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文针对目前电工电子学综合实验存在的问题,引入基于问题的学习法(PBL)的核心思想,以解决从工程实际中提取的具体问题为基础,探讨基于PBL教学法的非电类电工电子综合实验教学.设计基于PBL教学法的综合实验项目方案,为推动非电类电工电子综合实验改革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导带非抛物线性对应变In0.84Ga0.16As/AlAs/In0.52Ga0.48As量子阱红外谱的影响.用8×8k·p理论分析了导带价带混合引起导带的非抛物线性、费米能级变化和带内跃迁吸收峰位置的改变.数值分析给出与红外吸收实验相一致的结果,表明导带的非抛物线性对重掺杂量子阱红外谱有显著的影响,从实验红外谱可以推知导带色散的非抛物线性特征.  相似文献   

3.
线列探测器非均匀性对点目标检测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向点目标检测系统的非均匀性校正提供指标依据,从数学上推导并分析了线列探测器非均匀性对点目标检测的影响,同时提出了一种仿真实验方法,得到了非均匀性对点目标信噪比和检测概率的影响程度数据.实验结果表明,在信噪比小于3的情况下,非均匀性每增加10%,点目标信噪比下降约3.6%,检测概率平均下降约90.8%.在信噪比大于3的情况下,非均匀性每增加10%,点目标信噪比下降约3.5%,检测概率平均下降约34.8%.  相似文献   

4.
杨晓峰  温廷敦  张文栋 《半导体学报》2005,26(10):1949-1953
研究了导带非抛物线性对应变In0.84Ga0.16As/AlAs/In0.52Ga0.48As量子阱红外谱的影响. 用8×8 k·p理论分析了导带价带混合引起导带的非抛物线性、费米能级变化和带内跃迁吸收峰位置的改变. 数值分析给出与红外吸收实验相一致的结果,表明导带的非抛物线性对重掺杂量子阱红外谱有显著的影响,从实验红外谱可以推知导带色散的非抛物线性特征.  相似文献   

5.
罗诗裕  余超凡 《中国激光》1985,12(8):449-454
本文从量子力学出发,讨论了面沟道辐射的一般论证.在非简谐近似下,描写了正电子面沟道辐射的频谱辐射.同实验比较表明,二者基本符合.  相似文献   

6.
非致冷红外焦平面成像系统辐射测温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艳超  赵建  孙强  刘建卓  曲锋 《红外》2011,32(2):1-4
为了消除由非致冷红外焦平面自身温度变化造成的辐射测温偏差,提出了一种基于G-t(黑体辐射灰度-探测器工作温度)标准曲线进行辐射测温的新方法.该方法从热辐射理论和热像仪测温原理出发,利用实验测得的G-t标准温度关系曲线,并结合灰体表面真实温度的计算公式,最终实现了非致冷红外焦平面成像系统的高精度辐射测温.实验结果表明,当...  相似文献   

7.
减小光强不均对CCD非均匀性校正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校正CCD传感器非均匀性过程中,发现光强不均对CCD非均匀性校正精度有很大影响.为了提高校正精度,提出了利用曲面拟合光强分布减小其对不均匀性校正影响的方法.此法根据CCD非均匀性具有随机性,应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光强分布曲面,再从CCD标定数据中去除该曲面,从而减小光强不均对CCD非均匀性校正的影响.实验证明:随着光强的...  相似文献   

8.
阐述了非接触式近红外荧光断层成像中光从介质表面出射后的传播.在Jorge Ripoll等人工作的基础上,考虑了镜头的空间透视效应,简化了光在自由空间中的能量传播模型,建立了介质表面光强与CCD探测强度的联系.仿体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有效应用于非接触式近红外荧光断层成像.  相似文献   

9.
为了从图像序列中重建出非刚体三维射影重建,本文提出了一种最小特征值的迭代非刚体射影重建方法.该方法利用所有的图像点和深度因子组成一个低秩图像矩阵的特性,将投影求解转化为矩阵特征值及特征向量的求解,迭代地求解深度因子,实现非刚体的三维射影重建.该方法能够保证算法能够收敛到全局最优解.模拟实验和真实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具有收敛性速度快、误差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在非约束环境下,由于环境因素以及目标姿态的影响,给高精度的目标匹配带来一定的难度.基于此,将SIFT特征提取算法应用于非约束环境下的目标匹配中,从而有效地提高非约束环境下目标跟踪的准确性,同时通过有关实验进行了验证.实验表明,非约束环境下SIFT特征提取算法能达到较高目标检测要求,能够很好地克服非约束环境下特征提取的困难,提高目标匹配精度.  相似文献   

11.
讨论了紫外防护品(眼镜、防晒护肤品、织物)的防紫外检测原理,建立了实用的检测装置,对样品旋转不同的角度进行测试,测试结果与日本岛津UV-3150紫外分光光度计的测量结果比较,具有良好的一致性.检测11种不同类型的镜片,结果表明大多数镜片均能限制UVB(280~320 nm)的透过,但UVA(320~400nm)的透过率较高,镜片的防紫外线能力不理想.采用紫外吸光度法检测6种防晒护肤品,根据吸光度A值的大小,评价产品的性能,3种化妆品实测防紫外效果与产品标定的SPF值不相吻合,并且UVA的透过率较高.检测14种织物,计算得到织物防紫外指数UPF值,发现染色深及较厚的织物防紫外效果较好,纯棉及亚麻防紫外线效果较差.三种紫外防护品对UVB的防护效果都优于对UVA的防护,但UVA对人体同样造成伤害,应引起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微型打印机打印技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静  库少平  李捷 《电子工程师》2006,32(11):56-58
目前关于微型打印机应用的文献主要关注打印机与单片机系统的连接方法以及打印驱动程序设计。文中以RD系列针式打印机为例,给出了打印机与C8051单片机的连接及驱动程序,介绍了汉字打印技术、各类打印格式设置方法以及图形打印技术,给出了打印程序实例。  相似文献   

13.
虚拟植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虚拟植物的研究意义,阐述了各种典型的虚拟植物建模方法,对不同的建模方法进行比较分析,总结了不同的建模方法的优点和不足之处,进而提出了虚拟植物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葛俊  邱小军 《电声技术》2010,34(1):30-34
运用等效线路图法研究了3种典型的声学结构对手机扬声器的频响特性的影响,并加以实验验证。通过与相同容积的简单结构的频响特性比较,分析了这三种结构各自的优缺点,并提出了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15.
功率RF LDMOS的关键参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功率RF LDMOS器件中,击穿电压、截止频率fT和导通电阻Ron是器件性能的关键参数,为提高这几个器件性能参数可采取的各种措施又往往是互相矛盾和相互制约的. 文中研究了几个关键参数之间的关系和优化方案,以及国际上在这方面所开展的研究和取得的进展,为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阐述了光电编码器的工作原理,按照编码方式的不同将光电编码器分为两类,总结比较两类编码器的性能特点及各自的优缺点。针对编码器检测技术的研究现状,介绍了常见编码器检测方法及模型,以及国内外现有的光电编码器检测技术及装置,并对比、分析、统计各检测方法的特点、适用场合及不足之处。并概括总结了未来光电编码器检测技术高精度、高效、高适用性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三维取向是单分子的一个重要特性,单分子三维取向研究是近年来对单分子研究的又一热点。综述了基于远场扫描的三种探测方法,阐述了其基本原理,分析、比较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讨论了进行单分子三维取向检测所存在的困难和实际问题,展望了其广阔的应用领域及前景。  相似文献   

18.
胡莉军  任向红  董超 《红外》2016,37(3):1-5
研究了红外光源在有害气体检测中的地位和作用。介绍了三类 不同红外光源的结构原理,比较了它们相互之间的优缺点,并对其应用情况进行了综述。然后详细分析 了气体检测技术对红外光源性能的要求以及在光源选型时的注意事项。最后,根据有害气 体检测的发展需求,阐明了红外光源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个研究单位对编码器的精度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在编码器研制生产过程中,需要对其误差进行检测,虽然现有检测装置能够完成编码器的误差检测,但都存在着不足之处.文章在参考大量文献的基础上,首先介绍了光电编码器的原理,其次介绍了国内外编码器检测装置的结构及原理,并分析其优缺点,最后对其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白光LED的失效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少华  吴福根  张春华 《半导体光电》2009,30(6):857-859,882
论述了白光发光二极管(LED)在封装和应用中存在的主要模式和失效机理,并介绍了若干失效分析实例,提出了可靠性保证措施,对于进一步完善白光LED封装技术、提高其寿命和可靠性提供参考.
Abstract:
Discussed are the main failure modes and mechanisms of white LEDs during the processes of package and applications. Several cases for analyzing the failures are introduced. Finally, some reliability assurance measures are suggested to improve the lifetime and reliability of white LEDs, which are helpful for further improvement of the packaging technolog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