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依据国标《煤的碳氢测定方法》,从多方面分析影响二节炉法测定煤中碳氢含量的影响因素,即试验试剂、氧气的流量、推进速度和反应的温度等,提出试验过程的注意事项,分析影响测定准确性的原因,并对试验中易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
从煤中全硫测定过程中各环节,如试验煤样、试验药品试剂及操作者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找出影响煤中全硫测定准确性的要因,并针对性地提出了整改的措施,以提高测定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3.
结合多年来在煤中碳酸盐二氧化碳测定方面的工作经验,总结了测定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并提出了保证测定结果准确性的试验技术与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4.
以煤中挥发分测定实际试验为例,介绍了影响煤中挥发分测定结果的几个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确保挥发分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在氮含量测定过程中直接影响测定结果准确性的几个主要因素,即消化反应的温度、试剂的配制和装置的气密性等。  相似文献   

6.
依据最新的GB/T213-2008《煤的发热量测定方法》,对本试验室中热量测定操作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尽可能消除试验环节产生的误差,从而有效地提高煤的发热量测定的准确性,维护好企业的经济利益。  相似文献   

7.
利用5E-FL2200型测试仪按国标方法测定煤样中氟和氯的含量,从称量、氧气流速、搅拌速度、参比电极、纯水箱自动感应装置、滴定池排液、蒸发瓶补水等方面探讨了影响煤中氟和氯准确测定的常见因素,并从仪器故障和操作人员等方面进行分析以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该测试仪按国标方法测定煤中氟、氯含量的准确度和精密度均良好。  相似文献   

8.
基于目前ISO、ASTM、GB规定的煤中碳酸盐二氧化碳测定所用试验装置均为负压供空气方式,对GB/T 218—1996《煤中碳酸盐二氧化碳含量的测定方法》规定的试验装置进行改进,即增加正压供空气及正压供氮气2种供气方式。在负压供空气、正压供空气及正压供氮气3种供气条件下进行不同质量的优级纯无水碳酸钠的回收率试验,以研究分析煤中碳酸盐二氧化碳含量测定装置系统准确性测试的具体指标要求及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当所用测定系统为第一次使用或测定系统有变化以及更换试剂时,应准确称取0.2g~0.4g经干燥过的优级纯无水碳酸钠进行系统准确性测试,如果无水碳酸钠分解产生的二氧化碳实验测定值与理论值相差不超过理论值的1﹪时,即可认为测定系统的准确性符合要求。  相似文献   

9.
依据煤产生自燃的必要条件及煤自燃的发展过程,用流态色谱吸氧法对煤的自燃倾向性进行了测定。分析了在测定中影响煤自燃倾向性的主要因素,即煤样的粒度、仪器的稳定性和气密性、样品的处理过程、载气的流速,并探讨了煤的水分、灰分、挥发分、全硫及密度等参数与其吸氧量的关系,提出探究煤自燃倾向性及其测定中的影响因素,提高煤自燃倾向性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对保证煤炭的开采、运输和储存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红外光谱法测定煤中全硫的原理,探讨影响红外光谱法测定结果准确性的3个因子,即抽气流量、比较水平、称样质量。每个影响因子选定3个水平并按正交方法安排试验,通过方差分析确定3个因子对红外光谱法测定煤中全硫准确性的影响大小,从而确定主要影响因子以指导红外光谱法测定煤中全硫时的异常情况处理。  相似文献   

11.
以实际比对试验为例,分析了影响库仑滴定法测定煤中全硫的几个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确保全硫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
主要针对影响库仑滴定法测定煤中全硫准确性的各个因素进行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提高煤中全硫测定准确度的相应方法.  相似文献   

13.
以开氏法测定氮的方法为例,着重介绍了煤中氮测定的实际意义及测定原理。介绍了实际工作中的相关注意事项,立志于煤中氮的更准确的测定。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有证标准物质的用途,阐述了库仑滴定仪测定煤中全硫的测定步骤及标准物质在测定全硫过程中的使用方法,指出有证标准物质的正确使用可有助于煤中全硫检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煤的挥发分测定和测定过程中煤发生的变化,测定煤挥发分的意义,以及测定操作时的注意事项,并对影响煤挥发分测定的准确性的因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提高煤中氟测定的准确性,特对此试验的方法、影响因素进行详细分析,经过大量试验验证,找出影响结果的主要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从而保证了煤样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水分对不同煤种瓦斯吸附特性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占存  马丕梁 《煤炭学报》2008,33(2):144-147
通过研究煤中水分的赋存特征,根据试验目的设计了煤样的加湿装置.针对目前评价煤中水分对吸附瓦斯量的影响时未考虑煤变质程度差异的现状,通过对不同变质程度煤在不同水分条件下的吸附等温线的大量测定,经数据拟合,最终得出煤中水分对瓦斯吸附量的影响校正系数,并与原煤样进行对比,验证了所得出的校正系数的准确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18.
通过研究正压供气(空气或氮气)测定煤中碳酸盐二氧化碳的试验条件,确定了正压供气实验装置及实验步骤。实验证明,用正压供气测定方法与现行负压供气测定方法结果间无显著性差异,测定结果准确可靠,该2种方法可相互替代。正压供气测定煤中碳酸盐二氧化碳的方法改变了传统测定方法在实验过程中倒吸以及水资源浪费等现象,从而使该项检测更加节能、环保。  相似文献   

19.
富坤 《煤质技术》2020,35(1):59-63
基于煤中硒含量的准确测定可为避免燃煤硒中毒提供有效依据,介绍了应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测定煤中硒的试验方法,探讨了还原剂及载液浓度等测定煤中硒的试验条件选择,并对10个煤中硒含量测定进行了精密度和正确度试验与评估。结果表明:应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可准确测定煤中硒的含量,精密度和正确度试验结果与现行国家标准测定结果无显著性差异,即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测定煤中硒的精密度和正确度均良好。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煤中硒含量具有自动化程度高、操作快速方便、灵敏度高等特点,适合批量样品的测定。  相似文献   

20.
荣霞 《煤质技术》2013,(4):18-20
从原理和过程等多方面分析了经典二节炉法测定煤中碳氢时影响测定准确度的诸多因素,从燃烧管内的填充试剂和吸收系统药品的选择与使用、碳氢测定装置的气密性、炉温的选择等方面探讨对煤中碳氢测定准确度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