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综合应用多学科理论 ,系统研究了形成流动单元的控制因素 ,提出了河流相储集层流动单元识别、分类及评价方法 ,建立了流动单元模型。引用活度函数及层内差异等 6种数学方法在单井中识别流动单元 ,应用地震属性分析等 5种方法在剖面上识别流动单元。提出了流动单元定量分类评价方法 ,把孤东油田馆上段河流相储集层划分为 3种不同类型的流动单元 ,它们各自具有相应的岩性、物性和孔隙结构特征。应用判别分析方法得到确定流动单元类型的判别函数 ,建立起河流相储集层流动单元的判别标准。把流动单元与剩余油的研究紧密结合 ,研究剩余油在不同流动单元以及同一流动单元不同部位的分布规律 ,揭示了流动单元类型与剩余油分布的内在联系。预测了孤东油田馆上段储集层参数空间变化及剩余油的分布 ,指出不同流动单元的开采潜力 ,有效地指导了油田开发。参 5(窦之林摘 )  相似文献   

2.
流动成像测量与流动成像测井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亮  吴锡令 《测井技术》2002,26(2):94-97
介绍了国内外流动成像测量与流动成像测井技术的研究现状。目前的流动成像测量方法包括伽马密度流动杨像,超声波流动成像,电容流动成像,电阻抗流动成像以及电磁波流动成像,流动成像测井方法包括光学流动成像,探针式电导率流动成像,电容层析成以及电磁波流动成像,基于对当前流动成像测井技术的分析,探讨了流动成像测井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基于流动保障的海底油气管道安全策略与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流动保障始于国外深海油气田的开发 ,它在海上油气田的经济开发中发挥着重大作用。文中主要阐述了流动保障的各个环节和目标 ,总结了流动保障计划的制定原则 ,概括了流动保障工作的控制策略 ,介绍了国外在管道流动保障方面的最新技术 ,并提出了我国海洋石油界在开展流动保障研究工作方面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流动单元划分的原理与与方法,在勃南油田的流动单元实际研究基础上,提出了采用物性参数综合法研究低级次流动单元的方法。根据该方法,将勃南油田的流动单元划分为4类,分别是E型、G型、F型和P型流动单元,查明了各类型流动单元的平面分布,最后分析了流动单元在指导油水井部署、高产部位预测、定性分析储量动用状况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采用物理模拟的方法验证了大孔道油藏流体的流动模式.通过回归分析,用达西定律和Forchheimer修正的非达西流动定律来逼近实验数据,分析得到大孔道内流体流动存在不同的模式,并用传统方法和油田现场生产数据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大孔道内流体流动存在一个临界流速,高于临界流速后流动变为高速非达西流,此后惯性力对流动模式影响较大.在油田现场正常的生产压差下,大孔道内流动为高速非达西流.该判断方法主要考虑了渗流速度对流动的影响,兼顾了多孔介质的孔隙结构对流动的影响,是多孔介质中流动模式判别方法的很好补充.  相似文献   

6.
水平井井筒压降损失的计算模型在考虑压降损失后,所得的水平井压降值往往偏高,在研究油藏向井流动和水平井井筒耦合流动的压降及流动阻力基础上,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和渗流阻力定义,分析了水平井井筒摩擦压降与生产压差关系的同时,采取分段计算压降损失的方法,导出了新的水平井稳态产能预测方程?研究指出,水平井的流动不论高速和低速渗流,其流动都是以向井流动为主;水平井的趾端流动在流动中呈球面径向流动。  相似文献   

7.
在岔河集油田岔39断块油藏东营组三段Ⅱ油组地质分析基础上,认为该油藏流动单元的渗流屏障主要是泥岩隔夹层和封闭性断层;依据取心井资料,提取了表征流动单元的特征参数,运用系统聚类方法将研究区流动单元划分为4类,并运用判别识别法识别了未取心井的流动单元类型,查明了不同类型流动单元的平面和剖面展布特征;研究表明,G和M类流动单元分布较广,E和P类流动单元分布局限,G类流动单元和E类流动单元主要分布在心滩微相,M和P类流动单元分布在河道两翼;针对流动单元与剩余油分布对应关系,制定了老油田后期的调整措施,取得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8.
流体在多孔介质中流动时,由于固-液界面扩散双电层的存在,流体的流动会产生流动电位现象,而流动电位会反过来对流体在多孔介质中的流动造成影响.从微米和纳米尺度,利用圆形、正方形和三角形截面毛细管模型,采用有限元数值求解方法,研究了在不同毛细管尺寸下,流动电位对毛细管单相流体渗流模式的影响,得到了考虑流动电位情况下不同尺寸三角形截面毛细管传导率和其形状因子的关系,并研究了在不同毛细管尺寸条件下,考虑流动电位对流体流动的影响后外加压力梯度与流体流量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由于流动电位对流体流动的影响,当毛细管尺寸与扩散双电层厚度相当时,流动电位会对流体在毛细管中的流动产生显著影响,流体的流动阻力增加,毛细管传导率减小,但是毛细管中的流体流量与压力梯度仍然保持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9.
真12块垛一段六油组流动单元的划分及描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流动单元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对江苏油田真12块垛一段六油组储层进行了研究;用聚类分析方法,流动层段指标(FZI)划分出一、二、三类流动单元,分析了各类流动单元的岩性及物性特征;并用测井资料对区地块内40口单元井进行流动单元评价,从而绘制了区块流动单元分布图件,阐述了油组内各砂岩段流动单元及剩余油分布特点。  相似文献   

10.
流动单元特征及其成因分类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文将流动单元定义为具有相同渗流特征的同一储层单元,并认为流动单元具有相对性、层次性和规模性。在分析了流动单元的基本特征后,提出了流动单元的成因分类方案,把流动单元划分为受断层、隔层、夹层、渗透率韵律、层理构造、裂缝及孔隙结构控制的7类流动单元。不同成因的流动单元,反映了储集层非均质性的规模性和层次性,其研究内容和方法不同。   相似文献   

11.
塔河油田1区三叠系储层流动单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动单元研究是深化和发展油藏表征的关键,对揭示剩余油分布规律等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在建立河流相及三角洲相流动单元类型划分标准以及判别式的基础上,对塔河油田1区三叠系油藏的储层流动单元进行了划分,研究了流动单元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分析了流动单元与储层构型及剩余油的关系.结果表明,塔河油田1区三叠系储层流动单元可划分为E(极好)、G(好)、M(中等)和P(较差)4种类型,其中E型和G型流动单元分布面积较大,M型和P型流动单元分布面积较小,同时流动单元的层间差异和井间差异明显.E型流动单元与横向砂坝分布范围一致,G型流动单元与河道沉积及纵向砂坝分布相对应,表明储层构型与流动单元之间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E型和G型流动单元剩余油较富集,是剩余油挖潜的主要方向,M型流动单元是剩余油挖潜的次要方向,P型流动单元剩余油地质储量有限,挖潜潜力较小.  相似文献   

12.
深水流动安全管理系统作为流动安全保障的分支,在现代化的海上油气田生产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该文主要阐述了流动安全管理系统的框架结构、系统组成、特点优势及现场应用,以Ormen Lang流动安全管理系统为主,对典型流动管理系统的模块和工作模式进行介绍,并以Idun油气田为应用实例,对深水流动管理系统在该油田的流动安全管理作用及实际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王国成 《海洋石油》2006,26(1):67-70
拟乳状液流动是石油开采和油气集输过程中新的流动现象。此种流动与常规油气水混合物流动相比,可以大大降低管流沿程阻力、局部阻力、提高抽油机泵效。进行了抽油泵泵筒凡尔、抽油泵柱塞凡尔、抽油泵筛管对不同含水,不同改进剂浓度的含水原油流动阻力试验,得到了含水原油加入流动改进剂后的转相点,流动改进剂的最佳使用浓度为0.2 mL/L。  相似文献   

14.
异常高压气井生产动态仿真方法不仅改变了传统物理仿真成本高、过程复杂的缺点,而且具备了计算机仿真模拟的准确性。考虑异常高压气井流体高压、高温的特点,本文将异常高压气井生产压降分解为地层流动压降、井筒流动压降和嘴流流动压降三个过程,并建立了气井生产动态流动数学模型;本文利用计算机仿真技术模拟了异常高压气井地层流体流动过程、井筒流体流动过程和气嘴流体流动过程,并预测了气井生产动态流动参数,为下步异常高压气井动态配产提供了基础数据。通过实例分析,将计算机仿真预测出的异常高压气井流动参数代入优化配产模型计算出配产结果与实际配产结果十分接近,表明异常高压气井生产动态仿真对实际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流动腐蚀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流动腐蚀是引起腐蚀破坏的重要原因。文章综述了流动腐蚀的分类,认为流速、流态、攻角以及固液流动中固体颗粒的性质是引起流动腐蚀的主要因素,而流动限制在临界流速以下能有效抑制流动腐蚀。最后提出实验研究和数值相结合是研究流动腐蚀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在基岩渗透率较低的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中,裂缝渗透率对流体流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采用实验方法研究了平行裂缝中单相流体的流动特点.裂缝模型由大理石和不锈钢垫片组装而成,裂缝张开度由垫片厚度决定.单相流体在平行裂缝中流动可分为线性和非线性流动区域.用阻力系数和雷诺数分析实验数据发现,在线性流动区域内,阻力系数随雷诺数的增加而减小;而在非线性流动区域内,阻力系数不随雷诺数变化.根据实验结果,建立了平行裂缝中的流动模式,并确定了流动模式之间的转换条件.  相似文献   

17.
吴133、135井区已进入中高含水开发期,根据测井参数和岩石物性参数对工区主要开发层系延10的流动单元进行了研究。将延10油层组1~4小层各划分为3个流动单元,其中A类流动单元分布最广,B类和C类流动单元分布比较局限,A类流动单元是剩余油的主要富集区。沉积微相决定了流动单元的类型,A类流动单元主要分布于急流辫状河河床内。  相似文献   

18.
油井多相流动实验及测井解释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吴锡令  郭海敏 《石油学报》1995,16(3):92-100
依据漂移流动模型对井下流动的物理机理进行了分析,通过流动模拟实验数据考察了仪器恻井响应与流体流动参量之间的关系,建立了一种可靠实用的生产测井解释模型,现场试验结果表明有较高的解释精度.  相似文献   

19.
为进一步深入了解微凝胶体系通过岩石孔隙介质流动时的成胶和流动特性,建立了不锈钢筛网层模拟流动成胶实验方法。使用5段不锈钢筛网层组成闭合回路,让微凝胶溶液以一定流速保持连续循环流动,模拟研究低浓度微凝胶体系的循环流动成胶特征。实验结果表明,循环流动方法能够模拟微凝胶体系的流动成胶性能,而且表现出特征明显的三个流动成胶阶段:预交联期、流动成胶期和稳定期。  相似文献   

20.
通过分析异常高压气井(藏)地层流动、井筒流动及井口气嘴流动的压降过程,建立了气井流动动态数学模型;利用计算机仿真技术对气井流动动态数学模型进行了模拟(仿真),并在计算机上运行实现了对异常高压气井生产动态的检验和修正,从而达到了对异常高压气井生产流动过程可视化和预测的目的;计算机仿真还预测了气井生产动态流动参数,为下步异常高压气井优化配产提供了基础数据。并通过实例分析将计算机仿真预测出的异常高压气井流动参数代入优化配产模型计算出最大可采出量,可明显提高实际可采储量,表明利用异常高压气井动态仿真对气井的实际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