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叶天士医学大全》收录了叶氏著述的12种文献。通过对其中叶氏治疗湿证医案的研读,浅析叶氏治湿医案中体现的临床思路及用药特点,发现叶氏治湿法中皆隐含治气调升降的思想,对临床上治疗辨证复杂,病程缠绵的湿证有一定启发。  相似文献   

2.
叶天士理郁法的探讨陈俊孙福建省屏南县中医院(352300)理郁法是叶天士医案的精华部分,方论俱佳,颇多创见。笔者在学习《临证指南医案》、未刻本《叶氏医案》有关郁证案例的治疗规律后,收益良多,现将心得试析于下。郁证的病因病机叶氏根据《素问·本病论》所述...  相似文献   

3.
《临证指南医案》共记载“久咳”、“久嗽”医案32例,集中体现了叶氏治疗久咳、久嗽的学术思想:叶氏发扬了“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的经义;选方用药强调治本;善于化裁运用古方;善于创立新的治法。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析叶天士门人华岫云整理的叶氏医案《临证指南医案》中中风的病机、用药规律及医案证治,认为叶氏治疗中风注重培脾土、健中焦,并通过经典医案论述从脾胃论治中风的意义,以期为临床治疗中风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临证指南医案》虫类用药特点探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程方平  梅国强 《光明中医》2008,23(8):1060-1061
清代医家叶天士学识渊博,才思敏捷,用药轻灵,治病多奇中。其平生忙于诊务,著述甚少,《临证指南医案》(以下简称《指南》)是由华岫云等收集叶氏医案最多,收集病种最全,整理得最好的一部医案,成为中医临床指南性著作,其中偶用虫类药,且有独到见解,现探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临证指南医案》作为清代医家叶天士的临床医案集,由叶氏门人整理成册,蕴含着丰富的临证经验与学术理论,为后世众多医家所认可。本文主要通过对《临证指南医案·腹痛》探究总结,采用病机概述、治法总括、方义详解等方式,对叶氏诊疗腹痛的特色作出了初步分析,认为其论治之法承前启后,在现今中医药论治腹痛方面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彭飞  商丹  黄福斌 《光明中医》2011,26(12):2419-2420
叶氏治疗胃脘痛以养胃阴见长,对于胃阳盛衰在胃脘痛发病中的作用,叶氏也给予了足够了重视,今就《临证指南医案》(卷八)胃脘痛门相关医案进行分析归纳,探讨叶氏以通补胃阳法治疗胃脘痛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郭耀晨 《新中医》2023,55(15):205-209
《临证指南医案》中关于汗证的医案论述,卷三有汗门专篇,余各卷各门中多有散见,所涉病因病 机广泛,通过整理叶氏典型医案,结合汗证的阴阳虚实辨证,着重从营卫、气血、阴阳、脏腑、外感、产后等 角度分类辨析叶氏汗证相关医案。总结出叶氏在汗证治疗中善用经方,辨析阴阳,强调血汗同源,重视心肾、 脾胃,以及温热暑湿致汗和产后汗出等方面的辨治思路。  相似文献   

9.
虚劳是一种由外感、内伤、七情过度所诱发,以脏腑亏损、气血阴阳俱损为基本病机的慢性虚损性疾病,也可作为症状出现在诸多疾病中.叶天士对于各类杂病治疗造诣颇深,尤善治虚劳.《临证指南医案》是叶氏学术思想的集中体现,其中虚劳医案较多,也独具特色.通过阅读《临证指南医案》医案,探讨叶氏经方特色.叶氏论治虚劳的理论特色包括:建中培...  相似文献   

10.
月辰 《山东中医杂志》1998,17(9):420-421
清代名医叶天士治疗燥证立法巧妙,用药精当,或滋肺阴,或滋胃阴,或填补肝肾之阴,以“润”为主,为后世治疗燥证提供了范例。笔者通过分析叶氏医案中燥证病例,探讨叶氏治燥之大法。1辛开温润法本法适用于外感凉燥。案例:某,五十,形寒、咳嗽、头痛、口渴。桂枝汤去...  相似文献   

11.
叶天士凉血散血法治疗内伤血证的基本方剂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文明  陈大舜 《中医杂志》2000,41(3):187-188
叶天士对内伤血证的论治很少运用成方,处方用药颇为灵活,初学者不易掌握其处方规律。笔者在学研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未刻本叶氏医案》、《叶氏医案存真》中,对叶氏运用凉血散血法治疗内伤血证的109案的药物运用进行了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12.
从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所载木乘土篇医案入手,总结叶氏对土木同病相关疾病的认识和辨证论治规律:首辨有无阴虚阳亢,次辨病位之在肝胆与脾胃;治疗上总以土木同调为总则,具体有泄肝安胃健脾法、滋养肝胃法、平治法、情志调节法等。  相似文献   

13.
温热大师叶天士不仅擅长治疗温病,还是一位治疗杂病的大家。《临证指南医案》中记载了叶氏治疗痹证的医案共55例,体现其独具一格的治痹思想,对后世产生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叶天士是清代著名的中医临床学家.他提出了温病的"卫气营血"辨证纲领,对温病的治疗有独特的贡献.然叶氏一生诊事繁忙,几乎从未亲笔于撰著.现今,叶天士医案成为研究叶氏医学思想的主要途径.<临证指南医案·咳嗽>一节论治咳嗽之病因病机、理法方药可谓详细,能够反映叶氏的医学心术水平.现就叶氏对咳嗽的论治浅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叶氏在新感温病方面,固有其一定之贡献,然其在温病学上之成就,尤足称道者,实为伏气温病方面的继承和发扬。徐洄溪评叶案时曾说:暑门“所列诸案,皆平素伏暑之症为多,其卒然受暑之病绝少。”实则温热门及《未刻本叶氏医案》等著作中,亦均不乏伏温证。可是自鞠通采叶氏部份新感医案为《条辨》以来,医者咸注意叶氏论新感温病之建树,而对其伏温治法每多忽视。究近人以叶氏为新感温病派代表之原因,亦即在此。因此,对叶氏伏温医案,尚有进一步加以研究之必要。今择其四时伏温医案数则,略作评述,以就正于高明。一、春温《幼科要略·伏气》说:“春温一症,  相似文献   

16.
吴聂  曹式丽 《光明中医》2011,26(6):1119-1120
《临证指南医案》是由华岫云等收集整理的一部医案,其中不乏精深学术见解,以及清新、活泼的治疗方法,体现了叶天士对临床各科的学术造诣。其辨证思维、处方之法,灵活多变,既能博引诸家,又能有所发明,是为中医临床指南性著作。1叶氏的辨证思路叶天士是温病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然而叶氏对《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也有深厚造诣。在临证指南医案中有许多伤寒的病例,叶氏运用六经辨证,  相似文献   

17.
叶天士“滑涩互施”法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清初名医叶天上,学识渊博精深,堪称我国医学史上的一代宗师。自清以来,研究叶氏学说的文章汗牛充栋。然据笔者所见,涉及叶氏滑涩互施法者,则甚廖廖。鉴于此,笔者试就个人学研所得作一初探。 从治疗法则言,滑能治壅治闭,有通利之功。涩以治滑治脱,有闲固之效。两者立意不同,功效相反,似有冰炭不能同炉之感。但从临床实践看,滑涩互施,自古至今,代有相传。正如叶天士所言:“先哲涩固之药,必佐通滑,以引导涩味,医者知斯理者鲜矣。” 按《叶天士医案大全》所辑的8种叶氏医案集所载,叶氏运用滑涩互施,并有或详或简明确论述的…  相似文献   

18.
清代叶天士治疗血证,论病处方,变化万端,不株守一家言。检阅《清代名医医案精华》叶氏医案所载对血证的治案,颇觉别开生面,归纳起来约有七法。1 治上安下巧用变法叶氏治疗血证常善用上病治下、下病治上的变法。如叶氏医案:诊脉左手平和,尺中微动,右手三部,关前动数,尺脉带数,夜卧不寐,咳呛有血,昼日咳呛无血,但行走微微喘促。夫阴阳互为枢纽,隆冬天气藏纳。缘心烦劳神,五志皆动,阳不潜伏。当欲寐之时,气机下潜,触其阳气之升,冲脉升动,络中之血未得宁静,随咳呛溢于上窍。至于步趋言谈,亦助其动搏气火。此咳呛喘息失  相似文献   

19.
清代著名医家叶天士,在继承金元时期李杲学术思想的基础上,提出“脾胃当分论、分治”,首创“胃阴学说”,从而进一步完善了脾胃学说.叶氏医案中有大量治疗木土关系失调的病案,注重木土关系是叶氏治疗脾胃病的又一大特点.通过对清代医家叶天士脾胃病医案的研读,对其治疗脾胃病的方法进行分析和总结并例举出叶氏的典型案例.从中可以充分学习和了解叶氏的学术思想、辨证规律及用药特点.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叶氏胸痹医案所载症状及评按的分析、医案间用药的对比,并结合诸家经验,总结出叶氏诊疗胸痹以胸阳不振为关键病机,其传承仲景之法,注重温通,药多选辛苦、甘温之品,并兼顾肺胃,关注病程、情志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