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远程胎儿监护在高危妊娠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远程胎儿监护在高危妊娠中的临床应用。方法:2004年3月至2005年6月在产科门诊诊断为高危妊娠的孕妇57例作为研究组,并于孕35周以后用远程胎儿监护终端部分(以远程胎儿监护结合胎动计数进行家庭自我监护),随机选择同期高危妊娠孕妇58例,在家中以胎动计数结合门诊常规NST检查作自我监护,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NST异常和围生儿不良预后发生率。结果:研究组57例孕妇中,NST异常21例,检出率为37%,对照组58例,NST异常11例,检出率为19%,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58例中,发生围生儿不良预后27例,发生率为47%,研究组57例中发生围生儿不良预后12例,发生率为21%,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应用远程胎儿监护对高危妊娠的监测,可降低新生儿窒息等围生儿预后不良的发生率,为高危妊娠孕妇的自我监护和管理开辟了一条有效、实用、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胎儿监护与围生儿预后关系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孕妇进行胎儿监护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23例ICP孕妇进行无负荷试验(NST),其中89例进行缩宫素激惹试验(OCT),所有孕妇均进行超声脐动脉血流分析及肝功能检测。结果:OCT和超声脐血流分析结果异常者的围生儿预后不良发生率分别为63.89%和21.43%,明显高于正常者的16.98%和11.11%(P<0.05,P<0.05)。NST正常者和异常者的围生儿预后不良发生率无明显差异。ICP患者的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早产、胎儿电子监测异常及脐血流异常高于正常组。ICP组中总胆汁酸大于50μmol/L组的胎儿电子监护异常及脐血流S/D值异常的发生率,均高于其他两组。结论:OCT和超声脐动脉血流分析对了解ICP孕妇胎盘功能和预测围生儿预后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远程胎儿心率监护网络在高危妊娠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远程胎儿心率监护网络作为高危妊娠围生期孕妇家庭自我监护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 0 0 1年 1月至 2 0 0 4年 7月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选择 1 36例高危妊娠孕妇 ,采用远程胎儿心率监护网络进行无负荷试验 (NST)监测 (研究组 ) ,选择同期进行常规胎儿心率监护的高危孕妇 1 4 0例作为对照 (对照组 ) ,分析两组胎儿心率监护的监测结果和围生儿结局。结果 研究组NST异常检出率 (36 6 %)较对照组 (2 8 3%)明显增高 (P <0 0 5 )。研究组NST异常图形为变异减速、基线变异减少或胎儿心率 (FHR)过缓 ,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 )。研究组新生儿窒息和早产儿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 <0 0 5 )。两组剖宫产率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应用远程胎儿心率监护网络进行高危妊娠的监测 ,可改善围生儿预后 ,是高危妊娠孕妇自我监护的新选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脐动脉S/D比值在双胎妊娠中预测胎儿发育状况的临床意义。方法2007年8月~2009年7月在本院住院分娩的双胎妊娠孕妇225例,应用超声脐动脉血流检测仪,在B超探头引导下分别对2个胎儿进行脐动脉血流检测,选择2个胎儿脐动脉S/D值差0.4,110例为研究组,2个胎儿脐动脉S/D值差0.4,115例为对照组,并随访两组新生儿体重及分娩结局。结果①在研究组中胎儿不均衡生长发生率为61.3%,明显高于对照组中的23.5%,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在研究组中当S/D值异常时发生围生儿不良预后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在研究组中发生S/D异常为67.3%,且母体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脐动脉S/D比值在双胎妊娠中对胎儿协调发育和围产儿预后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对反复无应激试验(no-stress test,NST)无反应型孕妇进行脑-胎盘率(PIMCA/PIUA)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200例孕37~41周反复NST无反应型孕妇的胎儿大脑中动脉(MCA)和脐动脉(UA)的血流阻力指标(包括S/D、RI、PI)、计算各自的脑-胎盘率,并根据胎儿有否不良结局分为两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不良结局组测得的MCA各阻力指标明显低于正常组(P〈0.01),UA各阻力指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脑-胎盘率明显低于正常组(P〈0.01)。在PIMCA/PIUA〈1组,胎儿不良结局发生率明显高于PIMCA/PIUA〉1组(P〈0.01);以PIMCA/PIUA〈1预测胎儿不良结局的敏感性为25.7%,特异性为98.2%。结论脑-胎盘率检测对于胎儿不良结局的预测具有不错的临床价值,当反复NST无反应型孕妇(无其他高危因素)的脑-胎盘率〈1时须警惕胎儿不良结局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NST反复异常的妊娠结局初探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NST反复异常的临床价值.方法1996年2月至1999年1月在本院住院分娩且产前NST异常2次以上的孕妇204例为异常组和随机抽出同期NST正常孕妇103例为对照组.所有孕妇在行NST的同时都进行声振动声刺激试验,并对两组孕妇的妊娠结局进行比较.结果异常组中有妊娠合并症和发生围产儿预后不良者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P<0.005);在异常组中,距最后一次检查于3天内分娩的孕妇发生围产儿预后不良明显低于3天后分娩的孕妇(P<0.05).结论NST反复异常提示胎儿在宫内有不同程度的缺氧.  相似文献   

7.
远程胎儿监护网络用于高危妊娠监测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Qi H  Sun J  Liu J  He X  Zhang J  Qin Z 《中华妇产科杂志》2002,37(8):455-458
目的 探讨远程胎儿监护网络监测高危妊娠的价值。方法 选择 116例高危妊娠孕妇 ,采用远程胎儿监护网络进行无负荷试验 (NST)监测 (研究组 ) ,选择同期进行常规胎儿监护 (胎动计数和定期到医院进行NST监测 )的高危孕妇 12 0例作为对照 (对照组 ) ,分析两组胎儿监护的监测结果、新生儿预后和剖宫产情况。结果 研究组孕期胎儿监护次数为 (9 2± 4 9)次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 6± 1 3)次 (P <0 0 0 1) ,而两组监护费用相当。研究组新生儿窒息和早产发生率分别为 10 3%和12 6 % ,低于对照组的 2 0 8%和 2 4 5 %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研究组NST异常者新生儿预后不良的发生率为 6 4 8% ,NST正常者新生儿预后不良的发生率为 17 7% ,两者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研究组行剖宫产和NST异常行剖宫产者的新生儿预后不良发生率分别为 75 9%和 71 7% ,与对照组 (75 0 %和 6 0 6 % )比较 ,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应用远程胎儿监护网络进行高危妊娠的监测 ,可减少新生儿窒息和早产的发生 ,而对剖宫产率无影响 ,为高危妊娠的自我监护提供了一种可靠的新手段  相似文献   

8.
胎儿脑、肾及脐动脉血流速度波型与围产儿结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胎儿血流速度波型与围产儿结局的关系及高危妊娠胎儿缺氧时血液动力学变化的特点.方法 采用超声多普勒检测了46例正常晚期妊娠和32例高危妊娠胎儿脐动脉(UmA)、大脑中动脉(CMA)及肾动脉(RA)的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收缩末期和舒张末期血流速度峰值的比值(S/D)三项阻力指标,并与围产儿结局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高危组UmA、RA的RI、PI及S/D均高于正常组;胎儿CMA与RA的搏动指数比值,即PICMA/PIRA与围产儿结局的符合率最高,PICMA/PIRA≥1者,无围产儿结局不良,而<1者有83.33%出现围产儿结局不良.结论 高危妊娠胎儿缺氧时脏器血流量改变,表现为肾血管血流阻力明显增高,脑血管阻力明显降低,胎儿血管的血液动力学状况与缺氧有良好相关性.RA的阻力指标可敏感预测围产儿缺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肝内胆汁淤积症 (ICP)孕妇血清胆汁酸水平在预测围生儿预后中的最佳临界值。方法 :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寻找和确定用于预测围生儿预后不良的最佳临界值 ,并以此临界值为界分组分析 2 0 8例ICP孕妇血清胆汁酸值与围生儿的预后。结果 :预测发生围生儿预后不良的胆汁酸最佳临界值为 30 .75 μmol/L。血清胆汁酸≥ 30 .75 μmol/L组围产儿死亡率、胎儿宫内窘迫、早产、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比 <30 .75 μmol/L组高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但出生缺陷发生率两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血清胆汁酸水平是预测ICP孕妇围生儿预后的一项重要指标 ,其预测围生儿预后的最佳临界值为30 .75 μmol/L ,灵敏度为 82 % ,特异度为 72 .2 %。当血总胆汁酸水平≥ 30 .75 μmol/L时围生儿预后不良发生率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正常妊娠妇女和妊娠期合并急性肾损伤(AKI)孕妇子宫动脉及其胎儿脐动脉血流动态变化规律及妊娠结局的差异。方法选择2006年1月-2011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孕妇3553例,在孕期确诊为急性肾损伤的孕妇为急性肾损伤组,孕期未发生急性肾损伤的孕妇为正常妊娠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检测孕妇子宫动脉和脐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并观察其妊娠结局。结果 3553例孕妇中共诊断AKI孕妇85例,发病率为2.39%。不同孕周AKI组孕妇子宫动脉和脐动脉的S/D值、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和子宫动脉舒张早期切迹均显著高于同期正常妊娠组(p<0.05)。两组孕妇妊娠结局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子宫动脉和脐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作为一种无创检查方法,对AKI孕妇不良妊娠结局的预测有极大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