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胡向丹  王竹然  何田田 《新中医》2012,(12):105-107
目的:观察梅花针叩打冲、任、督、带脉治疗卵泡发育不良性(FM)不孕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临床随机对照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梅花针治疗组和西医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在卵泡生长期给予梅花针循经叩打冲、任、督、带脉,西药对照组则给予枸橼酸氯米芬(CC)/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促排卵治疗,2组均治疗2疗程并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排卵率、基础体温双相率、宫颈黏液评分分别与西药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梅花针循经叩打冲、任、督、带脉治疗FM,能改善卵巢功能和卵泡质量,促进卵泡生长发育,提高成熟卵泡排卵率,改善宫颈黏液性状,其疗效强于CC/HCG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梅花针循经叩刺结合耳穴埋豆治疗妊娠恶阻的临床疗效。方法:45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治疗组22例予梅花针循经叩刺结合耳穴埋豆,对照组23例予补液、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5.4%,对照组82.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梅花针循经叩刺结合耳穴埋豆治疗妊娠恶阻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热敏灸联合梅花针循经扣刺的有效性。方法将卵泡发育不良性不孕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共58例,治疗组通过热敏灸联合梅花针循冲、任、督、带脉隔日进行扣刺,西药组通过周期口服氯米芬(CC)和肌内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素(HCG)进行治疗,通过阴道彩超观察两组中最大卵泡平均直径大小、子宫内膜厚度及形态变化,排卵率、妊娠率相关指标。结果①经治疗,两组患者最大卵泡平均直径均有所增加,且治疗组围排卵期子宫内膜形态和厚度优于对照组(均P0.05)。②两组治疗后的排卵率和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热敏灸联合梅花针治疗卵泡发育不良能促进卵泡生长发育,提高成熟卵泡排卵率,疗效与西药相当。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梅花针循经叩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的DNP患者10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口服甲钴胺分散片进行治疗,观察组则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梅花针循经叩刺治疗,两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83. 02%,观察组总有效率92. 45%,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 0. 05)。两组患者治疗后多伦多临床评分显著下降,神经传导速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各项指标优于对照组(P 0. 05),说明梅花针循经叩刺治疗方法优于单一药物治疗。结论:梅花针循经叩刺能够明显减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并能改善神经传导速度和血糖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梅花针由神庭穴循经叩刺到风府穴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叩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组40例和常规针刺对照组40例,治疗组给予梅花针循经叩刺神庭到风府穴并结合临床常用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给与临床常用穴位针刺治疗。结果叩刺结合康复训练组显效12例,有效21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6.84%,常规针刺组显效7例,有效20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为67.5%,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Mo CA量表评分与治疗前进行组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2组进行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梅花针叩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优于常规针刺组,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孟君 《河南中医》2019,39(10):1571-1574
目的:观察梅花针循经扣刺治疗肾虚血瘀型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luteinized unruptured follicle syndrome,LUF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1月至2019年1月在本院妇科门诊治疗的LUFS患者6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梅花针组)和对照组(西药组),每组33例,临床研究中脱落12例研究对象,每组各6例,有效研究对象共计54例,治疗组27例,对照组27例。治疗组给予梅花针循经扣刺治疗,对照组给予肌肉注射绒毛膜促性腺素针治疗。监测基础体温,阴道彩超监测卵泡发育程度及子宫内膜厚度,并测定卵巢动脉血流。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雌二醇(estradiol,E_2)水平。结果:治疗组排卵率为64.20%,对照组排卵率为24.69%,治疗组排卵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妊娠率为25.93%,对照组妊娠率为14.81%,两组妊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激素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卵巢动脉RI、PI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梅花针循经扣刺治疗肾虚血瘀型LUFS临床疗效确切,可提高排卵率,增加妊娠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梅花针治疗卵泡发育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卵泡发育不良的患者随机分为梅花针组和药物组,每组25例.梅花针组在卵泡生长期采用梅花针循经叩刺任、督、带脉,以及脾俞、胃俞、肾俞和卵巢、子宫穴,隔日治疗1次;药物组采用口服氯米芬(CC)及肌内注射人绒膜促性腺激素(HCG)进行治疗,每天1次.两组均以1个月经周期为一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两组的卵泡发育情况、子宫内膜厚度及形态变化、卵巢动脉血流阻力指数(RI)和搏动指数(PI)、排卵率和妊娠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最大卵泡平均直径均有所增加,且梅花针组子宫内膜形态及厚度改变优于药物组(均P<0.05).成熟卵泡期梅花针组卵巢动脉血流阻力指数、搏动指数均低于药物组(均P<0.05).两组治疗后的排卵率和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梅花针治疗卵泡发育不良能增强患者的卵巢血流灌注,促进卵泡生长发育,提高成熟卵泡排卵率,疗效优于西药,并能避免西药治疗中卵泡生长与子宫内膜生长不同步的缺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梅花针循经叩刺治疗小儿臂丛神经损伤的疗效。方法:将55例臂丛神经损伤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5例给予常规综合康复训练治疗(作业疗法、石蜡疗法、手功能训练、生物肌电治疗仪、推拿疗法),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梅花针循手阳明经叩刺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0d,治疗3个疗程后根据临床疗效、肌力分级标准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67%,对照组总有效率76.00%,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梅花针叩刺配合综合康复训练治疗臂丛神经损伤疗效明显优于单纯综合康复训练组。  相似文献   

9.
梅花针循经叩刺皮部治疗痿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梅花针循经叩刺皮部治疗痿证汾阳市中医院(032200)武斌庭张晓枫关键词痿证梅花针循经叩刺法近年来,笔者用梅花针循经叩刺皮部治疗痿证,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1治疗方法叩刺部位皮肤及所用针具用75%的酒精常规消毒。选用针柄长26cm至32cm针尖垂直平...  相似文献   

10.
祝春燕 《光明中医》2013,28(2):327-328
目的观察梅花针叩刺配合艾炷直接灸百会穴治疗顽固性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6例,采用梅花针叩刺配合艾炷直接灸百会穴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中医辨证给药治疗。4周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36例,总有效率94.4%,痊愈率44.4%;对照组30例,总有效率73.3%,,痊愈率30%。两组疗效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梅花针叩刺结合艾炷直接灸百会穴治疗顽固性失眠症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整理、分析对近年来关于中西医结合促排卵的相关文献。结果:中西医结合促排卵优势包括:①临床疗效肯定,提高排卵率与妊娠率;②中西医治疗相辅相成,取长补短,减少并发症;③联合用药发挥整体调节优势,改善卵子质量及提高子宫内膜容受性;④降低Gn用量,降低治疗成本。结论:中药、针灸及其他疗法联合促排卵具有疏肝、活血、补肾等功能,能提高排卵率和妊娠率。  相似文献   

12.
黎凯教授认为面瘫二周后风邪渐去,面神经充血水肿逐渐减轻,单纯针刺取效较慢,体针加用梅花针叩刺有利于加强面部经络气血疏通,缩短病愈时间。针刺直接作用于面神经,通过经络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持续性刺激,起到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扩张血管,增加血流量的作用,促进面神经炎症和水肿的吸收,改善营养代射,提高局部神经的兴奋性,加速受损神经组织的修复,促进面神经功能的恢复。梅花针叩刺可以提高面神经的兴奋性,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迅速消除水肿,加快神经组织代谢,增强面部肌肉、神经组织的营养及神经髓鞘的修复有良好的作用,有利于面部功能恢复。体针加用梅花针叩刺,通经活络、活血化瘀、调和气血,更好地达到治疗面瘫恢复期的目的,为治疗面瘫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中药加二甲双胍配合穴位埋线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临床效果,以及对实验室指标、自主排卵率、妊娠率的影响。方法: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口服中药加二甲双胍,治疗组口服中药加二甲双胍配合穴位埋线,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结果: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总积分、单项证候积分比较均有显著意义(P〈0.01),月经周期改善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前后LH/FSH值、2h-Ins/FIns倍数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胰岛素倍数降低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后自主排卵率、妊娠率治疗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加二甲双胍配合穴位埋线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有显著疗效,尤其是能增加自主排卵率,从而提高妊娠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中药汤剂联合西药治疗排卵功能不全性不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3例。治疗组采用中药汤剂联合西药治疗,对照组进行单纯西医治疗,治疗1年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61.50%,对照组治愈率54.50%,治疗组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汤剂联合西药治疗排卵功能不全性不孕症疗效显著,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补肾调肝中药联合克罗米芬助进小卵泡发育的临床疗效。方法:70 例诊断为小卵泡排卵不孕患者,随机分为2 组,对照组35 例,克罗米芬50~100 mg,连用5 d;治疗组35 例,加用制首乌、枸杞、杜仲、柴胡、郁金、枳壳等补肾疏肝中药治疗。观察临床疗效及卵泡MFD 值。结果:治疗组周期妊娠率43.59%,对照组35.13% ,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疗效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LUFS 发生率治疗组7.69%,与对照组29.73%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1);MFD 值(18~28 mm)排卵周期中,对照组周期妊娠率为44.44%与治疗组55.17%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早期流产率为18.75%,与治疗组6.25%相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补肾疏肝养阴中药配合克罗米芬从整体助进小卵泡发育,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药熏洗联合自拟活血化瘀方对痔疮患者的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沈阳市肛肠医院就诊的80例痔疮非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0例采取常规西医治疗,试验组4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中药熏洗联合自拟活血化瘀方对痔疮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有效率。结果试验组临床有效率为92.5%,对照临床有效率为77.5%,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痔疮患者采取中药熏洗联合自拟活血化瘀方进行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火针联合中药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8年6月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针灸脑病门诊收治的面肌痉挛患者共4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治疗组采用火针联合中药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卡马西平治疗。治疗后,采用秩和检验比较2组患者痉挛强度差异,采用χ2检验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差异。 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痉挛强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01,P<0.05)。对照组治愈2例,显效4例,有效6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60%(12/20);治疗组治愈11例,显效5例,有效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0%(18/20)。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8,P<0.05)。 结论火针与中药联合治疗面肌痉挛能够有效改善面肌痉挛的强度,有效改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药周期疗法与来曲唑在肾虚血瘀型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患者中的联合应用价值。方法:将92例肾虚血瘀型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患者随机按数字表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来曲唑的临床药物治疗,治疗组患者则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周期疗法的联合治疗方案,并分别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及血清睾酮(T),雌二醇(E2),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的含量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痊愈率50.00%(23/46),总有效率91.30%(42/46)均显著提升;研究组治疗后的主卵泡直径(19.89±3.25)mm,子宫内膜厚度(9.72±1.86)mm均明显增加;研究组的排卵率76.09%,妊娠率45.65%,活胎率90.48%均明显提高,而流产率9.52%则明显降低;研究组治疗后的E2(240.26±58.72)pmol·L-1,FSH(16.23±4.25)U·L-1水平均明显提高,而T(1.69±0.30)nmol·L-1,LH(24.35±6.18)U·L-1,LH/FSH(1.51±0.73)水平则明显降低;研究组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积分(5.36±1.20)分明显将低;研究组中医证候疗效达到临床痊愈标准的比率54.35%(25/46)明显提高,总有效率95.65%(44/46)显著改善,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周期疗法联合来曲唑对于肾虚血瘀型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相关临床症状的改善以及临床治疗效果的提升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可作为肾虚血瘀型排卵障碍性不孕症临床治疗的理想方案予以推广。  相似文献   

19.
张庆  陈冬梅  周丽   唐艳  邢玉  万朝霞 《陕西中医》2021,(10):1458-1461
目的:探究针刺结合中药调周法内外同治对肾虚血瘀型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LUFS)患者血流动力学及抗苗勒氏管激素(AMH)、抑制素B(IHNB)的影响。方法:选择肾虚血瘀型LUFS患者40例,随机将患者均分为西药组(口服枸橼酸氯米芬+注射hCG)、中药联合组(中药调周+针刺),每组20例。两组患者进行为期3个疗程的治疗,1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记录比较两组治疗前后HPS评分、肾气虚症候积分、宫内膜超声评分、AMH水平和IHNB水平,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后的排卵状况以及血流动力学状况。结果:治疗前两组HP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治疗后两组HPS评分明显上升(P<0.05),且治疗后中药结合组的HPS评分更高(P<0.05)。治疗前后两组组间肾气虚症候积分相比,中药联合组积分更低,中药联合组排卵率更高(P<0.05)。两组患者单个周期排卵个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卵泡直径大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后比较两组AMH水平均上升(P<0.05),但组间相比,中药联合组AMH水平更高(P<0.05)。两组组间相比IHNB水平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两组组间比较,中药联合组PSV水平更高,RI、PI水平更低(P<0.05)。结论:对肾虚血瘀型LUFS患者应用中药调周法、针刺联合内外同治,有助于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降低AMH水平,提升治疗效果,改变排卵状况。  相似文献   

20.
闫改霞  孟燕  刘正楠  邢文堂 《光明中医》2016,(20):2982-2984
目的用简化McGill量化表评定"面痛三针"结合中药对PTN的影响。方法 75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随机分成中药组、针刺组、针药组,每小组25例。中药组辨证选方、针刺组"面痛三针"加循经取穴、针药组前两种治法均用。每周6次,1周为一疗程,观察并收集治疗4周前后患者痛阈值和简化McGill量化表中PRI感觉项、PRI情感项、PRI总分、VAS以及PPI项评分。结果三组在治疗后痛阈值较治疗前明显提高,而量化表中PRI感觉项、PRI情感项、PRI总分、VAS以及PPI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明显,具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针药组痛阈值较中药组、针刺组升高最显著,具有显著差异(P0.05);针药组量化表中PRI感觉项、PRI情感项、PRI总分、VAS以及PPI评分降低最明显,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三组中,"面痛三针"结合中药治疗减轻PTN患者的疼痛程度最显著,并可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其效果优于单纯的中药或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