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用小型实验室和大型生产化低温等离子体设备对羊毛织物进行处理,并对羊毛织物的亲水性、抗静电性、易去污性、抗起毛起球性、防缩性、拒水拒油性进行了性能测试.结果表明,低温等离子体处理对羊毛织物的亲水性、抗静电性、易去污性、抗起毛起球性、防缩性、拒水拒油性有着显著的效果,这对于提高羊毛织物的附加值有着积极的意义.实验还表明低温等离子体处理与其它整理剂结合使用,可以提高整理剂的功效及功能整理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采用聚酯聚醚亲水整理剂DP-1001和DP-9993整理涤纶织物,研究了影响涤纶亲水性和抗静电性的主要因素,以及涤纶上聚酯聚醚整理剂的解吸性能。结果表明,采用整理剂6%(omf),可显著提高涤纶织物的亲水性和抗静电性,且具有良好的耐久性;提高整理温度可增强涤纶的亲水效果,但对抗静电性的影响较小。模拟研究解吸动力学发现,聚酯聚醚的平衡解吸量随着整理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而解吸速率常数则呈减小趋势;解吸过程中,大量吸附在涤纶表面、结合力较弱的整理剂先发生解吸,纤维内表层结合力较强的整理剂在中后期发生扩散解吸。  相似文献   

3.
以端氨基环氧硅油为改性剂,自制的聚氨酯为单体,制备环氧硅油改性聚氨酯整理剂,测定其物理化学性能,发现具有良好的离心稳定性、耐热和耐碱稳定性;然后对羊毛织物进行浸渍整理,以羊毛织物的毡缩性、亲水性、柔软度、抗静电性等为测试指标,优化整理工艺,得到最佳整理条件;最后对整理后羊毛织物的亲水性、手感、毡缩性、抗起毛起球和染色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经过整理的羊毛织物的柔软性明显提高,毡缩率由13.5%降到4.5%,抗静电性以及抗起毛起球性能得到大幅度改善。  相似文献   

4.
环保型生物蛋白改性助剂改性羊毛的染色性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鸡毛蛋白改性助剂对羊毛纤维及其织物进行改性,研究改性羊毛兰纳素染料染色性能。结果表明,鸡毛蛋白改性助剂改性的羊毛纤维及其织物对兰纳素染料的染色性能改善明显,以固色率为测试指标优选的最佳染色工艺条件为:染料用量2%(owf),染色浴比1∶40,HAc用量0.5 mL/L,85℃染色50 min。同时,改性毛织物染色K/S值有所提高,匀染性较好。经鸡毛蛋白改性助剂改性的羊毛纤维和毛织物能够降低羊毛的染色温度,缩短染色时间,减少能耗,从而实现羊毛的低温染色。  相似文献   

5.
羊毛织物功能整理中,整理剂与羊毛纤维表面之间形成的界面结合强度反映了织物功能的耐久性.文章研究了羊毛纤维与化学改性羊毛纤维的表面元素、纤维表面形态结构、水润湿性以及纳米整理剂与羊毛纤维表面之间的界面结合程度.试验结果表明:与未改性羊毛纤维比较,氯化和氧化改性后羊毛纤维的表面结构和水润湿性发生了明显变化.对化学改性的羊毛纤维进行纳米功能整理,纤维与整理剂之间的界面结合强度远高于未改性羊毛与整理剂的界面结合强度.  相似文献   

6.
对羊毛织物进行低温空气等离子体处理和丝素整理剂改性,以及两者联合处理,探讨了改性后织物的润湿性和染色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改性整理能有效提高羊毛织物的润湿性及其对活性染料的染色性能。  相似文献   

7.
运用壳聚糖与羊毛减量防毡缩相结合的方法对羊毛织物进行表面改性。探讨壳聚糖对羊毛减量防毡缩整理后羊毛防缩性和强力的变化;研究整理后对织物表面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整理后织物表面形态发生了变化,在保证原有毡缩率的条件下,可有效改善羊毛由于防缩整理带来的强力损失,并且提高了染色效率,节约了染色时间。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亲水性聚酯整理后涤纶织物的抗静电性、亲水性、透气性、白度、强力和耐水洗性等性能的测试,分析了影响抗静电性能的因素,优化了亲水性聚酯对涤纶织物的抗静电整理工艺条件:整理剂质量浓度40 g/L,170℃培烘120 s,pH值控制在5左右.研究了亲水性聚酯抗静电整理对涤纶织物染色性能的影响,初步探讨了抗静电剂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9.
为了改善羊毛织物毡缩性能,运用低温等离子体与蛋白酶结合的方法对羊毛织物进行表面改性,探讨了整理后织物毡缩性能和强力的变化。通过对染色性能指标的测试,主要探讨了防毡缩整理对羊毛染色性能的影响,应用SEM研究了等离子体/蛋白酶处理对羊毛织物表面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后织物的表面形态和化学性能都发生了变化,不仅使羊毛织物毡缩率下降到5.4%,而且使羊毛的染色性能得以很大的改善,从而使羊毛的低温染色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0.
采用高碘酸钠作为氧化剂选择性氧化壳聚糖,以硅偶联剂KH550为交联剂处理氧等离子体刻蚀的羊毛织物,用红外光谱、热分析、SEM对改性羊毛进行结构表征,研究不同处理工艺对羊毛染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氧等离子体刻蚀的羊毛表面引入了—OH、—COOH等亲水性基团,进一步与氧化壳聚糖、硅偶联剂之间形成交联,纤维表面反应性活性基团变多,羊毛的染色性能提高.改性羊毛表面K/S值随着氧化壳聚糖及硅偶联剂用量、处理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氧化壳聚糖用量为3 g/L,KH550用量5%,时间60min,温度50℃时,染料弱酸性红B、酸性大红G在改性羊毛织物上的表面色深值(K/S值)较高.  相似文献   

11.
采用低温等离子体/蛋白酶联合处理对羊毛表面进行改性,探讨了蛋白酶用量、处理温度和时间、处理液pH值对羊毛染色K/S值、上染率和固色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经低温等离子体预处理后,羊毛再经2%(omf)蛋白酶,pH值8,50℃处理50 min,处理后的羊毛织物染色性能提高,染色织物具有较高的耐洗色牢度和耐摩擦色牢度,抗起毛起球能力有所提升。  相似文献   

12.
将聚酯聚醚型亲水整理剂KL-WPS与壳聚糖复配,对聚酯织物进行亲水整理。试验结果表明,亲水整理剂用量60 g/L,两者复配比例为1∶1时,聚酯织物的吸湿性、导湿性、抗污性以及抗静电性等,均比使用单一的聚酯聚醚亲水整理剂的效果要好。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聚醚磷酸酯两性表面活性剂对涤纶织物和锦纶织物的抗静电整理,结合阴离子抗静电剂P和阳离子抗静电剂SN整理,分析了抗静电整理效果及对织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制备的聚醚磷酸酯两性表面活性剂具有良好的抗静电性能,对产生正或负电荷织物均具有良好的抗静电效果;整理后的织物物性、耐水洗性、亲水性均良好,织物不泛黄。  相似文献   

14.
本文探讨涤纶长丝织物仿真丝整理工艺,讨论了烧碱用量、促进剂、温度及时间、浴比等因素对减量的影响,提出合理的碱减量工艺,再经亲水性整理剂FZ整理,织物仿绸性更佳。  相似文献   

15.
合成一种含聚硅氧烷、氨基、聚酯、聚醚链段的多功能整理剂826B,与涤纶染色进行同浴整理,测试并对比分析了市场同类产品对织物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826B能赋予涤纶织物耐久的亲水性、快干性、抗静电性、易去污效果和自然柔软的手感,对织物色光影响小。  相似文献   

16.
羊毛表面疏水性类脂层的存在使羊毛纤维表面具有疏水性,染色印花加工过程中阻碍染料的吸附扩散,羊毛织物常规染色需要在高温条件下长时间处理,不仅消耗能源,而且影响其产品质量.文章用纳米SiO2溶胶对羊毛进行改性处理,提高羊毛纤维的表面亲水性.通过实验确定了纳米SiO2溶胶处理条件,包括纳米SiO2浓度、处理温度、时间,对改性处理后羊毛织物的低温染色性能进行测试和分析,并和常规染色效果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7.
以端含氢硅油与烯丙基聚醚为原料制备端羟基聚醚改性聚硅氧烷,再以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改性,制备异氰酸酯基封端聚醚改性聚硅氧烷,并以此作为抗皱整理剂应用于真丝织物抗皱整理。研究端氢聚硅氧烷和烯丙基聚醚的摩尔质量对整理剂表面活性及抗皱性能的影响,优化整理工艺条件,测定整理织物的性能。结果表明:端氢硅油摩尔质量为1 321 g/mol,烯丙基聚醚的摩尔质量为400 g/mol时,整理剂具有良好的表面活性和抗皱效果。整理真丝织物干、湿折皱回复角分别为308°和214°,与环氧改性聚硅氧烷等整理剂整理的织物相比,其抗皱效果更好,强力损伤明显减小,且具有优良的亲水性和柔软性。  相似文献   

18.
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树脂作为新型的羊毛(绒)抗起毛起球整理剂,符合环保要求,利用其对羊毛(绒)织物进行整理,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树脂用量5%,pH值6,架桥剂3%,柔软剂3%,浴比1:10,浴温30~40℃,烘干100~110℃时羊毛织物的抗起毛起球性能可获得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19.
文章选用不同结构的反应性阳离子助剂对水溶性丝素蛋白助剂进行阳离子化改性,使丝素蛋白大分子带上正电荷,制备出阳离子化改性丝素整理剂(简称丝改剂);再用适宜的交联剂将丝改剂整理到羊毛纤维上.同时探讨了丝改剂制备工艺条件对改性羊毛纤维染色性能的影响,优化出丝改剂制备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经丝改剂整理的羊毛纤维不仅染色性能得到改善,而且羊毛织物的防缩和抗折皱性能也得以改善,可获得羊毛织物的多功能整理效果.  相似文献   

20.
低温等离子体处理后羊毛织物的表面性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进东 《国外丝绸》2003,(5):20-23,35
研究了经低温等离子体溅射法处理后羊毛织物的表面性质,如纤维表面光泽、吸湿性、表面抗静电性和可染性。低温等离子体处理后,在室温条件下羊毛织物样品表现出较好的亲水性和表面抗静电性质,上染率提高。样品表面性质研究表明,低温等离子体处理不会引起样品表面光泽的任何变化。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显示,样品纤维上产生的一些凹槽可能会提高上染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