缩短脑卒中患者康复介入时间,降低患者吞咽障碍严重程度,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护士主导的吞咽管理门诊在帕金森病吞咽障碍患者中实施的可行性和效果。方法将217例门诊就诊的帕金森病吞咽障碍患者按门诊ID号奇偶数分为对照组100例和观察组117例。对照组按照常规由门诊医生给予吞咽障碍康复指导,观察组接受护士主导的吞咽管理门诊系统管理。干预6个月后评价效果。结果观察组吞咽障碍康复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误吸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护士主导的吞咽管理门诊可有效促进帕金森病患者吞咽功能恢复,降低误吸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护士主导的吞咽训练对拔管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及预后的影响。 方法 将62例拔管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干预组32例。对照组按常规进行吞咽障碍饮食和相关健康指导,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护士主导的吞咽训练,连续5 d。观察两组干预前后吞咽功能、经口进食、拔管后吞咽障碍并发症。 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标准吞咽功能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吞咽功能恢复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吞咽功能恢复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功能性经口摄食等级显著优于对照组,食物残留和误吸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 结论 护士主导的吞咽训练可促进患者吞咽功能恢复,促进患者经口进食,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9.
早期导尿管球囊扩张联合冰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促进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的康复.方法 将首次发病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60例随机分为扩张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药物治疗、功能锻炼,扩张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尿管球囊扩张环咽肌、冰水注入球囊刺激咽喉部.结果 扩张组留置胃管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吞咽功能康复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早期采取尿管球囊扩张联合冰刺激干预,可促进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康复,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决策辅助对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恐动症患者术后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方法按照住院时间将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恐动症患者143例分为对照组72例和干预组7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在循证基础上,通过专家会议,构建并实施功能锻炼决策辅助方案。比较两组患者出院时、术后1个月和3个月功能锻炼依从性、恐动症和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干预后两组功能锻炼依从性、恐动症和膝关节功能评分的时间效应、组间效应和交互效应显著(P<0.05,P<0.01)。结论决策辅助有利于提高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恐动症患者术后功能锻炼依从性,降低恐动水平,改善其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醒神解语操改良方案改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与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 将91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干预1组30例和干预2组3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训练,干预1组联合醒神解语操训练,干预2组联合改良醒神解语操训练。观察干预前、干预4周后患者吞咽功能、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 干预4周后,三组患者标准吞咽功能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及洼田饮水试验级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实施改良醒神解语操康复训练,能有效改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微信小程序作业法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居家延续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为慢性病患者居家延续护理提供参考。方法 将2021年1~6月入院治疗的43例脑卒中吞咽障碍康复期患者设为对照组,2021年7~12月入院治疗的46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出院后随访,观察组实施微信小程序作业法随访。比较出院后1个月内两组患者居家进食并发症发生率及康复锻练依从性;同时分别于入院及出院后1个月对两组患者的吞咽功能进行评估。结果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随访;观察组作业完成达标率为82.61%;两组出院1个月后患者康复锻炼依从性、居家进食并发症发生率、吞咽功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微信小程序作业法运用于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居家延续护理,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减少居家进食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 康复锻炼依从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肺病与移植管理"App结合1日药盒用药法居家用药管理方案对肺移植受者自我管理、用药依从性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9年1至6月无锡市人民医院肺移植中心门诊随访的73例肺移植受者进行自我管理、用药依从性及生存质量的问卷调查。成立用药随访管理小组,制订肺移植受者居家用药管理方案。予肺移植受者"肺病与移植管理"APP结合1日药盒用药法居家用药管理方案干预3个月后再次对其进行问卷调查,比较干预前后受者自我管理、自我效能、用药依从性及生存质量差异。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肺病与移植管理"App结合1日药盒用药法居家用药管理方案干预前后肺移植受者自我管理、自我效能、用药依从性和生存质量得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干预3个月后,受者自我管理、认知性症状管理实践、用药依从性、生存质量及生理方面生存质量得分分别为(37±7)、(16±3)、(7.0±1.0)、(154±26)和(77±14)分,均高于干预前[(33±9)、(13±6)、(6.5±1.1)、(141±30)和(67±1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0.609、-3.383、-12.864、-2.818和3.586,P均<0.05)。干预前后受者自我效能、运动锻炼、与医师的沟通、症状管理、疾病共性管理和心理方面生存质量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972、-0.609、-1.486、-1.747、-1.746和1.487,P均>0.05)。干预前用药依从性好、中和差受者分别有16、41和16例,干预后分别为27、40和6例。 结论基于移动健康平台制订的居家用药管理方案可提高肺移植受者自我管理、用药依从性及生理方面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自我药物管理对社区精神分裂症康复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在社区接受康复治疗的12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训练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在此基础上训练组按照《药物自我处置程式》进行分组训练。结果干预后训练组的服药依从、药物管理、症状管理与自我效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训练组的精神病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自我药物管理应用于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能是可行、经济、安全有效的,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阶段性干预对复发性抑郁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阶段性护理干预对复发性抑郁症患者生活质量、服药依从性及复发的影响。方法将96例复发性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两组均予以氟西汀系统治疗,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分阶段实施护理干预,时间为8周,随后进行为期2年的随访。采用生活质量量表(QOL-100)分别于治疗前及随访结束时进行评估,并于随访6个月、1年、2年时了解两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复发率及再住院情况。结果随访结束时,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均有所改善(P<0.05,P<0.01),但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总评、心理领域、独立性领域及社会关系领域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复发率及再住院率分别为10.42%和6.25%,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3.3%和27.1%(P<0.05,P<0.01);而服药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分阶段实施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复发性抑郁症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服药依从性,降低复发及再住院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基于快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的护理模式对创伤性膈疝患者术后康复及疼痛程度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琼海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就诊的60例创伤性膈疝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试验组,每组30例。2组均行胸腔镜手术治疗,常规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予以基于ERAS理念的护理模式干预。比较2组的围手术期手术各项指标,护理前、护理后2 、4 、8 d及护理结束后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比护理前与护理结束后生活质量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结果试验组拔除胸腔引流管时间均短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护理前比,护理2 d至护理结束后2组VAS评分均逐渐降低,且试验组护理后4 、8 d及护理结束后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结束后2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及物质状态功能)均显著高于护理前,且试验组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33%,显著低于常规组的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基于ERAS理念的护理模式可改善创伤性膈疝患者围手术期指标,有效减轻术后疼痛程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创伤性膈疝患者术后康复,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专科护理门诊个案管理对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患者复诊及服药依从的影响。方法 将首次植入永久起搏器患者13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67例。对照组给予微信或电话方式进行常规随访,干预组实施专科护理门诊个案管理,即通过线上及专科护理门诊方式对患者进行随访与个性化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出院后1、3、6个月的复诊率、服药依从性。结果 出院后1、3、6个月干预组复诊率、服药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对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患者实施专科护理门诊个案管理,促进患者出院后专业化护理的延续和全程管理,可以显著提高其术后复诊率、服药依从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基于微信平台的系统化护理管理模式在美容整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 2021年12月-2022年12月于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院行美容整形的1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 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9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基于微信平台的系统化 护理管理模式,比较两组康复知识掌握程度、满意度及心理状况。结果 观察组康复知识掌握程度优 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术后恢复效果及护理管理的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 组SAS评分、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微信平台的系统化护理管理模式在美容整形患 者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增加患者对康复知识掌握程度,提高其自护能力,同时可改善其不良情绪,有利 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It is well known that several patient-related factors are able to affect the surgical outcome such as quality of life or symptom relief after laparoscopic antireflux surgery. The aim of the current study was to evaluate and compare surgical outcome up to 1 year after laparoscopic antireflux surgery in relation to patients' subjective degree of compliance with former antireflux medication. Based on a three-level grading of subjective compliance with primary antireflux medication, a total of 140 patients undergoing antireflux surgery were divided into three subgroups: group 1/TC (totally compliant; n = 60), group 2/PC (partially compliant; n = 49); and group 3/NC (noncompliant; n = 31). Gastrointestinal Quality of Life Index (GIQLI), satisfaction with surgery, and the subjective degree of dysphagia as well as traditional outcome data (e.g., DeMeester score, lower esophageal sphincter pressure, side effects) were evaluated in all patients. As a result of surgery, only patients out of group 1/TC (GIQLI, preoperative 86.3 + 9.3 vs. 1 year postoperatively 123.1 + 7.2 points) and group 2/PC (GIQLI, preoperative 94.2 + 8.6 vs. 1 year postoperatively 120.8 + 7.8 points) showed a significant quality of life improvement that remained stable for at least 1 year (P < 0.05-0.01). In contrast, group 3/NC (GIQLI, preoperative 100.2 + 6.1 vs. 1 year postoperatively 117.2 + 9.8 points) patients had no significant quality of life improvement and patient satisfaction with surgery was less good when compared with that of the other groups. In these patients, also the subjective degree of postoperative dysphagia was significantly (P < 0.05-0.001) higher during the 1-year follow-up when compared with patients from group 1/TC or group 2/PC. A total of 42% of group 3/NC patients reported surgical side effects, whereas only 3% from group 1/TC and 10% from group 2/PC stated to be affected by any new symptoms (P < 0.0001). None of group 1/TC or group 2/PC patients suffered from recurrent symptoms or underwent laparoscopic reoperation. Of group 3/NC, a total of four patients (13%) needed any kind of additional intervention in relation to antireflux surgery (reoperation, n = 3; pneumatic dilatation, n = 1).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hree groups when postoperative values of esophageal manometry and 24-hour pH monitoring were compared. What the current study does show is that the efficacy and the surgical outcome after laparoscopic antireflux surgery partly depends on the subjective degree of patient compliance with primary antireflux medication. Patients with no compliance in relation to former antireflux medication should generally not be refused antireflux surgery. But these patients should be evaluated with great care before surgery and should also be informed that surgical outcome may be affected in several aspec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