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探讨基于多时相CTA(multiphase CT angiography, mCTA)联合临床资料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预后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临床诊断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行mCTA扫描的患者,记录患者多时相ASPECTS侧支循环评分、血糖、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 RDW)、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 NLR)。以改良Rankin量表(mRS)作为标准,对治疗后90 d患者进行随访评分,将90 d MRS评分≤2分患者定义为A组(n=18),90 d MRS评分≥3分患者定义为B组(n=33)。比较两组患者多时相ASPECTS评分、血糖、RDW、NLR,对单因素分析具有统计学差异的参数纳入二元Logistics回归分析,筛选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参数并建立模型,对所有具有显著性差异的参数与Logistics预测模型进行受试者特性曲线(ROC)评价诊断效能,对各ROC曲线进行Delong检验,分析曲线间面积差异。结果 A组患者血糖、RD...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脑血管造影结果,为进一步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及血管内介入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将2006-06~2009-12在我科住院行全脑血管造影的432例患者缺血性脑血管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管情况.结果 检出颅内外动脉狭窄311例,累及动脉451支,其中颅外动脉狭窄305支(67.63%),颅内动脉狭窄146支(32.37%);病变血管狭窄程度分布:狭窄程度<50%有239支(52.99%),50%~90% 104支(23.06%),91%~99% 72支(15.96%),血管完全闭塞的36支(7.98%).结论 DSA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直观地了解脑血管的形态,同时可以获得血流动力学的信息,为血管内介入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3.
20~40%的脑卒中患者,无论其此前是否诊断为糖尿病,均可在卒中发生后出现高血糖,称为卒中后高血糖(post stroke hyperglycemia,PSH)。PSH是脑卒中预后的一个重要预测因子,PSH能预测脑卒中患者的死亡风险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  相似文献   

4.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白细胞粘附分子的表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外周血白细胞粘附分子的变化。方法 流式细胞仪测定 56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外围血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选择素L(CD 62L)、细胞间粘附分子 - 1 (CD54)、很晚出现抗原 - 4的α亚单位 (CD 49d)和β亚单位 (CD 2 9)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卒中组CD 62L在中性粒细胞的平均荧光强度 (MFI)降低 ,CD 54和CD 49d在单核细胞的MFI升高 ,CD 49d在淋巴细胞的MFI升高 ,粘附分子MFI的变化在中重型患者中明显。结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激活 ,粘附分子涉及到急性脑缺血损伤。  相似文献   

5.
缺血性脑卒中的亚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我国缺血性脑卒中人群亚型和发病的症状学特征。方法对2002年7月~2003年2月因首发缺血性脑卒中于天坛医院住院治疗的300例患者进行MRI、MRA、DSA等影像学检查及其他病因学检查,依据牛津郡社区卒中计划(OCSP)分型法确定每例患者的所属亚型。结果本组患者OCSP分型各亚型的构成比为:腔隙性脑梗死占21.0%,完全前循环梗死21.0%,部分前循环梗死占36.3%,后循环梗死占21.7%。不同性别患者OCSP分型各亚型的分布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中部分前循环梗死亚型所占比例最高,不同性别患者各亚型的分布无差别。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尿激酶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效果。方法把102例初发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病在6h之内)随机分为治疗组52例,对照组50例。治疗组应用尿激酶治疗,对照组应用巴曲酶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尿激酶组治疗总有效率84.6%,对照组总有效率52.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激酶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具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7.
阿司匹林对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的前瞻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30万居民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估计,每年新发脑卒中为120万~150万人,死于脑卒中的为80万~100万人,其中50%是缺血性脑卒中[1].目前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故预防显得尤为重要,我们采用阿司匹林对缺血性脑卒中进行二级预防前瞻性研究,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基于DWI影像对比青年和中老年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卒中(ischemic stroke,IS)患者病变分布特征的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伴有颅内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闭塞的IS患者颅脑DWI上IS病变的影像学数据.基于DWI上梗死灶分布特征,将病变分为单发、单区域多发和多区域多发IS病变,同时评估累及前后循环的情...  相似文献   

9.
脑卒中已成为我国国民主要死亡原因之一,随着经济发展,我国城乡居民生活方式的变化,一些与行为、饮食密切相关的脑卒中危险因素如:吸烟、肥胖、缺乏体力活动、膳食结构不平衡及社会心理压力加重等呈增高趋势。为了解河北省农村人群脑血管病患病情况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我们于2006  相似文献   

10.
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瘦素和胰岛素水平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青年缺血性卒中患者的血清胰岛素和瘦素水平.方法 选取89例健康查体者(对照组)及112例青年缺血性卒中患者(病例组),应用放射免疫技术检测其空腹胰岛素和瘦素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脑梗死组血清胰岛素水平高于对照组,尤其是女性患者(P<0.05).脑梗死组血清瘦素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脑梗死组和对照组男性患者瘦素水平均低于女性患者(P<0.05).结论 青年卒中患者存在高瘦素、高胰岛素水平,这两者可能是导致青年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1.
缺血性脑卒中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04—2013-01收治的132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是否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分为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组和非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组,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2组患者一般资料和各项指标,总结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相关因素。结果 132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35例(26.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NIHSS评分高、糖尿病、颈动脉狭窄≥50%、心房颤动以及高血压是影响缺血性脑卒中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重要危险因素(P0.05)。结论 NIHSS评分高、糖尿病、颈动脉狭窄≥50%、心房颤动以及高血压都是影响缺血性脑卒中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重要危险因素,对合并以上因素的患者应加强干预治疗,积极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2.
青年缺血性卒中患者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国人青年缺血性卒中患者的病因学及危险因素。方法以2002年1月至2007年6月期间入住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内科的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改良的TOAST病因分型法作为分型标准确定患者的卒中亚型,并分别计算各缺血性卒中危险因素的构成比。结果本组患者改良的TOAST亚型构成比例为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型44.12%,小动脉病变型30.39%,心源性栓塞型6.86%,其它病因明确型5.88%,不明病因型12.75%;青年缺血性卒中患者危险因素构成比由高到低分别为高血压病69.61%、吸烟58.82%、高脂血症43.14%、饮酒39.22%、脑血管病家族史24.51%、糖尿病20.59%。结论国人青年缺血性卒中患者中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型和小动脉病变型仍占较大比例;高血压病、吸烟、高脂血症及饮酒是青年型缺血性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应用改良ABCD2 评分及头颈部CT血管造影(CTA)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后7 d内脑梗死发生率的预测价值,并分析改良ABCD2评分及CTA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698例TIA的临床资料及CTA资料。采用ABCD2评分法进行评分的同时,附加人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检测结果进行评分,分为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根据头颈CTA血管狭窄程度分为正常或轻度狭窄、中度狭窄及重度狭窄。结果 698例TIA中,7 d内166例发生脑梗死;低危组、中危组及高危组脑梗死发生率呈现递增趋势(P<0.05)。责任血管重度狭窄组7 d内脑梗死发生率明显高于中度狭窄组(P<0.05),而中度狭窄组明显高于正常或轻度狭窄组(>P<0.05)。低危组、中危组及高危组责任血管重度狭窄率、多支血管病变比例均呈现递增趋势(>P<0.05),而3组病变血管位于前循环比例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应用改良后ABCD2评分及CTA检查对TIA的脑梗死风险预测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的影响因素,建立发病概率预测模型,为加强防治缺血性脑卒中提供依据。方法分析136例缺血性脑卒中病例及145例对照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研究影响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危险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建立发病概率预测模型并利用ROC曲线(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进行评价。结果缺血性脑卒中组的教育程度相对较低,三酰甘油(TG)和胆固醇(TC)含量较对照组显著高,而高密度脂蛋白(HDL-C)显著低于对照组;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吸烟、糖尿病、TG及TC等为影响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危险因素;ROC曲线下面积为0.96,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结论吸烟、糖尿病、TG、TC是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预测概率模型评价效果较好,能较为准确地预测缺血性脑卒中发病概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多时相CTA联合CTP全脑灌注成像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侧支循环影像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6年3月-2019年3月本院收治的83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观察对象,经ASPECTS侧支评估法实施侧支循环分级,将得分0~3分患者纳入侧支循环不良组,将得分4~5分者纳入侧支循环良好组; 通过NIHSS评分判定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分析侧支循环和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侧支循环良好组患者的梗死核心区rMTT、rCBV、rTTP均高于侧支循环不良组(P<0.05); 2组患者梗死核心区rCBF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侧支循环良好组、侧支循环不良组患者的缺血半暗带rMTT、rCBV、rTTP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侧支循环良好组患者的缺血半暗带rCBF高于侧支循环不良组(P<0.05); 侧支循环良好组、侧支循环不良组患者入院时NIHSS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侧支循环良好组患者入院2周后、随访3个月后的NIHSS评分均低于侧支循环不良组(P<0.05)。结论 多时相CTA联合CTP全脑灌注成像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侧支循环影像学诊断中能评估侧支循环水平,而建立良好的侧支循环能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缺血性卒中患者服用阿司匹林进行二级预防后再发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我院缺血性卒中265例患者的资料:年龄、性别、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病史、吸烟史等情况,并对在服药期间患者各项卒中危险因素的控制情况进行随访:包括血压、血脂、血糖、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并依据调查结果筛选出水平高于正常的患者.随访3年,患者分为缺血性卒中再发组和缺血性卒中无再发组两组,分析以上因素在两组间的差异.结果 265例患者入选,5例因其他系统疾病死亡失访,8例因出现胃肠道并发症停用阿司匹林,252例参加随访的缺血性卒中病例中54例再发,再发率21.4%.单因素分析显示,缺血性卒中再发组中合并高脂血症、糖尿病或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患者比例显著高于缺血性卒中无再发组;缺血性再发组在服用阿司匹林期间血浆总胆固醇(TC)及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高于正常或血脂3项都高于正常、血糖水平高于正常、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高于正常的患者比例明显高于缺血性卒中无再发组.多因素分析显示,服用阿司匹林期间,TC及LDL高于正常或血脂3项都高于正常[比值比(odds ratio,OR)=2.54;95%置信区间(confidenceinterval,CI)1.33~5.36,P=0.007]、血糖水平高于正常(OR=2.83;95%CI 1.49~5.61,P=0.003)、血浆HCY水平高于正常(OR=2.44;95%CI 1.29~5.28,P=0.009)与服用阿司匹林进行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患者的脑梗死再发独立相关.结论 服用阿司匹林期间,TC及LDL高于正常或血脂3项都高于正常、空腹血糖水平高于正常以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于正常是服用阿司匹林预防进行二级预防患者缺血性卒中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我国10%~20%的缺血性卒中患者是由脑动脉狭窄所致,究其病因主要是动脉粥样硬化。 我国缺血性卒中患者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发生率高于颅外动脉。因此,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 狭窄的早期诊断对预防卒中的发生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目前,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high-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HRMRI)、计算 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等影像学检查已广泛应用于颅内外动脉狭窄的评估。通过血管影像学显示狭窄分 布差异,从而探索卒中的发病机制已成为近些年研究的热点,本文就缺血性卒中患者的脑动脉狭窄 分布规律及影像学评估的研究进展情况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危险因素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诊断与治疗中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0—2013年我院住院治疗的进展性与非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各40例,对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2组患者高热、高血压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高血糖、同型半胱氨酸偏高比例以及降压后进展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颈动脉不稳定斑块检出率、中度与重度狭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各项生化指标均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降压不合理、生化指标(血糖、全血黏度、纤维蛋白原偏高,高密度脂蛋白偏低)异常、颈动脉不稳定斑块以及中重度狭窄均为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青年缺血性卒中两种不同病因分类亚型的高危因素的差别。方法收集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2006-2011年,18~45岁)缺血性卒中病人。入选66例,分为大动脉粥样硬化组(46例)及小动脉闭塞组(20例)。以性别、年龄、既往病史(包括高血压、糖尿病、长期大量吸烟、饮酒史)以及周围血检测(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同型半胱氨酸)研究变量。结果单变量分析发现大动脉粥样硬化组低密度脂蛋白升高率及甘油三酯升高率与小动脉闭塞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小动脉闭塞组血压升高率与大动脉粥样硬化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他高危因素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甘油三酯升高率(wald=4.372,95%CI 0.089-0.925,p=0.037)与大动脉粥样硬化性青年缺血性卒中有关。高血压(wald=4.764,95%CI 1.196-21.986,p=0.029)与小动脉闭塞性青年缺血性卒中有关。结论两种不同病因的青年缺血性卒中主要致病高危因素不同,大动脉粥样硬化型需要更好的调控血脂,尤其是甘油三酯,而小动脉闭塞型需要更好的控制血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二级预防现状,并对其再发脑卒中危险因素及干预对策进行分析,以降低再发脑卒中的发生率。方法对2012-06—2013-06收治的278例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再发性脑卒中61例为观察组,未再发性脑卒中217例为对照组,采用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分析其再发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及干预对策。结果脑卒中患者再次发生脑卒中的发病率为24.10%(67/278),相关危险因素方面,2型糖尿病病史和高血压患病率较高,均为85.61%,控制率较低,分别为49.58%、49.16%,超重肥胖和总胆固醇水平异常的阳性率也较高,控制率也较低;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脑卒中有统计学意义的相关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2型糖尿病、房颤病史、总胆固醇水平异常等相关因素;本研究中多因素分析进一步表明,再发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相关危险因素是总胆固醇异常(OR=3.472)、2型糖尿病血糖未控制(OR=2.237),高血压未控制(OR=2.851)和房颤病史(OR=1.945)等。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2型糖尿病和高血压控制率低,总胆固醇升高和超重肥胖发生率较高,总胆固醇水平升高、房颤病史及血糖、血压控制欠佳与脑卒中再发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