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探讨艾草改性竹浆纤维的可纺性,对艾草改性竹浆纤维的形貌、组成、结构、强伸性能、质量比电阻、回潮率、摩擦系数等进行测试,并与竹浆纤维、黏胶纤维进行对比。结果表明:3种纤维纵向都有沟槽,横截面呈锯齿形并带有微孔;艾草改性竹浆纤维和黏胶纤维的元素含量相同;艾草改性竹浆纤维的结晶度最小;艾草改性竹浆纤维的耐热性较黏胶纤维好,较竹浆纤维稍差;艾草改性竹浆纤维的断裂强度及断裂伸长率均最小;艾草改性竹浆纤维的初始模量小,易变形;艾草改性竹浆纤维的回潮率较大,吸湿性能优于黏胶纤维和竹浆纤维;艾草改性竹浆纤维的摩擦系数略大于黏胶纤维,竹浆纤维最小;艾草改性竹浆纤维的质量比电阻小于竹浆纤维和黏胶纤维,具有良好的抗静电性能。  相似文献   

2.
总结艾草改性竹浆纤维织物的开发要点,并测试了相关性能。为弥补艾草改性竹浆纤维性能的不足,采用包芯纱技术,提高纱线及其织物的强伸性能;采用原液着色竹浆纤维,省去了染整环节,保证了产品的生态环保性;测试了织物的强力、起毛起球性、缩水性和抗菌性。结果表明:采用包芯纱开发的织物强力较高,缩水率较小,抗菌性优良。认为:从多个层面进行优化和创新,是实现艾草改性竹浆纤维在衬衣面料领域成功应用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以艾草改性竹浆纤维和光致变色黏胶长丝为原料,编织了9种不同组织和混纺比的织物,对比分析了组织类型和混纺比对织物耐用性能和服用舒适性的影响.结果 表明:3种组织织物的厚度、单位面积质量、面密度、导热系数和50 N/cm2下厚度从小至大的排序为瑞士点纹织物<涤盖棉类织物<微孔织物;纵向断裂强力和正面耐磨性从大至小排序为涤盖...  相似文献   

4.
采用不同浓度的H2SO4和Na OH溶液对艾草改性竹浆纤维和竹浆纤维进行处理,研究酸、碱处理对纤维的回潮率和拉伸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艾草改性竹浆纤维的回潮率大于竹浆纤维,但其断裂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均小于竹浆纤维;2种纤维的回潮率均随H2SO4体积分数的增加而增大,而随Na OH体积分数的增加而减小;断裂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均随H2SO4和Na OH体积分数增加而呈现下降趋势;回潮率和断裂强度受Na OH体积分数的影响较大,耐碱性较差,因此2种纤维应当尽量避免碱处理。  相似文献   

5.
6.
对8种不同规格的艾草改性竹黏纤维针织物的服用性能进行测试,并分析其耐磨性、抗起毛起球性、芯吸性、透气性、透湿性与织物结构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艾草改性竹黏纤维针织物的芯吸性、透气性和透湿性较好,艾草改性竹黏纤维含量对针织物的耐磨性和抗起毛起球性影响不大。艾草改性竹黏纤维与涤纶纤维混纺可以提高织物的耐磨性,但织物的芯吸性会略微下降。织物组织结构是影响织物透气性的重要因素,采用提花、网眼和蜂窝类组织可以提高织物的透气性,但织物的耐磨性和抗起毛起球性会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7.
纯竹浆纤维纱与竹浆/棉/涤混纺纱的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对不同细度的竹浆纤维纯纺纱线、不同混纺比的竹浆/棉/涤混纺纱线的条干均匀度、粗细节、棉结、拉伸性能、弹性进行了测试,通过试验数据分析了纱线细度及混纺比对纱线相关性能的影响,以及产生影响的内在因素.  相似文献   

8.
国外进口粘胶价格波动较大且易出现缺货断货现象,为探究产量与质量均已达到一定水平且价格相对低廉的国内粘胶纤维对国外粘胶纤维的可替代性,选择与粘胶纤维性能相近的棉纤维、与粘胶纤维互补性较强的涤纶纤维分别与粘胶纤维进行混纺实验,采用相同纺纱工艺纺制粘胶/涤纶(70/30)和精梳棉/粘胶(60/40)2种常用的粘胶混纺纱,每组纱线设计2种不同的线密度,并对比国内外粘胶混纺纱的性能差异。实验结果表明:因粘胶品牌的不同,国内外粘胶混纺纱在某些性能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总体而言性能差异不大,因此在企业生产时,可优选价格较低的国产粘胶纤维,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探讨粘胶纤维/改性粘胶纤维/铜离子改性腈纶纤维集聚赛络纺混纺纱的生产工艺。介绍了粘胶、改性粘胶、铜离子改性腈纶纤维的性能特点。根据各组分纤维的性能特征及混纺比例,采用先按比例在园盘抓棉机上排包、开松混和,再打包的原料混和方法,以确保各组份纤维有效混和,合理配置各工序的工艺参数及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纺制出粘胶/改性粘胶纤维/铜离子改性腈纶纤维64/30/6 13.1tex集聚赛络纺混纺纱。认为:所采取的工艺技术措施可行,纺纱质量水平较好,能满足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0.
鉴于竹浆纤维与普通粘胶很相似,在初步分析了竹浆纤维与普通粘胶性能特点的基础上,选用红外光谱法、X射线衍射法、显色法等手段对竹浆纤雏与普通粘胶进行了测试,研究了这几种纤维的不同之处及其机理。  相似文献   

11.
探讨阻燃防静电纤维混纺纱性能。选用阻燃腈纶纤维、阻燃粘胶纤维、不锈钢纤维3种原料,纺制出不锈钢含量分别为0、2.6%、5.4%、7.6%、10.6%、18.6%的6种混纺纱,测试分析了6种混纺纱的阻燃性能、防静电性能、强伸性能和耐磨性能。结果表明:随着不锈钢含量的增加,阻燃腈纶阻燃粘胶不锈钢纤维混纺纱的损毁长度、单位长度电阻值、断裂伸长率呈下降趋势;断裂强度和断裂功先降低后增大;耐磨性先增强后降低。认为不锈钢纤维含量在10.6%左右时,混纺纱的综合性能较理想;在纺纱过程和工艺参数设计时,需要采取一定的防静电措施,放大罗拉隔距,降低锭速,保证纺纱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2.
探讨石墨烯改性粘胶/涤纶50/50 18.5 tex赛络纱的工艺优化措施。简述了石墨烯及其改性纤维的性能,通过石墨烯改性粘胶预处理来提高混纺纱可纺性,并对其开发的混纺纱工艺流程和各工序工艺参数进行优化。测试结果表明:该混纺纱质量达到了一等品的要求,其织成的面料静电压半衰期为0.2 s,保暖率接近30%,抑菌率好。认为:该石墨烯改性粘胶混纺面料具有较好的抗菌、防静电和保暖性能。  相似文献   

13.
探讨铜氨纤维竹浆纤维混纺纱较佳的工艺配置。通过正交试验方法,对铜氨纤维/竹浆纤维混纺纱的粗纱捻系数、细纱后区牵伸倍数和细纱捻系数等3项工艺参数进行优化试验,并测试分析了成纱性能指标。分析了影响成纱强度、成纱毛羽、纱线条干均匀度等指标的主要因素。试验分析表明:粗纱捻系数98、细纱捻系数380和细纱后区牵伸1.2倍时,纺纱质量较佳。认为:试验的3项工艺参数对铜氨纤维竹浆纤维混纺纱成纱性能的影响较为显著,为提高成纱质量,粗纱和细纱捻系数应偏大掌握,细纱后区牵伸倍数适中设置。  相似文献   

14.
精梳有机棉改性粘胶混纺纱的生产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了顺利纺制出精梳有机棉改性粘胶混纺纱,针对改性粘胶纤维的特性,采用条混工艺,通过调整并条胶辊处理方法,防止纤维缠绕,合理设置粗纱张力,防止粗纱意外牵伸,优选细纱罗拉隔距、压力棒隔距块及钢丝圈型号,使得精梳有机棉改性粘胶混纺纱得以顺利纺制。  相似文献   

15.
测试在不同混纺比例下纱线断裂强力及断裂伸长等性能,得出由于混纺比例的不同,纱线的性能也有所差异,从而确定比较合适的混纺比例。实验测试得出竹浆纤维50%,羊毛35%,山羊绒15%的混纺纱,合股并施加150T/m的捻度后,具有较好的机械性能。  相似文献   

16.
竹浆纤维纺织品性能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测试分析了竹浆纤维及其针织物的物理机械性能,讨论了该纤维的混纺纱和赛络纱的性能特点。指出竹浆纤维及其织物吸湿透气性好,但湿强力低,易产生塑性变形;赛络纱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为发挥竹纤维的抑菌性,应探索新的纤维制备工艺。  相似文献   

17.
探讨粘胶/竹原纤维/甲壳素纤维50/40/10 14.8 tex纱线的纺制工艺。论述了该混纺针织纱的生产工艺流程、主要工艺参数以及在生产实践中采取的主要技术措施。生产的半成品及成品指标均达到设计要求,且纱线既具有纤维素纤维的优良性能,又具有甲壳素纤维抗菌除臭等功能性优势,提高了产品的技术含量。认为:有效利用混纺的形式,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纱线的多功能性组合,同时降低成本。  相似文献   

18.
棉汉麻竹浆纤维混纺纱的纺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纺制棉汉麻竹浆纤维混纺纱,对汉麻纤维进行养生及预分梳处理;选用原料混和工艺改善可纺性;合理控制原料投料比例并控制开清棉与梳棉落棉率,保证成纱混纺比;并条工序合理调整工艺,提高熟条条干;细纱工序使用小钳口隔距,使用新型上销,缩短浮游区,以提高成纱质量;络筒工序选择适当的电清参数和络纱张力,以保证成形良好,结果顺利纺制出棉/汉麻/竹浆50/25/25 29.2 tex混纺纱。指出:只有针对汉麻纤维特点调整各工序纺纱技术措施,方能纺制出符合质量要求的棉汉麻竹浆纤维混纺纱。  相似文献   

19.
概述了有机棉与竹浆纤维混纺纱开发的技术背景和社会背景.详述了该产品的生产工艺过程.该产品的开发,实现了绿色环保纤维的结合,解决了棉竹混纺后成纱强力低的问题.分析证明,该产品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利用毛纺半精纺纺纱系统开发了里奥竹浆纤维与精细化亚麻纤维混纺纱,充分考虑2种纤维性能差异大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各道工艺参数。实践表明,采用半精纺系统开发里奥竹浆纤维与亚麻纤维混纺纱可兼顾2种纤维特性,有效改善纯亚麻制品较为粗硬、纯里奥竹浆纤维制品无身骨的不足,纺纱过程顺利,纱线强力、毛羽指标较好,且纱线柔滑、亲肤性好,里奥竹/亚麻混纺纱制品舒适、柔软的特性尤其适合于床上用品面料,在家纺市场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