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3 毫秒
1.
木构建筑在世界建筑历史上一直担当着重要角色,但是由于木构建筑市场的萧条和专业教师的缺乏,从20世纪80年代初,国内建筑类大学基本已没有开设木结构课程。国内有关木结构和木建筑的研究人员很少且年事已高,存在严重的"断代"危机,很少有人关注到木构技术与现在建筑设计密切相关的问题,本文从传统木构建筑的结构与构造出发,系统的探讨了新型木构建筑的几种结构形式、构造特征、重要节点设计以及各种建构的解析,希望借此对木结构的理解和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
针对传统木构建筑的抗振动性能较差问题,提出一种新的木构建筑抗振动模型设计方法.结合木构建筑自身稳定性和位移限值特性,选定振动指标绘制出时间-位移曲线图,对木构建筑在不同震动下的抗振动性能进行评估,并对比了位移不定情况下建筑承受荷载能力.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充分考虑了木构材料的弹性形变及其自身的静压本构关系,可以较高精度地分析木构建筑自振频率与振型,保证了最终所建模型的稳定性及准确性,所提抗振动模型比传统模型更能体现出木构建筑的抗振动性能.  相似文献   

3.
论述木构建筑的文化传承以及传统木构建筑的特征,即取材方便,适应性强,有较强的搞震性能,便于修缮、搬迁。从材料特征结构表现、构造表现等方面展开对木构建筑的研究,从而得出传统木构建筑建造技术的特征启示。  相似文献   

4.
简述中国古典建筑发展概况,论述了中国古建筑体系以木构为主,以宫式建筑为典型,建筑布局讲究群体环境观念,建筑形式综合体现了中华民族文化内涵和全民审美素质等风格特征。  相似文献   

5.
简述中国古典建筑发展概况,论述了中国古建筑体系以木构为主,以官式建筑为典型,建筑布局讲究群体环境观念,建筑形式综合体现了中华民族文化内涵和全民审美素质等风格特征.  相似文献   

6.
木材是人类自古沿用至今的建筑材料,也是我国应用最为广泛的建材之一;木构建筑是世界建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木材工业的快速发展,当代木构住宅在许多发达国家已处于市场的主导地位.本文总结了木材在可持续性、自然性等方面的建筑特性并分析了其当代应用的价值;阐述了当代木构建筑的主要建造体系,并以山东建筑大学雪山书苑木构建筑设计为例,对木材的材料性与木构建筑的建构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7.
榫卯节点是木构建筑、木构家具基本的连接方式之一,历史悠久,延续至今。本文试从工具演变的角度,分析榫卯节点的发展变化,归纳出人、工具、榫卯节点三者之间关系的发展趋势。当今在数字建造领域,建筑师及设计者无需具体娴熟地掌握木工技法,而是依托数字化木作工具平台,即可全过程实现木构榫卯节点的设计与加工。榫卯节点的数字化设计与加工拓展了建筑与家具形式,也对设计者的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秦氏旧宅厅堂木构架体系动力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保护现存文物建筑并对其进行维修设计,以秦氏旧宅厅堂木构架建筑为研究对象,建立有限元模型并进行动力性能分析。采用模态分析探讨木构架体系的动力特性,对木构架进行罕遏地震作用下的动力时程分析。结果表明:结构第1阶振型的自振周期为2.1127S,体现木构架建筑的长周期特性;纵向刚度小于横向刚度;节点刚度对结构振动模态影响显著;随着梁架层高度的增加,各梁架层的位移峰值随之增大;各梁架层加速度峰值随着梁架高度增加有减小的趋势,层间动力放大系数均在1左右;榫卯连接起到耗能减震的作用,其中七架梁层处的榫卯结构耗能效果最为显著;所得研究成果可为同类木构架体系的保护、修缮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
亭子是中国古典建筑的一种重要形式,现今在仿古建筑和园林设计中仍有着广泛的应用."以形求律,以律演算",遵循从"形"(建筑外形)中寻找"律"(尺寸权衡),继而进行"算"(参数设计)的原则,整理提炼出攒尖亭的尺寸权衡规则,在揭示亭子木构架通用法则的基础上,提供一种参数化设计方法,以亭子角面数N和檐柱径D为基本参数,将其木构...  相似文献   

10.
建筑是人类生存的基本要素,从穴居野外,构小为巢,发展到近代的高楼人厦,都是不同时代人类的聪明智慧和辛勤劳动的结果。干栏式结构是中国古代木构建筑的一种结构形式,主要分布于中国的长江流域以南以及东南亚等地,而傣族“竹楼”是干栏式建筑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11.
新徽派建筑理念是以徽派建筑为基因的设计理念,为保持黄山市城市风貌统一,促进徽派建筑文化的传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本文以新徽派建筑与徽派建筑传承关系作为切入点,详细阐述了新徽派建筑创作理念,并以大跨建筑的设计实践为例,探讨新徽派建筑理念在大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希望通过这样一次探索为新徽派建筑创作提供多角度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新徽派建筑理念是以徽派建筑为基因的设计理念,为保持黄山市城市风貌统一,促进徽派建筑文化的传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现代大跨建筑的设计创作,可引入新徽派建筑理念,从尊重总体环境、推敲建筑功能、化解建筑体量、利用细部隐喻几方面来实现徽派建筑的传承。  相似文献   

13.
随着对民族特色建筑的研究逐渐增多,对传统建筑研究的重要目的之一在于验证建筑物空间和形态与地区气候条件之间是否具有良好的适应性。通过对广西桂林地区少数民族干栏式建筑和普通居住建筑建筑参数、气象数据的实地测量,采用Design-Builder模拟软件对其建立模型,并进行CFD仿真,模拟得到建筑物内部的热环境以及全年室内温度,最终计算得出建筑物内部全年热舒适度指标。经对比仿真结果得出,干栏式建筑内部热环境和热舒适度指标明显优于普通居住建筑,干栏式建筑更加符合广西地区气候。  相似文献   

14.
通过比较闽台传统建筑和巴洛克建筑两种建筑装饰艺术风格,解构闽台中外合壁式建筑风格,并直面中国当代建筑现状,认为我国民族传统建筑风格的回归,既不能闭关锁国,也不能全盘西化,要在即时吸收国外各类先进建筑文化的同时,坚守并发扬光大我国中华民族传统建筑独特风格,才能使我国当代建筑既富有民族特色,又具有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面向对象、组件、构件、面向代理等软件体系结构与风格、过程控制设计风格和面向状态设计风格;在实时设计风格的基础上,分析了面向对象风格及其系列技术在应用领域的问题域,并以车辆定位系统为例,讨论软件体系结构的理论和应用,给出了如何利用各种风格设计和开发车辆定位系统的优缺点;论述了不同的体系结构风格适应于不同的软件设计和开发阶段,并给出了分析和设计车辆定位系统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6.
在新校园的设计中采用庭院式空间组合方式使建筑与外部空间设计同时推进,创造出层次丰富、优雅宁静的校园环境,获得与众不同的布局,取得了独特的艺术效果。建筑风格明快、端庄、素雅,统一中求变化。  相似文献   

17.
哈尔滨“新艺术”建筑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风靡于本世纪初的“新艺术”风格,是哈尔滨建筑最重要,最具特色的风格类型之一。通过西欧,俄罗斯,哈尔滨“新艺术”的比较,研究探讨哈尔滨“新艺术’建筑的特征与类型,并由此得出对新建筑美创造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建筑形式的生成原本不是以成就某种风格为目的,它受制于各种影响因素,这其中不仅仅是自然环境及气候因素,还包括生活方式及观念上的影响。本文将通过夏克尔建筑与西藏建筑的比较研究,特别是探讨它们艺术风格的宗教背景、风格特征以及它们在建筑与家具设计方面的影响,力图通过对两者比较分析,寻找到建筑形式生成的实质。  相似文献   

19.
炎黄文化的共性、巴楚文化及山林文化的个性构成了神农架文化的背景;土家吊脚楼和其地域民族特色将成为神农架建筑风格的主旋律,慎重开发,尽可能保持神龙架原始自然生态的平衡和自然景观的完整。因此,就神农架的文化背景对建筑风格的影响及建筑风格的定位、构思等作一初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徽派古民居建筑的地域文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徽派建筑是中国古代社会后期成熟的建筑流派,地域文化特征极为鲜明,尤其是作为徽州人生存文化最直观载体的古民居建筑,是古代徽州社会历史文化的见证。徽派古民居的选址布局深受徽州风水理论影响,尤其注重水口营造。徽派古民居的内部结构格局生动体现了徽州宗法制度及其观念形态。徽商“商而兼士,贾而好儒”的独特文化品格,成就了古民居内部装饰与陈设的独特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