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9 毫秒
1.
分子生物学是在分子水平研究生命现象、生命本质、生命活动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已经渗透到生物学和医学的各个领域,成为现代生命科学的"共同语言"和深入研究的工具[1]。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中医药的研究中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本校开设的研究生分子生物学实验选修课有着15年的历史,在本校研究生的科研素质培养中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2]。为了进一步提升该课程的品质,提高其对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的贡献度,我们在选修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程的86例研究生中进行了问卷调查与分析,力求探讨一种更符合中医药院校研究生需求的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全国的高等中医药院校都相继开设了实验中医学,之所以要开设这门课程,就是因为都认识到了这门课程对于学校的自身发展、学科建设以及对培养学生中医科研思维等综合能力的重要性。目前多数高等中医药院校的实验中医学主要是在高年级的本科生或研究生阶段开设,而在其他年级,尤其是在低年级阶段开设还没有见到相关的报道。  相似文献   

3.
中医药院校实验动物学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瑜  孙曙光 《中医教育》2005,24(3):76-77
实验动物学是专门研究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的一门学科.熟练掌握实验动物学的相关知识,是中医药院校科研型研究生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由于中医药院校在本科阶段学习内容、课程设置的特点和局限,使他们在动物实验方面基础薄弱,与中医药科研工作对他们的要求形成了巨大反差,使研究生们在学习上感到了巨大的压力.因此我院多数专业的研究生将学习实验动物学作为提高自己动物实验科研能力的主渠道,纷纷选修了这门课程,使实验动物学成为除公共课程之外被研究生选修人数最多的一门课程.  相似文献   

4.
中医药院校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途径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广波  邢岩  林彬 《中医药导报》2011,17(2):108-110
论述了中医药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在结合当前中医药院校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现状的基础上,从制度建设、导师团队建设、实践平台建设、科研文化建设4个角度探索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为中医药院校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完善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谈在中医药院校硕士研究生中开设循证医学课程的必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健  张守琳 《中医教育》2006,25(3):36-38
循证医学在中医药学中的应用处于起始阶段。在中医药院校硕士研究生中开设循证医学课程将会培养相关人才,提高中医药临床疗效和科研水平,使他们掌握终身学习的方法。同时适应医学模式的改变,促进建立中医药疗效评价体系,为中医药现代化,走向世界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6.
李健  丁霞 《中医教育》2012,31(2):54-56
论述“过程管理”理念应用于中医药院校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过程的基本思路和操作模式,讨论优化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过程所必要的制度和质量控制体系构建方案.结合实际工作的体会,提出中医药院校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需建立4个“过程”节点和2个过程监测点,用实践经验和真实的工作体会展示未来中医药院校研究生规模化培养的科学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7.
提高中医药院校研究生实验科研素养并建立有效的实验室管理体制,对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增强中医药院校科研实力至关重要,也是当前高等医学教育工作者共同关心的问题。本文对中医药院校实验室现有研究生培养模式现状进行分析和探讨,重点分析了PI科研实验室的规范化专人管理、软硬件设施及学术例会制度,并提出科研实验室之间应开展广泛的学术交流、实验室应重视对研究生的科研道德教育、重视人文素养的培养和人文关怀等若干思考及建议。  相似文献   

8.
分子生药学是生药学与分子生物学的交叉学科,是运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生药学的学科,分子生药学现已成为中医药院校本科规划教材之一。本文分析了中医药院校开设分子生药学课程的现状、重要性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通过加强分子生药学理论和实验课程、选修课、提升师资等教学手段和改进措施,以期进一步加强中医药院校对分子生药学课程的重视,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9.
中医药院校研究生的培养有着特殊性。除了要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外,还应具备中医思维;既要培养研究生形成系统的科研思维,也要不断提高他们的实验操作技能。文章从一个研究生导师的角度,结合本校医学免疫学专业的特点,对中医药院校医学免疫学硕士研究生的科研能力现状总结一些体会与大家共勉,以期为培养中医药院校研究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中医药院校机能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晓君 《中医教育》2007,26(5):70-72
取消中医药院校单独设置的生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中药药理学实验课,开设医学机能实验必修课,探索以基本实验为基础、以中西医综合实验为核心、以学生设计为主要考核内容、集4门课程实验及相关理论为一体、涵盖科研基本方法与技能的新型机能实验教学模式,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对中西医知识的综合运用及思维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本草基因组学是中药学与基因组学的交叉学科,是涵盖药用生物多组学研究和中药与人体相互多组学研究的综合性学科。在药用模式生物、中药合成生物学、中药分子鉴定和药用植物分子育种、药物体内过程组学、中药道地性和药性研究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取得了一批标志性成果。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等重要文件的发布,中医药产业进入了全新的、高水平的发展机遇期,复合创新型研究人才的培养是中医药产业发展及医药专业高校教学改革面临的关键问题,该学科的建立对于中医药现代化发展尤为重要,已有多所高等院校开设《本草基因组学》课程,初步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本草基因组学人才培养体系。该文从本草基因组学研究进展、教学开展情况、教材编写背景、主要内容及关键技术、学科特色、学科建设展望方面进行阐述,为本草基因组学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学支撑。  相似文献   

12.
目的构建教医研三位一体的中医临床经典课程教学模式,突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方法8年来,我们基于"教书、教人、教心、教已"以人为本,立体、开放、互动的理念,在学校本科教学构建"理论教学大量引用案例式、讨论式、启发式教学法;临床教学通过经典病例分析,着重学生辩证思维和临床技能培养;科研教学通过专题实验研究诠释中医经典的科学内涵"的教医研三位一体的课程教学模式。结果通过实施以上教学模式,创新教材建设,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构建内容丰富的教学资源库,不断深化教学改革,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成绩及能力,促进师资培养,丰富教材建设。结论教医研三位一体的中医临床经典课程教学模式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提高了课程教学的效果,并促进了学科建设。  相似文献   

13.
为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基层中医药人才,紧紧围绕农村基层医疗岗位对中医药人才的岗位技能需求,构建中医学专业农村订单定向培养课程体系,初步形成了公共课程职业化、专业课程特色化、实践课程岗位化、选修课程拓展化特色化课程模块。  相似文献   

14.
穴位贴敷技术操作规范的研制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穴位贴敷是针灸技术的重要组成之一,开展穴位贴敷技术操作规范的研制是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防范医疗风险的重要举措,对于穴位贴敷技术科学研究及临床推广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对穴位贴敷技术操作规范的研制过程中出现的难点、解决途径及标准技术特点、使用过程中注意的问题、存在的不足和缺憾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正> 实验针灸学是我院根据针灸医学发展趋势和针灸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于1983年新创建的一门专业课。这门课程的研究对象与任务及其在针灸教育中的意义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医针灸推拿实训课程教学改革效果。方法:针对以往中医针灸推拿实训教学存在教学手段陈旧、教学内容层次单一、教学与临床和市场需求不符、教学与科研脱节、理论与实践分离等问题,实行更新教学手段加强科学教学,补充教材内容自编实训指导,建立考核评价体系改革实训考核方法,教学与科研、临床、市场需求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结果:培养了医学生中医针灸推拿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临床实际操作技术、以及参与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结论:中医针灸推拿实训教学的改革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掌握了中医治疗疾病、强身健体、生活美容、减肥美体的社会需求,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为毕业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就业空间。  相似文献   

17.
对中医药院校创新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中医药院校沿用的基础课、临床课、毕业实习三部曲培养模式,是导致中医药人才成长缓慢及与实践脱节、社会适应能力下降等问题的原因之一.针对中医药高等教育现状,改革传统教育模式势在必行.具有创造性的教师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学习,才有利于高素质、创新型中医药人才的培养.因此,提倡建立"课堂实践同步,以学生为中心,实践为重点,提高科研动手能力为目的 "的高等中医药教育模式,旨在为高等中医药教育顺应时代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真实世界临床研究中医适宜技术在综合医院推广应用的组织和管理方法效应。方法:对推广科室医护人员进行系统中医适宜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后进入临床推广应用,并设置对照科室。每3个月对推广科室及对照科室医护人员和接受中医适宜技术治疗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调查他们对中医适宜技术的认识和接受程度。结果:推广科室接受中医适宜技术治疗的总门诊量,住院患者人数,医护人员对中医适宜技术的认识及接受程度、接受中医适宜技术治疗患者的认知及接受程度和患者满意度,推广科室医护人员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科室。结论:真实世界临床研究在综合医院推广中医适宜技术中在组织和管理方法中发挥了导向效应。  相似文献   

19.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2012级中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进行调查,评价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与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轨后培养方案的实施效果.结果显示,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2012级中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对培养方案及培养模式满意度均较高,尤其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轨后,2012级研究生在临床技能操作和学术研究方面较2011级研究生有所提高.提示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级、2012级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对培养方案满意度较好,下一步应就培养方案的具体目标、导师理念的更新、临床技能与科研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