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摘要】 目的 探讨热处理后体外培养的人表皮黑素细胞和人角质形成细胞(HaCaT细胞)分泌α黑素细胞刺激素(α-MSH)的变化。方法 将体外培养的黑素细胞及HaCaT细胞分别给予热处理(42 ℃,每天60 min,连续3 d),实时荧光定量PCR法(RT-PCR)及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两种细胞分泌的α-MSH的变化。结果 黑素细胞热处理组(1.5862 ± 0.3262)与对照组(1.0000 ± 0.2715)相比,α-MSH mRNA表达均明显增加(P < 0.05);HaCaT细胞热处理组(1.8013 ± 0.1216)与对照组(1.0000 ± 0.2532)相比,mRNA水平也有明显增加(P < 0.05)。ELISA结果:黑素细胞热处理组(0.3142 ± 0.0469)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0.2557 ± 0.0330,P < 0.05);HaCaT细胞热处理组(0.4632 ± 0.0345)蛋白水平也明显高于对照组(0.4389 ± 0.0399,P < 0.05)。结论 热处理可促进人黑素细胞及HaCaT细胞α-MSH分泌。 【关键词】 热; 黑素细胞; HaCaT细胞; α促黑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卡泊三醇对白癜风患者黑素细胞及皮损周边CD8+细胞毒T细胞(CD8+CTL)增殖及其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方法实验分黑素细胞组、CD8+CTL组、黑素细胞与CD8+CTL共培养组,细胞计数法检测卡泊三醇处理前后细胞数变化情况,ELISA测定卡泊三醇处理前后分泌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干扰素γ(IFN-γ)的变化;细胞计数法检测卡泊三醇处理过的黑素细胞与CD8+CTL共培养组在添加与不添加抗人IL-6抗体时,黑素细胞及CD8+CTL数量的变化。筛选10^-8、10^-9mol/L卡泊三醇用于实验。结果在凋亡检测中发现,CD8+CTL与黑素细胞共培养中黑素细胞有显著凋亡。加卡泊三醇后黑素细胞组的黑素细胞计数与未加药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黑素细胞与CD8+CTL共培养组黑素细胞数明显增加(P〈0.05);CD8+CTL组和黑素细胞与CD8+CTL共培养组的CD8+CTL细胞数也明显增加(P〈0.05)。与黑素细胞和CD8+CTL单独培养组相比,黑素细胞与CD8+CTL共培养组分泌的IL-6、IFN-γ和TNF-α显著减少;经104mol/L卡泊三醇处理后的黑素细胞与CD8+CTL共培养组分泌的IL-6减少更加明显,与未加药组减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9,P〈0.05),而IFN-γ和TNF-α在加药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在卡泊三醇处理过的共培养组中添加5mg/L抗IL-6抗体后,黑素细胞显著增加,而CD8+CTL减少,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3,P〈0.05;t=3.15,P〈0.05)。结论白癜风皮损处的CD8+CTL对黑素细胞有一定的特异性杀伤作用,卡泊三醇可以减少炎症细胞因子IL-6的分泌,从而减少CD8+CTL对黑素细胞的杀伤,可能是卡泊三醇治疗白癜风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窄谱中波紫外线(NB-UYB)对HaCaT细胞表达Gadd45α及对细胞增殖、周期的影响。方法分别以100、200、400mJ/cm^2NB-UVB照射HaCaT细胞后,于6、12、24h收集细胞,采用RT-PCR和Western印迹检测Gadd45amRNA和蛋白水平的变化;CCK8法检测照射后对HaCaT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照射后对HaCaT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HaCaT细胞表达Gadd45α,分别经100、200、400mJ/cm^2NB-UVB照射后,Gadd45α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在6h升高,12h升高明显,24h表达下降,与未照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个剂量组照射后12h,Gadd45α mRNA相对A值分别为1.4360±0.6551、1.8633±0.0979、1.9266±0.1724,均高于对照组(0.6000±0.1276)(P〈0.05);Gadd45α蛋白A值分别为0.0773±0.0005、0.1936±0.0015、0.2373±0.0015,较对照组(0.0290±0.0010)增高(P〈0.05)。NB-UVB照射对HaCaT细胞有抑制作用,其抑制增殖作用呈量效及时效关系;三组照射后HaCaT细胞周期发生改变,G2期细胞比例依次为13.53±1.03、17.77±2.25、30.03±4.29,较对照组(9.24±0.97)显著增高(P〈0.05),细胞周期被阻滞于G2期。结论NB-UVB照射后HaCaT细胞上调Gadd45α表达;Gadd45α可能参与了紫外线照射后HaCaT细胞增殖抑制、周期阻滞过程。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 探究敲减角质形成细胞KRT5基因对共培养黑素细胞黑素含量的影响,以解释屈侧网状色素沉着症(DDD)的色素增加性皮损形成的机制。方法 通过成簇的规律间隔的短回文重复序列-相关蛋白9(CRISPR-Cas9)技术获得KRT5基因杂合突变的HaCaT细胞,将转染非靶向单向导RNA:Cas9蛋白复合物的HaCaT细胞设为对照组,分别与人原代黑素细胞HEMn体外共培养。免疫荧光观察共培养细胞中细胞角蛋白及黑素小体表达;差异胰酶消化获得不同共培养组中黑素细胞,检测细胞内黑素含量。免疫组化检测1例KRT5突变DDD患者皮损和正常对照皮肤中黑素细胞特异性前黑素小体蛋白17(Pmel17)的表达改变。结果 Sanger测序显示,实验组HaCaT细胞KRT5基因第1外显子起始密码子发生杂合突变(c.1delA),对照组HaCaT细胞KRT5基因未发生突变。Western印迹显示,实验组HaCaT细胞KRT5蛋白表达水平(0.60 ± 0.05)显著低于对照组(1.00 ± 0.00,t = 32.38,P = 0.001)。HEMn细胞与实验组HaCaT细胞共培养体系中Pmel17标记的黑素小体较与对照组共培养体系增多,且细胞内黑素含量增加5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 = -3.48,P = 0.025)。KRT5突变DDD患者皮损组织中Pmel17表达量较正常对照皮肤增加。结论 本研究通过CRISPR-Cas9诱导KRT5基因突变的HaCaT细胞,与黑素细胞在体外建立共培养细胞模型,验证了其对共培养黑素细胞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角质形成细胞与黑素细胞相互作用机制以及皮肤色素异常的发病机制提供了初级研究模型。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黑胡椒等中药醇提物通过角质形成细胞对黑素细胞增殖及黑素合成的间接作用.探讨其外用治疗白癜风的可能机理。方法选取七组中药的醇提物,其中Ⅰ号:透骨草、浮萍各等份;Ⅱ号:白芷、蛇床子各等份;Ⅲ号:补骨脂;Ⅳ号:黑胡椒;Ⅴ号:黑胡椒、补骨脂各等份;Ⅵ号:女贞子;Ⅶ号:复方卡力孜然酊.加入到HaCaT细胞培养基中,采用ELISA法测定上述中药干预后HaCaT细胞上清液中内皮素-1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含量;MTT法测定经中药干预后HaCaT细胞上清液对永生化黑素细胞株B10BR增殖的影响,多巴氧化法检测酪氨酸酶活性,氢氧化钠裂解法测定黑素含量。结果Ⅱ号和Ⅴ号中药能明显刺激HaCaT细胞分泌内皮素-1(P〈0.01及P〈0.05).Ⅲ号、Ⅳ号和Ⅶ号可促进HaCaT细胞分泌bFGF(P〈0.01,P〈0.05及P〈0.05)。经各组中药处理后的HaCaT细胞培养上清液,Ⅲ号、Ⅵ号能显著促进B10BR的增殖(P〈0.01),Ⅰ号、Ⅱ号和Ⅲ号能明显提高B10BR酪氨酸酶活性(P〈0.01);Ⅰ号、Ⅱ号、Ⅵ号、Ⅶ号能明显促进B10BR黑素的合成(P〈0.01或〈0.05)。结论部分中药醇提物治疗白癜风有效可能与中药促进了角质形成细胞分泌细胞因子、改变表皮的微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对体外培养的角质形成细胞株HaCaT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的罗格列酮处理HaCaT细胞,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HaCaT细胞增殖活性;蛋白免疫印迹法测定HaCaT细胞B-连环蛋白、细胞周期蛋白D1表达水平。结果不同浓度的罗格列酮对HaCaT细胞体外增殖均具有抑制作用,药物作用48h后对HaCaT细胞体外增殖的抑制率分别为18.9%、23.7%、35.1%、44.6%,与溶媒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罗格列酮处理HaCaT细胞后,p-连环蛋白、细胞周期蛋白D1表达明显下调。结论罗格列酮抑制HaCaT细胞的体外增殖的机制可能与B-连环蛋白、细胞周期蛋白D1的表达下调有关。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 研究卵巢滤泡激素(FLCN)在干扰素γ(IFN-γ)介导的黑素细胞凋亡及趋化因子分泌中发挥的作用。方法 从正常人包皮环切组织及白癜风移植患者正常部位的吸疱表皮分离正常原代黑素细胞及白癜风原代黑素细胞。采用Western印迹检测正常原代黑素细胞、白癜风原代黑素细胞及人原代黑素细胞系PIG1细胞中FLCN蛋白的表达。以10 ng/ml IFN-γ刺激48 h的PIG1细胞为诱导组,未经处理的PIG1细胞为对照组,采用qRT-PCR检测两组细胞FLCN及自噬相关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Ⅱ、Beclin基因mRNA表达,Western印迹检测FLCN、Beclin1、LC3Ⅱ/Ⅰ水平及腺苷酸激活蛋白激酶(AMPK)、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的磷酸化水平。进一步对采用10 ng/ml IFN-γ刺激的黑素细胞感染FLCN抑制病毒进行不同的处理,分为阴性对照组、FLCN抑制组、抑制FLCN及添加mTOR抑制剂的自噬增强组和抑制FLCN及添加AMPK抑制剂的自噬抑制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PIG1细胞凋亡,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各组细胞上清液中趋化因子CXCL10和CCL20的浓度。多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 正常原代黑素细胞(0.850 ± 0.120)、白癜风原代黑素细胞(1.507 ± 0.170)和PIG1细胞(0.697 ± 0.130)FLCN蛋白的相对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50.09,P < 0.001),白癜风原代黑素细胞高于正常原代黑素细胞和PIG1细胞(t = 4.06、5.89,均P < 0.01)。诱导组FLCN 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均高于对照组(均P < 0.01),LC3Ⅱ、Beclin 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均低于对照组(均P < 0.01);诱导组PIG1细胞LC3Ⅱ/Ⅰ水平(0.72 ± 0.02)、AMPK磷酸化水平(0.714 ± 0.023)低于对照组(1.13 ± 0.02、1.176 ± 0.002,t = 7.34、6.67,均P < 0.01),mTOR磷酸化水平(1.051 ± 0.023)高于对照组(0.451 ± 0.016,t = 3.81,P = 0.009)。对照组、诱导组及各处理组PIG1细胞凋亡率及CXCL10、CCL20浓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01),诱导组高于对照组,FLCN抑制组低于阴性对照组,自噬增强组低于FLCN抑制组,自噬抑制组高于FLCN抑制组(均P < 0.05)。结论 白癜风黑素细胞中高表达FLCN,FLCN表达以及下游信号通路受IFN-γ调控,FLCN可通过调节自噬参与IFN-γ介导的黑素细胞凋亡和趋化因子分泌。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热处理、中波紫外线(UVB)辐射及两者联合作用下,体外培养的人表皮黑素细胞热休克蛋白72(heat shock protein 72,HSP72)的变化。 方法 热处理(42 ℃,1 h/d,连续3 d)、UVB辐射(50 mJ/cm2,连续3 d)及两者联合(首先42 ℃,加热1 h,然后 50 mJ/cm2 UVB照射,连续3 d)处理正常人表皮(包皮)黑素细胞2 h、6 h后收集细胞,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和 Western 印迹技术分别检测不同组别间HSP72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的差异。结果 热处理组(6.584 ± 0.871)及联合作用组(7.269 ± 0.454)与对照组(0.975 ± 0.089)相比,mRNA 表达水平明显增加(P < 0.001);UVB辐射组(0.832 ± 0.084)与对照组相比,mRNA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Western 印迹结果显示,热处理组(2.022 ± 0.058)及联合作用组(2.080 ± 0.045)HSP7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0.532 ± 0.033,P < 0.001);UVB组(0.546 ± 0.021)与对照组相比,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析因设计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热处理与UVB辐射对HSP72 mRNA和蛋白表达均无交互作用(F = 2.106,1.399,P < 0.05)。结论 热处理引起HSP72表达显著增多,可能与热处理引起黑素细胞功能增强及UVB辐射后的损伤保护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人参皂苷Rb1对中波紫外线(UVB)照射诱导小鼠表皮细胞、培养的HaCaT细胞产生与清除环丁烷嘧啶二聚体(CPD)的影响及对核苷酸切除修复蛋白XPC、ERCC1表达的影响。方法42只去毛BALB/c小鼠分为4组:未处理组(6只),UVB组(12只),UVB+小剂量Rb1组(12只),UVB+大剂量Rb1组(12只)。后2组照射前2h在背部按100μl/cm2分别外用含0.5g/L、2g/L人参皂苷Rb1的丙酮溶液,而前2组予以相应丙酮溶液。UVB剂量均为180mJ/cm2,于照射后0.5、16h分别处死半数小鼠,利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表皮CPD水平。培养的HaCaT细胞用含人参皂苷Rb1(5、20、50mg/L)的培养基孵育4h,部分细胞于UVB照射(15、30mJ/cm2)后0.5、12h终止培养并提取基因组DNA,通过斑点杂交法检测CPD。其余细胞照射(30mJ/cm2)后0、0.5、2、4、12h终止培养,提取细胞总蛋白,通过免疫印迹法分析XPC、ERCC1蛋白的表达。结果UVB照射小鼠0.5h后,各照光组表皮均产生大量CPD,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照射后16h,UVB+小剂量Rb1组、UVB+大剂量Rb1组表皮CPD分别为32.1±8.5、14.6±4.1,均较UVB组(67.3±11.2)显著减少,且大剂量组更为明显(P值均〈0.01)。HaCaT细胞在UVB照射后0.5h,各组CPD总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照射后12h,给药组CPD水平明显降低。UVB组HaCaT细胞XPC、ERCC1蛋白的表达均随着时间延长不断下降,在照射后即刻、0.5、2、4、12h,XPC/GAPDH蛋白灰度比值分别为0.68±0.11、0.47±0.09(与照射后即刻比较,P〈0.05,下同)、0.45±0.08(P〈0.05)、0.37±0.06(P〈0.01)、0.18±0.03(e〈0.01),ERCC1/GAPDH分别为0.28±0.03、0.25±0.03(P〉0.05)、0.21±0.02(P〈0.05)、0.14±0.02(P〈0.01)、0.11±0.01(P〈0.01);加入50mg/L Rb1干预后,XPC、ERCC1蛋白的表达不断增加,XPC/GAPDH分男别为0.56±0.07、0.48±0.14、0.68±0.15、0.97±0.20(P〈0.01)、0.79±0.12(P〈0.05),ERCC1/GAPDH分别为0.27±0.04、0.24±0.04、0.29±0.05、0.35±0.05(P〈0.05)、0.39±0.05(P〈0.01)。结论人参皂苷Rb1对UVB诱导的CPD的产生无明显影响,但可显著加速其清除,这可能与其上调XPC、ERCC1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核因子-κB(NF—κB)亚基P65磷酸化是否参与化学性缺氧模拟剂氯化钴(CoCl2)诱导的永生化人皮肤角质形成细胞(HaCaT)毒性作用及炎症反应。方法用2mmol/LCoCl2处理HaCaT细胞,建立化学性缺氧诱导HaCaT细胞损伤的体外模型。RNA干扰法下调NF—κB亚基P65的表达。细胞计数试剂盒-8比色法检测细胞存活率;ELISA法检测培养基中IL-6和IL-8的含量;Western印迹法检测总量P65及磷酸化P65的蛋白表达。结果CoCl2处理HaCaT细胞0~4h,可促进NF—κB亚基P65的磷酸化,在0.5h时P65亚基开始磷酸化,1.5h时P65亚基的磷酸化水平达到高峰,约为对照组的6.6倍,而4h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CoCl2处理HaCaT细胞0~6h,可时间依赖性地降低细胞活力,2.4和6h的细胞存活率与对照组比较,P值分别〈0.05、〈0.01及〈0.01。CoCl2处理6h,还引起IL-6和IL-8的释放显著增加。RNA干扰法下调P65的表达后,CoCl2处理引起的HaCaT细胞毒性作用被明显减弱,即使细胞存活率升高了11%左右,下调P65表达还明显抑制了CoCl2处理引起的IL-6和IL-8释放增多。结论磷酸化NF—KB亚基P65介导CoCl2诱导的HaCaT细胞毒性及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光化性角化病(AK)皮肤组织块干扰模型探讨转化生长因子(TGF)β1/Smads对p53的调控作用。方法培养人AK组织块,分为5个组,第1组对照组,第2组TGFβ1培养24h组,第3组SB431542培养24h组,第4组TGFβ1培养48h组,第5组SB431542培养48h组,取材后实时PCR和Western印迹分别检测p53mRNA和蛋白表达及Smad2磷酸化水平。结果在TGFβ1培养24h后,与对照相比,p53mRNA表达增加(13.4968±0.9903,P〈0.05),Smad2磷酸化增多(0.700±0.023,P〈0.05);培养48h后,p53mRNA为13.38824-1.6772,蛋白为1.009±0.001,均增加(P〈0.05),Smad2磷酸化增多(0.646±0.120,P〈0.05);TGFβ1培养24h和48h相比,p53蛋白由0.634±0.040增加至1.009±0.001(P〈0.05);在SB431542培养24h后,与对照相比Smad2磷酸化变化不明显,当SB431542培养48h后,与对照相比Smad2磷酸化水平明显减少(0.116±0.003,P〈0.05),其余没有明显变化。结论人AK皮肤组织块培养可作为一种信号通路的干扰模型,TGFβ1在AK中可通过Smads通路调控p53表达。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Nutlin-3对紫外线诱发的人黑素细胞DNA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a—MSH预处理MC1R功能正常的人黑素细胞,分组予以紫外线照射(UVB,105mJ/cm2)、Nutlin-3(10创)和UVB+Nutlin-3不同干预方法,并采用彗星实验确定各组DNA托尾率、尾距和尾矩数值。结果:UVB组DNA托尾率、尾距和尾矩数值高于其他各组(P〈0.05),UVR+Nutlin-3组明显低于UVB组(P〈0.05)。结论:Nutlin-3能够减少UVB诱导黑素细胞DNA损伤。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瘦素对HaCaT细胞角蛋白17(K17)表达的影响。 方法 体外培养HaCaT细胞,给予100 ng/ml的瘦素作用24 h,应用实时PCR检测K17 mRNA表达水平、Western印迹及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K17蛋白表达水平变化。 结果 与阴性对照组(1.000 0 ± 0.000 0)相比较,瘦素组(3.086 7 ± 0.186 1)K17 mRNA表达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Western印迹结果表明,瘦素组K17蛋白较阴性对照组显著上调,细胞免疫荧光染色结果与RT-PCR、Western印迹结果相符。与单纯使用瘦素组(2.242 7±0.188 7)相比较,STAT3抑制剂组和Erk1/2抑制剂组K17 mRNA分别为0.674 1 ± 0.060 0、0.855 0 ± 0.390 3,Western印迹和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显示,两个抑制剂组的K17蛋白较瘦素组均显著下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 结论 瘦素可以诱导HaCaT细胞表达K17,其机制可能与激活STAT3、Erk1/2信号转导途径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观察了长波紫外线(uvA)照射对培养人表皮黑素细胞与真皮成纤维细胞过氧化氢酶(CAT)蛋白表达以及DNA氧化产物8一羟基一脱氧鸟苷(8-oxo—dG)生成的影响,旨在认识除生成黑素以外黑素细胞具有的抗氧化机制。方法建立人成纤维细胞及人黑素细胞原代和传代培养。培养细胞给予不同剂量(0,3,5,25J,cm2)UVA照射,孵育3h后,用间接免疫荧光的方法检测CAT和8-oxo—dG的水平。结果3J/cm。UVA照射后,成纤维细胞CAT蛋白表达与假照射组对比明显增加(尺0.001),8-oxo—dG荧光强度差别无统计学意义(降0.918);黑素细胞中CAT蛋白表达与假照射组对比明显减少(P〈0.001),8-oxo—dG荧光强度显著增加(P=0.002)。结论表皮黑素细胞对氧化应激存在固有的敏感性,且暴露UVA介导的氧化应激后黑素细胞缺乏适应性上调CAT表达,这些机制可能关系到白癜风皮损黑素细胞氧化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白癜风复色区黑素细胞分布及gp100、酪氨酸酶(TYR)等抗原的表达。方法:对白癜风患者复色区皮肤活检的组织标本以免疫组化染色识别gp100、TYR、酪氨酸酶相关蛋白(TRP)-1和TRP-2,以HPIAS-1000彩色病理图文报告系统定量分析阳性表达的强弱。结果:色素脱失斑处未见活性黑素细胞,复色区黑素细胞数目与正常人皮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色素脱失斑内岛状复色区皮肤,近毛囊部位黑素细胞数目较多,远离毛囊部位数目较少;色素脱失斑边缘复色区内,黑素细胞在表皮及毛囊的基底层中分布较均匀。复色区黑素细胞树突短粗、数目变少。复色区阳性细胞gp100和TRP-2图像灰度值与正常皮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YR低于正常皮肤(P〈0.05),而TRP-1明显低于正常皮肤(P〈0.01)。结论:色素脱失斑处有功能黑素细胞缺失。复色区内可见黑素细胞,其结构、功能皆完整,数目与正常人无明显差别。复色区黑素细胞可能来源于毛囊组织.亦可能来源于色素脱失斑边缘正常黑素细胞。TRP-1的高表达可能导致复色区黑素细胞的形态异常。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血清饥饿处理对人角质形成细胞系HaCaT细胞自噬的调控效应,初步分析其分子机制。方法采用血清饥饿处理体外培养的HaCaT细胞诱导自噬,分析血清饥饿对细胞形态和细胞活力(MTr法)的影响。透射电镜观察自噬体囊泡形成,使用Western印迹法进行自噬标志性分子LC3-I-Lc3Ⅱ转化分析和自噬关键基因Atg7的表达以及MDC染色标记自噬体囊泡。对mTOR的蛋白表达及其ser2448和ser2481位点磷酸化产物水平进行分析。结果血清饥饿HaCaT细胞活力上升,电镜观察和MDC染色发现,血清饥饿处理的HaCaT细胞中有自噬体囊泡形成。Western印迹显示,血清饥饿细胞LC3-I—LC3Ⅱ转化(LC3-Ⅱ,LC3-I比率为3.5084-0.415)较正常培养的细胞(0.538±0.038)显著上调(两组比较,t=13.32,P〈0.01);自噬关键基因Atg7表达上调(对照细胞和血清饥饿细胞Atg7/GAPDH分别为0.021±0.006和0.048-4-0.011,t=7.27,P〈0.05)。血清饥饿处理的细胞中,roTOR的ser2448位点、ser2481位点磷酸化产物水平显著降低(对照细胞和血清饥饿细胞间的磷酸化mTORser2448/mTOR比率分别为0.762±0.108和0.394±0.048,t=7.58,P〈0.05;磷酸化mTORser248I/mTOR的比率分别为0.263±0.039和0.111±0.020,t=13.77,P〈0.01)。结论血清饥饿处理可以诱导HaCaT细胞发生自噬,并且导致细胞活力上升。这种自噬的诱导可能与自噬调控关键元件mTOR蛋白活化抑制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确定他克莫司与罗格列酮单独及联合应用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的HaCaT细胞LL37及核因子-κB(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TNF—α诱导体外培养的HaCaT细胞处于炎性状态,在不同浓度的他克莫司与罗格列酮单独及联合作用下,采用RT—PCR法检测LL37的表达情况,采用免疫细胞化学(SABC)法检测NF—κB的表达情况。结果:(1)TNF-α诱导的HaCaT细胞中LL37及NF—κB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他克莫司、罗格列酮单独及联合应用均可显著抑制TNF-α诱导的HaCaT细胞LL37及NF—κB的表达(P〈0.05);二者联合应用的作用效果均较单独用药组更强(P〈0.05)。结论:他克莫司和罗格列酮联合应用能增强其对TNF-α诱导的LL37及NF—κB表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热处理对体外培养正常人黑素细胞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热处理对体外培养的正常人黑素细胞的增殖活性、黑素合成及其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方法 无菌操作获取正常人包皮环切术后的包皮,按照皮肤表皮细胞培养法获取黑素细胞,利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为主要有丝分裂原建立正常人表皮黑素细胞培养系,采用Masson-Fontana染色法对培养细胞进行鉴定,确定细胞种系,噻唑蓝(MTT)比色法测定不同温度条件(39、41、42、43、45 ℃)处理对黑素细胞活力的影响并选择最佳的温度条件,以左旋多巴为底物测定酪氨酸酶活性,比色法测定黑素含量,并将实验组与对照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体外培养的正常人黑素细胞在5个不同的温度条件作用后,以42 ℃作用后的细胞增殖活性最佳。酪氨酸酶活性和黑素含量测定结果显示,42 ℃每天1 h连续干预3 d后,体外培养的正常人黑素细胞的酪氨酸酶活性增长率为36.4%,黑素合成增长率为78%,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值均 < 0.01)。结论 热处理可以增强体外培养的人黑素细胞的增殖活性,促进其黑素合成,并且可提高其酪氨酸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热处理与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联合作用对正常人黑素细胞活性的影响。 方法 分别以20、30、50、70、90、120、180 mJ/cm2 NB-UVB辐射体外培养的正常人黑素细胞,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法(MTT)检测细胞增殖活性并选择最佳照射剂量;以42 ℃,1 h为热处理干预剂量,将黑素细胞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UVB组、加热组、UVB + 加热组,连续干预3 d,以左旋多巴为底物测定酪氨酸酶活性,NaOH法测定黑素含量,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变化。结果 NB-UVB照射呈剂量依赖性减少黑素细胞存活率,选择50 mJ/cm2作为最佳照射剂量;黑素细胞经不同干预后,UVB组、UVB+加热组的酪氨酸酶活性分别为0.244 ± 0.018、0.310 ± 0.015,较对照组(0.235 ± 0.018)分别增长3.8%和31.9%(P < 0.05),两组黑素含量分别为0.201 ± 0.016、0.286 ± 0.019,较对照组(0.171 ± 0.016)分别增长17.5%和67.3%(P < 0.05);UVB组和UVB+加热组处于G1期的黑素细胞较对照组分别减少23.94%和33.51%(P < 0.05),S期细胞分别增加15.35%(P < 0.05)和17.76%(P > 0.05),G2期分别增加11.93%(P < 0.05)和16.08%(P > 0.05)。 结论 热处理与NB-UVB可以协同增加黑素细胞的酪氨酸酶活性,促进黑素合成及细胞的增殖分化。  相似文献   

20.
【摘要】 目的 初步探讨Fam114A1对黑素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方法 以黑素瘤细胞A375为工具细胞株,通过慢病毒转染的方式构建稳定过表达和抑制Fam114A1蛋白的细胞株,即过表达组和表达抑制组,以转染空载慢病毒的A375细胞作为对照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Fam114A1对黑素合成相关基因酪氨酸酶(TYR)、酪氨酸酶相关蛋白1(TYRP1)、前黑素小体蛋白(PMEL)、小眼畸形相关转录因子(MITF)和多巴色素异构酶(DCT)mRNA表达的影响,Western印迹法检测TYR、MITF蛋白的表达,MTT法、Transwell迁移和黏附实验分别检测Fam114A1对A375细胞增殖活性、迁移细胞数及黏附能力的影响。统计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Dunnett-t检验。结果 荧光显微镜观察慢病毒转染效率均在90%左右。与对照组A375细胞Fam114A1相对表达水平(0.850 ± 0.120)相比,过表达组显著升高(1.507 ± 0.170,t = 5.888,P = 0.001),而表达抑制组显著降低(0.397 ± 0.120,t = 4.065,P = 0.007),成功构建稳定过表达和抑制Fam114A1的A375细胞株。实时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表达抑制组TYR和MITF mRNA及蛋白表达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 < 0.01),而过表达组TYR和MITF mRNA及蛋白表达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与对照组相比,表达抑制组细胞增殖活性和黏附能力显著增强(P = 0.009、0.001),细胞迁移能力显著减弱(P = 0.005),而过表达组仅细胞迁移能力显著增强(P = 0.021)。结论 Fam114A1可影响A375的增殖活性、迁移和黏附能力,且影响黑素合成相关蛋白TYR和MITF的表达,可能是一种参与调控黑素细胞生物学活性的功能蛋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