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糖调节异常(impaired glucose regulation,IGR),又称糖尿病前期(pre-diabetes),指血糖水平高于正常,但尚未达到目前糖尿病诊断标准的状态。糖调节异常(IGR)属于正常血糖发展到糖尿病的中间状态[1],包括空腹血糖受损(impaired fasting glucose,IFG)与糖耐量减低(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IGT)  相似文献   

2.
<正>糖调节异常(IGR)是指空腹或餐后血糖水平高于正常但低于糖尿病诊断标准的代谢状态,分空腹血糖受损(IFG)和葡萄糖耐量异常(IGT),现被认为是糖尿病的早期阶段。进一步观察IGR阶段相关疾病的发病情况及血糖自然转归情况,对如何在IGR阶段采取有效干预措施,延缓或减少2型糖尿病的发病有积极意义。我们对上海市嘉定区2012—2013年糖尿病高危人群筛查项目中发现的糖调节受损者进行  相似文献   

3.
空腹血糖受损和糖耐量损害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空腹血糖受损(impaired fasting glycemia,IFG)和糖耐量损害(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IGT)都是指患者介于正常人与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之间的一种中问糖代谢状态,又称为糖调节受损,同属于糖尿病前期.众所周知,近年来2型糖尿病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发病率有明显增加.大约有70%的IFG和IGT患者最终会发展成为2型糖尿病.  相似文献   

4.
空腹血糖受损(impaired fasting glycemia,IFG)和糖耐量损害(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IGT)都是指患者介于正常人与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之间的一种中间糖代谢状态,又称为糖调节受损,同属于糖尿病前期。众所周知,近年来2型糖尿病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发病率有明显增加。大约有70%的IFG和IGT患者最终会发展成为2型糖尿病。由此看来,充分认识IFG和IGT的临床意义并研究其对策,对于防止由糖调节受损发展成为糖尿病十分重要。[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糖尿病前期患者尿微量白蛋白(U-MA)升高的危险,为糖尿病前期患者早期肾损伤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将182例糖调节异常患者按照WHO诊断标准分为空腹血糖受损组(IFG组)51例,糖耐量减低组(IGT)65例,IFG+IGT组(GGI组)66例,同期体检正常者作为对照组(NGT组)50例.测定各组尿微量白蛋白(U-MA)、空腹血糖(GLUC0)、糖负荷后2h血糖(GLUC120)、胰岛素(Inso)、糖化血红蛋白(HbA1C).结果 IFG组、IGT组和GGT组尿微量白蛋白与NGT组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MA检测对糖尿病前期患者早期肾损伤的预测和干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糖调节异常者合并甲状腺功能异常的患病率,并探讨其危险因素。方法选取青岛市城阳人民医院内分泌门诊就诊者902例为研究对象,年龄为18~78岁。通过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分别确定糖耐量异常(IGT)195例、空腹血糖受损(IFG)166例、空腹血糖受损合并糖耐量异常(IFG+IGT)94例及正常糖耐量(NGT)447例。通过固相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检测患者甲状腺功能,并做统计学处理。结果 (1)IFG者甲状腺功能异常率为12.05、IGT者异常率为11.79、IFG+IGT异常率为19.14,均高于NGT者的7.61(P<0.01)。(2)年龄、性别、基础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β)及胰岛素抵抗指数为IFG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危险因素,年龄、性别为IGT、IFG+IGT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的危险因素,Homa-β、早期胰岛素分泌指数为其保护因素。结论 (1)糖调节异常易于合并甲状腺功能异常,尤其是合并甲减,且IFG+IGT合并甲状腺功能异常率最高。(2)性别、年龄、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功能是导致糖调节异常者甲状腺功能异常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空腹血糖受损(IFG)、葡萄糖耐量异常(IGT)阶段的糖调节异常(IGR)患者的自然转归情况。方法对329例新发现的IGR异常患者进行随访,分别在1年和2年后,进行空腹血糖及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相应分析和比较。结果随访1年后,有62.01%的IGR患者血糖转为正常,但在第2年有8例转为糖尿病,转化率为4.15%。IGR患者2年内糖尿病转变率为13.37%,年转化率为6.68%,低于第1年的9.12%。IFG患者2年内糖尿病转变率为12.22%,年转化率为6.11%,高于第1年的5.56%。结论对于糖调节异常人群,即使血糖正常后,发生糖尿病的风险也要高于正常人群,应继续定期检测血糖,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随着时间的延长,空腹血糖受损的患者发生糖尿病的风险也越高。而对于IGT患者来说,发生糖尿病的风险随着时间的推移反而降低。应对IFG、IGT患者在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措施进行干预,以降低糖尿病的转化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山东省中西部农村25岁~居民糖尿病及糖调节受损的流行特征.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共调查16 388人,开展同卷调查并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血压和空腹血糖.空腹血糖在6.1~7.0mmol/L者再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OGTT)试验.根据WHO 1999年糖尿病诊断标准将调查人群分为正常人、孤立性空腹血糖受损(I-IFG)、空腹血糖受损合并糖耐量受损(IFG/IGT)和糖尿病(DM).结果 该地区农村居民IFG标化患病率为6.85%,DM为3.38%,I-IFG为4.41%,IFG/IGT为0.83%,且患病率均随年龄、腰围、身高、体质指数(BMI)的增加而升高.年龄>35岁,I-IFG、IFG/IGT和年龄>45岁DM患病率升高明显.男性腰围≥85 cm、女性腰围≥80 cm.IFG/IGT和DM患病率升高明显.BMI≥24,I-IFG、IFG/IGT和DM患病率升高明显.调查对象的年龄、腰围、BMI、腰臀比、收缩压和舒张压按正常人→I-IFG→IFG/IGT、DM顺序逐渐升高,但IFG/IGT和DM两者问变化无差异.结论 山东省中西部农村居民I-IFG、IFG/IGT和DM的流行特征基本相同.糖尿病及糖调节受损发病较高,应重视和加强宣传和早期预防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9.
空腹血糖异常(impairedfastingglycemia ,IFG)的定义为空腹状态下静脉血浆葡萄糖水平≥6 .1mmol/L并且<7.0mmol/L。如果同时进行葡萄糖糖耐量试验(OGTT) ,一些IFG个体同时也表现为糖耐量低减和糖尿病。因此,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对所有IFG个体应该加测OGTT ,以排除糖尿病。空腹血糖异常@米杰 @张力  相似文献   

10.
评估胰岛B细胞功能的方法有很多,如:胰岛素钳夹技术、微小模型技术、基础状态法、胰岛素耐量试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等,它们各有优缺点。糖调节受损(IGR)包含3种表现形式,即:空腹血糖受损(IFG),糖耐量低减(IGT),IFG、IGT二者兼有状态(IFG+IGT)。国内外研究显示不同糖代谢状态下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功能的变化不尽相同。本研究对糖调节受损时胰岛B细胞功能的改变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40岁非糖尿病人群3年进展为糖尿病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为糖尿病的筛查及早期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队列研究,以2013年上海市泗泾地区体检中非糖尿病居民为观察对象,将其分为正常糖耐量(NGT)组和糖调节受损(IGT)组,观察其糖代谢异常的自然转归,以是否转归为糖尿病为因变量,年龄、BMI和生化指标为自变量,进行相关分析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随访5 212人3年,非糖尿病人群2型糖尿病(T2DM)累积发病率为10.86%,NGT组为5.26%,IGR组为19.83%;3年累积发病率比较:空腹血糖受损(IFG)组、IGT组和IFG+IGT组均高于NGT组,IFG+IGT组高于IFG组和IG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年龄、糖代谢异常、高胆固醇、肥胖、高血压对糖尿病发生、进展均有影响,其中糖代谢异常是最重要的危险因素;胰岛素抵抗人群相关回归分析表明,空腹胰岛素、空腹血糖、BMI水平与胰岛素抵抗指数及分泌指数最为相关。结论泗泾地区>40岁人群3年糖尿病累积发病率为10.86%,糖尿病发病风险与年龄、糖代谢异常、高胆固醇、肥胖、高血压水平显著相关;与胰岛素抵抗与分泌关系最相关的因素是空腹胰岛素、空腹血糖、肥胖及甘油三酯水平。应控制血糖、血脂的水平,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延缓胰岛素抵抗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空腹血糖受损(IFG)的空腹血糖(FPG)诊断标准下调对糖调节受损(IGR)人群检出率的影响,并探讨区分糖调节正常与受损的FPG理想截定点以及诊断糖尿病(DM)的FPG理想切点。方法3219例台州农村人群分层整群随机抽样调查,空腹测毛细血管血糖,若≥5.6mmol/L做OGTT检查。结果空腹血糖受损(IFG)患病率按新诊断切点5.6mmol/L为10.15%,按原切点6.1mmol/L为1.24%;空腹血糖受损合并糖耐量受损(IGT)患病率按新诊断切点5.6mmol/L为6.14%,按原切点6.1mmol/L为3.26%。结论IFG诊断标准下调后,IFG、IFG IGT检出率明显增加;非T2DM人群中诊断IGR的FPG理想截定点为5.7mmol/L,DM的最佳FPG切点为6.6mmol/L。  相似文献   

13.
根据空腹血糖(FPG)和餐后2小时血糖(2hPG)程度,血糖异常升高患者通常分为:空腹血糖受损(IFG)、糖耐量减低(IGT)和2型糖尿病3种状态。研究显示,2型糖尿病对听觉系统的影响是可以引起高频感应神经性耳聋[1]。但IFG和IGT状态对听觉影响研究较少。本研究通过对航空人员血糖异常升高患者听力情况的调查,为预防听力损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60例糖尿病前期患者综合干预管理效果观察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分析对糖尿病前期患者进行综合干预管理的效果。[方法]对某大型企业在职职工1 817人,使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空腹和餐后2 h静脉血浆血糖。对检出的60例糖尿病前期患者进行综合干预管理2年。[结果]干预管理后糖尿病知识知晓率、血压控制率、经常锻炼率较干预前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空腹血糖较干预前下降。60例中有14例发生糖尿病,其中单纯空腹血糖受损(IFG)年转变率为3.8%,单纯糖耐量减低(IGT)为10.5%,空腹血糖受损兼有糖耐量减低(IFG/IGT)为27.8%。IFG与IGT糖尿病年转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FG/IGT糖尿病年转变率高于IF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GT与IFG/IGT糖尿病年转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IFG、IGT及IFG/IGT者均应给予积极的干预,特别是对IFG/IGT者,从而降低糖尿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空腹血糖异常(IFG)、糖耐量减低(IGT)、糖尿病(DM)高血糖人群的胰岛素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从35-55岁体检人群中筛选出不伴心血管及其他疾病的血糖异常者140例及血糖正常者(NGT组)43例,血糖异常者分为三组:IFG组47例,IGT组52例,DM组41例。检测血糖、胰岛素、血脂、血压、心率等指标,并比较其空腹血糖(FBG)和空腹胰岛素(FINS)、服糖后2 h血糖(2hPBC)和胰岛素(2hINS)、稳态模型评估法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I)及敏感指数(HOMA-ISI)。结果IGT、IFG、DM组的FINS、2hINS较NGT组明显升高,其中FINS在DM与IGT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IGT组与IFG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h INS在IGT、DM组与IFG组以及DM组与IGT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DM组的HOMA-IRI高于IFG、IGT组以及NGT组,且DM组与IFG、IGT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IFG组与IGT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IGT、DM阶段都存在胰岛素分泌下降,但IFG阶段的胰岛素分泌基本正常。IGT人群表现出HOMA-IRI的增加和HOMA-ISI的减退,发展到DM阶段后不仪其胰岛素抵抗更为严重,且胰岛素分泌明显降低。血糖升高的同时往往合并脂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我国糖尿病前期人群数量、产生影响、发展现状及今后应对糖尿病前期最佳有效防治措施。方法探讨糖尿病前期与糖尿病(DM)因果关系。总结研究目前国内外对糖尿病前期防治手段及采取的措施。结果 (1)糖代谢异常除糖尿病以外还包括单纯空腹血糖受损(IFG)、单纯糖耐量受损(IGT)、IFG并发IGT(IFG/IGT)3种类型,它们合称为糖调节受损(IGR),属于正常糖代谢(NGT)和DM之间的中间状态,统称为糖尿病前期;(2)我国糖尿病前期人群已达到15.5%,预防糖尿病前期发展成DM刻不容缓,形势严峻;(3)糖尿病前期,被认为是糖尿病的必经阶段,可以进行合理生活干预和药物治疗。结论糖尿病前期人群接受教育、血糖监测、控制饮食、适当运动、心理疏导、必要时药物治疗,六方面相配合才能阻止糖尿病前期发展成DM。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前期又称糖调节受损,是指血糖水平升高但未达到糖尿病临床诊断标准的代谢异常状态,包括空腹血糖受损( IFG)和糖耐量减低(IGT),两者可单独出现,也可同时存在.糖尿病前期患者较血糖正常者不仅若干年后糖尿病发病率显著升高,而且有更大的几率罹患心血管疾病.因此如何降低此类人群中糖尿病的发病率、改善异常的糖代谢状态及减少心血管事件风险成为了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现就其生活方式干预、中西药的应用以及外科手术等可能的治疗手段的现状及其循证医学证据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社区中老年居民糖调节受损(IGR)各类型的分布情况,探讨该人群IGR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对上海市杨浦区延吉社区2228例45~74岁居民进行空腹血糖检测,采用葡萄糖氧化酶-计量安培法进行测定。对筛检出的IGR人群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空腹血糖、糖负荷后2h血糖测定和血脂检测。结果共筛检出IGR者393例,其中,糖耐量正常者(NGT)占39.19%、空腹血糖受损(IFG)占12.72%、糖耐量受损(IGT)占16.54%、空腹血糖受损合并糖耐量受损(IFG+IGT)占16.03%、新发糖尿病(DM)占15.52%。不同年龄组,NGT、IFG、IGT、IFG+IGT和DM的构成比不同(χ2=21.295,P=0.006),IGT、IFG+IGT和DM的比例有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的趋势。不同体质指数人群中,NGT、IFG、IGT、IFG+IGT和DM的构成比不同(χ2=26.155,P=0.01),随体质指数的增加,糖代谢异常的比例逐渐增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该社区IGR的主要危险因素是糖尿病家族史(OR=1.945)、高血压病史(OR=1.884)、高三酰甘油(OR=1.469)、年龄(OR=1.038)。结论延吉社区中老年IGR人群以IFG+IGT、IGT为主,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升高;IGR发生的危险因素为糖尿病家族史、高血压病史、高三酰甘油和年龄。  相似文献   

19.
糖调节受损伴相关疾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 ] 分析糖调节受损 (IGR)即糖耐量受损 (IGT)或空腹血糖减损 (IFG)的患病情况及与高血压、血脂紊乱、超重肥胖等相关疾病的关系。  [方法 ]  1998年 9月~ 1999年 10月 ,采用多级分层、随机抽样、横断面现场调查方法 ,在 1960例人群中进行调查分析。  [结果 ] 在 40岁及以上自然人群中IGT/IFG患病率为 13 .0 % ,60岁及以上老年人IGT/IFG患病率达 17.3 %。随着年龄的增加 ,IGT/IFG的发病呈逐渐升高趋势 (P <0 .0 1)。IGT/IFG同时伴有高血压、血脂紊乱、超重 /肥胖的危险因素与糖尿病相似 ,但明显大于正常血糖人群。  [结论 ] 如果在IGT/IFG阶段进行有效干预 ,将减少 2型糖尿病和大血管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刘畅 《职业与健康》2012,28(13):1647-1650
糖尿病(DM)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我国患病率达9.7%。易产生并发症、致残或死亡。糖代谢异常还包括单纯空腹血糖(IFG)受损、单纯糖耐量(IGT)受损和IFG并发IGT 3种类型,它们合称为糖调节受损(IGR),属于正常糖代谢(NGT)和DM之间的中间状态,统称为糖尿病前期,被认为是糖尿病的必经阶段。而IGR的患病率高达15.5%。所以预防糖尿病前期发展成DM刻不容缓。研究证明:糖尿病前期进行合理生活干预和药物治疗,使绝大多数糖尿病前期患者明显延迟甚至预防DM的发生。包括接受教育、血糖监测、控制饮食、适当运动、心理疏导、必要时药物治疗六方面相配合才能防止糖尿病前期发展成D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