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阿托伐他汀对血管内皮细胞自噬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不同时相使用阿托伐他汀对血管内皮细胞自噬的影响,探讨其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的可能机制. 方法 采用Hanks液替代培养基进行饥饿诱导血管内皮细胞发生自噬.在诱导自噬前和诱导过程中,使细胞分别与含或不含阿托伐他汀的正常培养基或Hanks液共孵育,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诱导前和诱导中都应用阿托伐他汀组、仅在诱导中应用阿托伐他汀组和仅在诱导前应用阿托伐他汀组,并应用透射电镜检测各组细胞发生自噬的情况. 结果电镜下各组细胞均出现典型自噬细胞形态学改变.与对照组相比,诱导前和诱导中都应用阿托伐他汀组和仅在诱导中应用阿托伐他汀组的自噬泡占胞质总面积的比值均明显降低(P<0.01).诱导前应用阿托伐他汀组的该比值低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诱导前和诱导中都应用阿托伐他汀组的该比值低于仅在诱导中应用阿托伐他汀组,无明显差异(P>0.05). 结论 阿托伐他汀可以抑制血管内皮细胞自体吞噬,这一作用可能与阿托伐他汀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的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阿托伐他汀对血管内皮细胞(VEC)增殖过程中FK506结合蛋白12(FKBP12)表达的影响。方法培养大鼠VEC并传代,检测Ⅷ因子相关抗原。观察其不同浓度阿托伐他汀作用下的VEC增殖情况和不同时期FKBP12 mRNA水平的表达。结果阿托伐他汀抑制大鼠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过程,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过程中FKBP12的表达,该作用呈时间依赖性和剂量依赖性;在阿托伐他汀作用下,大鼠血管内皮细胞数随浓度的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呈相对减少趋势。结论阿托伐他汀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过程,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过程中FKBP12的表达,且呈时间-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3.
阿托伐他汀抑制急性脑梗死患者炎症反应与增强血管修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VEGF、IL-1β和TNF-α的影响,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脑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实验分为对照组和阿托伐他汀治疗组(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对照组和阿托伐他汀治疗组基础用药相同,阿托伐他汀治疗组选取治疗后2天、3天、5天、7天、10天、14天作为观察点。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eurological deficiency score, NDS)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ctivity daily living, ADL)评定临床治疗效果,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VEGF、IL-1β和TNF-α血清水平。结果经过阿托伐他汀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NDS和ADL评分显著增高(P〈0.05)。经过阿托伐他汀治疗后IL-1β和TNF-α血清水平均有不同程度下降,经过阿托伐他汀治疗后VEGF活性均有不同程度升高,低剂量组治疗1周后有明显变化(P〈0.05),高剂量组治疗3天后明显变化 (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能降低急性脑梗死血清IL-1β和TNF-α水平、增强VEGF活性,阿托伐他汀可以通过抑制急性脑梗死炎症反应和增强血管修复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康复期患者行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辅助治疗对其血清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予以阿托伐他汀治疗;研究组患者予以阿托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治疗。比对两组患者的血管内皮细胞与纤溶功能、炎症因子与趋化因子以及各项血清指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血管内皮细胞与纤溶功能、炎症因子与趋化因子以及各项血清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行阿托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治疗,其改善炎症因子与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降低血清细胞外基质蛋白(Fibulin-5)、肿瘤坏死因子相关激活蛋白(CD40L)等水平均优于单纯阿托伐他汀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阿托伐他汀对血管内皮细胞(VEC)增殖过程中FK506结合蛋白12(FKBP12)表达和细胞上清液ET-1的影响。方法培养大鼠VEC并传代,观察其不同浓度阿托伐他汀作用下的不同时期FKBP12mRNA水平的表达和细胞上清液ET-1的变化。结果阿托伐他汀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过程中FK—BP12的表达,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合成和分泌ET-1;血管内皮细胞FKBP12表达和ET-1分泌基本一致,呈正相关,阿托伐他汀对它们的抑制作用且呈时间依赖性和剂量依赖性。结论阿托伐他汀通过降低FKBP12表达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并对ET-1合成和分泌起负性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对增殖的血管平滑肌细胞Cyr61的作用.方法 贴块法培养大鼠胸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将培养的平滑肌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组和阿托伐他汀组.AngⅡ组将1μmol/L AngⅡ加入平滑肌细胞培养基,共培养180 min;阿托伐他汀组在AngⅡ刺激细胞前1h加入10 μmol/L阿托伐他汀到培养基中.采用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各组中各时点Cyr61 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 AngⅡ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上调增殖的平滑肌细胞Cyr61mRNA和蛋白表达,阿托伐他汀组与AngⅡ组相比抑制AngⅡ刺激的Cyr61蛋白表达,尤其在30 min时点更加明显(P<0.01).结论 阿托伐他汀抑制增殖的平滑肌细胞Cyr61的表达,为阿托伐他汀降脂外的抗动脉硬化作用增加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三羟基三甲基戊二酰辅酶A抑制剂阿托伐他汀(atorvastatin)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的细胞内信号转导机制。方法:培养兔血管平滑肌细胞分组处理,设对照组,阿托伐他汀组、阿托伐他汀+羟甲戊酸(MVA)组。以细胞计数,噻唑蓝比色法测定细胞增殖能力及线粒体脱氢酶(MD)活性。Wstern免疫印记定量蛋白激酶B表达水平,免疫沉淀,特异底物组蛋白H2Bγ^32P掺入量测定PKB活性,结果:阿托伐他汀(1 μmol/L)可显抑制细胞增殖活性,孵育72h后使细胞计数及MD活性分别较对照组减低26.3%,37.6%(均P<0.01)。此作用可被胆固醇前体MVA完全逆转。阿托伐他汀对PKB蛋白表达无显影响。但是在浓度为0.05-1μm范围内可使PKB活性呈浓度依赖性降低(均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可能通过抑制PKB信号通路显抑制兔VSMC增殖,并且此作用与减少MVA的产生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对2型糖尿病并发冠心痛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分别检测84例2型糖尿病并发冠心病患者在接受阿托伐他汀治疗前后的血脂、血糖及血浆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ET)水平,同时用超声多普勒法测定能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以此间接反映冠状动脉血管的内皮功能。结果:经阿托伐他汀治疗后,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明显改善(P<0.001),NO水平明显升高(P<0.001),ET水平明显降低(P<0.001),且NO水平升高及ET水平下降与血管内皮功能改善程度呈正相关,分别是0.6和0.74(P<0.001),同时血脂异常组的血脂在治疗后明显降低(P<0.001)。结论:阿托伐他汀通过改变NO/ET的比例等途径对血管内皮起保护作用,对2型糖尿病并发冠心病患者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观察冠心病伴高脂血症病人使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前、后及中途停药后的血脂、血清一氧化氮(NO)、血浆内皮素(ET)水平的变化,探讨他汀类药物在冠心病防治中延续性治疗的意义.方法 从门诊、住院病人中选择冠心病伴高脂血症病人50例作为研究对象,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口服治疗,分别于清晨空腹抽取服药前、服药4周后、停药2周时的肘静脉血,检测血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NO、ET的水平.结果 阿托伐他汀治疗4周后病人TC、LDL水平明显降低,停用阿托伐他汀2周后,所有病人的TC和LDL水平较停药前升高,但仍低于服药前水平(F=233.58、95.71,P<0.05);服药4周血清NO水平明显升高,然而停用阿托伐他汀2周后,NO水平明显降低,甚至低于服药前水平(F=364.98,P<0.05);服药4周血浆ET明显降低,停药2周ET水平则明显回升(F=98.39,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伴高脂血症病人的血管内皮功能有明显改善作用,但当突然停止阿托伐他汀治疗2周后对病人的血脂水平及内皮功能改善作用明显减弱,甚至导致血管内皮功能的进一步恶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吸烟相关性血管内皮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分为对照组、香烟提取物处理组和阿托伐他汀联合香烟提取物处理组。观察不同组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并检测不同组细胞中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和E‐选择素(E‐selectin)的蛋白表达。结果香烟提取物处理组HUVECs的细胞形态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失去了基本形态;而阿托伐他汀联合香烟提取物处理组 HUVECs的细胞形态仅发生了轻微的改变,保留了基本形态。同时VCAM‐1和E‐selectin蛋白在香烟提取物处理组细胞中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和阿托伐他汀联合香烟提取物处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CAM‐1和E‐selectin蛋白在阿托伐他汀联合香烟提取物处理组细胞中的表达稍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以抵抗吸烟导致的血管内皮损伤,具有血管内皮保护作用,可用于治疗吸烟相关性血管疾病。  相似文献   

11.
廖昆  尹卫东 《吉林医学》2011,(19):3944-3945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AT)对溶血磷脂酰胆碱(LPC)所致血管内皮功能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利用培养的人内皮细胞模型,观察阿托伐他汀对LPC所致血管内皮功能损伤的保护作用。在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实验模型,观察阿托伐他汀对LPC所致HUVECs氧化应激的影响,检测内皮细胞活力、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eNOS)活性、NO含量。结果:培养的人内皮细胞:LPC与HUVECs孵育,导致细胞NO含量和eNOS活性的降低;不同浓度的阿托伐他汀与内皮细胞预孵后,能浓度依赖性提高eNOS活性和NO的含量。结论:阿托伐他汀对外源性LPC所致的血管内皮舒张功能的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阿托伐他汀的抗氧化应激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普伐他汀、氟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治疗新西兰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疗效并探讨与疗效相关的机制。方法:实验分为普伐他汀、氟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干预组,缺血再灌注前2 h经灌胃分别给予50 mg.kg-1的干预药物。术后2 h测量心肌梗死面积并检测缺血区内皮型一氧化氮合成酶活性。测定以上他汀类药物诱导血管内皮细胞表达内皮型一氧化氮合成酶的含量,并检测相关的p-Akt信号分子的表达。结果:在50 mg.kg-1剂量下,阿托伐他汀减少缺血再灌注后心肌梗死面积以及增加缺血区内皮型一氧化氮合成酶含量的作用较其它其它两种他汀类药物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阿托伐他汀诱导血管内皮细胞表达内皮型一氧化氮合成酶的作用较其它他汀类药物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阿托伐他汀上调血管内皮细胞p-Akt蛋白的作用比其它两种他汀类药物更显著。结论:在相同剂量下,阿托伐他汀对于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疗效优于普伐他汀和氟伐他汀,机制可能为其具有更强的激活p-Akt信号通路并产生更多的具有保护性作用的内皮型一氧化氮合成酶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大鼠慢性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慢性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30只大鼠随机分为常氧组、低氧组和低氧阿托伐他汀干预组。4周后观察肺动脉压及右心肥厚指数,HE染色和电镜观察各组大鼠肺组织病理和超微结构变化。结果低氧组大鼠平均肺动脉压力、右心肥厚指数高于正常组和阿托伐他汀干预组(P<0.05);光镜显示:4周后低氧组肺细小动脉血管壁平滑肌层明显增生,电镜下内皮细胞向管腔突起,胶原纤维增多,平滑肌细胞增生;而正常组、阿托伐他汀组大鼠肺组织血管壁的改变明显减轻。结论阿托伐他汀可减轻低氧性肺细小动脉血管平滑肌的增生,减轻血管重构,降低慢性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肺动脉压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预处理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随机将48只雄性SD大鼠分为4组:对照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和阿托伐他汀预处理组.阿托伐他汀预处理组在模型制备前用阿托伐他汀20mg/kg连续灌胃10d,1次/d;假手术组及缺血再灌注组用相同体积的等渗盐水连续灌胃10d.以线拴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于缺血2h再灌注24 h后行5分制神经功能评分,并断头取脑分别测定脑梗死体积、凋亡细胞数及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 (Caspase-3)、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基因(Bcl-2)表达.[结果]与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比较,缺血再灌注组和阿托伐他汀预处理组神经功能缺损较为严重,脑梗死体积增大,凋亡细胞数目增多,Caspase-3、Bcl-2表达显著增加(P<0.01).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阿托伐他汀预处理组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改善,脑梗死体积明显减小,凋亡细胞数及Caspase-3表达降低,Bcl-2表达增高,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有神经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阿托伐他汀上调脑组织中Bcl-2、下调Caspase-3表达,抑制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前、后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一氧化氮(NO)、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和内皮素(ET)水平的变化,探讨阿托伐他汀在心力衰竭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将60例CHF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阿托伐他汀组,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阿托伐他汀组30例在此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d.分别于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ET、CGRP、NO的含量. 结果治疗后LVEF明显增加、LVEDD缩小,NO、CGRP水平升高,ET水平下降(P<0.01).阿托伐他汀组改善更为显著,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可改善CHF患者的心功能及NO、CGRP与ET的失衡.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永久性房颤的疗效。方法将我院2009年1月-2010年1月间100例永久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观察组使用阿托伐他汀,对照组使用安慰剂,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室率、治疗后凝血纤溶系统活性和血管内皮细胞功能之间的差异。结果经治疗,两组心室率均有显著下降,但组间未见显著差异。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凝血系统活性降低,纤溶系统活性和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增强。结论阿托伐他汀可有效降低永久性房颤患者体内高凝状态,提高纤溶系统活性,并保护血管内皮细胞。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对血红素氧化酶1(HO-1)表达的作用。方法采用酶消化法分离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取4-6代细胞用于实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刺激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以不同浓度(0、0.01、0.1、1和10μmol/L)阿托伐他汀、10μmol/L阿托伐他汀+锌原卟啉Ⅸ(ZNPPⅨ)进行干预。采用四唑盐(MTT)比色法观察细胞的增殖。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半定量分析细胞HO-1 mRNA的表达。结果IGF-1可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与空白组比较,IGF-1组细胞计数明显增加(P〈0.01),随着阿托伐他汀浓度的提高,血管平滑肌细胞计数逐渐减少(P〈0.01),加入ZNPPⅨ后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恢复。空白组和IGF-1组血管平滑肌细胞HO-1有少量表达,随着阿托伐他汀浓度的增加,HO-1的表达增强,呈剂量依赖性。与空白组和IGF-1组比较,0.01μmol/L组HO-1增加不明显,0.1μmol/L组HO-1开始有较明显增加,10μmol/L组HO-1表达达高峰(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可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和诱导HO-1的表达。诱导HO-1表达是阿托伐他汀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观察4 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治疗组)经阿托伐他汀10mg每日1次治疗8周后血脂、血浆内皮素(ET)水平的变化及用超声检测其用药前后反应性充血及含服硝酸甘油后肱动脉内径的变化,并与15例健康老年人(对照组)对照。结果 治疗组血浆E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EDD)受损,治疗后ET血浆水平明显下降(P <0 . 0 1) ,EDD明显改善(P <0 .0 1) ,且EDD改善程度与血清TC、LDL -C基础值无相关性(r =0. 0 0 84、0 . 10 78,P >均0 . 0 5 )。结论 阿托伐他汀可以改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且独立于降脂作用之外。  相似文献   

19.
①目的探讨不同剂量他汀类药物对冠心病并发高脂血症患者的血脂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②方法选择冠心病并发高脂血症患者200例,随机分为4组,分别服用辛伐他汀10mg、20mg;阿托伐他汀10mg、20mg,4周后分别检测血脂水平、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③结果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治疗4周后,可有效降低冠心病并发高脂血症患者的TC、TG、LDL-c水平,并改善血管内皮功能(NO升高,ET水平降低),差异具有显著性,在同种药物中20mg组优于10mg组,差异显著(P〈0.05)。④结论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通过有效降低冠心病并发高脂血症患者的TC、TG、LDL—c水平,改善血管内皮功能,而且与剂量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对陈旧性心肌梗死(OMI)患者血管内皮的作用。方法将60例OMI患者随机分为安慰剂(C)组和阿托伐他汀(P)组,分别测定血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管内皮素(ET)及一氧化氮(NO)浓度的变化,比较血小板表面α颗粒膜蛋白(GMP-140)的表达及内皮依赖性扩张百分率(FMD%),和非内皮依赖性百分率(GTN%)。结果P组阿托伐他汀治疗6周后,TC含量较治疗前下降29%,LDH-C下降35%,HDL-C升高3%,但甘油三酯(TG)水平无明显变化,内皮功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GMP-140表达受到抑制,而这种表达抑制与血胆固醇水平的改变无关。结论阿托伐他汀可以通过调脂及抑制血小板的活性参与血管内皮功能的改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服用阿托伐他汀可能通过改善内皮功能达而到降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