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波  谢毅 《印刷技术》2008,(13):57-58
专题地图是在特殊领域使用的印刷品,如军用地图、交通图,地质图等。它们需要表现的是代表地物、地貌等的点线符号或注记及少量面状要素,多数使用专色来表示。一般使用全开胶印机印刷。如果应用对开胶印机印刷大幅面四拼幅专题地图,可通过对生产过程的动态监控,解决制约对开胶印机印刷大拼幅印刷品质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李波  谢毅 《印刷杂志》2007,(1):52-53
<正>专题地图是在特殊领域使用的印刷品,如军事领域使用的军用地图、交通领域使用的交通图、地矿领域使用的地质图等。它们需要表现的是地物、地貌等点线符号或注记及少量面状要素,基本上是使用点颜色(专色)来表示各要素。一般情况下,局限于机器性能、工人的技术水平、产品的质量要求等因素,我们都是使用全开胶印机印刷大幅面印刷品。但有时,在缺少全开胶印机的情况下,由于生产任务的要求,大拼幅印刷有时会在对开胶印机印刷生产中得到应用。近日,我们使用J2204A型胶印机印刷了一批大幅面的四拼幅专题地图,  相似文献   

3.
在印刷工艺中,如何使一批印刷品或几批印刷品的墨色保持一致是一个最基本的要求;也是一个重要的难题。色相的一致只能说是相对的,特别是印刷次数多时,此一批与彼一批可能色相就差远了。下面谈谈如何在大批量或多次印刷中控制好墨色的一致性。1.油墨首先要求油墨的色相没有偏差,最好是同一批次的油墨,因为不同批次的油墨中;有些油墨的色相有差别,这需要对原料供应把好关。油墨色相的一致是最基本的要求也是重要的条件如果油墨色相偏差过大就很难通过其他办法来控制印刷墨色的一致性,当几个颜色叠在一起或墨层较厚时色相的差别就很…  相似文献   

4.
作为印刷品,地图和图像都是通过影像的多次传递最终转移到纸张从而完成原稿的大量复制.长期以来,地图印刷是作为测绘的一个专业存在与发展的,但它同时又是普通印刷专业的一个分支,从使用设备看它们都使用相同的制版.印刷设备;从生产流程看它们都是经过照相、修版、拷贝、晒版、打样、印刷来实现原稿的复制与再现.不过由于它们的使用目的不同、原稿的来源不同、印刷品的表现形式不同,因此,它们的生产工艺也不尽相同.一个中型地图印刷厂一般都有从照相到胶印的各类设  相似文献   

5.
地图制印业过去印不同颜色的底色往往要用专色印刷,或在一种油墨内加入撤淡剂,调制成深浅符合要求的色相。用撤淡的油墨进行专色印刷,其缺点一是制版繁琐,要制许多块版;二是印刷时要经过多次套印,工艺复杂;三是调制油墨困难,而且印制的产品容易退色。 为了改进繁琐的旧工艺,一些地图制印厂和印刷厂越来越认识到应用网点菲林片(书刊印刷厂称为平网片)的重要性。自己动手制作菲林片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利用接触网屏拷贝出各种网点百分数的菲  相似文献   

6.
全开地图的印刷作为单张纸胶印中的一个特例,它的印刷过程有其固有的特点:(1)全开地图作为一个整体,它的印刷幅面比较大;(2)它一般无连续网点变化、但有大面积平网;(3)套合是全开地图印刷的一个重点;(4)有比较多的专色或指定的复合色(地质图有时多达十几个颜色);(5)多数图种印数较少(多则一两千,少则一两百);(6)印刷用纸种类较多(有时同一幅图需要同时印刷胶版纸、铜版纸、绸布、特卫强等);(7)拼幅印刷图较多(少则两幅全开、多则九幅全开)。全开地图由于有以上一些特性,因此在印刷过程中容易出现对开印刷时不常见的问题,或在对开印刷中较容易解决、而在全开印刷中难以处理的问题。十几年来我们印刷了上千幅全开地图,既有单幅印刷又有多幅印刷;既有单色印刷又有多色印刷;既有胶版纸、铜版纸,也有绸布、特卫强;既有民用地图产品又有军用地图产品。下面依据我多年来参与制印各种全开地图印品的经验谈谈体会。  相似文献   

7.
在凹版印刷中,专色应用得较多.专色墨一般是由油墨厂按照印刷厂提供的色样、印刷所用的纸张、凹版网穴的深度等进行调配.即使这样,专色墨在上机印刷时也会产生印刷色相与色样有差异的现象.  相似文献   

8.
高得率浆的色度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纸张颜色的全部特征为其色度和亮度的总和。两个物体发出为人眼所感觉的辐射有两种不同性质的反差:当这些辐射光谱的组成一样而能量不同时,一个物体看起来要比另一个物体亮一些,这种情况下的反差叫定量反差;当两个物体辐射的能量相同,但光谱组成不同,这时人眼所接收的感觉差别叫定性反差或色度反差。对书写和印刷用纸来说,使用者大多只关心纸张的白度,很少去留意白色的偏色现象。但对于彩色印刷或彩色复制而言,则必须考虑到白纸的色相会给颜色还原带来怎样的影响,以此来调整所印油墨的色相,使其重新达到灰色平衡。如果纸张偏色,则会在很大程…  相似文献   

9.
戴春 《印刷世界》1999,(5):26-26
在印刷工艺中,如何使一批印品或几批印刷品保持色相的一致个最基本的要求,也是一个重要难题。色相的一致只能说是相对绝对的色相一致是不可能的,特(?)印的次数多时,此一批比与彼一可能色相就差远了一些。下面谈如何把色相控制在最大限度的一生上。  相似文献   

10.
为了实现研究区域内地理信息和空间信息的可视化,基于GIS方法的区域专题地图设计是一种重要的方法。文章结合ArcGIS Desktop 9.3专业软件和专题地图制图理论,通过前期数据采集与预处理、基础设计、地图整饰、地图输出的整个专题地图制图过程,总结了基于地理要素数据的专题地图表达过程,以期为以后系列的专题地图编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全开地图的印刷作为单张纸胶印中的一个特例,它的印刷过程有其固有的特点:全开地图作为一个整体它的印刷幅面比较大;它一般无连续网点变化,但有大面积平网;套合是全开地图印刷的一个重点;有比较多的专色或指定的复合色(地质图有时多达十几个颜色);多数图种印数较少(多则一两千,少则一两百);印刷用纸种类较多(有时同一幅图需要同时印刷胶版纸、铜版纸、绸布、特卫强等);拼幅印刷图  相似文献   

12.
蔺建明 《印刷技术》2008,(15):53-54
印刷生产过程中对温湿度的要求特别高,印刷车间大都配备温湿度调节的空调和加湿器等设备。现在客户对印品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地图印刷的精确度及质量标准也不断提高。笔者从事地图印刷工作多年.印刷地图时经常会出现纸张变形,尤其是温湿度变化引起的纸张变形,影响地图印刷。现将受温湿度影响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况概括如下,与大家交流。  相似文献   

13.
正保持色相一致性是印刷的基本要求,为此,印刷企业采用了不同的管控方法。随着行业技术持续创新发展,先进的管控技术、检测设备、检测方法层出不穷,本文与大家分享色相管控的具体措施,供朋友们参考。同色同谱如果两个颜色具有相同的三刺激值,  相似文献   

14.
一、传统的印刷色谱传统印刷色谱,是一种以印刷色的样品来表示和规范颜色的方法,即是将一定大小的色块按某种规律和顺序进行排列组合,这样构成的颜色图谱再印刷成色样。这种传统意义上制作印刷色谱的方法,曾经广泛应用于世界各国,其编印色谱颜色数的目和命名都各具特色。如前苏联邦达尔柴夫《色谱》、德国的奥斯特瓦尔德《色谱集》、欧洲的《欧洲色谱》,英国、美国、日本和德国的《地图色谱》等。在我国,有中国科学院1957年编印的《色谱》和1987年编印的《专题地图色谱》等等。这些色谱一般都是以三原色(加点)的网点百分比…  相似文献   

15.
地图印刷是一项极精细的工作,印刷过程中需要作业人员牢固树立精品意识,注重每个细微之处,细心发现问题,及时查找原因,做好预防措施。然而,工作再细致,也不免会在地图印刷过程中出现断线、缺色、地图被硬物划伤、整版墨色不匀等问题。笔者通过在印刷过程中不断总结,慢慢摸索出了几种针对上述问题及时"补漏"的偏方,现与大家共享。  相似文献   

16.
<正>在地图印刷过程中,常出现断线、缺色、被硬物划伤、影像图叠色不一致等问题,极大影响地图印刷质量和生产效率。笔者在多年生产实践中不断总结,摸索出了地图印刷过程中故障的成因及解决方法,在此与同行分享。断线问题1.原因分析印刷过程中,出现断线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两种:一是版面粘脏;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在地图复制中,工艺设计、地图的色彩以及新技术、新材料、逐渐受到人们重视.特别是随着地图学的发展和各种专题地图的大量出现,推动着地图复制技术的发展.我队是地图生产的专业单位,经历了多种工艺技术的发展过程,现结合我们多年的生产经验,对影响地图复制质量的几个因素,谈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18.
地图是信息的特殊载体,是信息存贮、传递最直观的工具之一。专题地图、影像地图、卫星影像地图的大量出现,推动着地图复制科学的发展。在现代地图复制中,地图的色彩、地图的复制工艺设计和复制新技术的应用,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地图复制离不开色彩,地图色  相似文献   

19.
专题地图的设计制作与出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专题地图是突出而较完备地表示一种或几种自然或社会经济现象,而令地图内容专门化的地图。它主要由地理基础底图和专题要素构成。地理基础底图用以显示制图  相似文献   

20.
李波  谢毅 《今日印刷》2006,(11):58-59
在专色打样及专色印刷时,我们一般都是根据经验来调配专色油墨,没有什么理论依据,也没有什么系统方法。调墨人员对专色油墨调配技术把握不好,就会造成调好的墨明度不对或油墨上机印刷才发现色相不对又重新调配,造成质量事故、油墨浪费、劳动重复、时限延误等不必要的麻烦,这就要求我们对专色油墨调配技术要有充分的了解和把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