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胜利油区特殊岩性油层伤害分析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胜利油区除砂岩储层外,还有碳酸盐岩、火成岩、火山碎屑岩、潜山变质岩等几种重要的储层类型。这些特殊储层的油层伤害问题十分严重。本文运用岩石薄片、扫描电镜、X衍射等方法对油层伤害机理进行了分析,并将其分析结果运用于现场,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安塞油田坪桥北区属于开发难度较大的低孔、特低渗油藏,由于储层孔喉半径小、流体配伍性差、存在裂缝等原因,在钻采施工等作业过程中,易产生储层伤害。本文结合多种室内分析资料和开发试验技术,对区块储层的岩矿特征、孔隙结构及流体物性、敏感性进行了储层伤害综合研究,指出了钻井液对储层伤害的机理和伤害程度,可为现场施工中进行配方筛选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3.
针对苏里格气田主力储气层盒8段,根据其储层特性,开展了环境扫描电镜、恒速压汞和润湿吸附等一系列岩心试验,从微观上分析了引起储层伤害的因素,同时对外来液体侵入储气层而造成伤害进行了分析研究,弄清楚了盒8段储层的微观特征及储层伤害的微观机理,对下一步储层的改造和气田开发技术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利用刻蚀玻片微观技术研究固体颗粒侵入孔道产生伤害的机理。实验数据显示,相同驱替压力停泵后的渗流速度相对减小,说明模型中的流体渗流需要一定的启动压力。通过对渗流空间、渗流体系受力和含水饱和度的分析,认为固体颗粒堵塞伤害机理为渗流空间缩小,导致绝对渗透率降低;渗流动力减小、含水饱和度增大造成相对渗透率降低。  相似文献   

5.
胜利油区深层砂砾岩体成岩差异与储层控制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阴极发光、扫描电镜、偏光和荧光等测试技术,通过对胜利油区不同勘探区带深层砂砾岩体取心资料的系统分析,阐述了不同洼陷、不同层系、不同深度砂砾岩体成岩演化特征的差异和孔隙发育规律.研究发现,在东营、埕南和车镇地区,砂砾岩体的储集空间类型、分布和成因机制存在明显异同.结合对储层沉积物源、构造发育和流体活动特征的研究,确定了影响储层发育的3大主控因素,即物质组成中形成的刚性岩石构架、成岩层序界面的疏导作用和3类不同性质的流体(酸性、碱性、含烃流体)对储层的后期改造作用.  相似文献   

6.
胜利油区经过近50a的勘探,在勘探开发等方面积累了大量成功的经验。在回顾胜利油区低电阻率油气层勘探历程的基础上,总结了低电阻率油气层勘探的实践思路及识别原则。实践思路包括:①从引起油气层电阻率降低的微观因素出发,研究各种类型低电阻率油气层的地质成因及分布规律;②在研究各类低电阻率油气层共性的基础上,总结出其中的规律,胜利油区低电阻率油气层的共性是储层具有相对弱的成藏动力,油气层含油饱和度相对较低。胜利油区多年的勘探实践证明,低电阻率油气层的识别原则为:以常规测井资料为基础,以地化、气测等录井资料为补充,以地区油气成藏和分布规律为支撑。  相似文献   

7.
随着世界各国对能源需求的不断攀升,页岩气、致密气、煤层气等非常规能源作为常规能源的补充,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由于非常规储层的特殊性,在开发过程中极易受到不可逆的伤害。为认识非常规储层伤害机理,以页岩气储层为例,系统调研了国内外对页岩储层伤害机理的研究现状,分析了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并对下一步页岩储层保护工作提出了建议。目前,页岩储层伤害机理研究主要包括3个方面,即储层特征、钻井过程中储层伤害和压裂过程中储层伤害,但针对储层伤害原因及钻井液适用性的研究不够全面,且储层伤害机理的研究方法以常规储层保护实验技术为主。文中结合页岩储层伤害机理研究现状,建议全面开展储层伤害机理、页岩储层保护实验技术和钻井液优选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董豪  赵峰 《石化技术》2021,(5):120-121
注水开发是油田储层开发最重要的方式之一,注入水水质不合格将对储层造成严重的损害.本文开展了注入水中固相颗粒堵塞、注入水与岩石及地层流体不配伍等储层损害机理研究.  相似文献   

9.
胜利油区油田开发技术经济应用现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回顾了胜利油区开发技术经济的发展历程,总结了配套技术经济研究方法的经济原理及在油田开发实践中的应用,针对目前技术经济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聚合物压裂液已在页岩油储层改造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其对储层的伤害机理还不明确.本文以鄂尔多斯盆地页岩油储层为研究对象,改性聚丙烯酰胺为主体,开展聚合物压裂液破胶液对页岩油储层裂缝渗透率的伤害实验,并辅以其他相关实验,以期明确聚合物型压裂液对页岩油储层的伤害机理.  相似文献   

11.
首先根据胜利油区的油藏特点和复合驱的特点,在孤东油田七区西南Ng54-61层优选出了具有广泛代表性的试验区。然后根据试验区具体的油藏情况,室内筛选出了适合该油藏类型的以石油磺酸盐为主剂的二元复合驱油体系,研究表明,该体系可与模拟油达到超低界面张力状态,其吸附量较小、乳化性能和热稳定性好,驱油效果好。结合室内研究的结果,在建立基于模糊综合评判模型的二元复合驱注采参数优化设计方法的基础上,对化学剂组合方式、配方浓度、段塞尺寸、注入方式、注采速度等参数进行了优化。综合研究认为,该二元复合驱油体系驱油效率高、油藏适应性强,可较大幅度提高采收率。  相似文献   

12.
盐间非砂岩油藏中原油的均质性与非均质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江汉盆地潜江凹陷潜江组盐间非砂岩油藏中,生储同层,烃源层品质好,成烃转化率高,且封盖条件极佳,但储集层渗透能力极低,油气运移条件差。纵向上各段盐间原油自成体系,分异性弱,但原油的成熟度、生标物等非均质性,表明韵律层内盐间原油普遍具有混源特征。盐间原油多为原地自生自储油与异地排驱的成熟油的混源油,这暗示了生烃次洼中生成的成熟油气可以在低渗透的盐间层中顺层侧向向构造高部位等低势区聚集,从而扩展了盐间油藏的油气来源。盐间原油的均质性集中展示了盐间原油的菌藻类母源和高盐度、高硫及强还原的成烃转化环境。  相似文献   

13.
胜利油区复合驱油体系研究及表面活性剂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建立胜利油区复合驱油体系进行了室内实验。介绍了复合驱油的机理及表面活性剂的作用。重点针对孤岛西区进行了复合驱油配方的设计与矿场应用效果评价  相似文献   

14.
致密油藏活性水采油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注活性水相较于注水有诸多优势,在特低渗、超低渗油藏的实际开发中效果较好,因此可以借鉴到致密油藏的开发上。针对鄂尔多斯盆地X区块致密油储层,选取不同渗透率的岩心进行注水和注活性水驱油物理模拟实验,结合核磁共振技术,分析致密油岩心的微观孔隙结构、可动流体饱和度以及不同渗透率等级岩心的采出程度、残余油分布等。研究表明:大部分致密油油藏的孔隙为亚微米、微纳米孔,可动流体主要赋存于大于1μm的孔隙中;注活性水效果好于常规水驱,注活性水能够有效地动用微纳米孔中的原油;渗透率越低注活性水的驱油效果越明显,对于渗透率低于0.6×10~(-3)μm的致密油藏,建议采用注活性水开发。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两种思路出发,对特殊岩性油气藏的共性即储裂缝进行研究,一是从储层裂缝形成的古构造应力场出发,根据弹性力学理论,确定并预测储层的造裂缝的组系,方位和密度的三维分布;三是从储层的岩性,岩相单元入手,弄清储层岩性分布特征与裂缝分布的关系,同时分别对碳酸盐岩储层岩性的平面分布,火山岩储层岩相分布,变质岩储岩性和构造应力场分布,以及低渗透油藏储层预测及砂体展面进行研究,通过在虹光古潜山及杜家台油层,欧得蛇子火山岩及牛心坨变质岩潜山等滋动勘探区块的应用,取得了较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6.
该文针对西达里亚油气田的开发已处于高含水阶段的特点,应用油藏数值模拟软件,以单井模型为基础,从采油速度、垂向渗透率、避气避水高度及打开程度的敏感性这4个方面对油藏开采机理进行了研究,为西达里亚油气田进一步挖潜、提高采收率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胜利油田套管损坏综合治理评述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胜利油田经过30多年的开发,套管损坏井已占总井数的十分之一。1993年组织科研单位和生产单位联合开展套管损坏综合治理先导试验。经3年时间,取得10项主要成果。文中介绍了10项成果的主要情况和取得的经济效益,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今后综合治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ʤ��������dz�����صĿ��ɹ����о�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胜利油气区的浅层气藏主要分布于第三系馆陶组、明化镇组及第四系平原组。气藏类型主要为透镜状岩性气藏,少量为构造—岩性气藏。由于气层埋藏浅、成岩性差、胶结疏松,以及大部分气砂体存在边底水,存在气井易出水、出砂、稳产期短等开发特征。经过20余年的开发实践认识到:①稳定、合理的工作制度是延长气井自喷期的基础;②新井先期防砂是延长气砂体生命期的必要保证;③自下而上逐层上返的分层开采是浅层气藏生产的基本原则;④合理的射开程度是延长边底水气井无水采气期的先决条件;⑤降低井口回压,排水采气是增加气砂体可采储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胜利原油酸性组分的结构与界面活性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通过在硅胶中加入特殊添加剂的TLC方法,对胜利原油的总酸组分按照化学结构和相对分子质量进行了高效的分离.用红外、核磁、元素分析、相对分子质量测定、酸值等方法对各组分的结构进行了表征.测定了它们的动态界面张力并研究了化学结构与界面活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酸性组分的族组成与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密切相关,并在界面张力中起决定作用.在总酸组分的相对分子质量较低的组分(Mn<500)中,酸的侧链以脂肪烃为主,表现了较强的界面活性.相对分子质量较高的组分(Mn>500), 表现了较弱的界面活性.  相似文献   

20.
胜利油区深部砂岩储集层类型及特征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胜利油区深层是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如何识别有利储集层是其关键。在进行了大量的分析化验基础上,研究了深部砂岩储集层的物性、孔隙类型和孔隙结构特征,划分出低渗型、致密型和中渗型3种类型储集层,其中低渗型分布最广,中渗型油气勘探潜力巨大。深部砂岩储集层的孔隙类型主要为微孔隙和粒内孔隙,埋藏深度和岩性是影响其发育的主要因素,随着埋藏深度的增加,孔隙类型逐渐由粒间孔向微孔隙和粒内孔隙过渡,石英质砂岩和长石砂岩中粒间孔发育,岩屑砂岩中裂缝孔隙发育,因而造成了不同地区储集性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