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我院从1993年1月至1996年5月共收治流行性出血热(EHF)298例,其中危重型EHF40例(13.4%),死亡2例,危重型EHF病死率5%,EHF病死率为0.67%。本文通过对40例危重型EHF临床及治疗的分析,探讨了降低危重型EHF病死率的可能途径。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危重型EHF患者40例,男30例,女10例,年龄18~70岁,平均46岁,农民39例,学生1例。本组病例均符合危重型EHF诊断标  相似文献   

2.
流行性出血热(EHF)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现将本院2004—2010年来收治的42例EHF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总结本地区EHF的临床特点。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4-2010年本院共收治EHF患者42例,均为男性患者;年龄20~46岁,平均33岁;1例为火车站地面工人,  相似文献   

3.
1987年2~5月,我们用反向间接血凝抑制法(RPH I)检测了97份流行性出血热(EHF)患者血清和36份对照血清,并与间接免疫荧光法(IFA)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一、材料:EHF 病毒单克隆抗体(McAb)致敏的羊红细胞,EHF 鼠脑抗原,均由南京军区医科所提供。待检EHF 病人血清、正常人血清及其它血清,分别由本市、县有关医院提供。IFA 法所用EHF Vero-E_6细胞抗原片由本室制备,-30℃干燥保存。羊抗人IgG 荧光素由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提供。二、方法:RPHI 法:用稀释液将待检血清0.025ml 在V 型血凝板内以1:8开始作系列稀释,每扎加入经预先滴定的4单位EHF 鼠脑抗原0.025ml,振荡并置37℃30′孵育后加入  相似文献   

4.
<正> 强力宁主要成分是中药甘草中的甘草酸,亦叫甘草甜素,它具有抗炎、抗过敏、抑制抗原抗体反应及纤维化等类激素样药理作用。国内1980年开始用于治疗肝病,近年来,强力宁的临床应用进一步扩大,现简述如下。流行性出血热 流行性出血热(EHF)的发病机理尚未完全阐明,有人认为早期系病毒及其毒素的直接损害,但多数认为与免疫病理有关。经药理研究证实强力宁具有抗病毒及免疫调节功能。有人用强力宁治疗EHF 80例,方法:强力宁注射液80ml加入10%葡萄糖500ml中,每日静滴一次,疗程5~7d,结果说明强力宁治疗EHF具有退热快,越期疗效高,血尿  相似文献   

5.
黑线姬鼠是野鼠型流行性血热(EHF)的主要传染源。该鼠自然感染EHF 病毒后,其病毒可泛嗜多个脏器,并从尿,粪和唾液中检测到EHF 病毒,但其排出规律尚不清楚。本研究用20只非疫区黑线姬鼠,以150ID_(50)/ml 的Hantaan 病毒,每只鼠腹腔接种1.0ml。接种后每5~7天从口腔、尿道、鼠尾和肛门分别取唾液、尿、血和粪,用反向间接血凝法检测EHF抗原及血液EHF 抗体。实验鼠唾液、尿、血和粪中EHF 抗原消失后三周处死,剖取心、肺、肝、脾、胃、肾、肾上腺和脑组织,每份标本一式二份分别观察EHF 病毒的感染情况和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6.
<正> 流行性出血热(EHF)在临床诊断中常易误诊为其它疾病。我院于1983~1986年,以EHF收治的247例患者中即有21例误诊,误诊率达8.9%。现将误诊情况及误诊原因报告如下: 一、流行性斑疹伤寒误诊为EHF 造成误诊的原因是由于只注意了EHF的三大主症(发热、出血、肾损害)和三红、三痛的临床表现,而缺乏细致、深入的分析。如患者,男,32岁,因发热、头痛、腰痛7天,胸上部皮肤有多数出血点,面颈潮红,眼结膜充血水肿,尿蛋白(++),白细胞(+),拟诊为EHF。上述的临床表现,EHF和流行性斑疹伤寒均可出现,然而它们之间还有不同之点:  相似文献   

7.
<正>流行性出血热(EHF)由少尿期向多尿期过渡的阶段,即尿量由24小时500ml转为2500ml阶段,称为移行期.该期由于EHF病毒所造成的血管和肾损坏开始修复,尿量逐渐增多.血浆外渗停止,回吸收增加,由低血容量逐渐转为高血容量.如此期处理不当极易发生肺水肿、脑水肿、电解质紊乱等.  相似文献   

8.
流行性出血热53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流行性出血热(EHF),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是一种以发热、出血和肾损害为临床特征的急性传染病。典型病例病程中有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五期经过。但部分病例可有越期现象,此病危重症及并发症较多,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才能降低病死率。我县是EHF的高发区,现将1997年6月至2003年12月我院收治的536例EHF患者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流行性出血热致肺损害2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年来 ,本地区流行性出血热 (EHF)发病率有下降趋势 ,但伴肺部损害病例却有所增多。我们收集了近 3年来在本院确诊的EHF10 2例 ,统计其中有肺部损害的 2 7例 ,总结其临床特点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2 0 0 0年 1月 2 0 0 2年 12月收住本院感染科确诊为EHF伴肺损害的病人共 2 7例 ,其中男 16例 ,女 11例 ,男女之比 1 4 6∶1;年龄 13~ 6 9岁。家住农村者居多。所有病例均符合EHF诊断标准。1 2 临床特点与肺部情况1 2 1 发病季节  11月份至次年 2月份为高峰期 ,有 11例 ;3~ 5月份 8例 ,6~ 9月份 8例。1 2 2 临床表…  相似文献   

10.
舒琦 《现代医药卫生》2013,(24):3791-3792
探讨对流行性出血热(EHF)并发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方法,及时控制病情,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6例EHF并发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经积极对症治疗及科学有效的护理,6例患者均治愈出院。提示积极有效的治疗及精心护理对EHF控制病情、预防并发症、提高治愈率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1.
流行性出血热(EHF),病死率较高。在治疗过程中护士对患者严密的病情观察及精心护理,对预防并发症及提高抢救成功率起着重要作用。2004年4月-2007年6月收治了16例EHF患者,现将临床表现特点与护理情况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6例EHF患者男13例,女3例,年龄20~45岁,均为农民。居住环境  相似文献   

12.
卡托普利治疗流行性出血热急性肾功能衰竭89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肾功能衰竭(ARF)是流行性出血热(EHF)危重症候群之一,治疗颇为棘手。为探讨有效的治疗方法,笔者对89例EHF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应用卡托普利治疗,收到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材料及方法 1.1 病例选择 89例系1996年11月至2000年3月收治的有明显少尿或少尿伴高血压的EHF患者,临床诊断符合1996年南京会议《全国EHF防治方案》标准,并经双份血清学检查证实。89例为治疗Ⅰ组,Ⅱ组及常规治疗对照组50例,三个组病例在年龄、入院病日、病期、早期病情方面基本相似,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三组EHF患者入院的一般情况比…  相似文献   

13.
我院自1987年8~7月以654-2、速尿、复方丹参治疗流行性出血热(EHF)急性肾衰15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5例,男6例,女9例,年龄15~67岁。15例尿量均在400ml/日以下,持续时间超过24小时,血液生化检验和临床症状均有明显急性肾衰尿毒症表现。根据1981年全国出血热会议分型标准,中型13例,  相似文献   

14.
流行性出血热(EHF)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自1987年我县发现首例EHF以来,病例有逐年增多的趋势。现将我院1994年10月至2000年10月收治的38例EHF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38例均是住院病人,其中男32例  相似文献   

15.
我厂居住在流行性出血热(EHF)高发地区。近年来 EHF 的发病率逐年增多。为了减少 EHF 的发病,保障(?)职工,家属的身体健康,我们从1985年到1986年连续两年采用了麻疹减毒活疫苗注射预防 EHF。报告如下:一.一般资料:(一)材料来源:冻干麻疹减毒活疫苗系成都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卫制(82)蓉(2)03号)。(二)观察组:随机选择7—60岁男女共925人。(三)注射部位及剂量:儿童及成入注射剂量均为0.2 ml。于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皮下注射。一年一次,连续两年。(四)对照组:随机选择786人,年龄同观察组,两组在观察间均未用过抗病毒及免疫调节剂。二.结果:观察组7岁以下共111人无发病,7—15岁  相似文献   

16.
我院从1988年初至1993年底共收治流行性出血热(EHF)98例,其中8例(8.16%)在移行期发生急性尿储留。兹报告如下。临床资料8例均为男性,年龄26~70岁,平均年龄39岁。均符合1986年南京EHF会议制定的诊断分型标准。其中危重型2例,重型2例,中型4例。入院后视病情分别予抗休克、稳定内环境、大剂量速尿(400~1000mg/d)、口服甘露醇导泻、腹膜速折或血透。急性尿储留发生在少尿向多尿移行阶段,一般在少尿期病程5~10天,平均7·5天。尿储留量在800ml~1400ml,其中1例在外院住院8天,少尿期已历时9天,仍“无尿”,急诊转我院诊为…  相似文献   

17.
流行性出血热(EHF)是以发热出血和肾脏损伤为特征的自然疫原性急性传染病,近年来发病率明显上升,关于 EHF 引起胸部 X 线改变,我国报道甚少,我院近三年来共收治 EHF 胸部 X 线有改变者6例。经积极抢救均痊愈出院,现将其所见的 X 线表现叙述如下。1 EHF 患者的胸部 X 线表现:①肺充血4例,临床属于高热期2例,低血压休克期2例。表现为肺门阴  相似文献   

18.
<正> 流行性出血热(EHF)在临床诊断中有时被误诊为其它疾病,尤其在不典型及轻型病例在其早期常以某项症状和体征出现,因而易于误诊。现将我院1982~1987年收治的EHF早期误诊病例进行分析,供同行参考。误诊为流脑(回顾诊断)一例患者女,  相似文献   

19.
1984年11月用Vero-E_6传代细胞系,从发病4天流行性出血热(EHF)病人血液中,分离到1株EHF病毒,已经过用兔抗EHF免疫血清、EHF病人血清的检查、和应用已经鉴定的EHF抗原片的验证,并排除了呼肠及其它病原污染的可能,证明为EHF病毒,已稳定地传至第5代。  相似文献   

20.
流行性出血热(EHF)属于病毒性出血热中的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为自然疫源性疾病,鼠为主要传染源.北方地区多发于冬、春两季.由于发病急、病情变化快、死亡率高,所以早期诊断对于临床治疗至关重要.以往都采用以季节、临床特性症状、体征结合实验室检查、流行病学史进行诊断.应用血液流变学-全血粘度对EHF进行诊断尚未见报道.我们对EHF各期(发热期、少尿期及恢复期)进行了包括:血浆的高切、低切、粘度比和红细胞压积等指标的血流变学检测.根据我们测试结果表明,在EHF早期血流变学的高切、低切、粘度比和红细胞压积就有明显的变化,因此血流变学的检测,有助于EHF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