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播不同于报纸,报纸靠的是文字,广播则凭借声音来表达思想内容的,两相比较,各有千秋。广播也不同于电视,电视是图象与声音兼有,在这一点上它优于广播。但是,广播如果充分发挥它在音响上的功能,那么,它的作用也是电视所不能替代的。在传播思想文化的媒介形式高度发展的现代社会,各种收听、收  相似文献   

2.
主持人播音是"运用有声语言和副语言,通过广播、电视传媒所进行的传播信息的创造性活动的人"。他们的每一次传播活动都是一次创作过程。广播是靠声音来传播,电视靠声音和图像同时传播。广播因为没有图像的支撑,因此,更要求主持人"声情并茂,悦耳动听"。  相似文献   

3.
在报纸、广播、电视三大传统媒体中,从传播内容和信息的媒介与符号看,报纸靠文字、照片、图表、线条,电视靠声音和画面,广播靠声音。很显然,相比较,广播传播手段单一——只能靠声音诉诸听觉。既然这样,说“广播,不能忘记声音”,岂非废话?不然。提出这个问题,正是因为不少广播媒体近些年在一定程度上忽略甚至忘记了对声音的关注。 一般说,广播声音由三部分构成:播音员和主持人的声音,记者和采访对象的声音,文艺性节目中音乐、曲  相似文献   

4.
广播是声音的艺术,是靠有声语言、音响等手段来表情达意的,广播不像电视有可视画面作为辅助,因此,扬长避短,发挥广播优势,对广播电台的节目主持人来说,挖掘主持人的语言潜质更显重要。  相似文献   

5.
谷子 《记者摇篮》2009,(5):88-88
广播是声音的艺术,是靠有声语言、音响等手段来表情达意的,广播不像电视有可视画面作为辅助,因此,扬长避短,发挥广播优势,对广播电台的节目主持人来说,挖掘主持人的语言潜质更显重要。  相似文献   

6.
广播可以全天直播,随时滚动播出,可以记者连线报道、听众热线互动,这些是报纸、电视难以达到的.广播有着覆盖广、传播快的优势,靠口耳相传的信息很快就能不胫而走.然而,广播主要是靠声音来传播信息的,我们也不能忽视广播自身固有的一些弱点.如何增强广播的生命力,使广播从弱势变为强势,这就要我们在提高节目的可听性上多下点工夫.  相似文献   

7.
新闻快餐:广播新闻的时代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伊 《新闻界》2003,(6):41-41
从事广播新闻工作多年,经常听到的一种说法是:“声音是广播的特色,广播新闻要出彩,就必须发挥声音的优势”,这其实是一种误解。特色≠优势,我们说广播是声音媒介,是区别文字和画面而言的。但是声音并不是广播所独有的,电视也有声音,电视的声音和画面的结合,比广播更形象、更生动。因此,说声音是广播的特色并不准确,或者说没有实际意义。那么什么才是广播新闻的特色呢?在十三年的广播新闻编采实践中,笔者以为,“告知性”才是广播新闻的特色。用一个比喻来说就是“新闻快餐”——强调的是它的收听便利性、伴随性、相对容量大的特点,用专业术语…  相似文献   

8.
录音报道音响形象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播的特点应该是三方面,即广播的快、广和声音。近几年,广播界在快和广上下了不少功夫,也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但对广播的最基本的特点——声音,却重视不够。本文试图就发挥广播声音特点的问题,作一探讨。一、声音——广播最富有本质特征的特点广播是靠声音来传递信息的,它要经过声→电→声的转换过程。从声音开始,又复归到声音,这是广播传播的基本过程。所以说,声音是广播原生的、最  相似文献   

9.
如果说报纸长于文字,电视靠的是画面,那么毫无疑问:广播是要依赖于声音来赢得受众的。这很像军队中有海陆空各兵种之分,尽管大家做的同一样活儿,但手段、方式却不同。各有各的拿手好戏,各靠各的看家本领。但是,只要留心观察一下,就会发现:在各种各样的采访实践中,拿录音机采访的广播记者确实是越来越少了。这一点,只要认真地收听一下我们的广播节目,很容易就可以得到验证。事实上,许多广播记者缺乏“广播语言”意识,常常将自己混同于文字记者。  相似文献   

10.
与报纸、电视的新闻传播手段相比,广播新闻的传播手段相对比较单一,主要靠声音传播信息,也主要靠声音来刺激、吸引受众。这就为广播人提出了一个话题:广播新闻应如何扬长避短,发挥其特有的优势? 一、广播新闻应追求“视觉化” 即通过采访,运用音响和写作艺术,想方设法地获取感性的画面,把听众“带进”新闻现场,唤起其思维和想象,进而形成事物的立体感、画面感和活动感,感知事物形象,从而留下鲜明生动的印象。  相似文献   

11.
准确,生动而富于个性的画面语言是电视新闻评论节目成功的关键。在大众媒体中,广播主要靠声音,报纸主要用文字来描述现场、表达观点。而电视评论节目中说话,表意的则是精彩的画面语言在电视评论节目中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12.
广播新闻靠声音传播信息,也靠声音来感染、吸引听众.因此,广播新闻必须在"声响"上下功夫.充分发挥广播"声响"的传播优势,让"声响"成为广播新闻的主流,以"声"吸引听众、感染听众,使广播新闻能够"响"彻大地.  相似文献   

13.
王雁 《视听纵横》2003,(4):95-96
从传统的意义上来看,广播媒体是单介质媒介,只靠声音一种方式进行传播,没有电视生动形象和报纸详尽深刻。广播的传播是线性的,稍纵即逝。另外,整个社会重电视轻广播的情况也比较严重,广播的社会影响力相对报纸、电视来说较差,广告的经营规模也没有报纸、电视大。因此,很多人认定广播就是一个弱势媒体,甚至在谈及广播发展时也往往是“弱势媒体当自强”的自哀自怜的味道。  相似文献   

14.
在所有传媒中,只有广播是通过听觉而达到传播目的的(电视虽也有声音,但主要是通过视觉来传播),也就是说,广播是给人听的。在听的过程中,听众唯一能感觉到和广播唯一能依靠的就是声音,而声音则是由各种各样的音响组成。所以,充分研究音响的作用和功能,是广播工作者的首要工作。广播音响的作用和功能是多方面的,本文仅就广播音响如何营造声音意境做一粗浅的探讨。(注:依照广播界惯例,本文将播音员或主持人口播的内容称为文字,其他的播出内容称为音响。播音员或主持人的播音也能营造意境,但不在本文探讨之列。本文所说的声音意…  相似文献   

15.
广播靠声音传情达意,广播语言是“只闻其声、不见其形”,不如电视的形象真切,这是广播的短处,然而也正因如此,它却具备了以声夺人,不受画面限制,便于调动与发挥听众想象的长处。广播语言可以在音响的有机配合下充分发挥声音的优势,渲染、烘托气氛,不受时空局限,运用多种修辞方式,对声音、色彩、味觉、嗅觉、触觉等多感觉进行描写,达到令事物历历在目的艺术表达效果,还可以通过联想,实现多种感觉的沟通和转移,收到如见其形、如临其境、逼真传神的效果。如何使广播语言产生这种立体感,是广播语言使用修辞的主要目的和要求。下…  相似文献   

16.
声音在现场     
音响作为一种有效信息,是广播媒体特有传播要素。在广播中充分发挥音响的作用,对提高广播节目质量,搞好新闻宣传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所说的音响是指记者在新闻现场,通过传播工具直播或者用录音机采录的客观世界的声音,包括人物谈话和同期声,而不是指播音员、主持人或者记者的口述。一、音响能够突出广播特点和优势。在传播手段上,广播不同于报纸,报纸靠的是文字,广播则凭借声音;广播又不同于电视,电视要强调画面语言,观众更注重视觉形象。所以说,在发挥和使用音响这一点上,广播比报纸和电视体现得更多,特点更鲜明,优势更明显。我们知道,广播…  相似文献   

17.
几年前再度兴起的广播热是广播充分显示其特色的结果。以广播和电视相比,首先广播制作程序比电视快,在突发事件的报道上有明显优势;再者因为声音有独特的魅力,听与看的感觉大不相同。在声音的传真性方面广播也有突出的优势;另外广播收听工具廉价、小型多样,可以边听广播边做其他事情,所以广播在传播的广泛性、渗透性、双向参与的娱乐性方面均有独特的优势。 在广播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特性中,作者尤为  相似文献   

18.
感官体验——调动感官、尽情想象 广播广告信息的传达,全都要靠声音来完成。如果说广告是科学和艺术的结合,那么广播广告就是声音的科学和艺术。声音刺激的是人的听觉系统,广播广告若要全方位调动感观,似乎是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19.
孙家正部长在全国广播影视语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全国广播影视语言工作会议是我国广播影视进入新时期以来一次重要的会议,它不仅将有力地促进我国广播影视质量的提高,也将对全社会语言文字工作产生积极的影响。(一)广播电影电视是通过声音和图像进行传播的媒体,是声像...  相似文献   

20.
李洪涛 《中国广播》2002,(10):56-58
广播是声音的艺术,它以声音为载体,通过对各种不同声音的运用来传情达意,具有极强的可塑性。但是“声音”只能带给人听觉上的享受,却无法满足受众视觉上的需求。与电视相比,广播没有生动、形象的可视画面;与报纸相比,也不能图文并茂、随意浏览保存;与网络媒体的可看、可听、可下载资料相比,确实是无法同日而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