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防震减灾指挥大楼示范隔震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省防震减灾指挥中心.位于福州市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根据福建省地震局的要求.该大楼采用隔震技术。这个工程也是建设部科技示范工程。  相似文献   

2.
为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特别是汶川、玉树大地震后,我国中小学校舍抗震设防标准随之大幅度提高.校舍抗震加固工程体量浩大、情况复杂、时间紧、要求高.文章针对校舍抗震加固工程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刊中报     
《建筑安全》2009,24(7)
齐骥在《防震减灾法》座谈会上强调保证新建工程达到抗震设防要求[本刊讯]4月29日,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教科文卫委员会、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国务院法制办、中国地震局联合组织召开了贯彻落实《防震减  相似文献   

4.
《上海住宅》2002,(10):42-43
为了加强超限高层建筑工程的抗震设防管理,提高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计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保证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的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相似文献   

5.
2.已建工程必须遵守有关法律规定防震减灾法不仅对新建工程提出了最基本的法律要求,对已建工程也提出了相应的法律要求,这一要求是政策性和引导性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增强已建工作抗御地震灾害的能力。防震减灾法的第二十条规定,”已经建成的下列建筑物、构筑物,未采取抗震设防措施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抗震性能鉴定,并采取必要的抗震加固措施(一)属于重大建设工程的建筑物、构筑物(二)可能发生严重次  相似文献   

6.
本文提出在现有地上多高层建筑抗震设防的前提下,还应尽可能探索多种行之有效的防震减灾途径,人防工程对抗震减灾可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为了更好地发挥人防工程的抗震减灾作用,笔者认为尚应采取的一些综合措施,并提出了值得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7.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令第148号N《房屋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管理规定》已于2005年12月31日经建设部第83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发布,自2006年4月1日起施行。建设部部长汪光焘二○○六年一月二十七日第一条为了加强对房屋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的监督管理,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规定。第二条在抗震设防区从事房屋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的有关活动,实施对房屋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的监督管理,适用本规定。第三…  相似文献   

8.
地震是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如何提高全民的防震减灾意识,也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的一项重大工作。自去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特别是学校防震抗震工作成为了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实施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推进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要把学校建成最安全、家长最放心的地方"。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今年4月1日,国务院常务会上正式启动了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中央新增专项资金,用3年时间使学校校舍达到重点设防类抗震设防标准。  相似文献   

9.
《建筑技术》2005,36(7):553-553
福建省防震减灾中心是建设部科技示范工程。该建筑为矩形规则体系,长、宽、高分别为38m、20m、38m,建筑面积约1万m^2,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作为地震时使用功能不能中断或需尽快恢复使用功能的乙类建筑,采用橡胶支座隔震技术。  相似文献   

10.
面向21世纪的上海市抗震防灾研究目标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首先分析上海市抗震防灾的现状,针对面临今后严峻的地震破坏威胁,指出上海市当前防震减灾害的主要薄弱环节和为提高综合防炎减灾能力需解决的若干紧迫问题,并结合上海市实际情况,就工程抗震技术和管理的角度对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解决的课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人防工程抗震减灾作用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大明 《地下空间》1997,17(3):166-169,174
本文提出在现有地上多高层建筑抗震设防的前提下,还应尽可能探索多种行之有效的防震减灾途径,人防工程对抗震减灾可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为了更好地发挥人防工程的抗震减灾作用,笔者认为尚应采取的一些综合措施,并提出了值得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2.
位于地震区的城市,必须充分考虑防震减灾的对策,以保障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本文拟就防震减灾方面所涉及的某些理论、概念、措施进行讨论,并明确指出:现行抗震规范关于地震作用及设防三水准要求的阐述应当修正;主张"优化设防烈度"的观点没有意义;建筑物抗震设防等级是反映结构安全度的不同要求,与地震概率无关;建筑使用年限的长短,并不能代表使用功能的重要性;避免人员伤亡和减轻经济损失是抗震设防的目标;震害预测是为抗震设防服务的,只有预测设防烈度作用下的震害情况才有意义;震害预评估并非评估城市抗震能力的依据;震前防震减灾对策及震后启动救灾的应急手段是编制城市防震减灾规划的主要内容,也是城市避免或减轻地震灾害的有力保证.  相似文献   

13.
据历史研究成果,上海市一直被认为是地震少发区,其基本烈度为6度,按以往的规定,6度区内的房屋建筑是无需设防的。1984年,建设部从尽可能减少灾害损失着眼,以(84)城抗267号文规定:“基本烈度6度地区的省会和市区人口在百万以上的城市,位于市区的9类新建工程按7度设防。”根据这一文件精神,上海市规定:“自1987年起,市区22类与市郊9类主要新建筑需按烈度7度区设防。”与此同时,在市科委与市建委牵头下,上海市抗震办公室于1986~1988年组织了“上海市抗震防灾基础技术研究”,其中包括:上海地区防震危险性分析及烈度复核、上海地区地震小区划、震害预测等专  相似文献   

14.
老旧建筑多存在未设防、设防标准低的问题,且较一般建筑,养老院抗震设防要求更高,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提高房屋抗震性能是此类工程的核心问题。结合工程实例详细介绍减震技术在养老院改造加固中的应用,分析结果表明,应用减震技术后结构层间位移角、基底剪力等指标降低,罕遇地震下塑性损伤改善,显著提高结构整体的抗震性能,可供后续的类似工程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5.
《中国建设信息》2006,(2X):60-61
第一条为了加强对房屋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的监督管理。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规定。  相似文献   

16.
《岩土工程界》2006,9(3):10-11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房屋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的监督管理,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规定。  相似文献   

17.
《广东建设信息》2006,(3):38-40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房屋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的监督管理,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规定。  相似文献   

18.
砖筒水塔的抗震加固及抗震设防孙景恩(河北省雄县建筑设计室)唐山地震后,国家对防震减灾工作抓得很紧。拨出巨额资金,对已建工程进行了大量的抗震加固工作。我县在财力非常困难的情况下也对县内的几座砖筒水塔搞了抗震加固。在新建砖筒水塔中,增加了抗震设防。取得了...  相似文献   

19.
近15年来统计,江苏省建成或在建的超限建筑工程,分为公共建筑、居住建筑、隔震减振工程3类,可以看出,运用抗震概念设计在工程的抗震设计、审查、科研方面起到很好的作用,重要性显而易见,它既能符合现行工程设计标准、规范要求,又能促进技术发展和创新,推进、完善和补充现行规范内容。同时,针对建筑工程的"超限"部分提出的更严格的措施,促进了工程防震减灾综合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工程质量》2009,27(6):74-74
新《防震减灾法》施行 自5月1日起,修订后的《防震减灾法》开始施行。其中规定,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应当避免对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造成危害。对地震观测环境保护范围内的建设工程项目,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在依法核发选址意见书时,应当征求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的意见。还规定,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应当达到抗震设防要求。对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的建设工程,应当按照高于当地房屋建筑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设计和施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