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9 毫秒
1.
本文通过讨论成对相互作用的保守力的合功与路径无关的特性引入势能的概念,并借此来深化势能属于保守力相互作用的系统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势能引入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宗禄 《工科物理》2000,10(1):66-66,47
本文通过讨论成对相互作用的保守力的合功与路径无关的特性引入势能的概念,并借此来深化势能属于保守力相互作用的系统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通过保守力做功到势能概念的引入方法的介绍,并从保守力做功与势能的定量关系出发对势能的定义及特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一、引言 在通常的物理教材中,对位于保守力场中质点组的势能问题讨论的较少.既使是有些地方涉及到此问题,多数是采用直接作功的方法得到的,而且,看不出其普遍意义。 本文试图采用一种较简单的方法,得到计算保守内力场中质点组势能的公式,且适合于各种形式的保守内力场. 二、公式的导出过程 某质点(物体)所受到的保守力,可以用该质点(物体)势能梯度的负值来表示,即引入矢量符号,就可以将上面三式用一个矢量式表示,那就是下面,依据这个关系式,导出计算公式.  设某质点组内第i和第j个质点间相互作用的保守内力用Fij和Fij表示.其中,Fij表示…  相似文献   

5.
本刊84年12期上刊登了南京达同志的《保守内力场中质点组的势能》一文,引起了一些讨论,因为涉及对势能概念的理解,所以讨论是有意义的,现就这个问题谈一谈我的看法.一、势能的定义 质点组的势能改变是用质点组内部保守力作功的负值来定义的.内力总是包括任意两个质点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因此,内力作功也总是包括作用力作功与反作用力作功这两个方面.对于遵从牛顿第三定律的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两者作功之和与参照系的选择无关[1][2],由此可以得到计算一对内力作功之和的简便方法:选取相对于两质点之一为静止的参照系,计算另一个质点在…  相似文献   

6.
本文讨论了保守力及势能的定义,指出保守力应是一对相互作用力的共同行为,且给出了保守力及势能的合理理解  相似文献   

7.
本文讨论了保守力及势能的定义,指出保守力应是一对相互作用力的共同行为,且给出了保守力及势能的合理理解。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讨论两种临界情况下摩擦力所做的功的变化情况,进一步阐明非保守力做的功与路径有关.  相似文献   

9.
对于保守力的概念,在书中基本上都是从讨论重力、万有引力、弹簧弹力做功角度出发,观察共同特点得出两种表述方式:一种是做功只与始、末位置有关,与质点经历的路径无关,把具有这种做功性质的力称为保守力。  相似文献   

10.
郑金 《物理通报》2022,(6):86-90
推导了质点在有心力作用下在极坐标系中具有的总能量表达式,引出了质点在转动参考系中的有效势能公式,得出了有效势能的取值范围和极值条件,指出了有效势能在平衡点关于矢径的二阶导数的物理意义,利用有效势能的性质巧妙解答两道物理竞赛题.  相似文献   

11.
郑金 《物理通报》2016,35(6):45-47
利用多种方法推导了恒速物体在发射质点过程中对质点间接做功的公式及有关结论, 探究了不同参考 系中某个力做的功、 某个物体做的功, 以及媒介物体对加速物体做的功或提供的能量的计算方法, 并对相关物理问 题从多角度进行解答  相似文献   

12.
有一个版本的新课标教材中"功"的概念是从动能和势能的变化角度来定义的,即"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动能或势能发生了变化,我们就说力对物体做了功."它对于解释物体在运动中高度或速度有变化的情况还比较方便.然而,当一力作用于物体使之在水平面上匀速运动时,由于其动能或势能并未发生变化,由此则会得出"此力不对物体做功"的错误结论,可见这个版本教材功的定义不能涵盖此种情况,具有局限性.  相似文献   

13.
运用保守力系的拉格朗日方程,对可自由移动光滑凹槽中质点以及凹槽系统的运动过程建立了微分方程.通过数值积分的方法求解该方程,研究了在凹槽初速度为零和不为零两种条件下质点的运动规律.结果表明,在两种不同初始条件下,质点的运动规律存在区别.  相似文献   

14.
力学问题中常见的势能是弹性势能和重力势能.由于势能的相对性,在选取不同的势能零点位置时,计算过程有简有繁.因而,确定合适的势能零点会给解决问题带来方便.  相似文献   

15.
机械能守恒定律成立的条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功能原理与机械能守恒定律 对于质点系从一个状态变化到另一个状态的过程,根据质点的动能定理可以得到质点系动能定理.而由质点系动能定理又能导出功能原理,功能原理的表述为 A外力+A非保守内力=△E(1) 式中A外力为外力所做的功,A非保守内力为非保守内力所做的功,△E为系统机械能E的增量.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在中学物理中,经典力学主要讨论质点和刚体问题,因而像静止的人提着重物费力却不做功,汽车移动并非外力做功等问题难以得到解释.本文从生物力学的角度对常见生活中做功问题作了分析,突破了传统中学物理研究范围,对中学物理内容如何贴近实际是一个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在布可夫斯基凳实验过程中,系统的转动能是改变的,这是由于内力作功的结果.本文将从质点组动能定理出发,通过模型简化手段,推导出内力作功与系统转动能改变二者之间的定量关系.  相似文献   

18.
做功的一般表达式为W=Fscosθ,F是恒力.如果力是变力,就不能套用这个公式.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针对不同的题设条件,总结出以下几种求变力做功的方法.1 用平均力代替变力求变力的功 当变力与质点位移大小成线性关系时,平均力F=(F1+F2)/2,变力对质点所做的功,在数值上等于平均力做的功.  相似文献   

19.
热传导中的变分原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力学中建立最小势能原理和最小余能原理的加权余量法,分别得到了热传导中势能型与余能型的变分原理。通过对势能型变分原理的分析发现,对于可逆的导热过程,“力”(热流)在“位移”(温度)上做的“功”完全转换为物体的“势能”,即热量传递势容。而在不可逆的稳态导热过程中,这个势能完全被耗散掉了,成为传递势容耗散。对于非稳态导热过程,则类似于粘弹性物体,热流在温度位移上做的“功”一部分转换为物体的传递势容,而另外一部分成为传递势容的耗散。  相似文献   

20.
在普通物理教学中,谈到保守力时,总是首先用“作功与路径无关,只与初末位置有关”来定义保守力。用“作功与路径有关”来定义非保守力。当然,保守力的这种定义是没有问题的,但应强调初末位置必须是任意的、路径也必须是任意的,否则就可能出现意外的情况。让我们先看下面几个例子。 例1 质量为m的木块沿斜面从A点下滑到B点(图1)。若斜面的长度和倾角为l_1和θ_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